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

時間:2023-04-11 09:06:36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匯編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匯編15篇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1

  分數與除法是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分數意義中的內容,是建立在除法意義的平均分和把一個物體或多個物體看做單位“1”進行平均分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加深和擴展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同時也為后面講解假分數以及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做好準備。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首先選擇恰當的切入點,從解決簡單問題入手,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把6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到幾張餅?把一張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到幾張餅?把1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到幾張餅?在此基礎上,觀察三個算式和得數,得出結論:一張餅的1/3是1/3張餅。為促進學生主動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做了一個思路引領。

  其次充分展現(xiàn)學生的思維過程,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我在這里提出了新的.問題:如果把3張餅平均分給4位同學,每人分到幾張餅?怎樣列式?結果每人分到幾張餅呢?請同學們借助手中的學具,分一分、拼一拼,看看到底每人分到多少張餅呢?這一問題的解決過程,既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又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讓學生親自動手分一分,拼一拼,并讓學生展示分的過程和分得的結果是怎樣的,學生出現(xiàn)了不同的分法和結果。我在這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交流中,對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圍繞分餅的方法展開交流,引發(fā)學生不斷的數學思考,促進學生在動手操作,主動思考中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幫助學生不斷擴展已有的知識結構,加強了思維深刻性的培養(yǎng)。在教學新課時,學生說的很好,我應該最后再引導學生完整的說出:每人分到這張餅的1/4,3張餅的1/4就是3/4張餅,即3張餅的1/4展開后就是一張餅的3/4。而我在課前的預設中是有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結果在教學中,把這個環(huán)節(jié)落下了。

  在今后的教學質量中,應盡量把數學課上的更扎實有效,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和提高。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2

  《分數與除法》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基礎上,從除法的角度去理解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一,在學生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時,能夠借助直觀形象的實物圖,通過動手操作、演示說明等方法,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這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但由于我在教學時,疏忽了個別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在演示說明的時候,叫的學生少,如果能多叫幾名同學演示說明,再加上教師的及時點撥,我想這部分學生在理解這一難點時,就會比較容易了。

  二、學生不是理想化的學生,不要指望他們什么都會,因為學生之間畢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教學"把3張餅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個同學應分多少張餅?"時,我讓學生借助圓形紙片在小組內合作進行分割,在學生動手操作時,我才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竟然不知道該怎么分,圓紙片拿在手上束手無策,只是眼巴巴地看著其他的同學分;小組的同學分完后,演示匯報時,有很多同學都知道怎么分,但說的不是很明白。在以后的備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和心理認知特點。

  三、小組的全員參與不夠。在小組合作進行把3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時,有的小組合作的效果較好,但有的小組有個別同學孤立,不能很好的與人合作,我想,學生在動手操作之前,教師如果能讓小組長布置好明確的'任務分工,讓每個人都有事可做,小組合作的效果就會更好了。

  四、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上,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過多,使整堂課顯得很羅嗦,練習的時間就相對縮短了。在操作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我設計了兩次動手操作,都是分餅問題,分餅的目的是讓學生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學生分了兩次,但還是有的同學理解的不是很透徹,如果只讓學生分一次,把這一次的操作活動時間延長一些,匯報演示時讓每個類型的學生都有參與展示的機會,我想這樣教師就會有充足的時間在學生匯報展示的時候給予指導,使學生真正理解分數的意義。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3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是在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后進行的,目的是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不論是被除數小于、等于、或大于除數,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它們的商。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而且是后面學習假分數、帶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比、百分數的基礎,所以溝通分數與除法的聯(lián)系至關重要。

  一、成功之處

  1.恰當鋪墊,有利于分散難點。

  為有效地分散算理,教學中設置的教學情境,以比較簡單的題目形式分層呈現(xiàn),比如:將3塊月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得多少塊?將1塊月餅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得多少塊?……在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借助實物操作著重引導學生理解:把1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這塊月餅的1/4,也都是1/4塊,通過結合生活實際的一些數據較小題目的出示作為鋪墊,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分數與除法的聯(lián)系。

  2.實際操作,感悟新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币簿褪墙洑v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在教學中,在一塊月餅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求每人分得多少?讓學生拿一張圓形紙片代表一張餅,親自動手分一分,喚起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在解決把3張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多少的'問題時,由于問題難度增加了,所以我就請他們四人一小組想辦法,進行動手操作嘗試,并讓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分的過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出兩種不同的分法,引申出兩種含義:即每人分得1張餅的四分之三,也可以說是3張餅的四分之一。通過這樣兩次動手操作的過程,學生充分理解算理,他們在自己的嘗試、探究、猜想、思考中,不斷解決問題、再生成新的問題,為探究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搭建了溝通的橋梁。

  3.鼓勵發(fā)現(xiàn),探索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探索是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觀察1÷3=1/3?? 3÷4=3/4這兩道算式,鼓勵他們想一想:①兩個(非0)自然數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數商的情況下還可以用什么數表示?②用分數表示商時,除式里的被除數,除數分別是分數里的什么?③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是怎樣的?以問題為主線,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歸納出了分數的意義,理解了分母、分子的含義。

  二、改進之處

  1.分數與除法的區(qū)別沒有理解透徹。

  雖然學生對分數與除法的聯(lián)系學生理解的比較透徹,但是它們之間還有哪些區(qū)別沒有學生自己總結出來,剩下的時間比較倉促,只能由我?guī)椭龑W生總結出兩者的區(qū)別,即:除法表示兩個數相除,是一種運算,是一個算式,而分數既可以表示分子與分母相除的關系,又可以表示一個數值。這部分內容下一節(jié)課應予以強調。

  2.小組操作參差不齊。

  在小組合作進行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人時,有的小組合作的效果較好,但有的小組并沒有領會3/4塊是怎么得到的,3個1/4塊是3/4塊,3塊的1/4是3/4塊,分數的這兩種意義個別學生沒有理解透徹。

  針對本課的不足之處,下一節(jié)課將進一步彌補,期待學生將分數與除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掌握牢固。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4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掌握分數除法的意義,分數乘法應用題以及用方程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文字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逆解題,從而認識到乘、除法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也突出了分數除法的意義,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數量關系的分析,判斷哪個量是單位“1”,難點是用解方程的方法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分數除法應用題的特點,能根據應用題的特點理解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學會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分數除法應用題的特點及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 談話激趣,復習輔墊

  1. 師生交流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我們體內含量最好多的物質是什么嗎?(水)

  對,水是我們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它對我們人體是至關重要的,是構成我們人體組織的主要成分。那么你們了解體內水分占體重的幾分之幾嗎?

  師:老師查到了一些資料,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課件出示)

  2.復習舊知

  師:現(xiàn)在你們知道了吧!同學們如果告訴你們,我的體重是50千克,你們能很快算出我體內水分的質量嗎?

  學生回答后說明理由。

  師:算一算你們自己體內水分的質量吧!

  生答

  師:一兒童的體重是35千克,你們能幫他算出他體內水分的質量嗎?你們都是怎么算出來的呢?

  生回答后出示:兒童的體重× 5 (4 )=兒童體內水分的重量

  35× 5 (4 )=28(千克)

  師:誰還能根據另一個信息寫出等量關系式?

  成人的體重× 3 (2 )=成人體內的水分的重量

  2. 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以前的知識學得可真好,如果老師告訴你們小朋友們體內有28千克水分,你們能算出他的體重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研究的分數除法應用題。

  二、 引導探究,解決問題

  1. 課件出示例題。

  2. 合作探究

  師:同桌互相商量一下,要解決這個問題,數量關系是怎樣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它表示出來并解答出來。

  3. 學生匯報

  生1:根據數量關系式:兒童的體重× 5 (4 )=兒童體內水分的重量,再根據關系式列出方程進行解答。(師隨著學生的發(fā)言隨機出示課件)

  生2:直接用算術方法解決的,知道體重的 5 (4 )是28千克,就可以直接用除法來做。

  28÷ 5 (4 )=35(千克)

  4. 比較算法

  比較算術做法與方程做法的優(yōu)缺點?

  (讓學生進行何去討論,通過比較使學生看到列方程解,思路統(tǒng)一,便于理解。)

  5. 對比小結

  和前面復習題進行比較一下,看看這題和復習題有什么異同?

 。1) 看作單位“1”的數量相同,數量關系式相同。

 。2) 復習題單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計算;

  例1單位“1”的量未知, 可以用方程解答。

 。3) 因為它們的數量關系式相同,所以這兩種題目的解題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根據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再確定是用乘法解還是方程解。

  6.試一試: 一條褲子的價格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 3 (2 )。一件上衣多少元?

  問: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誰和誰在比?哪個量是單位“1”?

  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的?

  根據學生回答畫線段圖。

  根據題中的`數量關系找學生列出等量關系式。

  學生根據等量關系式列方程解答(找學習板演,其它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師:這道題你還能用其它方法解答嗎?

 。ǜ鶕謹党ǖ囊饬x,已知兩個因數的只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為用除法計算。)

  三、 聯(lián)系實際,鞏固提高

  1. (投影)看圖口頭列式,并用一句話概括題中的等量關系。

  (1)

  (2)

  2.練一練:

 。1)、小明體重24千克,是爸爸體重的3/8 ,爸爸體重是多少千克?

 。2)、一個修路隊修一條路,第一天修了全長的 5 (2 ),正好是160米,這條路全長是多少米?

  3.對比練習

  (1)一條路50千米,修了 5 (2 ),修了多少千米?

  (2) 一條路修了50千米,修了 5 (2 ),這條路全長是多少千米?

  (3)一條路50千米,修了 5 (2 )千米,還剩多少千米?

  四、全課小結暢談收獲

 、俳裉爝@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什么問題?②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③單位“1”是已知的用什么方法解答?單位“1”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教師強調:分析應用題數量關系比較復雜,因此在解答分數應用題時要注意借助線段圖來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解答后要注意檢驗。

  設計意圖:

  一、從生活入手學數學。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苯虒W一開始教師就改變由復習舊知引入新知的傳統(tǒng)做法,直接取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用介紹該班的情況引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已的身邊,在生活中學數學,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二、關注過程,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

  教學中,為讓學生認識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時,我故意不作任何說明,通過省略題中的一個已知條件,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親自感受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聯(lián)系,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從而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并歸納出: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的關鍵是從題目的關鍵句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在教學中體現(xiàn)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以往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教學存在偏差。教師喜歡重關鍵詞語瑣碎地分析,喜歡用嚴密的語言進行嚴謹地邏輯推理,雖分析得頭頭是道,但容易走兩個極端,或者把學生本來已經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學生當作學者,對本來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細碎的剖析,這樣就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教學中我把分數除法應用題與引入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結合起來教學,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對比,親自感受它們之間的異同,挖掘它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與區(qū)別,從而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省去了許多煩瑣的分析和講解。在教學中準確把握自己的地位。我想真正把自己當成了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激勵者和課堂生活的導演,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了生本主義教育思想。

  三、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能力。

  在計算應用題的時候,我通過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法,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另外,改變以往只從例題中草草抽象概括數量關系,而讓學生死記硬背,如“是、占、比、相當于后面就是單位1”;“知1求幾用乘法,知幾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讓學生在探究中加深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為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 有破度有層次地設計練習,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案還精心設計了練習題,通過看圖,找等量關系,鞏固了學生的分析思路;通過三類題的對比練習,使學生掌握了三類題的異同點,增強了學生的辨析能力,對于學生分析和解題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使學生無論遇到什么題,都會做到:抓住特點,學而不亂。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5

  “分數與除法”這一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四單元中第一小節(jié)的內容。在學生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已掌握了分數的意義,知道了分數的產生等知識,學完這節(jié)課的內容將為今后學習假分數以及假分數化為整數或帶分數做好準備。所以讓學生很好的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十分重要。

  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個,第一,讓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第二,要讓學生了解兩種分法。讓學生體會兩種分法的全過程。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從解決簡單的問題入手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把6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得幾張餅?把1張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張餅?把1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得幾張餅?學生分別口答每人分得2張、0.5張、1/3張。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三個算式和得數,學生很快得出一個結論:兩數相除,商可能是整數、小數或是分數,以此作為本節(jié)課的切入點。

  讓學生明白1張餅的3/4相當于3塊餅的1/4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通過讓學生用3張圓形紙片動手分一分,并讓學生思考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人可以有幾種分法,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出兩種不同的分法,引申出兩種含義,即1張餅的3/4以及3塊餅的1/4,同時讓學生明白1張餅的3/4相當于3塊餅的1/4,也就是3/4張餅。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充分理解了3÷4=3/4的算理。

  以上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體驗,探究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當中,我認為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課堂上對于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激勵性的語言還有些欠缺,學生顯得不夠積極主動。性格內向的學生占絕大多數,部分學生害怕在眾老師面前出錯,而顯得有些膽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道致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2、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太差。課堂上不能用較為準確的語言來表述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今后應予以加強。

  3、教學時間安排欠合理,課堂練習太少。

  針對以上存在的幾點不足,提出自己今后應努力的方向:

  今后要多研讀課標,熟讀教材,多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已有的知識水平,認真?zhèn)湔n。同時還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6

  今天教學了“分數與除法”這一課,例題3——我備課時的一個重、難點,因此,在這部分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探究時間,又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引導他們按著書上的提示去思考。我又從意義和算法兩方面入手,分別詳細地講解了每種方法。一直講了十多分鐘,“明白了嗎?”“明白了!”學生點頭回答。我滿意的笑了。

  接下來的“做一做”中就有類似的題,我讓學生自己完成,并說說自己的想法。心里還不免有些擔心,怕他們說不好。哪知學生一張口竟是“和以前學過的誰是誰的幾倍做法一樣!蔽乙汇叮刹皇锹,如果聯(lián)系以前所學的知識,這個例題十分簡單且容易理解,可是竟被我弄的如此復雜。于是我大大表揚了這個同學一番,“你真會學習,能夠聯(lián)系以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對比著學,真棒!”

  課后我反思,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老師備課備的還遠遠不夠。我們往往只備教材,卻忘了備學生,忽略了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有時又只從本節(jié)課出發(fā),卻忘了應將舊知與新知聯(lián)系起來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如果我們每次備課都充分考慮到了這些,恐怕會少走很多彎路吧!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7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教學反思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理解與掌握,不但可以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而且為后面學習假分數、帶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比、百分數打下基礎,所以,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在整個教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教師能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方法讓學生自己探索,規(guī)律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知識讓學生自己獲得。課堂上給了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和活動空間,學生有了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發(fā)揮了主體作用。整個教學過程,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使學生獨立地發(fā)現(xiàn)并獲得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教學目標,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我在學生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時,能夠借助直觀形象的實物圖,通過動手操作,演示說明等方法,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這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但由于我在教學時,疏忽了個別理解能力差的學生,在演示說明的時候,叫的'學生少,如果能多叫幾個學生演示說明,再加上教師的點撥,我想這部分學生在理解上這難點時,就會比較容易。

  學生不是理想化的學生,不要指望他們什么都會,因為學生之間畢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教學把3塊餅平均給4個人,每人應分多少餅?有很多同學都知道怎樣分,但說得不是很明白。我讓一個人說了后再請其他同學用數學語言完整的說一遍,這樣長時間可以訓練學生的用數學語言來表達德能力。而疊在一起分的方法沒有出現(xiàn),我只好親力親為了,邊演示邊說明,但有部分同學不能理解。課后想來,如果我在一塊一塊的分時,追問一句:這種方法單位一是什么?肯定會有學生想到可以把一塊餅看做單位1也可以把三塊餅看做單位1。∫苍S后面的方法就可以由學生說出來,用他們的語言來表達,他們會更有共鳴,更能理解。在以后的備課中,要把課堂預設充分考慮周全。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8

  一、教學內容:分數與除法,教材第65、66頁例1和例2

  二、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兩個整數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2.使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三、重點難點:1.理解、歸納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2.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教具準備:圓片、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

  把6塊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幾塊?板書:6÷2=3(塊)

  (二)導入

 。2)把1塊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幾塊?板書:1÷2=0.5(塊)

 。ㄈ┙虒W實施

  1.學習教材第65 頁的例1 。

 。1)如果把1塊餅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又該得到幾塊呢?1÷3=0.3(塊)

  (2)1除以3除不盡,結果除了用循環(huán)小數,還可以用什么表示?

  通過練習,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即兩個數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數)也有可能是小數。進而提出當1÷3得不到一個有限的小數時,又該如何表示?這一問題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創(chuàng)設解決問題的情境,研究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 3)指名讓學生把思路告訴大家。

  就是把1塊餅看成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可以用分數來表示,這一份就是塊。

  老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 ÷ 3 =塊)

 。4)如果取了其中的兩份,就是拿了多少塊?(塊)怎樣看出來的?

  通過這樣的練習,為下面的操作打下基礎。

  2.觀察上面三道算式結果得出:兩數相除,結果不僅可以用整數、小數來表示,還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引出課題:分數與除法

  3.學習例2 。

  ( 1 )如果把3 塊餅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人分得多少塊?(板書:3 ÷ 4)( 2 )3 ÷ 4 的計算結果用分數表示是多少?請同學們用圓片分一分。

  老師:根據題意,我們可以把什么看作單位“1 " ? (把3 塊餅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樣分?請同學到投影前演示分的過程。

  通過演示發(fā)現(xiàn)學生有兩種分法。

  方法一:可以1個1個地分,先把1 塊餅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個,3 個餅共得到12個, 平均分給4 個學生。每個學生分得3個,合在一起是塊餅。

  方法二:可以把3 塊餅疊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塊餅,所以每人分得塊。

  討論這兩種分法哪種比較簡單?(相比較而言,方法二比較簡單。)

  兩種分法都強調分得了多少塊餅,讓學生初步體會了分數的另一種含義,即表示具體的數量。借助學具,深化研究。

  ( 3 )加深理解。(課件演示)

  老師:塊餅表示什么意思:

  ①把3塊餅一塊一塊的分,每人每次分得塊,分了3次,共分得了3個塊,就是塊。

  ②把3塊餅疊在一塊分,分了一次,每人分得3塊,就是塊。

  現(xiàn)在不看單位名稱,再來說說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單位“1 “平均分成4 份,表示這樣3 份的數;還可以表示把3 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

  ( 4 )鞏固理解

 、 如果把2塊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應該分得多少塊? 2÷3=(塊)

 、趧偛糯蠹叶际悄脤W具親自操作的,如果不借助學具,你能想像出5塊餅平均分給8個人,每人分多少塊嗎?(生說數理)

 、蹚膭偛诺难芯糠治,你能直接計算7÷9的結果嗎?()

  借助學具分餅、想象分的過程、拋開情境給出除法算式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呈現(xiàn)層次清楚,邏輯性強,為學生概括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提供了足夠的操作經驗。

  4.歸納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 l )觀察討論。

  請學生觀察1÷3 = (塊)3÷4 =(塊)討論除法和分數有怎樣的關系?

  學生充分討論后,老師引導學生歸納出:可以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用除數作分母,被除數作分子,除號相當于分數中的分數線。(課件出示表格)

  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數÷除數=

  老師講述:分數是一種數,除法是一種運算,所以確切地說,分數的分子相當于除法的被除數,分數的分母相當于除法的除數。

  ( 2 )思考。

  在被除數÷除數=這個算式中,要注意什么問題?(除數不能是零,分數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 3 )用字母表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老師:如果用字母a 、b 分別表示被除數和除數,那么除數與分數之間的關系怎樣表示呢?

  老師依據學生的總結板書:a÷b = (b≠0)

  明確:兩個整數相除,商可以用分數表示,反過來,分數能不能看作兩個整數相除?(可以,分數的分子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當于除數。)

  5.鞏固練習:

 。1)口答:

 、7÷13= =( )÷( ) ( )÷24= 9÷9= 0.5÷3= n÷m=(m≠0)

 、1米的等于3米的( )

 、郯2米的繩子平均分3段,每段占全長的 ( ),每段長( )米。

  解釋0.5÷3= 是可以用分數形式表示出來的,但這種分數形式平時并不常見,隨著今后的學習,大家就能把它轉化成常見的分數。

  (2)明辨是非

  ①一堆蘋果分成10份,每份是這堆蘋果的 ( )

 、1米的與3米的一樣長。( )

  ③一根木料平均鋸成3段,平均每鋸一次的`時間是所用的總時間的。( )

 、馨45個作業(yè)本平均分給15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得45本的 。()(3)動腦筋想一想

 、侔岩粋4平方米的圓形花壇分成大小相同的5塊,每一塊是多少平方米?

  (用分數表示)

  ②小明用45分鐘走了3千米,平均每分鐘走了多少千米?每千米需要多少時間?

  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產生和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教學分數的產生時,平均分的過程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要用分數來表示,已初步涉及到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把一個物體或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也蘊涵著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但是都沒有明確提出來,在學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之后,教學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不論被除數小于、等于、大于除數,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這樣可以加深和擴展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同時也為講假分數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

  1.直觀演示是學生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前提:由于學生在學習分數的意義時已經對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比較熟悉,所以本節(jié)課教學把一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時并沒有讓學生操作,而是計算機演示分的過程,讓學生理解1張餅的就是張。3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多少張餅,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提供學具讓學生充分操作,體驗兩種分法的含義,重點在如何理解3張餅的就是張。把2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應該分得多少張?繼續(xù)讓學生操作,豐富對2張餅的就是張餅的理解。學生操作經驗的積累有效地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

  2.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本節(jié)課圍繞兩種分法精心設計了具有思考性的、合乎邏輯的問題串,“逼”學生進行有序的思考,從而進一步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3.注重了知識的系統(tǒng)性:數學知識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聯(lián)系的,只有把知識放在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中,學生的研究才是有意義的。比如學生在應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練習時對0.5÷3=,部分學生會覺著的=表示方法是不行的,教師解釋:這種分數形式平時并不常見,隨著今后的學習,大家就能把它轉化成常見的分數形式。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9

  教學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時學生很是配合,仿佛早已掌握了所有知識點,對于我的提問對答如流,甚至當我給出例題÷4時,全班不假思索不屑一顧的脫口而出四分之三,而當我問出為什么時,他們甚至不愿意去思考,仿佛我問的這個"為什么"簡直就是廢話中的廢話。整個班級躁動不安,是清明假期臨的緣故吧?粗磳l(fā)怒的老師,孩子們安靜下一張張稚氣的臉望著我,眼神中帶有一絲絲驚恐。我突然想笑,這不就是兒時的自己嗎?我沉住氣笑著說:明天放假了,看大家很是興奮吧!孩子們長舒一口氣掩面而笑。我接著說:站好最后一班崗的戰(zhàn)士才是真正的好戰(zhàn)士。同學們心領會神的坐得端端正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接著說,"大家都知道除以4得四分之三,那除以4為什么等于四分之三呢?四分之三就相當于魚。而老師想讓你得到的是漁,你覺得呢?"果然還是聰明的孩子,輕輕一撥,大部分開始思考了,我和孩子們開始了我鋪好的'探究之旅。

  一、通過操作,感悟算理。

  我叫學生拿出前準備好的三個圓,讓學生在小組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驗證對除以4這一結果的猜想。孩子們或靜下心仔細思考;或把自己手里的圓形折一折、剪一剪;或在本子上畫一畫、寫一寫;或同桌小聲交流自己的想法。我把想法不同的孩子叫上講臺,在黑板上畫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并讓他們一一介紹。通過學生的操作,得出兩種分法,方法(一):把三個圓一個一個分,每次得四分之一,分次,就得個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張餅。方法(二):把三個圓疊起,平均分成4份,得到張餅的四分之一,也是個四分之一,相當于一張餅的四分之三。不管怎樣分,都可以驗證÷4用分數四分之三表示結果。還有學生想出了方法(三):除以4得07,07化成分數也是四分之三。通過學生自主操作讓其充分理解其中的算理。

  二、再次說理,悟出關系。

  在學生初步感知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時,我有意識地把例題改了一下,把塊餅平均分給個人,把4塊餅平均分給7個人,讓學生通過畫圖或說理,快速的算出它們的商。讓學生親身體會到計算兩個整數相除,除不盡或商里面有小數時就用分數表示他們的商,這樣既簡便又快捷,而且不容易出錯。

  通過學生自主生成的三道算式,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除法與分數之間到底有怎樣的關系?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最終學生小結出:除法中的被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母,除號相當于分數線。并明確:除法是一種運算,而分數是一種數。

  三、對比練習,深化知識。

  出示:

  把三塊餅平均分給7個小朋友,每人分得這些餅的幾分之幾。

  把三塊餅平均分給7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分之幾塊。

  讓學生觀察這兩道題目的區(qū)別,一道帶單位,一道不帶單位。第一道是根據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單位"1"的幾分之一,是份數與單位"1"的關系,在數學中我們稱為分率,分率不帶單位。第二題帶單位則表示的是一個具體的數量,則用總數量除以平均分的份數得到每份的具體數量,得數的單位跟被除數的單位一致。明確:分數有兩種含義,一種表示與單位1的關系即分率(不帶單位),一種則表示具體的數量(要帶單位),為以后學習分數和百分數應用題做好鋪墊。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自主參與,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交流匯報的基礎上去推理和概括,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直崇尚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去總結,讓學生能學習探究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單純的教授一些解題技巧,因為我知道授生以"漁"永遠比授生以"魚"的重要的多!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10

  蒲場鎮(zhèn)儒溪小學:江娓 《分數與除法》這一節(jié)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內容。而在小學階段數學知識之所以能被學生理解和掌握,絕不僅僅是知識演繹的結果,而是具體的模型、圖形、情景等知識相互作用的結果。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

  開課前,,我利用用學生都了解的《西游記》作為切入點,以八戒找食物為主線提出三個難易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去幫助八戒解決怎樣把8個桃、4個梨、1個西瓜平均分給4個人的數學問題,每人分到多少個這樣的一個簡單問題。探索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使學生比較容易建立分數意義與除法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體會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并為下面的探究鋪路搭橋。

  教學中,我組織學生動手操作探究解決例題2(類比題)“把3個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個人分得多少個?”先讓學生試著猜一猜,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滲透數學研究的思想方法。然后利用手里的學具分分看,課前,我給每組都準備了3個同樣大小的圓形卡片。課中,讓學生通過看一看、剪一剪、分一分,探究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開放的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并為學生提供充分交流與

  展示的空間與時間,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當得出結論:“無論用那種方法,我們都能得到把3張餅平均分給4人,每人得到的就是3/4張餅。”探究歸納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所以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同桌討論,小組合作學習。開放的情景和問題,學生往往會有更寬廣的視野和活躍的思維。

  這樣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在小組合作中,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與人交流,動手操作。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在互相啟發(fā)的學習活動中,使學生逐步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

  本節(jié)課基本完成了目標,數學課堂有著千變萬化的因素,要上好一堂優(yōu)秀的數學課卻非易事。雖然學生對分數與除法的聯(lián)系學生理解了,但是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學生好像還很朦朧。但由于我在教學時,疏忽了個別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在演示說明的時候,叫的學生少,如果能多叫幾名同學演示說明,再加上教師及時點撥,我想這部分學生在理解這一難點時,就會比較容易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沒有完全調動起來等,總之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還有很多,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時改正。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11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我注重了學生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

  首先我選擇簡單的切入點,從解決問題入手,引出兩數相除,商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再次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發(fā)學生不斷思考。在教學例2時,先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再動手操作將3個餅平均分給4個人。給學生充分的探究交流時間,在展示匯報時,學生給我了驚喜,我感覺到本次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是非常有效的,他們的分法竟然有4種之多,而課本上只是一幅圖展示了一種分法。對本節(jié)課的難點,分數的`兩種表示方法水到渠成的突破了。由此我相信只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學生的潛能一定會很好的彰顯出來。

  最后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歸納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教學效果比較好。

  本節(jié)課也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速度;學生在投影上展示時,學生自己準備的學具具紙片太薄,不便于操作;老師對學生還是不夠放心,對重點內容在學生探究出來以后,還會再次強調,導致最后的練習時間較倉促。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12

  觀察是學生常用的一種學習方法。如在本課得出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時,我有意識的提出質疑: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中,有什么問題要問?學生有的自學了課本,有的依據課前或平時積累的經驗,提出:

 。1)分母能不能為0?

 。2)用字母如何表示它們的關系?

  (3)分數是不是就是除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提出問題指向明確,突出了課堂進一步發(fā)展的需要,并在觀察發(fā)現(xiàn)中答達成問題的解決。

  有的學生認為分母不能為0,因為分母相當于除數。個別同學認為分子也不能為0,但遭到同伴的反駁,澄清了分子可為0的理由。用字母表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當教師提出用a表示被除數,b表示除數時,學生很輕松就用a/b表示出來;在探究“分數是不是就是除數”,學生的爭辯非常激烈,點燃了課堂學習的'熱情,有學生認為從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的關系中,非常明確說明分數就是除數,不然怎么用“等于”;有學生從教師提出:“我們學過了哪些數”中得到啟發(fā),認為分數是一個數,而除法是一道計算的式子,反對上面學生的意見,得出分數不等于除法;有人認為意義也不同,分數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叫做分數,而除法表示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通過爭辯,明確分數和除法的各自意義。

  提示了“分數相當于除法”的生成目標,體驗了成功所帶來的信心和力量,實現(xiàn)了以人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13

  觀察是學生常用的一種學習方法。如在本課得出被除數÷除數=被除數 / 除數時,我有意識的提出質疑: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中,有什么問題要問?學生有的自學了課本,有的依據課前或平時積累的經驗,提出:(1)分母能不能為0?(2)用字母如何表示它們的關系?(3)分數是不是就是除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提出問題指向明確,突出了課堂進一步發(fā)展的需要,并在觀察發(fā)現(xiàn)中答達成問題的解決。有的學生認為分母不能為0,因為分母相當于除數。個別同學認為分子也不能為0,但遭到同伴的反駁,澄清了分子可為0的理由。用字母表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當教師提出用a表示被除數,b表示除數時,學生很輕松就用a/b表示出來;在探究“分數是不是就是除數”,學生的爭辯非常激烈,點燃了課堂學習的熱情,有學生認為從被除數÷除數=被除數 / 除數的關系中,非常明確說明分數就是除數,不然怎么用“等于”;有學生從教師提出:“我們學過了哪些數”中得到啟發(fā),認為分數是一個數,而除法是一道計算的式子,反對上面學生的意見,得出分數不等于除法;有人認為意義也不同,分數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叫做分數,而除法表示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通過爭辯,明確分數和除法的各自意義,提示了“分數相當于除法”的生成目標,體驗了成功所帶來的信心和力量,實現(xiàn)了以人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已的身邊,在生活中學數學。使學生認識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分數與除法,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內容。而在小學階段數學知識之所以能被學生理解和掌握,絕不僅僅是知識演繹的結果,而是具體的模型、圖形、情景等知識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我在設計《分數與除法》這一課時,從以下兩方面考慮:

  一、以解決問題入手,感受分數的價值。

  從分餅的問題開始引入,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當商不能用整數表示時,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本課主要從兩個層面展開,一是借助學生原有的知識,用分數的意義來解決把1個餅平均分成若干份,商用分數來表示;二是借助實物操作,理解幾個餅平均分成若干份,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而這兩個層面展開,均從問題解決的角度來設計的。

  二、分數意義的拓展與除法之間關系的理解同步。

  當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時,用除數作分母,用被除數作分子。反過來,一個分數也可以看作兩個數相除。可以理解為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也可以理解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1份。也就是說,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的理解、建立過程,實質上是與分數的意義的拓展同步的。

  教學之后,再來反思自己的教學,發(fā)現(xiàn)就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存儲于學生腦海里的狀態(tài)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應當是抽象與具體可以轉換的數學知識。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14

  在講分數的產生時,曾提到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常用分數來表示,這實際上已經初步涉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教學分數的意義時,講到把一個物體或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也蘊涵著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但是都沒有明確的點出來,現(xiàn)在學生知道了分數的意義,再來學習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只要除數不為0,不論被除數小于、等于、大于除數,也不論能否除盡,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這樣可以加深和擴展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同時也為講解假分數以及把假分數化為整數或帶分數做好了準備。

  成功之處:

  1.讀懂教材編寫意圖,準確把握每個例題的安排。在例1的教學中是根據整數除法的意義列出算式,根據分數的意義計算結果,使除法計算與分數聯(lián)系起來。在例2教學中,列式比較容易,但是計算結果相對有些難度,但是對于部分孩子來說,可以得出計算結果,但是為什么學生說不清楚,因此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實際分一分,學生知道了其中的結果,能根據分的結果說出所表示的意義。

  2.留給學生充分時間,讓學生能夠通過不同的方法在合作交流中探索出計算的'結果。在操作中出現(xiàn)了以下三種方法:

 。1)先把每個圓剪成4個四分之一塊,再把12個四分之一平均分給4個人,每個人得到3個四分之一塊,也就是分得四分之三塊。

 。2)把三個圓摞在一起,平均分成四份剪開,得到四分之三塊。

  (3)先把2個圓摞在一起,平均分成2份,剪成4個二分之一塊,分給四個人,每人得到二分之一塊,再把1個圓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四分之一塊,最后把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合起來,就是每人分得四分之三塊。

 。4)1塊月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得四分之一塊,3塊月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得3個四分之一塊,是四分之三塊。

  不足之處:

  對于除法算式的兩層含義,個別學生還是有些混淆。

  再教設計:

  讓學生正確區(qū)分分率和實際數量的區(qū)別,以便更好的理解分數的意義。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15

  “分數和除法的關系”主要引導學生探索并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教材呈現(xiàn)的直觀的情境圖: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塊?分餅的情境,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相當熟悉,不但生活中有,以前的課本知識中也有,生活、學習的經驗體會到和以前分餅的問題有相同之處,都是用餅分給一些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可以分得多少個餅的問題,算式是3÷4=?,有直觀的情境圖幫助學生思考,有學生知道這個算式的結果是3/4塊。借機可以讓全體學生直觀地體會結果不滿1時可以用分數表示,直觀幫助學生初步體會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和除法教學反思

  驗證“3÷4是否是3/4塊,也就是每人分得是3/4塊餅嗎”是這堂課的難點,操作能幫助學生理解。方法一是一個餅一個餅地分,將第一個餅平均分成4份,每個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分得1/4個餅,用同樣的方法分別將第二、第三個餅也分,每個小朋友還是分得1/4塊餅,三次一共分得3個1/4塊餅,合起來是3/4塊餅;方法二是三個餅疊在一起分,平均分成4份,每個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每人分得3塊的1/4,有3個1/4塊餅,即3/4塊。操作、圖像都是直觀的不同手段和形式,同樣可以幫助學生理解“3/4塊餅”得到的過程,形成豐富、準確的表象。

  觀察等式3÷4=3/4、3÷5=3/5可以發(fā)現(xiàn)分數和除法之間的關系,有了板書的直觀支撐,學生很容易知道被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母,除號相當于分數的分數線;有了板書的直觀支撐,學生很容易知道除法與分數的區(qū)別,除法是一種四則運算之一,而分數是一種數,相對于自然數、小數而言的另外一種形式的數。在理解、掌握分數與除法關系的基礎上,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溝通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形成相應的技能。如,先將被除數改寫成分子,后將除數改寫成分母來的比較簡單,且不容易出錯等等。板書是可以一直留在學生視線中的直觀媒體,便于學生反復觀察、比較,可以幫助學生獲得相應的結論。

  情境圖、動手操作、直觀演示、板書這些形式和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霸囈辉嚒笔亲寣W生把低級單位的單名數換算成高級單位的單名數,題目:7分米=( )/ ( )米 23分=( )/ ( )。學生交流中有兩種思路,一是運用分數的意義來解決問題的,把1米看做單位“1”平均分成10份,7分米是這樣的7份,所以7分米=7/ 10米;二是低級單位換算成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和除法教學反思高級單位時,用除以進率的方法解決問題,即7÷10=7/10(米)。運用分數的意義和規(guī)律準確完成單位之間的換算,學生在思考時是離不開直觀的支撐的。直觀是學生理解的基礎,直觀是溝通知識的橋梁。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數除法教學反思03-11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02-06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02-17

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02-10

《分數除法》教學反思02-15

分數除法二教學反思03-02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教學反思03-12

《分數除法三》的教學反思03-05

《分數除法三》教學反思04-07

小學《分數與除法》數學教學反思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