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計劃> 科學教學計劃

科學教學計劃

時間:2023-06-16 17:03:45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科學教學計劃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來為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計劃到底怎么擬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學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學計劃

  科學教學計劃 篇1

  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使本學期教學力求達到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有機結合,特制定本冊教學計劃如下:

  本班共有學生47人,學習情況而言:全班80%的同學已具備了一定的探究精神,他們不僅在觀察、實驗操作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而且儲備了一定的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為加強科學的探索本學科的學習夯實了基礎。美中不足的是有6名同學由于基礎差,觀察、分析能力欠佳,致使分析、解決的能力較低,對此,老師應采取相應措施,做好相互的輔導工作,以便提高教學效益。

  本冊教材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溫度計的奧妙”、“春天來了”、“光與鏡子”、“材料與生活”、“夏天來了”、“太陽與生命”等研究主題,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專題研究為主,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有機整合,重點落實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1、知道土壤的構成,了解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2、認識四季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知道春季的代表星座。

  3、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了解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的傳播路線;認識光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

  4、能判斷不同的物體是由不同材料組織的,如木頭、金屬、塑料、紙等,并能按材料對物體進行分類;認識某些材料的性質,根據性質對材料分類,增強對新事物的`敏感性,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

  5、認識四季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知道四季的代表星座。

  6、知道太陽是一個溫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人類對太陽能的利用;理解沒有太陽,地球上就沒有生命。

  7、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過程是不一樣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過程的復雜多樣。

  8、通過觀察、實驗制作,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制作有創(chuàng)造性的科技作品。

  落實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1、圍繞著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中心,展開活動,活動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

  2、評估側重于激發(fā)和鼓勵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內容,避免用統(tǒng)一的標尺去衡量所有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地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理性與情感項結合、結果與過程并重。

  3、關于“考察”中長期觀察等內容可在觀察前指導學生制定詳細的活動方案,包括準備、實施過程、小組成員、考察中的思考、多探究結果的猜測(假設)后繼續(xù)探究計劃等。

  4、加強平時教學的分類指導,力爭使優(yōu)生冒尖,差生過關,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研究突破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時機、方式、方法。在和諧、合作、自主、創(chuàng)新的教學氛圍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研究、總結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班級的整體學習水平達全鎮(zhèn)上游。

  科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基本情況

  中班孩子對周圍事物好奇,有必定的求知欲,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操作活動中能積極動手,能及時跟伙伴溝通探索實踐過程及結果。喜歡傾聽動植物故事,愿意親近和關心動植物,大多數孩子能通過實物進行點數,認識基本圖形,但是孩子年紀反差大,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按老師要求進行操作活動,不能用完全和精確的語言溝通觀看到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本學期我們將重要進行幼兒操作習慣、溝通習慣的培養(yǎng)。

  二、具體目標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自然環(huán)境中動、植物及沙石、水等無生命物質及其與人類關系的具體經驗,了解不同環(huán)境中個別動、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活習性。

  2、幫助幼兒了解四季的特征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觀察常見的自然現象,獲取感性經驗。

  3、幫助幼兒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感知事物特征,發(fā)展觀察力。

  4、幫助幼兒學會按照指定的標準,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

  5、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fā)現并與同伴、教師交流。

  6、指導幼兒學習使用常見科技產品的方法,運用簡單工具進行制作活動。

  7、發(fā)展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探究周圍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自然物和人造物,愿意參加制作活動。

  8、培養(yǎng)幼兒關心、愛動物、植物和周圍環(huán)境的情感和行為。

  9、培養(yǎng)幼兒對動物的認識和了解動物的活動。

  三、時間安排

  第一周:數學《撿落葉》、自然《玩沙子1》第二周:數學《比樹》、自然《玩沙子2》

  第三周:數學《分照片》、自然《春天來了》

  第四周:數學《扣子和花朵》、自然《好吃的芹菜》

  第五周:數學《哪些物品應該放在一起》、自然《春游》

  第六周:數學《拼圖》、自然《美麗的春天》

  第七周:數學《認識6》、自然《沉與浮》

  第八周:數學《聽聲舉卡片》、自然《怎么會有聲音》

  第九周:數學《認識7》、自然《蝸牛》

  第十周:數學《認識8和9》、自然《螞蟻》

  第十一周:數學《我的小汽車》、自然《動物的'家》

  第十二周:數學《認識10》、自然《動物怎樣活動》

  第十三周:數學《聽聲跳房子》、自然《動物餐廳》

  第十四周:數學《認識5以內數的序數》、自然《什么化在水里》

  第十五周:數學《我家的房子排第幾》、自然《水的游戲》

  第十六周:數學《看誰拿得對》、自然《小耳朵聽一聽》

  第十七周:數學《小狗排在第幾個》、自然《聲音的秘密》

  第十八周:數學《認識梯形》、自然《會變的顏色》

  第十九周:數學《比較多少》、自然《會變的水》

  第二十周:數學《認識長方形》、自然《奇妙的聲音》

  科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學前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師通過組織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擴展、整理其在生活中獲得的有關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范疇方面的經驗,掌握粗淺的知識,培養(yǎng)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和初步運用領域知識認識事物的能力,為入小學學習打好必要的基礎。

  二、總的要求及分析

  幼兒教育領域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范疇,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幼兒園教育活動應注重綜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項活動都對幼兒發(fā)展有重要的價值,應有機的.整合各項活動,努力提高各項活動的整體成效,可稱得實施要注意各類活動的有機聯(lián)系,發(fā)揮這些活動的互補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也就是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快樂的渡過每一天,使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整體。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由于環(huán)境、教育條件和遺傳因素的影響,幼兒在身心發(fā)展上存在個體之間的差異,不同的幼兒逐漸表現出興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這就形成了兒童的個性差異。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和個性差異,,所以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要因材施教的發(fā)展幼兒的能力,帶領幼兒認真開展數學活動,使每個孩子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四、教材分析

  通過各領域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認識能力,通過提供充分的條件,為幼兒設計多種活動,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觀察和了解五大領域的相互聯(lián)系,從而讓幼兒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達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學前班教學教育的主要有分類,排序和對應等基礎知識,10以內數的意義,學習4以內的加減、有關的幾何形體和事物的時間、空間關系的粗淺知識,以及簡單的測量活動等。

  五、教學目的要求

  1、在教學過程中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結合生活中的實際經驗, 區(qū)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互關系,通過自己的操作并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數的意義及數字的相互聯(lián)系,并能準確的進行加減運算。

  2、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多種能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六、教學的重難點

  1、能理解數字的意義并能準確計算。

  2、能對周圍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3、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能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為今后的學習打基礎。

  七、教學措施

  兒童的學習是一種主動積極的活動,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事物進行觀察、操作,同時展開聯(lián)想、想象,比較、分析等內在的思維活動。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把各領域知識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并通過游戲的方法培養(yǎng)和保護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并創(chuàng)造和提供一定的條件幫助幼兒合理地運用其掌握的知識,將其轉化為認識事物的能力。

  八、教學安排

  1. 物體的分類《學習分類》《區(qū)別上下、遠近》

  2. 《區(qū)別前后,左右》《認識1和許多》《分組游戲》

  3. 《比較大小、長短、高矮》《比較輕重、厚薄、粗細》

  4. 《學習排序》《認識2和3 》

  5.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認識4和5 》

  6. 《認識梯形、三角形》《認識圓形和橢圓形》

  7. 《填圖形》《圖形變換》《認識6》

  8. 《認識7和8》《復習8以內的數》

  9. 〈認識9和10〉,認識1----10的數序,

  10. 學習1--50的數數。認識0

  11. 學習1---10的倒數,數字的用處

  12. 學習2的組成及加,減法

  13. 學習編應用題------2的加減

  14. 學習3的組成,及加法,口編應用題

  15. 學習3的減法和口頭減法

  16. 學習4的組成及加減。

  17. 學習4的應用題。

  18. 復習分類、圖形等知識

  19. 復習2、3、4的加法及口編應用題

  20.總復習

  科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解讀

  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由“磁鐵”和“我們自己”兩個單元組成,其中“磁鐵”單元7課,“我們自己”單元6課,還有一個“科學閱讀”內容,兩個單元合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1.“磁鐵”單元,本單元的7課課題分別是《:1.磁鐵能吸引什么》,《2.磁鐵怎樣吸引物體》,《3.磁鐵的兩極》,《4.磁鐵與方向》,《5.做一個指南針》,《6.磁鐵極間的相互作用》,《7.磁鐵和我們的生活》。其中,1-2課研究的是磁鐵能吸引怎樣的物體以及怎樣吸引,3-6課研究的是磁鐵兩極的特點以及指南針的制作,第7課是本單元的總結課本單元的學習線索有兩條,分別是“磁鐵與周圍物體之間的作用”和“磁鐵極的特性”,這兩親學習線索貫穿整個單元。學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觀察與交流磁鐵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兩個不接觸的物體產生相互作用,認識指南針的結構、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鐵的性質創(chuàng)造性地制作指南針以及磁鐵玩具,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三點:(1)讓學生多“體驗體驗磁鐵實驗帶來的意外和驚奇;(2)讓學生多“觀察”,仔細觀察磁鐵實3的各種現象;(3)讓學生多“論證”,利用磁鐵實驗中收集到的證據展開討論特別說明的是“,磁鐵”單元的學習不是小學生認識磁現象的終點,教科書依照課程標準,在高學段設置“能量”單元,從能量角度來探究磁和電的相互轉化,從而體現“學習進階”思想。 2.“我們自己”單元,本單元的6課課題分別是:《1.觀察我們的身體《2通過感官來發(fā)現觀察與比較,《4.測試反應快慢現生長》《6.身體的“時間膠囊”》其中,1-4課從身體的結構人手,逐步發(fā)展到對感覺器官的認識,5-6課為學生提供了一次關注自身健康成長的機會。本單元從認識人體的外部結構引入,設計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膚)感知各種環(huán)境刺激的活動,并引導學生感受自己的成長發(fā)育過程,以此促進他們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為他們在小學中、高學段學習人體系統(tǒng)打下基在這個單元中,學生將有機會觀察討論人體的基本結構,將眼、耳、鼻、舌和皮膚作為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感覺器官來認識,嘗試回顧自己的生長以及期盼自己身體的生長變化。

  學生主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通過用感覺器官進行觀察,了解自己感覺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觀察中,發(fā)現感覺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經驗,能夠幫助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在識別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二是要發(fā)展自己的健康意識,通過回顧之前的生長變化,學生將對自己身體健康生長的意識與對未來幾年身體生長變化的期盼相結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識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如實記錄,并能在觀察和記錄的基礎上進行猜想和推理;當發(fā)現事實與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養(yǎng)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了解磁鐵的不冋形狀,知道磁鐵能夠吸引鐵和鎳,能夠隔空隔物吸鐵,知道磁力可以傳遞。 2、指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明白磁極的吸力最大,知道磁鐵能夠指示南北,有冋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3、引導學生通過做一個指南針的活動,進一步了解指南針的有關知識,體會磁鐵的磁化現象及磁鐵指示南北的特性。

  4、引導學生了解磁鐵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體會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和快捷,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科學、運用科學的興趣。

  5、引導學生能夠從外部觀察頭、頸、軀干和四肢組成的身體的基本結構,能夠用摸、聽等方法探知自己身體內部的情況。

  6、知道通過感覺器官能夠獲取事物的相同與不同特征,用比較的方法識別不同的事物,認識到感覺器官能讓我們觀察到具體的事物,并以此區(qū)分事實與想象。

  7、了解感覺器官的綜合運用,能夠更加全面的認識事物和作出反應。

  8、通過比較測量,引導學生知道自己身體在生長變化,從而能夠關注自己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

  三、教學措施: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紿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學生學習常規(guī)的培養(yǎng)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并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2、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是真正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和習慣。

  3、通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游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探究實驗的方式,將科學探究轉化為學生自覺的將科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敢于打破常規(guī),敢于創(chuàng)新的能力。

  4、構建合理科學的獎勵機制,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并在獎勵機制上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悅。

  科學教學計劃 篇5

  一、教學目標:

  1、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本冊將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

  2、通過學習讓學生強調實驗前后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

  3、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并學習實際控制變量實驗。

  4、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fā)生的原因、變化及規(guī)律。

  5、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

  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數據,并認識到重復實驗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由“生物與環(huán)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

  《生物與環(huán)境》單元從內容上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通過“綠豆種子發(fā)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huán)境的關系。

  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tài)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并通過生態(tài)瓶的制作、觀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系。

  第三部分內容,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通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引導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著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fā)光的時候也在發(fā)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系,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系。最后通過制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fā)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彈力、反沖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并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系。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

  三、學生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并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

  2、已有知識、經驗: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學生的科學常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于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科學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鉆

  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五、教學進度

  周次時間主要內容備注

  1、9月1日9月3日第一單元1課

  2、9月4日9月10日2課、 3課、

  3、9月11日9月17日4課、 5課、

  4、9月18日9月24日6課、 7課

  5、9月25日10月1日月考

  國慶節(jié)

  6、10月2日10月8日8課、第二單元1課

  7、10月9日10月15日2課、 3課

  8、10月16日10月22日4課、 5課

  9、10月23日10月29日6課、 7課

  10、10月30日11月5日8課、第三單元1課

  11、11月6日11月12日期中檢測

  12、11月13日11月19日2課、 3課

  13、11月20日11月26日4課、 5課

  14、11月27日12月3日6課、 7課

  15、12月4日12月10日8課、第四單元1課

  16、12月11日12月17日月考

  17、12月18日12月24日2課、 3課

  18、12月25日12月31日4課、 5課

  19、1月1日1月7日6課、 7課

  20、1月8日1月14日8課、復習

  21、1月15日1月21日總復習

  22、1月22日1月28日期末檢測

  23、1月29日2月4日總結、放假

  科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科技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技活動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它密切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動教材包含了實驗探索、科技制作、科技應用、專題研究和創(chuàng)新發(fā)明等方面的內容。由此希望能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初步學會科學研究、科技發(fā)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科學技術發(fā)展對我們生活的改變。每方面的內容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分別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選擇。教材在活動內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突出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一些反應現代科技成果與人們生活、生產緊密聯(lián)系,操作性強的內容,讓學生親自參與社會調查、開展科學研究、進行科學探索和制作,從而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三、教學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lián)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lián)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fā)展的責任感。

  3.發(fā)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fā)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yǎng)成探究學習的態(tài)度和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并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并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fā)他們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欲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6.養(yǎng)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huán)境意識、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學情分析

  作為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講,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更無從談起科技活動興趣和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技活動興趣的培養(yǎng),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要培養(yǎng)學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逐步養(yǎng)成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數據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五、實施措施:

  有的活動就是要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有目的的研究,進行科學探索,嘗試研究性學習。要學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不怕說錯,錯了再探索,而不是等著教師的答案,不是背書本上的結論。六、課時安排與實施策略:

  每周一課時,便于師生都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便于開展活動時進行資源共享。

  第一周準備活動

  第二周第一單元1荒島生存

  第三周第一單元2我們的小船

  第四周第一單元3我們的家園

  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第十八周拓展活動

  第二單元1我們來造紙第二單元2裝訂我的小書第二單元3科技產品體驗會復習

  第三單元1春夏秋冬

  第三單元2四季與動物

  第三單元3四季與植物

  復習

  第四單元1推力和拉力第四單元2形狀變了第四單元3制作小弓箭反思單元牛津大辯論的啟示復習

  科學教學計劃 篇7

  教學班級及人數:幼兒大中小8個班 412人

  教學內容分析:幼兒園科學教育是指在幼兒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事物進行觀察,操作發(fā)現問題,尋找答案的探索過程。它的本質就是教會幼兒科學的思考問題。培養(yǎng)幼兒理性的思維方式。幫助幼兒客觀的認識周圍,認識世界,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的成長。所以,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前提下.本領域教學活動重在對幼兒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既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情感,科學能力,以獲取一定的科學知識為目標。

  學情分析:通過上學期的`教育學,幼兒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學知識。自然現象,生活技能,自然環(huán)境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總目標和要求:

  1: 激發(fā)幼兒的科學情感。

  2:注重幼兒科學能力的培養(yǎng)。

  3:與探索實驗相結合。

  4:培養(yǎng)幼兒理解他人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6:培養(yǎng)幼兒積極觀察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動物及其事物鏈 自然現象,生活科技,自然現象等幾大類。內容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從小是入手,由易到難,逐漸深入。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 愉快教學

  教學設想:興趣是最后的老師,因此在活動設計過程中,首先,非常注重增強活動的趣味性,采用各種游戲等方法,集體,小組,個別相結合等形式不斷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讓幼兒得到語言活動帶來的喜悅,對語言活動產生學習欲望,引導幼兒獲得成功。創(chuàng)設情境,注重促進幼兒觀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活動設計更加重視為幼兒創(chuàng)設科學的情境和機會,鼓勵和引導幼兒自主學習,遷移已有經驗,大膽,積極主動把自己的經歷,經歷,感受說給大家聽,促進幼兒觀察能力的發(fā)展。

  課時安排:

  第一周3月(2—4)日: 《服裝的面料》

  第二周3月(7—11)日: 《能干的機器人》

  第三周3月(14—18)日:《動物之最》、《珍惜動物》

  第四周3月(21—25)日:《食物鏈》、《春天在哪里》

  第五周3月(28—1)日: 《春耕了》、

  第六周4月(4—8)日: 《 奇妙的鏡子》

  第七周4月(11—15)日:《寶藏知多少》

  第八周4月(18—22)日:《寶貴的土壤》

  第九周4月(25—29)日:《奇異的石頭》

  第十周5月((2—6)日:《夏天里有什么》

  第十一周5月(9—13)日:《植物身上有什么》

  第十二周5月(15—20)日:《茂密的樹林》

  第十三周5月 (23—27) 日:《多彩的泡泡》、《光和影子》

  第十四周6月(30—3)日:《向左向右》、《一周吃什么》

  第十五周6月(6—10)日:《快樂的一天》《可愛的鐘表》

  第十六周—期末:總復習階段

  科學教學計劃 篇8

  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即將結束了,為了使學生獲得的新知更加牢固,學習一些基本的觀察、實驗方法和獲取更多的科學知識,能夠將所學知識靈活駕馭與應用,從而使學生思維得到更高的發(fā)展。特制定五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計劃如下:

  一、學生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通過兩年多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 ,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了解,并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目前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五年級的學生平時能自主完成作業(yè),能關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現象,并試著利用以前學到的觀察方法來觀察這些現象;學生對活動的參與性很高,但對活 動的熱情持續(xù)性不長;學習工具準備有一定難度,大部分同學的課前學具準備總是要打一些折扣,影響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總體來說通過4個月來的努力學生對科學學習有一定的興趣,但學習的主動性仍舊不夠,自覺性不高,可見學生對科學學習還是不夠重視。

  二、復習總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理解課本上的科學知識。

  2、通過復習與練習,使學生融會貫通知識點,學會用科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3、查缺補漏,同時學會做題方法。

  4、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做科學實驗的良好習慣。

  三、復習內容:

  1、地球和地表的變化

  2、聲音的秘密

  3、秋冬星空

  4、生活中的材料

  5、水循環(huán)

  四、復習措施:

  (一)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zhèn)浜谜n,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yè)。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并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yè)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提優(yōu)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后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采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yōu)生與后進生的聯(lián)系,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盡快成長。

  (三)其它措施:

  1、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后交流、單元總結。

  2、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五、復習安排:

  (一)、教材的總復習

  1、地球和地表的變化 (1課時)

  2、聲音的秘密 (1課時)

  3、秋冬星空 (1課時)

  4、生活中的材料 (1課時)

  5、水循環(huán) (1課時)

  (二)、專題訓練

  1.基礎知識訓練:側重一些概念,試驗及其結論。

  2.解決問題訓練。

  (三)、針對性練習

  練習過程中的錯題整理;

  科學教學計劃 篇9

  一、本學期教學目標

  充沛挖掘課程資源,和小朋友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同學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yǎng)同學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同學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同學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提高同學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同學的基本情況分析

  四年級同學經過兩年的系統(tǒng)學習,在知識、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礎與進步,他們對于課上的要求都能認真的完成,小組實驗、研究、調查和制作等都能較好的配合。課堂上他們動手動腦都很積極,一些常規(guī)已經基本養(yǎng)成并且紀律也相對穩(wěn)定,這些為新課程的學習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為繼續(xù)學習進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礎。

  五年級的同學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本冊將引導同學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通過學習讓同學強調實驗前后的推測、解釋要有充沛的依據。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fā)生的原因、變化和規(guī)律。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并制作模型。

  三、教材分析

  四年級:遵循兒童的認識發(fā)展規(guī)律和探究活動的一般過程,在四年級上學期重點培養(yǎng)同學“計劃與組織”的主探究能力,為同學深入研究科學問題提供保證。第一單元為“探究過程能力訓練”單元,也是本冊教材重點培養(yǎng)的探究過程能力的準備單元;二至七單元為“綜合探究活動”類單元,是本冊教材的.主體,通過“做中學”探究活動,培養(yǎng)計劃與組織的能力。第八單元為“探究的探究”單元,對本冊教材的主探究過程能力培養(yǎng)進行總結和反思。

  五年級:本冊教材重視探究過程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重視科學探究方法的運用和提煉。為更好地培養(yǎng)同學的“模型與解釋”這一探究過程能力,教材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同學通過自主,漸進的親歷科學探究活動,逐步理解模型與解釋的意義。

  四、教學措施:

  1、首先要加強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平時要充沛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規(guī)范、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同學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同學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同學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同學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注重同學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同學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4、掌握小同學科學學習的特點,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空虛教學過程,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悉心地引導同學的科學學習活動。還要充沛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同時開展科技小制作活動課程。

  5、四、五年級繼續(xù)開展科學試驗田種植活動。

  科學教學計劃 篇10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的年齡特征:

  三年級共有學生42人,他們年齡大都在9周歲左右,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活潑好動、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與渴望,想了解身邊的各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濃厚的探求知欲。

  2、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狀況

  這一階段的小學生總是瞪大好奇的眼睛觀察周圍的世界,使勁用腦子想但好像總也不明白,所以老是有“咦,怎么會這樣?怎么會那樣?”等看似荒唐,但卻很認真的問題,有時候家長或老師也會被問的難以解釋;同時他們具有了一定的閱讀和表達能力,這都為“科學”這一對他們來說新的學科的學習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也有少數學生觀察事物不全面、不仔細、不認真,滿足于一知半解

  3、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情感態(tài)度:

  他們喜愛主動參與、善于觀察,為學好本科的課程打下了基礎。通過本學期的“科學”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都能熱愛科學、學會觀察、學會提出問題、學會簡單的探究方法。

  二、教材分析

  1、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的地位描述:

  本冊教材本冊教材注重學生對周圍世界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和需要,承擔著科學啟蒙任務,對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是他們了解科學,培養(yǎng)興趣,對探究科學打好基礎。

  2、教材編排體系:

  教材的'編排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為出發(fā)點,而不是從知識體會出發(fā)。將會對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和到難、循序漸進,有機地學會科學課程的各位目標,本冊教材向小學生提供了開放的、有趣的活動的思維空間,探索學習內容豐富多彩。

  3、本冊教材共設計了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是《我們都是科學家》,引導學生走進科學殿堂、了解科學。重難點是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幫助學生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探究”,我要成為科學家的信心。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引領他們走上科學之路,點燃他們愛科學之火。

  第二單元《我們眼里的生命世界》重點是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經行比較分類;了解常見的動、植物的基本結構,分類方法;難點是讓學生學會怎樣觀察,怎樣收集證據、得出結論。

  第三單元《生命之源—水》,認識水在動、植物、人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重難點是,從一系列的動手實踐中去探究水的有關性質,體驗實踐過程的樂趣,從全新廣闊的角度去認識水。

  第四單元《它們是什么做的》通過學習與探究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物體是由各種各樣的材料組成的;重難點是掌握材料探究的方法(收集證據、探究者之間的合作、交流),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第五單元《提出問題》,重點是讓學生掌握科學探究活動的步驟,學會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不能研究的問題轉化為能夠研究的問題。

  三、采取措施:

  1、認真研究教材、鉆研課程標準、深切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用好教材。

  2、仔細閱讀有關本教材的資料,學習課改新理念,落實好“三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做好筆記,多學習促進步。

  3、尊重孩子、呵護孩子的好奇心,以身邊發(fā)生的“小”事為切入點,讓孩子真切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

  4、全方位多角度的給每位孩子進行科學評價,既關切學習成果,更注重學習的過程、學習的品質。

  5、加強培優(yōu)轉差,獲得總體豐收。

  6、鼓勵學生善于觀察、大膽提出問題、勇于探究;培養(yǎng)主動參與合作的能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7、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擴大學生視野,緊跟科學前沿。

  科學教學計劃 篇11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21名幼兒,其中有部分幼兒之前已經在春雷幼兒園進行學習,所以他們已初步具有集體榮譽感,富有同情心、正義感,能初步懂得體諒、關心別人,班級氛圍寬松自由。他們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愛老師,愛同伴。但還有一少部分幼兒剛進入幼兒園學習,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幼兒膽量小,不敢與同伴大方交往,不敢表現自己,還很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甚至有個別幼兒還經?摁[,這就需要在本學期加以引導。

  二、指導思想

  幼兒園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師通過組織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擴展、整理其在生活中獲得的有關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范疇方面的經驗,掌握粗淺的知識,培養(yǎng)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和初步運用領域知識認識事物的能力,為入小學學習打好必要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自然環(huán)境中動、植物及沙石、水等無生命物質及其與人類關系的具體經驗,了解不同環(huán)境中個別動、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活習性。

  2、幫助幼兒了解四季的特征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觀察常見的自然現象,獲取感性經驗。

  3、引導幼兒獲取周圍生活中常見科技產品的具體知識和經驗,初步了解它們在生活中的運用。

  4、幫助幼兒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感知事物特征,發(fā)展觀察力。

  5、幫助幼兒學會按照指定的標準,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

  6、幫助幼兒學習運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的方法。

  7、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fā)現并與同伴、教師交流。

  8、指導幼兒學習使用常見科技產品的方法,運用簡單工具進行制作活動。

  9、發(fā)展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探究周圍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自然物和人造物,愿意參加制作活動。

  10、培養(yǎng)幼兒關心、愛動物、植物和周圍環(huán)境的.情感和行為。

  四、教學內容

  1、能自動參加科學活動,喜歡探索周圍世界,關心、愛護周圍的動植物和自然環(huán)境,愿意進行探索、嘗試。

  2、懂得四季的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獲取簡單的自然現象知識。

  3、綜合應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點,并進行物體的簡單分類;學習應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并能與他人溝通觀看結果。

  4、懂得生活中一些科技產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觀看、比較、判斷10以內的數量關系,逐步建立等量觀念;并能嘗試解決生活中的艱難,促進推理和遷移才能的發(fā)展。

  6、能自動、專心地進行科學操作活動,并在老師指引下,關注周圍生活中物體量、形狀、地位的改變,能依據物體的特點分類。

  五、具體措施

  1、通過親子活動讓幼兒親身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看、操作、發(fā)現問題、追求答案的探索活動,應用合適的指引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2、在指引幼兒認識五官時,首先讓幼兒體會感官的作用,體驗感官的協(xié)調才能。通過用眼睛觀看事物,能應用視覺感受顏色的改變,提升幼兒的觀看力,體會視覺暫留現象。并能應用視。

  3、本學期,我們將指引幼兒認識空氣、陽光、水等,通過看故事等懂得人類、動物、植物的關系,通過觀看社會環(huán)境、湘江水源等懂得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覺以外的感到途徑探索事物如:觸覺、味覺、嗅覺。

  4、在數學地區(qū)中及時投放操作材料,指引幼兒在地區(qū)中練習數與量關系,圖形與空間的關系。應用各種各樣的操作材料指引幼兒認識數1~10,精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知道它們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應用"一一對應"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會用"多"、"少"、"一樣多"的詞語;能按物品的屬性分類,學習比較物體的遠近、深淺、高矮、厚薄等。

  5、在日常生活中指引幼兒感知時間的概念,認識不同面額的貨幣及幣值;通過游戲活動和生活經驗學會估算,逐步建立等量的觀念。

  科學教學計劃 篇12

  教學計劃

  1.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程旨在通過主題統(tǒng)整、分科教學的形式培養(yǎng)幼兒的人際智能:培養(yǎng)幼兒的理解他人的能力,

  以及與人進行 有效交往的能力。內省智能:培養(yǎng)幼兒自我認識的能力。自然觀察智能: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有積極的觀察力,

  對自然景物有誠摯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 幼兒園科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

  叩察、操作、發(fā)現問題、尋找答案的探索過程。它的本質就是教會幼兒科字地思考問題,培養(yǎng) ;兒理性的.思維方式,

  這樣才能幫助幼兒客觀地認識周圍時世界,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 從而更好地成長。因此,

  在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的前提下,本領域教學活動重在 對幼兒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即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情感、科學能力,以獲取一定的科學知識為目標。

  2. 學情分析:

  通過上學期的教與學,幼兒已初步掌握了人體奧秘、 自然現象、生活科技、自然環(huán)境的興趣和好奇心。

  3. 教學總體目標要求:

  1、激發(fā)幼兒的科學情感

  2、注重幼兒科學能力的培養(yǎng)

  3、與探索實踐相結合。

  4、培養(yǎng)幼兒的理解他人的能力,以及與人進行 有效交往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運用整個身體或身體的一部分解決問題和熟練地掌控物體的能力。

  6、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有積極的觀察 。

  4.教學重難點:

  人體奧秘、 自然現象、生活科技、自然環(huán)境四大類,內容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從小事入手,由易到難,逐漸深入。

  5. 提高教學質量的總體設想:

  1.注重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內驅力,是幼兒學習的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活動設計過程中,首先非常注重增強學習內容 味性、挑戰(zhàn)性,采用創(chuàng) 號是言、游戲等方法,集體、小組、個別相結合等形式不斷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讓幼兒到語言活動帶來的愉悅,對語言活動產生學習欲望,引導幼兒獲得成功。

  2、.創(chuàng)設情景,注重促進幼兒觀察想象能力的發(fā)展,活動設計更加重視為幼兒創(chuàng)設科學的情境和機會, 鼓勵和引導幼兒自主學習,遷移已有經驗,大膽、積極、主動地把自己的經歷、感受、理解 和經驗說給大家聽,促進幼兒觀察想象能力的發(fā)展。

  3,促進幼兒思維發(fā)展。

  科學教學計劃 篇13

  一、學情:

  以《科學課程標準》為指導,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

  二、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3、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敢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fā)展。

  三、學生情況: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科學教學計劃 篇14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這一學期我擔任六年級的科學課。從上幾學期的學習情況來看,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jié)的地方,研究氣氛濃厚。但由于一部分學生對科學課的研究方式不適應,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lián)系實際。

  通過這幾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強了,對于“科學”也很有自己的見解。不是說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嗎?所以我們要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guī)范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科學探究小組的探究態(tài)度和習慣要進行重點培養(yǎng)。

  二、教材情況分析

  六年級下學期,將是小學生小學科學課學習的最后一個學期。通過前面幾年來的學習,他們已經經歷了許多典型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huán)境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里,我們期望學生們向什么方向發(fā)展呢?進一步打開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窗口,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就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里,學生將學習風格各異的建筑、奇妙的人體、有序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宇宙與航天技術、像科學家一樣工作五個單元。

  三、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四、各單元主要目標、要求

  風格各異的建筑,認識常見的建筑及其結構,建筑物的審美。奇妙的人體,認識人體的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環(huán)等系統(tǒng)的構成及其功能,認識生理發(fā)育的過程,向學生進行青春期生理、心理衛(wèi)生教育!坝钪妗笔窍驅W生們打開的第三個窗口。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還將了解浩瀚的宇宙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知道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知道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后繼的艱巨事業(yè),期待他們去參與和努力。像科學家一樣工作,本單元主要向學生介紹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教育他們向科學家那樣工作。

  五、具體措施

  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科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科學教學計劃05-12

科學的教學計劃02-14

科學教學計劃【推薦】03-05

【熱】科學教學計劃03-16

【推薦】科學教學計劃03-02

【精】科學教學計劃03-06

【薦】科學教學計劃03-01

科學教學計劃【薦】03-24

【熱門】科學教學計劃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