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計劃> 科學教學計劃

科學教學計劃

時間:2023-08-09 06:57:02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科學教學計劃(熱)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獲著,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計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學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學計劃(熱)

科學教學計劃1

  一、節(jié)約用水,從我做起

  目的:通過教學,啟發(fā)學生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培養(yǎng)艱苦樸素的美德,讓學生習慣在日常生活中節(jié)約用水,養(yǎng)成節(jié)約資源的好習慣。

  二、好習慣從小養(yǎng)成——學習分類

  目的:建立學生分類的意識,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讓學生迅速理解垃圾的分類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分類習慣,并積極參與到環(huán)保工作中。

  三、珍愛生命,從安全開始

  目的':認識一些常用藥品的使用方法和副作用,掌握如何正確使用藥品的方法,了解急救措施。

  四、生命伴隨我們——仔細觀察身體

  目的:讓學生認識到健康重要性,了解身體的構造和功能,引導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五、要珍惜每一次美麗的相遇——保護鳥類

  目的:讓學生了解保護鳥類的意義和方法,增強對環(huán)境保護的認識和重要性。

  六、人類相互依存——植物的生長與我們息息相關

  目的:認識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能夠了解植物對人類的重要性。

  七、科技探究——讓我們變得更聰明

  目的:幫助學生了解科學的發(fā)展歷程,探究科技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八、保護我們的地球——探究環(huán)境保護

  目的:讓學生了解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學生愛護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的精神。

科學教學計劃2

  一、教學目標

  完成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任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和基本的繪圖技能。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對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國家和地區(qū)有較為詳盡的了解。同時通過地理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認識大洲

  本章主要內容是了解亞洲、歐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的地理位置,學習并掌握其地形、氣候、河流、人口等知識。本章的重點內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難點是比較七大洲的氣候以及影響七大洲氣候的因素。

  第二章 了解地區(qū)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并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及南北兩極的有關的地理知識。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資源、人文、經濟等。本章的重點內容是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的地形與氣候,以及南北兩極的地理概況。難點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與氣候差異對農業(yè)的影響。

  第三章 走近國家

  本章主要是學習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國家,如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等。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資源氣候、經濟文化等。本章的重點是掌握以上各國的地形特點和典型的氣候特點,掌握各國重要的自然資源。難點是美國的農業(yè)帶的分布。

  三、重點、難點:

  1、初步學會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氣候特征;

  2、初步學會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幾個大國的人文特征,能簡單分析人—地內在關系;

  3、初步學會國家和地區(qū)的分析方法;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教材,理清知識結構和教學思路,把握教材重點、難點。運用現代化教學設施,制作教學道具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設置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2、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鞏固學生讀圖、填圖和繪圖的能力。利用地圖、地理填充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強化理性認識。同時做到教學過程中做到穿插回憶前面所學知識,增強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系,幫助學生形成比較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為今后的繼續(xù)學習作好鋪墊。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并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情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開展多種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充分利用電視、網絡等設施,多方位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

  五、教學進度

  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周次

  第六章 第一節(jié)自然環(huán)境 2 1

  第二節(jié)人文環(huán)境 2 2

  第七章 第一節(jié)日本 2 3

  第二節(jié)東南亞 3 4—5

  第三節(jié)印度 3 6

  第四節(jié)俄羅斯 3 7—8

  第八章 第一節(jié)中東 2 8—9

  第二節(jié)歐洲西部 2 9—10

  期中考試 11

  第三節(ji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3 12

  第四節(jié)澳大利亞 2 13

  第九章 第一節(jié)美國 3 14—15

  第二節(jié)巴西 2 15—16

  第十章極地地區(qū) 2 17

  期末復習 4 18—19

  期末考試 20

科學教學計劃3

  《蘇教版小學科學教學計劃》是一套符合國家教育部教育要求、體現教育部最新科學教育思想、適合小學生認知特點的科學教材。下面將展示部分相關主題的范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人體》

  人體,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了解的內容,因為它與我們息息相關。在學習《人體》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親身體驗、觀察實驗、課堂內外拓展等方式,了解人體生理結構和生命過程。

  在第一次體驗人體的過程中,同學們都顯得很興奮。經過教師簡短的導入,同學們很快便體驗了身體感覺,觀察了皮膚和身體的單元體。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感受到了同學們的探索欲望,以及他們對身體機能和結構的好奇心。在后續(xù)課程中,同學們通過實驗、圖表等方式探究了呼吸、運動、消化等系統(tǒng),懂得了身體機能的協(xié)調性和重要性。同時,課外拓展也成為了課程的重要補充,同學們在實際生活中察覺、觀察和研究身體機能,使自己的知識更加豐富。

  二、《植物》

  植物是地球上最美麗、最豐富的自然資源。學習《植物》一章內容,可以使孩子從生物的角度認識自然界,懂得植物的重要性和價值,了解植物對人類的巨大作用。

  在學習植物的過程中,同學們不僅體驗到了植物的外貌、生長、繁殖等方面,還通過實驗、課外活動等方式探究了植物與空氣、光線、水等自然元素的關系,深化了對植物控制自然資源的認知。同時,教師還組織同學們參觀了植物園、綠化帶等地方,讓他們從實際感受中了解植物的意義和價值,更加堅定了保護植物資源的重要性。

  三、《自然界的聲音》

  聲音是自然界的一種聲波現象。在學習《自然界的聲音》這個主題時,同學們可以通過聲控鳥、振動發(fā)生器等實驗器材,了解聲音的產生、傳播、變化等現象。

  在第一次實驗時,同學們先后穿戴上安全裝備和游戲體驗項,通過刺激聲波、感受音頻變化等方式親身地感受了聲音的特點和變化。在后續(xù)課程中,教師還通過生動的多媒體展示、實地觀察、尋聲活動等方式,讓同學們進一步感受聲音的普遍存在和超級炫酷的玩法,實現了教材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四、《日常物品制作》

  學習《日常物品制作》這個主題時,同學們可以親自動手完成日常使用的物品,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生活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在第一次實驗過程中,同學們帶著自己喜歡的模型,通過材料與方法了解了模型的'基本制作方法。通過觀察、實踐和自我探究等方式,同學們充分利用自己的創(chuàng)意思維,憑借著自己的靈感,設計出自己的獨特模型。在課堂上,同學們被分組進行模型比賽,每個同學都在自己的模型中收獲到成功和快樂。

  綜合以上所述,蘇教版小學科學教育教學計劃不僅具有緊跟教育部最新教育科技思想和理念的優(yōu)點,更重要的是,在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實現了教學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為同學們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

科學教學計劃4

  一、課標要求

  1、科學探究: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建立學習科學課的信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觀察活動中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積極地把學生學習科學的確場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3、科學知識:獲取大樹、葉子的一些知識。對蝸牛、蝗蟲、螞蟻等小動物有所認識、構建起有關動物、生物、事物的初步認識;初步了解基人身體的各部分及功能;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懂得液體的含義;認識紙的性質與用途、對一些紙質材料進行簡單的研究;認識幾種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會變藍這一檢測方法。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共有學生53名,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fā)言。通過教師觀察,該班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期,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guī)養(yǎng)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內容安排在生命科學方面有所側重。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tǒng)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盡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對象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fā)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發(fā)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和報告撰寫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教材在活動設計中,還有意識地安排了多項環(huán)境保護的內容,力圖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

  四、方法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五、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相信、注重證據、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4、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fā)展。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fā)展。

  重點:《動物和我們》、《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六、各周次教學進度安排:

  1、我看到了什么,開學注冊···············1課時

  2 、校園的樹木,完成練················2課時

  3、大樹和小草、水生植物··················2課時

  4 、植物的葉、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1課時

  5 、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點······················2課時

  6、尋訪小動物···································1課時

  7、蝸!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1課時

  8、完成相應的練·······························1課時

  9、期中考試

  10、螞蟻、金魚··································2課時

  11、動物有哪些相同特點····························1課時

  12、我們周圍的材料、哪種材料硬····················1課時

  13、比較韌性、它們吸水嗎··························1課時

  14、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磚瓦和陶瓷····················2課時

  15、給身邊的材料分類、水····························1課時

  16、水和食用油的比較、誰流得更快一些··················1課時

  17、比較水的多少、我們周圍的空氣·····················1課時

  18、空氣占據空間嗎、空氣有重量嗎·························2課時

  19、期末考試

科學教學計劃5

  一、教學目標

  物質與材料

  1.探索水、沙、土等自然材料的特征,了解水資源的重要性,知道節(jié)約用水。

  2.觀察自然界物體的多種色彩,探究顏色的有趣變化。

  自然科學現象

  1.觀察記錄春夏氣候變化,了解一般特征。

  2.喜歡探究空氣、水、影子等科學現象,了解它們與人們生活的關

  系。

  生態(tài)與環(huán)境

  1.喜歡種植、觀察幾種常見的花卉和樹木,嘗試測量并記錄生長中的漸變過程。

  2.認識幾種動物,了解其與人類的關系,知道要愛護動物。

  現代科學技術

  了解幾種家用電器,感受生活的便捷。

  數的概念

  1.感知10以內數的形成,了解數的實際意義。

  2.理解10以內的相鄰數及10以內數的守恒。

  幾何形體

  認識梯形、橢圓形和半圓形

  量的感知

  區(qū)分厚薄、寬窄高矮并進行排序

  時間

  理解昨天、今天、明天

  二、措施:

  1、編制各類游戲,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編制游戲,必須根據幼兒教學教育的內容與要求,選擇、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游戲。中班幼兒由于自身的年齡特點,他們適宜開展各類游戲。如在中班數學“學習分類”活動中,我設計了“螞蟻媽媽找寶寶”的情景游戲,最后通過游戲螞蟻搬家的競賽游戲,在輕松愉快

  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分類。

  2、將科學與數學融為一體,讓幼兒在各種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數學。如在學習“比較多少”時,我讓幼兒玩“蓋蓋子”的游戲。幼兒幫助茶杯蓋蓋子,有時杯子多,有時茶杯多,怎樣才能使杯子和蓋子一樣多呢?這時,我就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幼兒能通過游戲實踐獲得“比較多少”的方法的數學知識。

  3、為幼兒提供有意義的操作材料。

  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在進行“認識數字4.5”的.教學時,為讓幼兒正確感知5以內數量,我為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套數卡、實物印章以及做紙球用的皺紋紙。孩子們通過游戲“給數卡排隊”、“看數字做紙球”,很快就理解了數字所表示的物體的數量。

  4、使科學教育生活化。

  我們可以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在現實的情景中通過引導幼兒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幼兒生活中面臨的問題,增強幼兒運用數學的能力和學習數學的信心。如:在玩“找座位”的游戲中,我讓幼兒自己選擇座位,可以運用到單數和復數的知識;安全教育中,讓幼兒記錄下自家的電話等等。使幼兒體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

  5、將科學教育滲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兒童是在各種各樣的活動過程中了解周圍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學習數學的機會,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教育資料,引導幼兒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懂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比如:生活中的圖形,孩子們會發(fā)現車輪是圓形的,椅子面是梯形的,門是長方形的,氣球、雞蛋是橢圓形等;生活中的分類,幫助老師整理圖書、玩具等。幼兒教師的工作是瑣碎的,然而幼教工作無小事,我們要具有老鷹一樣敏銳的觀察力,注意觀察幼兒的言行、舉止、神態(tài),并且要永遠用一顆童心去感受幼兒心靈的深處,在尊重、理解幼兒的同時,用一顆平常心去與每一位幼兒交流,讓每個幼兒都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科學教學計劃6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學習,探究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都有了提高,他們能獨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動、科技制作、觀察活動、科學實驗、搜集資料等,愿意與他人合作,進行合作探究,有計劃地開展一些實地考察、現場采訪、種植養(yǎng)殖等活動,探究積極性高,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yǎng),而且能按照制定的研究方案對鎖定的課題進行課外探究,學到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主動從自然界、社會中獲取知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人的一生”、“無處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紗”、“信息與生活”、“探索宇宙”、“研究與實踐”等研究主題。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進行構建,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有機整合,引領學生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特征及事物變化的相互聯系,進行以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

  三、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xù)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fā)展。

  四、重點難點

  重點:空間維度方面,從認識身邊事物、周圍物體的基礎上,擴展到微觀和宏觀兩個世界,探索微生物和無限宇宙的科學奧秘;時間維度方面,以時間軸為認知線索,探索“生命起源”的奧秘和“未來世界”的變化;結構維度方面,在認識事物外部特征的基礎上,以“解暗箱”的形式探究事物的內部構造。在科學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為重點,重視探究方法的培養(yǎng),以“認識事物變化的相互聯系”為探究重點。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教科書整體結構,設置了“對信息的搜尋、理解和判斷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探究能力的逐步提高奠定基礎。

  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措施:

  1.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2.組織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開展探究活動,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敢于創(chuàng)新。

  3、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活動,發(fā)揮主導作用但不包辦代替

  4.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做好記錄。

  5.提醒學生做好課前準備,保證科學探究順利開展。

  6.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學習科學,讓科學走進學生的生活。

  7.運用電教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輔助教學。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教學時間備注

  第一周1、細胞1課時

  第二種2、我從哪里來3、人的一生1課時1課時

  第三周4、我像誰5、讓身體熱起來1課時1課時

  第四周6、擺的秘密7、鉆木取火1課時1課時

  第五周8、通電的線圈(一)9、通電的線圈(二)1課時1課時

  第六周10、無處不在的能量11、開發(fā)新能源1課時1課時

  第七周12、地球的面紗13、風從哪里來1課時1課時

  第八周復習、期中考試2課時

  第九周14、降落傘15、小帆船1課時1課時

  第十周16、來自大自然的信息17、生物是怎樣傳遞信息的1課時1課時

  第十一周18、電腦與網絡19、飛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1課時1課時

  第十二周20、太陽家族21、神秘星空1課時1課時

  第十三周22、探索宇宙23、未來家園1課時1課時

  第十四周研究與實踐2課時

  第十五周復習2課時

  第十六周期末檢測2課時

科學教學計劃7

  中班孩子對周圍事物好奇,有必定的求知欲,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操作活動中能積極動手,能及時跟伙伴溝通探索實踐過程及結果。喜歡傾聽動植物故事,愿意親近和關心動植,但是孩子年紀反差大,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按老師要求進行操作活動,不能用完全和精確的語言溝通觀看到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本學期我們將重要進行幼兒操作習慣、溝通習慣的培養(yǎng)。

  一、目標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自然環(huán)境中動、植物及沙石、水等無生命物質及其與人類關系的具體經驗,了解不同環(huán)境中個別動、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活習性。

  2、幫助幼兒了解四季的特征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觀察常見的自然現象,獲取感性經驗。

  3、引導幼兒獲取周圍生活中常見科技產品的具體知識和經驗,初步了解它們在生活中的運用。

  4、幫助幼兒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感知事物特征,發(fā)展觀察力。

  5、幫助幼兒學會按照指定的'標準,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

  6、幫助幼兒學習運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的方法。

  7、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fā)現并與同伴、教師交流。

  8、指導幼兒學習使用常見科技產品的方法,運用簡單工具進行制作活動。

  9、發(fā)展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探究周圍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自然物和人造物,愿意參加制作活動。

  10、培養(yǎng)幼兒關心、愛動物、植物和周圍環(huán)境的情感和行為。

  二、內容

  1、能自動參加科學活動,喜歡探索周圍世界,關心、愛護周圍的動植物和自然環(huán)境,愿意進行探索、嘗試。

  2、懂得四季的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獲取簡單的自然現象知識。

  3、綜合應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點,并進行物體的簡單分類;學習應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并能與他人溝通觀看結果。

  4、懂得生活中一些科技產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能自動、專心地進行科學操作活動,并在老師指引下,關注周圍生活中物體量、形狀、地位的改變,能依據物體的特點分類。

  三、具體方法

  1、通過親子活動讓幼兒親身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看、操作、發(fā)現問題、追求答案的探索活動,應用合適的指引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2、在指引幼兒認識五官時,首先讓幼兒體會感官的作用,體驗感官的協(xié)調才能。通過用眼睛觀看事物,能應用視覺感受顏色的改變,提升幼兒的觀看力,體會視覺暫留現象。并能應用視。

  3、本學期,我們將指引幼兒認識空氣、陽光、水等,通過看故事等懂得人類、動物、植物的關系,通過觀看社會環(huán)境、湘江水源等懂得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覺以外的感到途徑探索事物如:觸覺、味覺、嗅覺。

  4、在日常生活中指引幼兒感知時間的概念,認識不同面額的貨幣及幣值;通過游戲活動和生活經驗學會估算,逐步建立等量的觀念。

  四、課時安排

  第一周親親熱熱一家人螢火蟲找朋友

  第二周認識電池電動玩具動起來

  第三周科學室里發(fā)現多其妙的影子

  第四周春天的旅行有趣的影子游戲

  第五周莊家的朋友—青蛙飼養(yǎng)蠶寶寶

  第六周可愛的蠶寶寶春游公園

  第七周種植絲瓜蔬菜聯歡會

  第八周好吃的果蔬色拉好玩的磁鐵游戲

  第九周各種各樣的豆制品洋蔥找朋友

  第十周會送信的鴿子變廢為寶

  第十一周各種有用的紙各種常見的標記

  第十二周各種電話泡泡都是圓圓的第十三周會爬的動物有趣的昆蟲

  第十四周會怕的植物植物的好朋友

  第十五周看誰飛得高會飛的紙屑

  第十六周小鳥,我的好朋友不會飛的鳥

  第十七周認識蟬各種各樣的魚

  第十八周美麗的荷花涼快的夏天

科學教學計劃8

  教學班級及人數:

  幼兒大中小8個班412人

  教學內容分析:

  幼兒園科學教育是指在幼兒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事物進行觀察,操作發(fā)現問題,尋找答案的探索過程。它的本質就是教會幼兒科學的思考問題。培養(yǎng)幼兒理性的思維方式。幫助幼兒客觀的認識周圍,認識世界,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的'成長。所以,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前提下.本領域教學活動重在對幼兒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既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情感,科學能力,以獲取一定的科學知識為目標。

  學情分析:

  通過上學期的教育學,幼兒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學知識。自然現象,生活技能,自然環(huán)境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總目標和要求:

  1:激發(fā)幼兒的科學情感。

  2:注重幼兒科學能力的培養(yǎng)。

  3:與探索實驗相結合。

  4:培養(yǎng)幼兒理解他人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6:培養(yǎng)幼兒積極觀察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動物及其事物鏈自然現象,生活科技,自然現象等幾大類。內容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從小是入手,由易到難,逐漸深入。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愉快教學

  教學設想:興趣是最后的老師,因此在活動設計過程中,首先,非常注重增強活動的趣味性,采用各種游戲等方法,集體,小組,個別相結合等形式不斷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讓幼兒得到語言活動帶來的喜悅,對語言活動產生學習欲望,引導幼兒獲得成功。創(chuàng)設情境,注重促進幼兒觀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活動設計更加重視為幼兒創(chuàng)設科學的情境和機會,鼓勵和引導幼兒自主學習,遷移已有經驗,大膽,積極主動把自己的經歷,經歷,感受說給大家聽,促進幼兒觀察能力的發(fā)展。

科學教學計劃9

  一、教材分析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材很有特色,教材的編寫者將知識、探究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有機的整合在一起。既注意到激發(fā)并呵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又盡可能的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全面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和科學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主要突出兩個方面的教學,一個是通過《植物的一生》、《關心天氣》單元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長期的連續(xù)的觀察、記錄、研究,從而發(fā)展學生認真、細致、堅持性等科學態(tài)度,這樣的訓練能克服浮躁心理,對學生學習專一的做一件事很有幫助。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有周期性的和無周期性的事實。另一個是通過《土壤與生命》、《固體和液體》單元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多種感官、多種方法、多角度的認識和描述,從而發(fā)展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是根據《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容標準——地球的物質之一,巖石、沙、土壤來組織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并且通過探求土壤奧秘的活動,使學生獲得一種真切的體驗,對土壤產生親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識到土壤和人類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可以和《植物的一生》相結合,使得研究土壤和種植活動互相結合。

  第二單元《植物的一生》,是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對植物的一生做較深一層的研究。同時引導學生開展一次長周期的“種植物”活動,也是對一個生命周期作連續(xù)觀察、記錄、描述活動的開始;是孩子們真正去“種”的第一個活動;更是一次親身經歷植物生長每一個階段的活動。希望老師們要做實這個活動,教學目標就是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們了解種子、花的結構和作用,學會一些基本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是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為切入點,進一步研究物質世界。這一單元的編寫與《土壤與生命》有相似之處,都是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和描述一個具體事物,并且,不是單純地認識固體或液體的性質,而是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大量、反復的實驗,認識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系,以此培養(yǎng)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

  第四單元《關心天氣》是根據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關于天氣變化現象和對天氣的觀測,以及天氣變化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等方面的內容來建構的。通過認識現象和展開觀測活動,使學生更加關注天氣,初步掌握觀測天氣的方法,加深對天氣變化的認識。本單元的建構充分體現了調動主動學習意識進行有意識學習的理念,將學生從被動應對者導向主動探究者。

  第五單元《觀察與測量》主要是根據《課程標準》分目標中“能通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提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能運用自己的感官、簡單工具或通過實驗等方法,收集與問題有關的證據”的表述;以及內容標準中“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能做到原始記錄,并注意保留且不隨便涂改原始數據”的表述建構的。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觀察不僅是基本的收集問題證據的方法與技能之一,也是其他兩種收集證據的基本方法,即調查與實驗的方法和基礎。從學生的角度看科學探究,觀察又是學生最能夠方便使用與體會自身的感官與科學探究之間的密切關聯的活動形式。

  二、教學建議

  1、教材插圖很多,但文字太少,教學中教師應多用提示性、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獨立探究的機會。三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完全獨立探究,必須經歷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為此,教材采用了提示方式的“扶”和留白方式的“放”來實現這一思想,教學中要扶多放少不能貪多、貪全。這就突出了學生的“動手做”,即重過程而輕結果,盡量不以定論的方式直接呈現有關的結論性知識,盡可能使結論由學生自己研究后得出,充分體現“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2、要充分體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每一課的容量較多,很多課題難以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建議減少每課的容量,一課時只能研究一個到兩個問題,太多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研究的實驗材料可根據實情做適當的選擇與調整。

  3、課內外結合,把課后研究落實到實處

  課堂一開始往往是提出好多問題,然后師生從中選擇一個或幾個問題進行研究,至于其它的,往往都是“課后研究研究”,至于真正地研究了多少,恐怕只有學生自己心里清楚。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把課后研究看得和課上一樣重要,因為那是學生更加自主的表現,更是他們能力發(fā)展,良好科學品質形成的大好時機。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課后研究的興趣,關注他們課后研究的狀況,提供及時的幫助,定期開展一些交流研討會,為他們搭建表現的舞臺,并同學生的評價掛鉤,真正地把課后研究落到實處,如對《植物的一生》單元的教學。

  4、科學教育的著眼點不僅僅是科學本身,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科學教育充實人、發(fā)展人,完善人。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學和人文環(huán)境,使他們置身于一個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機統(tǒng)一體中,不僅讓學生去學習、掌握知識、技能等,還讓學生感受科學作為生活過程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并參與創(chuàng)造良好的科學人文環(huán)境,鼓勵學生親近自然、探索自然,最終與自然建立和諧的關系,如對《土壤與生命》單元的教學。

  5、有些單元在時間安排上要調整:由于氣候的原因,把《關心天氣》安排在第一單元進行教學,《固體和液體》安排在第二單元,這時教學進度到了四月份,天氣轉暖,可以把《土壤與生命》安排在第三單元,《植物的一生》安排在第四單元,《觀察與測量》可以作為全冊整理。

  三、教學進度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備注

  13.2-5我們周圍的土壤了解土壤3月2日開學

  23.8--3.12肥沃的土壤

  33.15--3.19土壤的保護

  43.22--3.26單元總結

  53.29--4.2認識固體(2)

  64.5--4.9把固體放到水里認識液體(1)

  74.12--4.16認識液體(1)把液體倒進水里

  84.19--4.23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單元總結

  94.26--4.30果實和種子(2)

  105.4--5.7根和莖(2)

  115.10--5.14葉和花(2)

  125.17--5.21植物和我們(1)單元總結

  135.24--5.28今天天氣怎么樣氣溫有多高

  145.31--6.4雨下得有多大(2)

  156.7--6.11今天刮什么風氣候與季節(jié)

  166.14--6.18單元總結

  176.21--6.25復習考查

科學教學計劃10

  幼師科學課堂教學計劃主題范文:觀察天空,了解天氣

  背景及目的:

  幼兒園是孩子們的第一道精神家園,幼兒教育不只是單純傳授知識,更應該是教會孩子們如何去探索這個世界和學習的方法,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在幼兒園科學教育中,了解天氣和天空的變化是非;A的一部分,利用觀察和實踐的方式,讓孩子們自主思考和發(fā)現,最終學會觀察天空,認識天氣。

  活動過程:

  1.早晨集體活動:孩子和老師在戶外觀察天空,觀察云彩的變化和顏色。為孩子們準備色卡,教授和孩子一起辨認云的形態(tài)和顏色。

  2.云制作:根據孩子們所看到的云的形態(tài)和顏色,制作云的模型。老師會提供云的制作材料,引導孩子們進行云的制作,并通過云的組合來讓孩子們學習云的形態(tài)和特點。

  3.聯想游戲: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們不同云的形態(tài)代表的天氣。老師會引導孩子們聯想和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來認識云的作用和影響。

  4.天氣日報:孩子們在課外觀察天空和記錄當日的天氣現象,在課堂上進行天氣日報的`匯報。老師會帶領孩子們進行分析,讓他們自己提出關于天氣的問題,比如:“今天的天氣和昨天的有什么不同?”“云為什么會形成?”等等。

  效果:

  這個課堂教學計劃主要的目的是讓孩子們通過親自觀察、制作云、聯想和記錄天氣變化這一過程中,切身感受天氣的變化并且能夠從實踐中學習和了解天氣的性質和特點。通過這個教學計劃,不僅提高了孩子們的天文科學常識和觀察力,還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能夠通過實踐學習,從而在認識和探索自身能力的同時認識到天氣的重要性。

  在此基礎上,這個主題教學還可以融入課外活動中,比如在室外教孩子們觀察蝴蝶的變化或者種花種草來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讓孩子們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

科學教學計劃11

  科學教學是學生提高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開展好我校的科學教學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學教學計劃。本計劃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為目的,為我?茖W教學成績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養(yǎng)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素質,遵循學生認識規(guī)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強學科聯系,培養(yǎng)學生人文情懷,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城鄉(xiāng)教育差別。根據各年級學生的認識特點,把三到六年級學生的認識能力培養(yǎng)目標分別確定為“感知科學”、“走進科學”、“探索科學”。教材將探究過程能力分為“觀察與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事實與證據”“模型與解釋”。科學課讓學生在“做中學”活動中面對自然和科學現象,通過動手動腦學習基礎的科學知識,在學習中不斷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二、對所教學生的分析

  四年級學生思維較活躍,在實驗活動中合作意識已經形成,紀律明顯優(yōu)于三年級。對科學的熱情度極高,熱愛科學,熱愛自然。

  六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因此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yǎng)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yǎng)。

  三、具體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實驗器材,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四.科學特色活動

 。ㄒ唬┛茖W幻想畫

  1、活動目的:

  為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以及大膽想象、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孩子成為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熱愛家鄉(xiāng),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意識。

  2、活動內容:

  學生可以全員參與,創(chuàng)作出與科學有關的敢于大膽創(chuàng)新,有意義的畫作。優(yōu)秀作品頒發(fā)獲獎證書。

 。ǘ┟魈煨⌒】茖W家

  1、活動目的:

  為了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從小養(yǎng)成善于觀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過開展科學發(fā)明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旁,是鮮活的,并把所學知識運用于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活動內容:

  學生可以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己設計創(chuàng)作,進行科學小發(fā)明。內容體裁不限。優(yōu)秀作品會在全校進行展出。

科學教學計劃12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研究對象的了解。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并選擇適當的詞匯、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

  3、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生情況:四年級共有4個班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他們的依賴性很強。他們常常習慣于被老師和家長牽著走,而不善于想方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因而學生對科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和經驗:學生雖然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種種原因和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的科學常識極為缺乏,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茖W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家庭教育由于偏重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學習,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使學生沒有能很好地在觀察、實踐、調查等社會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的方式進行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冊主要內容:在學生三年級學習的基礎上,繼續(xù)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本冊教材的技能目標:主要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兩個方面。

  本冊教材的情感目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現代科技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和行為習慣。

  2、本冊教材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突出了對活動過程的表述。加強了活動的嚴密設計,使學生的科學學習經歷達到強化 。

  (2)調整了單元結構。設置了“引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指明研究的方向。設置了“資料庫”,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3) 嘗試了新的活動設計方式。

 。4)加大了教材的信息含量。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教材的功能發(fā)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已經成為教學的范例。增加了一些反映科技進步和發(fā)展的新內容,開發(fā)相宜的社會資源作為新教材的信息源。

  五、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鉆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

  4.注意搜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tǒng)計與做統(tǒng)計圖表等方法。

  5. 組織好探究后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fā)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系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系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8、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類有關競賽,提高學習研究科學的能力。

科學教學計劃13

  科學是幼兒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途徑和方法,因此幼師科學課堂教學非常重要。本文將從四個方面詳細介紹如何設計生動豐富的幼師科學課堂教學計劃。

  一、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提高幼兒科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2.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鍛煉幼兒的動手腦協(xié)調能力。

  3.喚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幼兒的學習熱情。

  二、課前準備

  1.教師要深入了解本次課程的內容,充分準備教學資料和實驗用具。

  2.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段和認知水平,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3.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計劃,并充分掌握教學時長。

  三、教學內容

  1.素材選擇

  為豐富幼兒的認知,教師需要精心挑選科學素材。例如,可以選取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實物、圖片、問答游戲等教具,讓幼兒通過觀察、實驗、探究發(fā)現科學的`奧妙。

  2.學習過程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設計生動而且易于理解的教學過程。一般來說,幼兒的學習過程可以分為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1)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動畫、故事、圖片等方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進入科學學習的狀態(tài)。

  (2)展示和實驗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為幼兒進行相關的展示和實驗,讓幼兒親自操作,觀察現象,提出疑問,解決問題。

 。3)總結和回顧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對今天所學的科學知識進行總結,讓幼兒對今天的科學學習內容有一個深入的認識和理解。教師還要引導幼兒回顧今天所學內容,落實知識點,并強化幼兒的記憶力。

  四、教學反思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后,需要進行教學反思,從中可以總結教學經驗和教學不足。如果遇到了教學不足,教師應該盡快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保證幼兒能夠充分掌握科學知識。

  總之,幼師科學課堂教學是幼兒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設計生動且易于理解的教學內容。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幼兒親身實踐和實驗,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動手腦協(xié)調能力。通過教師的不懈努力,幼師科學課堂教學將會變得更加生動、豐富、有效。

科學教學計劃14

  一、主題:化學中的水

  人類生存離不開水,但是同學們知道嗎?水除了作為我們生活和生產的必需品之外,它還有著其它的用途。這次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水在化學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課時一:水的基本性質和結構

  講解水的基本性質,例如凝固點、沸點、密度、溶解度以及水的熱容等。通過實驗,觀察水溶液的顏色變化。通過測定水溶液的pH值,學生們可以初步了解酸堿中的水。

  課時二:水的沸騰實驗

  通過實驗操作進行水的沸騰實驗,讓學生們直觀感受到水在沸騰時所釋放的熱量。

  課時三:水的酸堿性實驗

  學生們可以通過實驗操作,觀察水在不同酸堿度下的顏色變化過程,可以以此初步了解水的酸堿反應。

  課時四:分離水與鹽的實驗

  以實驗的形式來介紹水與鹽的分離過程,通過實驗讓學生們了解分離水與鹽的基本方法。

  課時五:水的電解實驗

  通過實驗演示,讓學生們了解水的電解過程,同時讓大家了解到水分子的構成,以及電解水過程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

  二、主題:植物的營養(yǎng)生長

  植物是生物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之一,而對于植物的營養(yǎng)和生長,這一主題也是小學科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課時一:植物對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講解植物對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讓學生了解植物基本的氣體、光合作用時所需的水和光線還有植物對于造園時所需土壤特征等,培養(yǎng)學生對營養(yǎng)物質的認識。

  課時二:植物的.生長實驗

  通過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學會進行植物種植,根據種植的不同情況來進行觀察和對比,讓學生們了解植物的營養(yǎng)生長過程。

  課時三:植物在光線作用下的生長

  通過講解植物在光線作用下的生長過程,讓學生了解植物必需光照并通過實驗觀察植物在不同光照環(huán)境下的生長過程和變化。

  課時四:植物在水的作用下的生長

  通過講解植物在水的作用下生長的基本原理,讓學生們了解植物對于水分的依賴性,以及灑水金閣懸鉤子等一些植物科學用語。

  課時五:用肥料促進植物生長

  通過講解肥料的種類和作用,讓學生了解植物的需求,并讓學生們求解和比較哪種肥料對于不同植物生長的影響會更好。

科學教學計劃15

  一、新課標對本年段的要求

  (一)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fā)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作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5.能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進行探究。

  6.會查閱、整理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

  6.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與社會的發(fā)展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消極影響。

  (三)科學知識

  1.學習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領域中淺顯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與研究方法,并能嘗試用于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物質世界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物質的常見性質、用途和變化,對物體的運動、力和簡單機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具有感性認識。

  3.通過對生命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生命世界的輪廓,形成一些對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的基本認識,對人體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認識。

  4.通過對地球與宇宙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地球、太陽系的概況及運動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認識人類與地球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類惟一家園的道理。

  二、教材內容的簡單分析

  本冊共分五個單元,共22課。

  第一單元 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本單元從學生生活中最為熟悉的生命入手,引導學生綜合運用觀察、比較、分類、歸納概括、分析綜合等思維方法和能力,在探究某些(類)植物、動物的形態(tài)、習性、生殖等方面的基礎上,認識更多的植物和動物以及微生物,幫助學生從結構和系統(tǒng)的角度學習和感受生命世界的豐富多彩 。

  第二單元 無處不在的能量

  幫助學生體會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存在著多種形式的能量,生物與能量的關系,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相互影響,從而構成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系統(tǒng)。

  第三單元 寶貴的能源

  本單元以能源為線索,通過分析能量的來源體現“結構與系統(tǒng)”這一組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技術設計、技術實踐、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再次感受科學與社會、生活、技術、環(huán)境之間的密切關系。

  第四單元 太陽家族

  圍繞太陽系的組成、常見星座、月球及月相變化等問題,引導學什么通過討論、建立科學模型、應用概念等學習宇宙系統(tǒng)的構成及其關系,激發(fā)學生探索太陽系的興趣,關注太陽系的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建模能力、識圖能力、空間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思維和大膽想象能力。

  第五單元 海洋資源

  從系統(tǒng)的角度幫助學生了解海洋資源的豐富,引導學生保護和利用海洋資源。

  三、教學目標

 。ㄒ唬 科學探究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xù)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yǎng)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fā)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fā)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于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ㄈ 科學知識

  1、通過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認識,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本 文來 源于 貴 州學 習網 htTP://]生活中,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2、結合當地實際提出保護生物資源的方案,設計制作一些能量轉化裝置、解決生活中的能量、能源問題;大膽想象,關注科技發(fā)展。

  3、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設計有關太陽系的開發(fā)、海洋資源與利用等方案,進一步理解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戰(zhàn)略。

  四、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不足之處:上學期由于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

  五、教學具體措施:

  1、用豐富多彩的親歷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記錄、收集數據,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能力。

  2、用激勵的評價語言激發(fā)他們的興趣,用展示效果的活動彰顯他們的能力(四人合作小組:組長、實驗員、記錄員采取輪換制)

  3、以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指導他們規(guī)范操作實驗(控制變量的對比實驗)。

  4、提供效果展示平臺,評選制作作品(建高塔、美麗的橋、生物多樣性小報……)迎接學校主題開放活動。

  5、建立經常性評價與綜合性評價考核制。課堂常規(guī)30%(發(fā)言、傾聽、不同意見、獨特觀點)+實驗探究30%(記錄表、實驗報告、效果資料)+卷面測試30%+小組合作自評10%。

【科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科學教學計劃04-15

科學教學計劃(精選)07-06

科學教學計劃06-16

科學教學計劃05-12

科學的教學計劃02-14

科學教學計劃05-21

科學教學計劃05-22

【推薦】科學教學計劃03-02

【薦】科學教學計劃03-01

科學教學計劃【精】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