探究教學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我們思考的習慣。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探究教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1
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要想在課堂上得以實現(xiàn),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fā)展和提升的過程,所以,我初步構建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線的基于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shù)學“自主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
一、小學數(shù)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理論構思
我構建了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課程加以整合,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宗旨,以數(shù)學實驗為主要教學方法,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的,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線的,以建構主義“學與教”理論和認知工具理論為主要理論依據(jù)的,基于以自主學習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索-同學協(xié)作-課堂測試--課堂小結。"小學數(shù)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流程圖
二、小學數(shù)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小學數(shù)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學與教"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 理論、建構主義"認知工具"理論為主要理論依據(jù)。
建構主義“學與教”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則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要求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結構(徹底摒棄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對象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與教學結構)、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
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 理論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
建構主義"認知工具"理論認為,學習是以思維為中介的,為了更直接地影響學習進程,應減少一直以來對傳遞技術的過分關注,而更多地關心在完成不同任務中如何要求學習者思維的技術。認知工具理論就是在這種基礎上應運而生的。認知工具是支持、指導、擴展學習者思維過程的心理或計算裝置。前者存在于學習者的認知、元認知策略;后者則是外部的,包括基于計算機的裝置和環(huán)境;它們都是知識建構的助成工具。以多媒體教學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為核心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成為最理想、最實用的認知工具。
三、小學數(shù)學自主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明確目標,生成問題。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明確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自主探究的欲望教學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簡明易懂,背景豐富,這樣才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找出有價值的數(shù)學信息、提出有效的數(shù)學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要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懸念;
。2)創(chuàng)設操作情境,激發(fā)興趣;
。3)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產(chǎn)生聯(lián)想;
。4)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進入角色;
(5)創(chuàng)設競爭情境,活躍思維;
(6)創(chuàng)設“障礙”情境,激化認知沖突;
2.引導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明確自主探究方向美國學者布魯巴克斯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出問題!敝挥猩朴诎l(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才能夠在此基礎上思考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認知基礎及心理特點,將教材中抽象單一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身邊熟知有趣的情境,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探究的問題)。借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引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和欲望。新課伊始,教師可用簡潔的語言或投影顯示,準確地揭示學習目標(注意不是教學目標)。然后提出明確的導學問題,即學習什么內容,注意什么問題,并要求學生積極迅速提出問題。對于問題情境中所隱含的“問題”,教師不要簡單地直接給出,應該讓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提出。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更貼近其思維實際,更能引發(fā)其探究。
。ǘ┳灾魈骄,解決問題,建立模型。
1.自主探究
所謂自主探究,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上一階段提出的問題,借助一定的學習材料,讓學生進行個體探究(讓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去再創(chuàng)造有關的數(shù)學知識。)可以是觀察、操作、猜想、驗證、收集材料,獲得體驗,并經(jīng)過類比、分析、歸納等,得出初步結論。整個過程中,學生是以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構起新知。因此,獨立探究的目的,不僅在于獲得數(shù)學知識,更在于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具體探究的實施中,教師應注意:提供探究材料
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感知——表象——抽象”,學生在探究之前,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或學生自己準備充分的感知材料(實物、學具、圖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格等)。充分利用教具、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從學生已知的基礎和經(jīng)驗出發(fā),把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常識性知識或經(jīng)驗,轉化為一種可操作、討論、思考的學習材料。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外部條件。體現(xiàn)探究過程積極有效的探究過程有賴于合適的、現(xiàn)實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教學中教師依據(jù)知識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提出導學問題或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要給學生自由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敢于質疑問難,發(fā)表不同意見;--要給學生以思考性的指導,特別是當學生的見解出現(xiàn)錯誤或偏頗時,要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我矯正,將機會留給學生,不要代替學生自己的思考。--要安排適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義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比較充分的思考空間,培養(yǎng)學生樂于鉆研、善于思考、勤于動手的習慣,讓學生有機會在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造的氛圍中發(fā)展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傊,凡是學生能發(fā)現(xiàn)的知識,教師決不代替;凡是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教師決不給予暗示。
2.合作交流
所謂合作交流是指在學生個體獨立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或班級集體范圍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相互討論分析,揭示知識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在合作交流中學會相互幫助,實現(xiàn)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往能力。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師要重視合作技能的培養(yǎng):----聽的技能:要培養(yǎng)學生專心傾聽別人發(fā)言的習慣,要能聽出別人發(fā)言的重點,對別人的發(fā)言作出判斷,有自己的見解。----說的技能:要培養(yǎng)學生敢說的勇氣,說話時要聲音響亮、條理清楚、語句完整,語言簡練且能突出重點。----交往的技能:尊重別人,不隨意打斷別人的發(fā)言,善于采納別人的意見,給別人有插話的機會,修改、補充自己原先的想法,體會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緒。----策略的技能:學會根據(jù)任務性質來決定應該采用的策略,促使合作更加有效。(例如:先明確分工再合作,使每個成員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所長,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務;或先獨立思考再合作討論,達到開闊每個人思路的目的等等。)同時,教師要注意合作內容的選擇,(如:辨析概念性問題的合作;發(fā)現(xiàn)知識性規(guī)律的合作;優(yōu)化解決問題策略的合作。)
3.師生互動
經(jīng)過充分的自學和討論,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重難點及解決重難點的方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并具備了一定的應用本節(jié)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對本節(jié)知識點的內涵、外延、本節(jié)知識與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及本節(jié)知識的進一步應用還不能達到本節(jié)的學習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對本節(jié)的重難點、本節(jié)知識點的內涵、外延、本節(jié)知識與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及本節(jié)知識的進一步應用用準確而精煉的語言進行進一步的闡述和強調,使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形成清晰的網(wǎng)絡,能熟練的應用本節(jié)知識解決相關問題。但是講解不可過多,僅僅針對學生提出的普遍性的、教師認為比較重要的、應用比較廣泛的問題進行講析和強調,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和指導。對于重點,難點知識以及易錯易混點要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數(shù)學課堂上一定要有討論、有議論和必要的爭論。還要有質疑,我們應該加強學生質疑問難習慣的培養(yǎng)。
一節(jié)課先學后講或多學少講可能要引起很多老師的擔憂:時間這么少,如何完成教學任務?學生能否真正理解?能否會應用?如果你不能夠真正掌握學生的情況,不能夠真正掌握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把握不住導學應注意的問題,你的擔憂肯定要變成現(xiàn)實!師生互動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教學模式的畫龍點睛之舉,是課堂教學內容進一步深化、知識點進一步縱橫聯(lián)系、知識深度應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我們必須在學生自學過程中迅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顯示出來的知識水平,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和課程安排。
4、建立模型建立模型是自主探究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學習者學習過程的最高目標。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教師合理啟發(fā)、精當點撥,學生積極思維,多向交流,促進學生學習過程的進一步深化,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當前所學概念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建構起解決問題的數(shù)學模型。
那么,在當前小學數(shù)學課堂合作學習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1)小學生年齡一般在8歲至15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學生的思路很容易被人影響。在教學中直接使用小組合作討論方式,就很有可能會把一些可貴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觀點拋棄,久而久之會給學生造成誤導,認為掌握在多數(shù)人手中的就是真理,人云亦云,抹殺了創(chuàng)造性。
自主探究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合作學習是自主探究的發(fā)展。沒有自主學習和探究過程對所學內容的初步感知,合作學習將無從談起。
。2)如果一味的采取合作討論的方法,也會讓許多學生失去獨立思考的機會。因為面對一個難題,必須凝神靜思,甚至是冥思苦想,直至思考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這樣才會有最深刻的印象,才能培養(yǎng)探索精神。而小組合作使得組內成員有可能失去這種探索的機會。學生的層次不同,那些反應快的學生總是先把看法說出來,使得稍稍遲鈍的同學只有“恍然大悟”的份了。這就等于剝奪了一些學生思考和發(fā)現(xiàn)的機會。
。3)小組合作有時為許多懶惰的學生提供了避難所。他不用冥思苦想,因為同組人早就為他準備好了答案。長此以往,不免會讓這部分學生養(yǎng)成投機取巧,坐享其成的不良習慣,學習積極性一落千丈。根據(jù)以上闡述可以看出,合作學習不要過多,提倡在獨學基礎上的對學與群學,要在學生自主學習有困難,問題自己不能解決的時候再采取合作學習,不要遇到問題就讓學生合作學習。
。ㄈ╈柟躺罨,解釋應用,內化提高。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針對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進行檢測反饋。所以,教師提供的檢測題應由淺入深、難易適當、逐步提高、突出重點與關鍵、注意題型的搭配。這樣學生不僅在積極地掌握數(shù)學知識,而且能獲得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
①立足課本,注意基礎性
、谧プ≈攸c,注意針對性
、勐(lián)系生活,注意應用性
④動手操作,注意實踐性
⑤新穎有趣,注意趣味性
、扪驖u進,注意層次性
⑦訓練思維,注意開放性
做好鞏固練習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信息反饋應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而不僅僅是在做鞏固練習題時。應主要看學生學習情況,而不能滿足于教師自我感覺講得清楚、透徹。
。2)反饋的信息除認知領域的內容外,也包括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的內容。
。3)采取的方式可以是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課堂學習氣氛,也可以是通過回答、交談、板演、實驗等,更重要的是通過做達標檢測題來獲取大量的信息。教師絞盡腦汁備課,傾盡心智上課,如果不做檢測題很難完全知道教學效果如何的。
(4)應用提問的方法獲取信息時,要防止兩個“誤區(qū)”:
、俦苊庥煤唵蔚氖欠穷}等來問學生。表面上看,這種提問有問有答,師生呼應及時,有一定學習氣氛。但這種問法缺少深度和廣度,難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興趣,忽視了班級中學生個體間的差異。響亮的“是”、“對”應答聲掩蓋了那些沒有弄懂的學生,教學反饋的可信度極差。因此,老師要多問一個“為什么”,反饋得到的信息就真實、全面多了。
②不能只提問好的或舉手要求回答的學生。這樣收到的信息不全面,并且一部分學生被擱在一邊,沒受到觸動,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對學習就會失去興趣。
。ㄋ模┛偨Y回顧,整理評價,反思提升。下課前2分鐘由學生自行總結本節(jié)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與方法,本環(huán)節(jié)應注意的問題。新課標強調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學會知識上,而是要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培養(yǎng)能力。因此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不僅要學會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案、還要學會反思解決問題的過程、更要學會反思問題解決過程中所用的數(shù)學方法,從而培養(yǎng)自己的概括能力。俗話說:教無定法。一種成功的教學方法關鍵是看在你的課堂教學中是否真正的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
是否真正體現(xiàn)了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發(fā)展為基本出發(fā)點;是否真正能夠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獲得良好的數(shù)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2
“誘”為基礎
教的作用在于——“誘”。
“誘思探究教學論”并不否認教師的作用,并不排斥教師的地位。相反,更加重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突出了教師的引導作用——“誘”。施教之功,貴在誘導!罢T”雖是外因,但外因是催化劑,是酶,是點燃“思”的火花。因此,變教為誘,是誘思探究教學的精髓,也是我們教師制定各種教學策略的前提。
教師的追求在于——“善誘”。
善誘則通,善誘則達。“善誘”就是要在實踐中找到某節(jié)課,某一教學內容的誘思點。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綱舉而目張!吧普T”就是要找到校正思維的方法,導正思維的航標。做到誘使之生疑,導使之釋疑。
“思”為根本
學的根本在于——“思”。
僅僅有教師的“誘”是不可能達到教學目標的,因為學習的主體是學生。陶行知提出對學生的“六大解放”,核心是“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張熊飛提出學生的“七動”,核心是“動腦思”。都表明教學的內因是學生的“思”。因此,學生的“學”是教學的根本,“思”才是學生學習的根本。要讓學生“思”,實踐中就要改變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模式,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多邊信息交流和多向思維撞擊上來。通俗地說就是讓全體學生,全部過程都在積極思考,而不是僅僅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全體師生互動,而不是教師和個別學生的活動。
學生學習的目標在于——“善思”。
“善書者,不擇筆也。”因為不同的筆只是書者不同的工具形式而已。“善思者,不擇題也”,因為不同的問題只是思考者面對的不同形式而已。我們的學生總是在解決新問題時無從下手,歸根到底是思維能力的問題。所謂“功夫在書外”說的應該是這個意思。實踐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讓他們達到“善思”。唯一的辦法是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去磨煉,使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生疑,善于釋疑。
“達”是關鍵
教的.作用在于——“誘”,學的根本在于——“思”,教學的精髓在于——“達”。以誘達思,才能全面發(fā)展!斑_”是連接“誘”和“思”的橋梁和紐帶,“達”就是把“誘”調諧到“思”的頻率上,使“誘”與“思”發(fā)生諧振。因此,“達”是關鍵,“達”是難點。
了解學情是“達”的基礎!八肌笔菍W生的活動,“思”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充分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力水平,思維水平,才可能做到“達”。否則,只能“誘而不思”,“誘不達思”。
“善誘”是“達”的根本!罢T”是教師的活動!吧普T”就是找準關鍵的誘思點,就是找準“思”的頻率。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一定會有不同誘思點。因此,教學實踐中尋找誘思點就成了教師思考的關鍵,找準誘思點就成了教師追求的目標。
只要我們堅持“誘為基礎,思為根本,達是關鍵”的理念,就一定能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很好地應用“誘思探究教學論”,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同時,使自己成為真正的“善教之師”。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3
倡導探究性學習,旨在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生物科學素養(yǎng)不可能單純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必須改變教學的策略和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要變學生被動的聽講為動手、動腦的主動參與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引導學生在質疑、調查、實驗、搜集、分析和解讀數(shù)據(jù)、推理、判斷和反思等探究活動中,既發(fā)展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又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倡導探究性學習,還將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富有個性化,對情感的體驗、科學態(tài)度的養(yǎng)成、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也會有很大的幫助。教材中出現(xiàn)的分層次的多側面的探究活動,是教材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學中要確保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數(shù)量和質量。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深刻體會到:要守住這條線,教師是關鍵,工作中要扎扎實實地把每一節(jié)探究活動課上好,從備課到材料的準備,從活動設計到指導學生實施,從課堂組織到活動的完成,都要做大量的工作。當然,學生是參與探究活動的主體,教師必須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否則,探究活動難以完成。
我在教學中對如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體會有三點。
第一,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問題要有科學性和趣味性。例如,在進行“探究葉綠素的形成是否與光有關”的進一步探究中,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我們吃的蒜苗是綠色的,而蒜黃是黃色的.,它們是怎樣培育出來的,你想知道嗎?那就請你親自種植來探究吧。這激起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愿望,然后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選擇材料進行培養(yǎng),并找出光是探究的主要因素。一組蒜苗放在光下培養(yǎng),另一組放在暗處培養(yǎng),進行對比實驗,結果證實光是葉綠素形成的條件。學生通過親自體驗,主動獲取了知識,提高了學習能力。
第二,創(chuàng)設情境要強調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主動探究。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思維。主動思維能促使學生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努力解決問題,因此,設計問題要有啟發(fā)性和引導性,如利用豐富多彩的生物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主動去研究和探索;利用各種新的生物科技信息,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探究生物科學的奧秘。
第三,分層次、把握度,面向全體學生。在實施探究性學習中,由于班級人數(shù)多,難管理,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教育背景不同,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水平也有層次性。如果教學中不注意這一點就難以達到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了解學生,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在探究學習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對思維活躍的學生,不僅要求掌握完成一般的探究過程,而且要求他們積極思維,開展有創(chuàng)造性的探究性學習;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求把握好探究活動的梯度。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4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改革,其出發(fā)點就是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的發(fā)展、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就談一下自己運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的感受。
一、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站在課程改革的前沿陣地,在新課程、新理念的指導下,啟用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構筑新課堂。力求讓語文課堂教學煥發(fā)出蓬勃的生機。
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呢?主要是學生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懂的,教師不教,學生自己能提出的,教師不代勞。教師在課堂中要抓準機會,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自主深入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在玩、說、練、議中學習語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因此,我們語文教研組采用的是“以學定教、順學而教、順學而導”的`教學模式。
語文教學中有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略讀課文基本是放手讓學生去學,精讀課文教師則采用“初讀課文,暢談收獲──合作探究,解讀文本──鞏固梳理,拓展應用”課時根據(jù)具體的文本來決定。
下面結合自己參與語文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感受。
1、學習目標的制定。學習目標要明確,學生能一目了然,切忌學習目標過多,讓學生在課堂的開始就引起消極情緒。
2、導課的設計。導課的設計要采用多樣的方式,如“故事導入法、謎語導入法、預習導入法、疑問導入法”等等,或者采用游戲導入法,目的是通過師生之間的游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達到快樂學習的境界。
3、學法指導。學法指導也就是學習方法、活動方式的指導及疑難問題的提示等。每節(jié)課知識學生掌握的如何,學習方法的指導起到了關鍵作用。本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隨時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由“學會”變?yōu)椤皶䦟W”。
存在的問題及疑惑:
1、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不到位,課前自主學習效果不太顯著。以至導致課前預習收效不大。
2、在教學過程中,一味的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拓展延伸部分沒有完全發(fā)揮出它的作用。在備課中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由于往往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使這部分內容大打折扣,為了完成所謂的教學任務,蜻蜓點水,點到即止,沒有起到拓展延伸的真正實效。
總之,我有收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發(fā)揚其中的優(yōu)點,彌補不足,既要使學生暢所欲言,又不能浪費時間,偏離主體,做到活而不亂、難易適中,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5
一、興趣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動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興趣必然引起追求,追求會促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和理解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初中物理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表明,中小學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新奇的事物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激發(fā)濃厚的探索興趣,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例如:我在《大氣壓強》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給學生展示了“薄紙托水”的實驗。取一只玻璃杯,先在里面倒?jié)M水,然后在杯口上蓋一張薄紙。同時提問學生,如果“我”把杯子倒過來,也就是杯口朝下,這張薄紙會不會像瓶蓋一樣把水拖住呢?部分學生回答可以,部分學生說不會的,還有部分學生正在凝神思考。在這個學生急于知道“謎底”的時候,我不失時機地做了精彩的表演——把杯子隨同杯口上蓋的紙張一起倒立,然后迅速松開托紙的手,學生們驚訝的發(fā)現(xiàn),薄薄的一張紙竟然托住了整杯的水。再如,我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的教學中,還做過這么一個有趣的實驗:讓學生撕一條大約3cm寬,25cm長的軟紙條,并把窄的一端按在下嘴唇邊。然后提問學生,如果在紙的上方輕輕吹氣,猜想紙條是垂下去還是飄起來。這個時候,很多學生已經(jīng)自己動手做了起來,意外的發(fā)現(xiàn)“為什么在紙條的上方吹氣,紙條沒有下垂反而飄了起來”。這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孔子曾經(jīng)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比鹗慨敶麅和睦韺W家皮亞杰強調:“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碑攲W生對某種事物發(fā)生興趣時,他們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zhí)著地去探究。所以,在探究性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才能為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提供源源不斷地動力。
二、善于觀察是科學探究的突破口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所有的科學探究都離不開有效地觀察,科學觀察不同于一般的觀察,不能走馬觀花,熟視無睹,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并及時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做一記錄;對于需要較長時間的觀察,要有計劃,有耐心;觀察時要積極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
在300多年前的一天,伽利略到比薩大教堂做禮拜。發(fā)現(xiàn)一盞懸掛在教堂半空的吊燈被門洞里刮來的風吹得來回擺動,這一不起眼的現(xiàn)象引起了他的注意,并發(fā)出疑問:“奇怪,怎么每次擺動的時間都相同呢?”接著他又想:“吊燈要是大小不一樣,擺的時間會有什么不同?掛吊燈的繩子要是長短不一樣又會怎樣呢?”最后他證實了“吊燈”每次擺動的時間與“吊燈”的大小及繩子的長短沒有關系。在這個重要結論的基礎上發(fā)明了時鐘。再如,奧斯特在1820年4月的一天晚上做講座時,演示了電流與磁的關系的實驗。當伽伐尼電池與鉑絲相連時,靠近鉑絲的小磁針輕微的擺動了一下。這一不顯眼的現(xiàn)象并沒有引起場下聽眾的注意,而奧斯特卻非常興奮。隨后,他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了三個月的深入研究,終于證實了電流的周圍存在磁場,在世界上第一個發(fā)現(xiàn)了電與磁之間的聯(lián)系。因此,只要細心觀察才能對現(xiàn)象產(chǎn)生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為大膽猜想和進一步探究奠定基礎。所以,在科學探究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善于觀察,把觀察作為科學探究教學的突破口。
三、設計合理的探究方案是科學探究的關鍵
初中物理課的科學探究屬于驗證模擬性探究,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提出問題后可以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嘗試著對某一問題的答案做出假設。然后設計探究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與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出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所做的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所以探究的一般程序為: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探究方案→實施方案→得出結論→反思、交流與評價。從科學探究的一般程序來看,設計探究方案是科學探究的關鍵。在設計探究方案時要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例如: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教師設置情景,并與學生共同探討,提出可能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的大小、接觸面積的大小、物體的運動速度),讓學生在控制變量的條件下,設計探究方案。如果研究的是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所受壓力大小的關系時,這就需要在設計實驗時,控制接觸面積的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物體的運行速度這幾個變量不變,只改變壓力的'大小。這樣就可設計出只有一種可變因素對研究對象影響的方案,再根據(jù)設計方案選取實驗材料,制定步驟,做好實驗數(shù)據(jù)的記錄準備,方可進行實驗?傊,在設計探究方案時,要圍繞提出的問題,把影響因素分為變量與不變量,再根據(jù)設計的不變因素和可變因素選材,規(guī)劃操作步驟。否則,很難達到預期目的。因此,設計合理的探究方案是科學探究活動是否成功的關鍵。
四、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是科學探究成功的保障
學生基礎知識的獲得主要來源于課本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而基礎知識是學生更進一步提高自身知識水平的前提,是學習其他知識的工具。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就無法進行科學探究。
操作技能是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最直接的體現(xiàn),一個連基本操作都未掌握的學生,很難想象他有多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只有加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才能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例如,在“測量鹽水密度”的實驗中,學生應具備的基礎知識首先是要知道什么是密度;其次,要知道運用間接實驗法測鹽水的密度時應測量哪些量;再次,還應知道密度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算。在這一探究過程中,學生應具備的基本技能是:會熟練使用天平與量筒。托盤天平的使用分為稱量前、稱量和稱量后。稱量前應先估測待測物體的質量,選擇合適量程的天平,緊接著進行調平;稱量時應注意按照左物右碼放置砝碼與待測物體(左碼右物也可以進行測量,但不方便讀數(shù)),然后應注意砝碼由大到小的放置順序,并且砝碼應該用鑷子夾取。讀數(shù)時按照砝碼的總質量加游碼的讀數(shù)(左物右碼)等于待測物體的質量這一原理進行。稱量后記錄數(shù)據(jù),整理天平。用量筒測量鹽水的體積時,把鹽水在倒入量筒的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為方便讀數(shù),盡量“倒”成整數(shù)。讀數(shù)時,視線一定要與凹液面處相平。因此,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是科學探究成功的保障。如果一個學生沒有基本的基礎知識與規(guī)范的實踐操作技能,科學探究也就無從談起。
五、反思、交流與評價是科學探究的終極環(huán)節(jié)
科學探究既是學習的方式,又是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因學生的知識層次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他們對同一問題的認識角度與水平也存在差異。在探究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的組織學生互相反思、交流與評價,這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相互評價的能力。通過反思、交流與評價,能使學生發(fā)現(xiàn)科學探究中存在的問題,學習他人的長處,改進自己的不足,獲得新的發(fā)現(xiàn),發(fā)展批判性思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因此,反思、交流與評價是科學探究不可缺少的終極環(huán)節(jié)。所以,教師在科學探究教學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對探究結果進行評價和對探究過程進行反思交流的意識。
總之,在科學探究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耐心的幫助和正確的引導并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探究方案,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提高操作技能,養(yǎng)成反思、交流與評價的良好習慣。這樣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探究問題的思想火花才能得以迸發(fā),形成科學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6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引下,我校通過音樂新教材(蘇教版)的實驗,改變了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了“審美體驗、自主探究、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以下簡要介紹該教學模式的方法與策略。
以審美為核心,注重體驗與感受。音樂教師在實施課程的過程中,牢記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以審美為核心,遵循聽覺藝術的規(guī)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將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中,注重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喜愛音樂,享受音樂,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蘊含的音樂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用他們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構建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首先,教師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重新設計學生的座位排列順序,可將學生的座位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需要排成圓形、半圓形,四邊形等形式,從形式上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其次,師生可共同體驗一種情境。例如,教《紅旗頌》時,學生分別演奏小號、小軍鼓,教師演奏主旋律,師生共同參與表演,共同構建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們在無拘無束的課堂中進行表演與創(chuàng)造。
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采用自主、模仿、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動力,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形成自主、模仿、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了學生對音樂表現(xiàn)的自信心,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合作、創(chuàng)新與團隊精神,也突出了音樂與其他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改變了以往那種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的教學模式。
情境陶冶,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xiàn)欲。在教學中注意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一種適合的環(huán)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使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領悟與感受,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表現(xiàn)欲望。學生在音樂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礎上,拓展教材內容。實驗教科書在編寫體系、結構上有其明確的特點,每單元、每課都設有一個相對獨立的主題,教師有責任圍繞主題選取音樂材料,延伸教材。例如,教學《奧林匹克風》時,除了教材中列舉的幾個國家的樂曲、歌曲之外,可讓學生搜集其他國家的音樂作品并了解其地理、人文等知識,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層面,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動手、動腦及參與的積極性。
構建“審美體驗、自主探究、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的教學模式是一次新的嘗試,經(jīng)過一年來的實踐,已經(jīng)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課改實驗中,筆者將繼續(xù)努力,使它更加有效,更加完善。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7
數(shù)學是關于思維的學科,學生學習數(shù)學是從小就開始的。然而學好數(shù)學是很多學生頭疼的問題。因此市場上出現(xiàn)的如何學好數(shù)學,如何教好數(shù)學的叢書很受眾多師生的青睞。但效果不佳。那么怎樣才能把數(shù)學學好呢?現(xiàn)對我校學生進行抽樣調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人認為:“在高考的壓力下,他們在課堂上是認真聽了,也做了一定量的習題,然而在考試中依然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面對眾多的考題不知如何做起!本科湓蜻是出現(xiàn)在課堂教學。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只重知識的結果,而忽略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發(fā)現(xiàn)過程。應試教育的弊端之一在于不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這不利于學生建構良好的知識結構,導致的結果往往是數(shù)學基本定理、法則、公式的機械記憶,獲取的知識不能產(chǎn)生廣泛的遷移,缺乏遷移的知識則無法轉換成能力。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這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急需研究解決的問題。
隨著素質教育的興起,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廣大教育工作者們一直在探索這樣的一些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以“以人為本,授人以漁,突出創(chuàng)新”為理念來實施我們的課堂教學。在眾多的教學設想中正越來越多地被提倡運用探究性教學。所謂探究性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中巧妙地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教學,獲取知識,促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體驗,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研究科學的積極的態(tài)度,掌握研究科學的基本方法,提高研究科學所必須的探究能力。進行探究性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而且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科學的方法,培養(yǎng)科學的態(tài)度。
中國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以接受性學習為主,其具體表現(xiàn)為:教師滿堂灌,唱獨角戲,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而西方近年來更強調研究性學習,尊重學生,以人為本。導致中西方培養(yǎng)出的人才有很大的差異。在當前的市場競爭中,中國的學生高分低能現(xiàn)象,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不能接受時代的挑戰(zhàn);也很難出現(xiàn)一些有成就的數(shù)學研究者,更不用說重大的數(shù)學發(fā)現(xiàn)了。因此我們的教育須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迫在眉急。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陣地,教育改革當推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應結合我國的國情,努力發(fā)揮一線教師的潛能,力爭創(chuàng)設一種“適合我們學生實際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與需求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性課堂教學。
事實上,新課標下的數(shù)學教學,倡導“以人為本,突出創(chuàng)新”,使學生認識到數(shù)學知識源于實踐,它就在我們的身邊,離我一點也不遠,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觀念,善于用數(shù)學的眼光,頭腦去觀察紛繁復雜的世界,并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時下的課堂教學要尊敬學生的個體,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自己探究知識的形成,體會數(shù)學家發(fā)現(xiàn)定理的歷程,感受成功的喜悅,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因此探究性教學倍受歡迎。
如何進行數(shù)學探究性教學?
數(shù)學學科從本質而言,不能理解為眾多學科中并列的一門學科,因此數(shù)學探究性教學也應當區(qū)別于物理、化學等以實驗為主而更為重視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及再現(xiàn)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的探究。讓學生在對這兩種過程的認同與體驗中建構知識。
1、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好的課堂教學不再是結果的教學,而是動態(tài)的思維活動的教學。應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常言道:“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重視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往往能激活課堂,喚醒學生的探究意識,其實,以情境創(chuàng)設契機,以問題為紐帶,以師生互動為特點,引導學生主動質疑、探究。作為一線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組織者和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應精心設計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獲得經(jīng)歷和體驗,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探究的欲望。
總之,我們教育教學所面對的是千百萬青少年學生,教學過程應尊重學生個體,教師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課中有境”,讓學生帶著激情,帶關懸念走進課堂內外,充分發(fā)揮主體的作用,調動他們的求知識欲望,我們的教學目標才不致落空。
2、注意知識間的聯(lián)系及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究
目前的教材設計仍是以知識為中心,以學科邏輯順序為中心而組織的,結構比較嚴謹。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教材整體與每章之間,章與章之間,章與節(jié)之間,節(jié)與節(jié)之間的知識聯(lián)系,才能打通思維的通道,現(xiàn)行高中教學內容,雖然早已被數(shù)學家們所論證和應用,但對學生而言,仍然是新的內容。而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則是把各類具體,明確的技能或知識點教給學生,學生得到的僅是僵死的法則與概念,提高的僅是一種機械操作能力,所以你無論怎么講和練,都無法改變學生低能力、低素質的局面。而探究性教學則是啟發(fā)學生通過對比、歸納、分析等方法獨立完成,讓學生嘗試用數(shù)學家的眼光去分析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探究性課堂教學更強調概念的形成過程,定理、法則、公式的提出過程,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數(shù)學家們探究問題的歷程。在探究過程中既進行思維訓練,又進行了數(shù)學文化的育人功能。
3、精心設計例題,對知識及規(guī)律的應用進行探究
對知識及規(guī)律的應用既是知識的溫習和鞏固過程,又是知識的創(chuàng)新過程和認識的飛躍過程,是思維中最積極活躍的過程。因此對這一過程的探究在教學中占有不少的比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認為:“教師在課堂上對例題進行分析講解并歸類,學生在課后做適量同類習題即可,然而效果不明顯,教過的習題仍然不會做,上課聽得頭頭是道,下課后碰到具體問題仍然糊里糊涂,因此教學中一定要改變這種被動式的學習”。
新課改倡導在教學中要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覺、主動深層次地參與。因此例題的教學目的不僅是為了解題,而要在解題過程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探究新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一線教師應精心設計典型例題,指出探究的方向,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己探究出例題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課堂教學中的例題,作為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截體,不能只是讓學生間接地從教師那里學習解題的經(jīng)驗,應讓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體驗,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了解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總而言之,數(shù)學探究性教學,指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種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輕松和諧的研究氣氛和環(huán)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知識,感悟獲取數(shù)學知識的思想和方法。
以上只是本人對探究性數(shù)學的一些粗淺的看法,望同行們多多批評指正。我會更加努力去思考,去研究,去總結,以科研促課改,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授人以漁,突出創(chuàng)新”的新課改精神,努力實現(xiàn)課堂教學高質量、高效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8
《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內容,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那么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探究式教學呢?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探索出在物理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六步教學模式:即“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分組討論大膽猜想→設計實驗探究新知→分析現(xiàn)象體驗感悟→歸納總結交流評價→課外實踐發(fā)展個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以《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教學為例,談談我們的做法和體會。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是認識的開始,教師要讓學生敢于提問,就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提出問題的空間和方法,營造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氛圍,創(chuàng)設提問情景。在教學中一是可采用學生熟悉圖片導入,從熟悉的現(xiàn)象提問;二是利用一些違背思維定勢的現(xiàn)象導入,引起學生激情沖擊,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從而提問;三是利用錄像片段引入,讓學生身臨其境的觀察從而提問;四是通過演示實驗導入,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提問。
在本節(jié)教學中,我們盡可能多的將鏡頭伸向生活,一是利用自制的照相機演示拍照的過程(突出在毛玻璃上所成的像),二是利用投影儀投影圖片在天花板上,三是利用放大鏡看書導入,這樣便于學生體會學習凸透鏡成像的實際意義,便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照相機、投影儀里面都有凸透鏡,放大鏡本身就是凸透鏡,通過對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的觀察,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都能成像,但是三者成像卻都不相同,由此提出問題:1.凸透鏡的成像情況跟物體的位置有什么關系?2.像的虛實、大小、正倒跟物體的位置(物距)有什么關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主體性學習的角色。
二、分組討論大膽猜想
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想,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直覺思維的能力,它是以學生既有的整個知識結構和經(jīng)驗為依據(jù)的直接而迅速的認識過程。分組討論,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教師適當點撥?梢贿呇菔疽贿叿治:照相時,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比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使用投影儀時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比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小,學生猜想出像的大小可能與物體到凸透鏡距離有關;通過學生觀察討論,像和物體究竟在凸透鏡兩側還是一側,猜想出:像的虛實、正倒可能跟像和物體是否在同側有關等。這樣引導學生合理的分析討論,讓學生感受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三、設計實驗探究新知
為了節(jié)省時間,增大演示的可見度,可以先把怎樣使用光具座制成視頻課件,介紹光具座及刻度尺,導軌中間放置凸透鏡,兩邊分別放置蠟燭及光屏,點燃蠟燭,將蠟燭放在某個位置,燭焰通過凸透鏡就可以成像。蠟燭長了,怎么辦呢?有意識的提醒學生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燭焰、凸透鏡、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放在一起,比一比,不等高就要調節(jié)螺母。學生在實驗前,指導學生設計數(shù)據(jù)表格(見下表):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
像到凸透鏡的距離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實驗中,指導學生怎樣才算觀察到像,這是非常重要的。當光屏上有了燭焰的輪廓,再移動,清楚了,繼續(xù)移動,又變得不清楚了,移動下去,燭焰的輪廓從光屏上消失。要學生分析,光屏上承接的都是燭焰的像嗎?然后再引導分析,物體的位置確定以后,像的位置應該是唯一的,哪個是所成的像呢?在實驗的.過程中,不強調蠟燭放在離凸透鏡多遠,有的小組不管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看到像,不妨缷掉光屏,在光屏一側透過凸透鏡觀察燭焰,能看到燭焰的像嗎?再指導學生去觀察所成的像的大小、正倒、物體和像到凸透鏡的距離。通過不斷的完善設計,完善實驗,使學生感受探索的艱難,同時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四、分析現(xiàn)象體驗感悟
根據(jù)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表格及成像的情況,相同的光具座和凸透鏡,為什么燭焰在光屏上會成不同的像呢?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驗結果,通過和凸透鏡焦距比較。凡是在光屏上成像的,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都比焦距大;當像和物體在凸透鏡同側時,是正立放大的,無法在光屏上成像,在這里可以通過分析平面鏡成虛像過渡到此時凸透鏡成的也是虛像的道理。這個過程,教師不是對自己的思維進行總結,而是在學生自我體驗感悟的基礎上,總結歸納:物體通過凸透鏡可以成不同的像,發(fā)現(xiàn)成不同的像其“物距”不同,進而總結出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這與傳統(tǒng)教材中直接給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外二倍焦距以內”、“在一倍焦距以內”陳述迥然不同,而是讓學生自己分三步完成科學探究:一步帶路,二步放手,三步得結論,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學理念,學生得到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
五、歸納總結交流評價
學生通過回顧本節(jié)課的探究過程:提出問題→大膽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現(xiàn)象→交流評價,思考從中學到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實驗的數(shù)據(jù)中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能否利用凸透鏡成等大的像?各小組交流。
六、課外實踐發(fā)展個性
課外實踐充分體現(xiàn)應用性、靈活性和實踐性,是對學生個性的完善,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大好時機。學了本節(jié)內容,讓學生了解有關照相機的常識,如:想照遠景怎么辦?想把登記照片的人像照大點兒應該怎么辦?一個凸透鏡打掉了一半,還能研究它成像的規(guī)律嗎?通過這些操作和探究,讓學生領略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始終保持求知的渴望,也真正體現(xiàn)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實踐證明: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按照“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分組討論大膽猜想→設計實驗探究新知→分析現(xiàn)象體驗感悟→歸納總結交流評價→課外實踐發(fā)展個性”這五步教學模式實施探究式教學,能使學生通過經(jīng)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時的相似過程,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同時通過過程與方法的獲得過程,領悟和形成科學的思想和精神,由此形成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又促使學生進一步再去探索新的知識與技能,進而開啟新的探索歷程。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9
讀完《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一書后覺得該書十分適合小學科學老師借鑒,它抓住了教師在教學中對于教學的一些困惑,使我看后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我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出身的沒有大量的科學知識,也沒有真正地掌握科學探究式的教學,對探究式教學經(jīng)歷了懵懂到入門的階段,有這本書指引方向真是一大幸福的事。
學習了本書,讓我知道了教師在探究式教學中的作用,“進行探究式科學教育,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是課堂中科學探究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支持者,但不是學生探究進程中掌握主動權的人!鄙线^科學課的老師都深切的感受到上好一節(jié)科學的難度是很大的,學生課堂中探究活動進行的越好,老師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就越多。即使是精心準備的課也有可能課堂教學中一句話沒有落實,一個要求沒有說具體,而導致探究的效果不佳,甚至是一節(jié)課的失敗。
想要在課堂教學中切實的看到探究的效果,教師工作量是很大的,書中提出“作為科學課的教師需要掌握或了解三方面的知識: 科學概念和模型、教學法以及兒童認知和情感的發(fā)展規(guī)律。”這三方面的知識對于教師的備課、課堂教學都有著很大的幫助,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發(fā)展規(guī)律預設課堂教學,以適合學生的語言進行科學概念的解釋。而且“教師對科學和科學教育的目的理解引導著科學教育課堂活動的方向”。教師的科學教育應該面向所教的每一個學生,只有明確了科學教學目的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這個大目的進行合適的教學設計,使自己的課堂教學為這個大目標而服務。
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是教師的入門階段,想要得到晉升,課堂的`語言組織非常的重要,作者為我們提供探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一些引導語和提問,(P46——49)這些引導語和提問很有代表性,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把握細節(jié),進行科學的探究,提高探究的效率。我摘抄了書中的這些適合在課堂上運用的引導語的提問內容,如以下:
1、談論環(huán)節(jié)的引導語和提問
為了搜集我們需要的證據(jù),我們能做什么?
我們需要做什么實驗?這是一種好方法嗎?這樣做公平嗎?
我們能用其他方法嗎?那可能好一點兒嗎?
我們做這個實驗時需要一定的順序嗎?
我們從哪兒能得到幫助?誰能幫助我們?
……
2、進行實驗和觀測時的一些提問:
我們首先需要做什么?我們怎么樣分工,誰做社么?
我們怎樣用這些物品和工具?我們要注意哪些安全問題?
我們小心地做了嗎?你想下一步會發(fā)生什么?
我們應該記錄什么?
3、處理信息和數(shù)據(jù),并把他們轉換成實證時的引導語和提問
我們看見了什么?它意味著什么?
我們可以用什么模型去分析這些數(shù)據(jù)?
我們得到的數(shù)據(jù)支持我們原來的設想嗎?
我們得到的數(shù)據(jù)支持什么解釋和不支持什么解釋?
這樣的結果令我們滿意嗎?
4、表達和交流時的引導語和提問:
我們確信我們得到的結果嗎?
它意味著什么?有其他方法嗎?
我們以前看過類似的事嗎?
這樣的結論和我們原來的想法一樣嗎?
這樣的結論對我們有用嗎?
我們可以怎樣向別人顯示我們的結果?
教師在合適的時機對學生提出適當?shù)囊龑Ш途唧w的問題關系一節(jié)課的成敗,只有經(jīng)過不斷的課堂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才能真正的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的科學教學。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10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完善,探究式教學這種方式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這種教學方式的流程,結合在教學中的應用,我說下。
1、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通過不同的途徑和方式(如教師引導、學生之間的討論、師生之間的討論)激發(fā)學生提出科學的`問題。接著,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等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特定的學習情景(如觀察、實驗、案例分析、研究圖片等),引導學生進入學習,同時提供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資料、實驗儀器。
2、提出假設,科學驗證
探究學習教學設計的核心要素,是要求學生提出假設、設計探究方案進行探究,直至得出結論。這階段是自主探究階段,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或收集的信息作出比較合理的猜想、假設和設計探究方案。
3、分析討論,得到結論
這階段是協(xié)作探究階段,具體包括:(1)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鑒別、處理,得出結論;(2)對得出的結論作出科學解釋。
4、組內交流,相互驗證,測試反饋
總之,探究式教學是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教師必須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從情景的創(chuàng)設到問題的提出,再到問題的解決,始終以學生為主。讓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教師適時點撥,學生歸納,解決問題。也就是說教師是這場戲的導演,學生是演員,切忌將知識奉送給學生。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11
從當前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實際中能夠看出,很多教師正在自己的課堂上認真地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實施著探究性教學。但有部分教師覺得,低段學生探究所取得的實效不大,有的甚至是低效的。那么,怎樣在低段才能把探究性學習落到實處呢?
為了打造以學生為主的高效課堂,在數(shù)學教學中我嘗試應用探究式“五步教學法”,即:快樂導入(導)──自主建構(學)──互動互助(議)──展評答疑(講)──分層達標(練)”,以探究為主體、疑為主軸、動為主線的教學思想,把學生動手、動腦、靈活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教學的首位,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能真正得以體現(xiàn)。
下面,就將我在低年級實施“五步教學法”,打造高效課堂的體驗和思考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課堂教學發(fā)生可喜變化
1:快樂導入,學生樂學
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可以觸發(fā)情感的環(huán)境,能使學生被這種愉快和諧的氣氛所陶冶、感染,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教學《方向與位置》一課時,我出示了校園平面圖,讓學生同實際事物進行對比。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2:自主探究,學生樂創(chuàng)
“實踐出真知”。一個人的智慧水平應突出反映在其創(chuàng)造能力上,對小學生來講,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在教《測量》“一千米有多長”這一課時,我首先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出發(fā),讓十名學生手拉手知道大約10米,繼而,自主探索100米需要多少名學生?1000米需要多少名學生?讓學生主動研究充滿數(shù)學的實踐問題,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及群體討論,獲得數(shù)學知識,真正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
3:合作交流,學生樂說
教學中我經(jīng)常將數(shù)學知識寓于童話故事、有趣的游戲中,讓學生在熟悉喜愛的情境中領悟、表達,這樣既給學生提供表達思想的機會,也能暴露思維過程中的缺陷。同時,我再根據(jù)學生的表達情況,因勢利導,給予點撥,有效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4、理解運用,學生樂練
這一環(huán)節(jié)既是對探究成績的鞏固,又是對探究效果的檢驗,其作用在于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我把枯燥的教學題設計成了智慧島、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游戲,讓學生們在輕松、和諧的氛圍里,體驗了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享受了自主參與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促進了學生全面發(fā)展
課改中的數(shù)學教師為課程實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獲得必要的數(shù)學,在數(shù)學上得到盡可能充分的發(fā)展。在課改+五步的實施中,我常有一種感受,我和我的學生一起在成長,而且孩子們身上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
1、學生樂學、愛學、興趣濃厚。教學中的精美教具、生動畫面、等等讓孩子們學得愉快、學得投入,使得學生在獲得積極向上,活潑快樂的情感體驗的同時,獲得數(shù)學的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們的多種才能得以展現(xiàn)和培養(yǎng),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2、學生善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課堂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有的學生舉手問:“老師,這道題我還有不同的想法”、“老師,我有個問題想問一問”、“老師,我還可以再補充一點……”,答案不唯一,解法最優(yōu)化,學生思路逐步開闊,解題中不斷涌現(xiàn)創(chuàng)新精神,課堂經(jīng)常成為學生的“答辨”現(xiàn)場,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豐富的想象能力,活躍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提出有較高思考價值的.問題,靈活的解題方法,結合實際問題作出的合理解答,無不讓許多科任教師為我班孩子的能力和潛質所折服。
3、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獲得成功體驗。教學中,我遵循著這樣一個原則去教學:學生能讀懂的,一定不講,學生能通過小組研究解決的問題,一定讓學生去討論,這樣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進而逐步學會學習。許多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活動中逐步學會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真地傾聽他人的意見,概括吸收同伴經(jīng)驗,從而形成團結合作,相互尊重,互幫互助的良好學風。
在低年級探索的過程中,我也有自己困惑與思考:
1、新教材信息的呈現(xiàn)形式多樣且有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性,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具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教學實際中我發(fā)現(xiàn),無論是低段還是高段,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課堂學習中就能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高段小老師在“生幫生”中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但對低段能勝任的小老師不是很多的情況下,學困生的知識點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久而久之兩級分化的現(xiàn)象就會出現(xiàn)。思考一:“如何有效引導低段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2、班額大,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許多問題。要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但有限的40分鐘時間若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與討論的時間又與課時進度發(fā)生矛盾,如何把握“時間”的度,讓教學進度在有效的時間內按時完成,成為我思考的下一個問題。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促進者,也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在新的課程改革下,新舊理念的不斷碰撞,使我踏上了一條“問題-設計-行動-反思”的旅程!叭绾斡行褂梦宀浇虒W法,打造小數(shù)低段高效課堂”將成為我近期探索目標,我將在這條道路上踏踏實實、堅持不懈的走下去。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12
一、模式的提出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一般強調的是學生接受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存在著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重教法輕學法的現(xiàn)象。課堂上,教師往往以知識代言人形象成了課堂的主宰,閱讀教學更多的是教師的分析、講解,其教學模式一般為“講授——接受”。學生主要在教師的帶領下被動地學習,以聽教師的講解和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為主。在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中,由于受教師影響,學生習慣于接受學習,學習方式單一被動,靠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來掌握知識,缺少橫向的、與同學之間的溝通,學習能力普遍不強。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極為不利的。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課程的實施上特別倡導建構的學習,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基礎,“語文課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谝陨系恼J識,我們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
二、模式的界定
自主合作探究閱讀教學對教師而言是一種教學方式,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法,它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是以充分發(fā)揮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為前提,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中,生動活潑地主動地探索研究問題,從而提高語文能力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教師要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營造民主、平等、自由、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教師要做到跟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寬容而不放任,嚴格而不束縛;更多地要器重那些敢于對知識“質疑,求異”的學生。
三、模式程序及操作程序
“自主合作探究”閱讀教學立足于“語文”,鼓勵和幫助學生自主探究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找答案,并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獲取新知和發(fā)展能力的途徑,讓學生在探究、實踐的過程中自己獲取知識,增長能力。“自主合作探究”閱讀教學模式概括起來基本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引領提升——課堂練習,鞏固提高——課外延伸,拓展運用。
1、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目標。
教師通過生動的語言、圖畫或多媒體課件再現(xiàn)與課文有關的情境,使學生再現(xiàn)表象或形成新表象,產(chǎn)生各種不同的情感體驗,確定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依據(jù)課文的難易程度,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提出研讀目標。
一篇課文的知識點很多:有語文基礎知識的,有思想感情的。語文閱讀整體的感悟是很重要的,眉毛胡子一起抓,必然會不深入。這就要確定幾個重點,根據(jù)這些重點來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這部分是傳統(tǒng)的理解課文內容部分,從內容和形式兩個層面,展開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期間注意內容與形式兼顧,不相脫節(jié)。
在學習目標的引領下,學生開始自主學習,邊讀邊感悟課文內容。此時教師的任務是掌握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情,尤其關注中差生的學情,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有針對性地指導。教師要注意發(fā)現(xiàn)各個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和疑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明確下一步匯報交流的重點。
接下來是小組合作學習,把一般的.、淺顯的學習內容在組內解決。有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交流,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看法,同時傾聽別人的想法,當問題無法在組內解決時,在全班討論交流時提出來。
3、全班交流,引領提升。
在教師巡視學生自學情況,學生基本完成學習任務后,組織全班學生進行交流,有針對性地探究重點問題。這一過程要求全班學生參與交流,認真傾聽,起到學生幫學生的作用。
此過程是整節(jié)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在圍繞目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力求把所有自學中的問題都展現(xiàn)出來,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由學生自己獨立解決,自己獨立解決不了的,小組討論解決或全班討論解決,還解決不了的,教師通過啟發(fā)引導、讀悟結合,共同品析重點語句,理解重點詞語,感悟作者情感并與之產(chǎn)生共鳴,最后在有感情朗讀中升華文章主題。這樣學生在品詞析句中,強化語感訓練,學會讀寫方法,提高自主閱讀能力。
4、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一節(jié)課的目標是否達成,學生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教師需要精心設計能緊扣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點的練習內容當堂進行檢查。因為班級教學的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所以檢測內容應有層次性形式要多樣,以基礎練習為主,注意習題的層次和梯度。題型的設計以句式訓練、語段仿寫、拓展性閱讀等等為主,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5、課外延伸,拓展運用。
這一環(huán)節(jié)目的是運用語文,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把語文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真正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延讀的內容可以是課文中知識的遷移,也可以是課外閱讀。遷移的內容可以是讀寫方法,也可以是課文的語言材料,形式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還可以是語文實踐活動。課外閱讀的內容可以搜集、整理與課文有關的資料,也可以閱讀合適的課外讀物,并對其中的句、段進行摘錄,寫寫讀后感等。
這樣,不僅能使學生較全面地了解課文內容,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還可提高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打破學科界限,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
小學語文“自主合作探究”閱讀教學模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能抓住模式的基本特點,結合課文類型與學生實際加以靈活變通,學生的探究就能獲得成功!白灾骱献魈骄俊遍喿x教學模式要始終貫徹“主體參與”的原則,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通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調動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潛能,促進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創(chuàng)新。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13
過去,由于受到傳統(tǒng)落后教育方式的影響,過分強調小學生對學習的接受與掌握程度,而忽視了小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這極大地影響了小學生學習的質量與效果。因此,要想改變過去那種單一落后的教學方式,就要積極倡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這實際就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與基本要求。其實,《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強調了要積極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學生認真進行探究式學習,逐步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獲得自身的全面發(fā)展。一般而言,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而且可以找到不斷探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具體途徑與方法,并通過學習獲得知識、能力、情感及態(tài)度等各方面的發(fā)展進步。其中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最為重要與關鍵。由此可見,探究式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不僅是一種新奇愉快的精神體驗,更是一種富于創(chuàng)造的腦力勞動。筆者在分析小學生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際,在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方面作了一些粗淺的'思考,以期達到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過去,在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方式中,一般都是教師教與學生學,基本上以教師講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而且很難形成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與合作關系。新課改的推行,要求我們必須建立師生之間平等、合作與互動的良好關系。這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探究能力方面極為重要。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設計以及組織教學活動時,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真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組織、引導、幫助和促進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實踐活動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各個學習階段,都具體列出了階段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和任務。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方式,合理引導學生積極運用自己生活中的語文資源,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實踐活動,著力拓展語文教學渠道,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思考、實踐中認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比如在教學《創(chuàng)辦班級圖書角》實踐活動時,教師要充分利用班級活動,組織、動員和號召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努力為創(chuàng)辦班級圖書角獻計獻策;也可以組織全班學生輪流管理,分工合作,共同討論和探究怎樣管理好班級的圖書角等。通過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進一步調動全班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
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
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是進行探究式教學的關鍵所在。我們可以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活動,因為多媒體比較直觀和形象,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于他們進行探究式學習。此外,我們也可以通過組織開展第二課堂,在學生中組織建立一些課外活動以及學習興趣小組,積極為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與氛圍;也可以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在《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一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讓學生親自做實驗來驗證等。
四、激發(fā)學生探究意識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真正具有探究的思想和意識,我們首先要激發(fā)起他們探究的濃厚興趣。一般而言,小學生對一切知識都充滿著新奇感,其求知欲望都比較強烈。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特征,積極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多思考問題。比如我們可以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天,引導他們認識到語文學習是非常有趣的,鼓勵和相信學生一定會與語文成為好朋友。此外,也可以引導學生和語文教材里的小朋友一樣,提出一些問題。這樣,學生都會爭先恐后地發(fā)言和提問,而在學生提出問題以后,教師應當適當?shù)亟o予鼓勵,不斷激發(fā)學生濃厚的探究意識與興趣。
五、增強學生探究意識
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是進行探究式教學的重要內容。一般情況下,探究意識主要來自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兩方面,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去分析、探究和解決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增強他們的探究意識。比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人們大笑”這個線索,讓學生自己思考“魯迅的鼻子是碰扁的嗎?”“人們笑什么、為什么笑?”等問題。如果學生仍然探討不出結果,教師就應當及時為學生介紹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背景,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這樣,學生就明白了四周黑洞洞原來是指社會的黑暗,碰壁是指同反動派斗爭所受的挫折、迫害,進而讓學生了解魯迅先生樂觀的革命主義精神。
六、鼓勵學生積極探索
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是進行探究式教學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判斷,善于和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主張的精神,這樣有利于不斷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與能力。比如在《窮人》一文教學過程中,對桑娜是否應抱回孩子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把全班學生分為兩組,分別代表不同意見的雙方進行討論和辯論,鼓勵學生認真探索,充分引導他們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主張和意見,進而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及內容。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步,學生必須掌握新的學習方式,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探究能力。對此,我們教師要勇于擔負起責任,充分利用語文課堂,發(fā)揮小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著力推行探究式教學,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學習探究能力。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14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和“民主合作”的教學觀,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拓展和延伸教學空間,實施“教學內容活動化,教學活動內容化”,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學會學習的平臺。在實踐中,我感覺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能夠很好的做到這一點。
一、什么是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
所謂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由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從宏觀到微觀逐層分解知識,把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歸納概括成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提出來,然后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閱讀教材,分組討論,合作探究,最后請不同程度的學生歸納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教師進行點評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
二、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
經(jīng)過近兩年的實踐,我認為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有以下優(yōu)點:
。ㄒ唬┴瀼亓恕耙匀藶楸尽钡膶W生觀。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也就是說我們教學時要面向全體學生,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有些教師上課時學生開小差的較多,課堂效率較低,就是因為單純依靠教師講解的課堂教學,沒有面向全體學生,使一部分學生感覺自己是課堂教學的旁觀者,激發(fā)不起他們的興趣,不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而導致精力不集中。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采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教師把一節(jié)課的內容細化成多個問題,并且根據(jù)難易程度把問題分為A、B、C三個等級,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不同的問題。這樣,就使每個學生都明確了這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都有被提問的可能。在此背景下,學生就不能再把自己當成課堂的旁觀者,否則,回答不出來問題是要臉紅的。因而,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課堂教學中,認真閱讀教材、積極參與討論,為回答問題做準備。
比如我班有一名學生,入班成績比較差,對學習喪失了興趣,上課不是睡覺就是看小說,好多老師上課都放棄了他。我上課時,針對他這種情況,專門讓他回答一些最簡單的問題,像“是什么”等通過看書可以在課本上找到答案的問題。剛開始,他也不配合,根本不去看書、思考,起來就說不會。這時,我告訴他在課本就能找到答案,讓他讀出來。這樣,他感覺老師沒有放棄他,并且稍加努力他也可以回答出問題,所以他上課不再睡覺或看小說,而是根據(jù)要求去看課本,參與小組的討論,慢慢的有了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了。
(二)貫徹了“民主合作”的教學觀。
樹立“民主合作”的教學觀,就是要擺正教師和學生的關系,通過民主討論、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其實質是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教師的任務主要是提出問題,從宏觀上把握學生學習的方向,而解決問題的任務則主要是由學生來完成的。這樣,教師就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合作探究的引導者,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解放為主動的知識探究者,通過生生討論、師生討論來獲取知識。經(jīng)過這一變化,教師從繁重的講授知識的任務中解放出來,而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則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必須積極地去思考、討論,否則,就不能得到問題的答案。采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通過“提問——討論——回答——點評”四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各有所談、各有所識,互相啟發(fā),共同尋找答案,領會知識本身的意義。
為實施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我把全班同學分成九個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又根據(jù)程度不同分為A、B、C三個等級。小組討論時,不同程度的學生則成為不同等級問題的中心發(fā)言人,比如,對于簡單的A級問題,由程度較差的A級同學主要回答,其他同學作補充。并且,我又在小組之間引入競爭機制,引導小組間相同等級的同學進行競爭。比如,一組的A類同學回答A級問題,回答不好,由其他組的A類同學進行補充,哪個小組回答得好,則給予充分的肯定。每兩周評選出最佳小組、最佳同學以及進步最快的同學。當然,這個等級的劃分只是由我自行掌握,不對外公布的,避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這樣,課堂上每個人都有任務,都有競爭對手,學生之間,既是探究問題的合作者,又是競爭對手,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ㄈ閷W生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有利于能力的培養(yǎng)。
新課程改革更多地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自主學習的能力則是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培養(yǎng)出來的,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就為學生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一節(jié)新課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講,往往非常抽象,不知從何處下手學習,更不知重點、難點是什么,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會大打折扣。采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把一節(jié)課的內容細化為若干個問題,就相當于把一塊原先無從下嘴的大肉切成了許多小塊,方便了學生“下嘴”,使學生愿意去“吃”。另外,把零碎的知識問題化后,學生知道了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學習起來就有了很明確的目標,努力朝這個目標前進,避免了盲目的低效率的重復。
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要閱讀課本,分析總結,要求學生從課本的敘述中概括出有用的信息點,構建起知識網(wǎng)絡,這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自主學習過程要進行小組討論,特別是對于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討論,可以鍛煉學生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辨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前考試時,學生最怕做的題就是主觀題,得分率非常低,原因就是分析材料的能力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差,即使基礎知識都會背了,也不會用。采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后,經(jīng)過一學期的實踐,學生主觀題的得分率有了很大提高,不少學生認為正是課堂上自主學習的過程鍛煉了分析材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實施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ㄒ唬﹩栴}的設置要能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別是情商對學生學習效率和效果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要學”和“要我學”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為此,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的情緒處于積極亢奮狀態(tài),能自發(fā)地去學習,激發(fā)學生尋求正確答案的積極性。教師要設計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問題,而且問題設計形式要多樣。
比如,在教授“矛盾的概念”時,我是這樣設置問題的:我首先把一個比我高的同學叫上講臺和我站在一起,問“我們兩個誰高?”學生感覺老師怎么問這樣的問題,不知道我葫蘆里要賣什么藥,興趣一下子上來了,都在期待著我下一步要干什么。然后,我讓他回到座位上,問“我高還是矮?”這樣,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也很容易的明白了高和矮是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從而明白了“矛盾就是對立統(tǒng)一”。
(二)問題的設置要有啟發(fā)性。
采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要設置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因為啟發(fā)性的提問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引起學生探究知識本質的愿望,促進學生的思維。啟發(fā)性提問更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通過這一問收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意境來,通過這一問使學生能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大膽想象,更通過這一問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欲罷不能,躍躍欲試”之態(tài)。這樣思維的火花,智慧的靈感就會不斷產(chǎn)生。
我在課堂上,有時通過一些典型案例情境進行啟發(fā),有時通過師生之間的合作討論、辯論啟發(fā),有時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模擬試驗啟發(fā)。比如,在教授《人的認識從何而來》這一框題時,我就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模擬試驗:我準備了三個燒杯,一個放入自來水,一個放入白酒,一個放入白醋,我讓教室靠后的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杯子里分別放的什么。他沒法回答出來,同學們也感覺這個問題沒法回答。我又問怎樣才能分辨出杯子里放的東西?學生眾說紛紜,我請一位學生回答,他走到講臺上聞一聞之后迅速給出了正確答案。我因勢利導的問,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同學們很快明白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這一道理。
(三)問題的設置要難易適中,難易結合。
探究性提問的難度要適中,既不能設置太容易,也不能設置太難。問題太容易,學生不用過多動腦思考就能回答出來,就失去了探究的意義;問題太難,使學生百思不得其解,就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因此要把握住這樣的尺度:問題經(jīng)過學生思考、討論之后基本可以解決。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問題解決,更激發(fā)了他們探究、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但對一些學習較差的同學,為喚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應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讓他們回答“是什么”的問題。這些問題只需要通過閱讀課本就能找到答案,他回答出來后能有一種成就感,有助于恢復他們的自信心,這比學會知識更重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再逐步培養(yǎng)他去解決疑難問題,學生就會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不僅能夠解決疑難問題,而且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生。
在問題的設置上,我也走過了彎路。剛開始采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時,問題設置得有些難,總認為如果問題設置太簡單,一是顯得老師太沒水平,二來也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經(jīng)過一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效果很不理想,課堂氣氛越來越沉悶,學生對我也越來越敬而遠之。我及時召集部分同學的座談會,經(jīng)過交談,問題找到了:本身同學們都剛到了一個新環(huán)境,互相還不熟悉,正好我問的問題又有些難,所以同學們都“明哲保身”,都恐怕回答錯了,在同學們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都三緘其口。找到癥結后,我迅速改進,問題的設置不再以我的意志為主導,而是考慮到學生的情況,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面向不同程度的學生。由于每個學生都有問題要思考回答,并且稍加努力都能回答出問題,有成就感,所以課堂氣氛很快就活躍起來了。
。ㄋ模┮兄锌系脑u價
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中,教師的點評是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有人認為通過前面的探究,問題已經(jīng)解決掉,學生已經(jīng)掌握知識,教師的點評就可有可無了。其實,這一環(huán)節(jié)不但不能可有可無,而且還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因為老師的點評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本門課程的興趣。因此,老師的點評要以鼓勵為主,力求避免在課堂上批評指責學生。當學生把問題回答出來之后,老師要絕不吝嗇溢美之詞,哪怕一個“好”字對學生來說都是很好的獎賞。當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我們既不能放棄他另找學生回答,更不能對他批評指責,因為這樣,會損傷他的自尊心,使他產(chǎn)生抵觸情緒,不愿再學這門課,久而久之,就會自暴自棄。正確的做法應是積極的引導、啟發(fā),幫助他們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他會對你心存感激,“親其師,信其道”更會激起學習這門課的興趣。
總之,實踐證明,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符合新課改精神,符合“三貼近”原則,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應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推廣運用。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15
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盡快建立起“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的新的學習方式,其中學生的學習意識由被動→主動→自主的轉變是最關鍵的一環(huán)。在化學教學中,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式教學方式,下面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得到的一些體會:
一、探究性學習方法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核心。
美國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特別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他主張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學、探索、發(fā)現(xiàn)來獲得科學知識。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教任何功課的最終目的是在于達到不教……”,我國古語“供人以魚,只解一餐;教人以漁,終身受用。”都說明了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性,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核心。
很多學生對新奇神秘的化學現(xiàn)象好奇,但是往往停留在表面現(xiàn)象上,往往忽視了對不理解的事情進行深入研究,缺乏探究性。因此教師要在保護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肯定學生的好奇心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培養(yǎng)學生“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激發(fā)探究意識; 教師還可以適當?shù)貙W生進行一些專項訓練如對學生提出疑問,或一些有趣的問題,讓學生課后通過實驗、查資料、討論等等方法去找到答案,在恰當?shù)臅r候檢查學生的研究情況,并提出自己的意見。通過這些形式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的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做CO還原CuO的實驗時,教材中介紹了兩種處理尾氣的方法:①用氣球收集尾氣;②改進實驗裝置用酒精燈的火焰燃燒掉CO。利用這兩套裝置,引導學生分析各裝置的利弊。①.氣球吸收不方便、不保險;②.用酒精燈火焰處理不節(jié)省。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各自的處理方案,集思廣益,同學們一致認為以循環(huán)利用法來處理尾氣是一種更好的方法。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去進行實驗驗證。實驗結果表明,還原同樣多的CuO,采用循環(huán)利用法可以減少CO的用量。
二、 自主學習追求的目標是形成良好的創(chuàng)造品質, 良好的創(chuàng)造品質又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一個具有開拓精神、創(chuàng)造品質的人才能不囿于傳統(tǒng)、不安于現(xiàn)狀,不盲目從眾、唯上、唯書;才能面向未來,求真務實,勇于進取,樂于改革,歡迎新事物、新觀念,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力,并尊重別人的勞動、貢獻,注重效率、效益;才能目標明確,思路開闊,想象豐富,興趣廣泛,善于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表現(xiàn)出較強的適應力和應變力;才能對自己的力量和別人的力量充滿信心。一個具有良好創(chuàng)造品質的人,往往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會更加自覺地自主學習。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創(chuàng)造品質,促進自主學習,我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首先培養(yǎng)充分的自信心。為了使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形成創(chuàng)造的自信心,必須給其自由的環(huán)境。教師應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科學面前師生平等。教師應重視每一個學生的觀點和問題,使課堂上洋溢著寬松和諧、探索進取的氣氛。教師應及時對好的方面予以肯定和表揚,更不要忘記對出錯者予以耐心指導和鼓勵。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得到了重視,自信心自然越來越充分。
其次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的意志力。創(chuàng)造過程是一種探索過程,成功與失敗共存于整個過程中。那種自覺的、頑強的、勤奮的、實事求是的、百折不撓的、敢想敢干的精神,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心理素質;瘜W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通過化學領域中諸如科學家獻身科學的感人事跡,激勵學生增強創(chuàng)造意志;瘜W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設計應長期堅持的化學實驗,如水質監(jiān)測,其監(jiān)測的時間可以是半年、一年,甚至幾年,其監(jiān)測的項目有很多,如PH測定、硬度、富營養(yǎng)化、跨學科如物種數(shù)量和種類及變化等等。教師應不斷檢查堅持者的實驗情況、實驗成果,給予必要的鼓勵與幫助;瘜W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組建化學興趣小組,鼓勵他們勇于實踐,在實踐中增強自己的`創(chuàng)造意志力,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
三、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根本保證。
以探究性學習為核心,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品質為目標的自主學習, 如果缺乏一定的保證,其結果只能是“紙上談兵”,因此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根本保證。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學生不僅是教學的對象,而且是教學的主體,是整個學習過程的主人。學生的種種能力不是單純的“教”就能培養(yǎng)出來的,教師給學生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識要靠學生自主去學習、掌握,大量的社會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要靠學生自己去分析、解決!笆┙讨ΓF在引導,妙在開竅”。故教師的職責不僅在于“教”,更重要的在于運用恰當?shù)慕虒W策略和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活動的自覺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02-11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15篇02-11
觀察與探究教學反思04-18
探究教學心得體會(通用20篇)04-27
生物探究教學反思02-17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教學反思03-28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教學反思04-18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教學反思03-26
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