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時間:2022-06-03 15:00:1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

  《角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第三冊的教學內容,主要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初步的認識角。這節(jié)課也曾聽過一些公開課,有過各種各樣的處理方法,但大體的也主要是認識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學會畫角、比較角的大小這三塊內容。那么怎樣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讓學生掌握這個內容,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呢?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我也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要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建立角的概念。

  學生對于角究竟有多少認識呢?在一年級的時候,學生曾經有過觀察物體的學習體驗,學生覺得在長方體、正方體上都有一些尖尖的角,可以說對于角的認識他們是比較模糊的,只是直覺中感覺角應該是尖尖的,另外學生也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這些平面圖形中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所以,我覺得角的認識首先應該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出發(fā),并在這節(jié)課當中發(fā)展他的認知水平。由此,我在教學導入的環(huán)節(jié),運用了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兒童化的語言“認認老朋友”引導學生把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逐個地呈現(xiàn)出來,而后又從學生以及認識的三角形出發(fā),把三角形的一條邊去掉形成一個新的圖形,這個圖形就是角。讓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來接受角的形象。這樣的教學處理我覺得是比較容易讓學生接受的,另外正確的角的出示也有利于學生對角的概念的形成。角雖然出現(xiàn)了,但并不代表學生就已經認識了。在這個基礎上,我又設計了一個了解學生基礎的環(huán)節(jié)“關于角,你聽到過或者知道些什么?”,學生究竟有怎樣的基礎呢?這個基礎對于后續(xù)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開展教學,也就是尋找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只有切合學生實際的才是對學生有意義的。

  二、依存學生體驗,發(fā)展學生認知。

  數(shù)學教學一向來都是以知識和技能為重要目標的,直至到了新的課程標準出臺才有了“經歷、體驗”這樣的詞語。以往可能在文科的教學中更注重學生的自我的體驗,因為文科更需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內心感受來理解文章的意蘊,那么在理科中又為什么要提到這個字眼呢。我覺得無論是哪一門學科,哪一種教育,其心理機制是一樣的,什么東西都必須是來自學生內心的,無論是知識的重點還是難點,無論是他們容易出錯的地方,只有學生自己體會到了這個點的重要性,學生才能真正的重視起其中的一個或者幾個問題。體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所以在畫角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先讓學生回顧自己剛才創(chuàng)造角的時候是怎樣畫的?因為有了剛才畫角的過程,學生紛紛敘說自己的畫角的步驟,這個步驟有比較成功的、簡便的,也有比較繁雜的,學生在比較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說,先畫一條邊,再畫一條邊,然后再將兩條邊延長到相交點,這個方法就有很多同學認為過于復雜,都比較喜歡先畫點再畫邊的方法。因為學生對于畫角都有了切身的體驗,所以能夠認同比較好的畫法,所以,我覺得建立在學生體驗的基礎上的教學,對于發(fā)展學生的正確的認識是很有好處的。體驗帶來的是一種學習的革命,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要進入體驗的概念,要不斷豐富學生的體驗。

  這節(jié)課,我覺得在比較角的大小的處理上還不夠好,學生折角后比較角的大小,這個比的過程還太短,給學生提供的素材太過于開放,沒有提供一些有利于學生觀察、比較、探索的材料,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學效果還不夠好,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

  “角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的教學資料。這節(jié)課雖然資料簡單,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加上生活經驗不足,不容易把角的概念講清,尤其是“角的大小與兩邊無關”這一教學難點,學生更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備課時精心設計每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發(fā)現(xiàn)知識,感悟其中的道理,用興趣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促使其主動地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之中。

  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的,先讓學生在情境圖中找角同時將角抽象出來(初步認知角的),接下來摸角(感受角),然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創(chuàng)造出角(創(chuàng)造角),其次再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最后讓學生找找教室周圍的角。找角是讓學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樣的角,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透過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頂點和角的兩條邊,為認識角的'特點做鋪墊;教師畫角是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角;認角是幫忙學生進一步鞏固對角的認識,怎樣才是一個角。

  透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孩子們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識,其實我也在準備這一節(jié)課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比較角的大小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目的要讓學生學會怎樣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雖然教學想法及教學思路還好,比如用老師的大三角板和學生的三角尺比較大小,為了證實角的大小和角兩條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但學生回答大的三角板角大。之后在另一個班我立即作了調整,放手讓學生來比較任意兩個角的大小,學生有的用重疊的方法比(頂點和頂點重合,角的一條邊和一條邊重合,看另外一條邊),再出示鐘面上兩個相差不多的兩個角,引導學生直接用重疊的方法來比,有的學生借用一個活動的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也就是借用其它的角來用重疊的方法比。為了讓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系,而和角兩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我先用實物剪刀做示范,把剪刀張開,角變大了,合起角變小了,剪刀的兩邊的長短沒有變。之后,我把黑板上畫的一個角的一條邊沿長,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沒有變,再把另一條邊延長,體會角的大小還是沒有變。然后學生思考:如果把兩條邊縮短呢,這個角的大小會不會變?透過演示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的

  大小有關系,而和角兩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還有學生提出,如果角的大小和邊的長度有關,那剪刀的兩條邊就一會兒變長,一會兒變短,那是魔法剪刀了。我體會很深的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溶入學習中來,使每個學生都參與,讓他們對數(shù)學產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數(shù)學知識融于生活中,并結合自己身邊的生活知識學數(shù)學。要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數(shù)學,并把數(shù)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把現(xiàn)實問題數(shù)學化,把數(shù)學知識實踐化,真正體現(xiàn)數(shù)學的魅力。當然這要我們教師不斷的努力,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就必須會有收獲!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3

  我執(zhí)教了《角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能夠做到環(huán)節(jié)緊湊,思路清晰。

  從而形成一個較好的教學框架:首先是開門見山導入新課,其次是放手讓學生探求新知,拓展延伸,最后是歸納總結。

  課堂教學中,我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考慮課堂結構。注重豐富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注重對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指導,注重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實現(xiàn)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生動活波、主動有效的進行學習。讓全體學生自始自終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并不斷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

  二、注重語言表達。

  在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等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敢想敢說。凡是通過思考能說的我從來不包辦代替,留給學生充分發(fā)言的機會。

  但不足之處也有幾點:

  在時間上分配的不夠好,以至于討論時間稍長,影響了后來學生在談聽故事之后的感想以及如何向大家介紹“我是角”,這部分內容,學生還沒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結束了。原訂討論角的大小時為第一個高潮,講完故事之后再出現(xiàn)第二次學生情緒的高潮,但效果不是很好。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4

  本節(jié)課是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角的初步認識》的第一節(jié)。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行的,本節(jié)課的教材是按照“先由實物抽象出圖形并辨認圖形——再做角并認識角的大小——最后體會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這個思路分層次編排的,以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對角的認識。

  關于這節(jié)課,我也聽很多老師上過。如何上好這節(jié)課,如何讓學生真正理解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課前,我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上網(wǎng)搜索了關于這節(jié)課的一些優(yōu)秀教學設計,觀看了一些教學視頻。并參照教學指導用書,把本節(jié)課的教材從頭到尾看了幾遍,翻看了以前關于這節(jié)課的聽課記錄,從中吸取經驗。針對本節(jié)課,我的設計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讓學生觀察例圖,找出物品的形狀有什么不同,讓學生說出角的個數(shù)不同。從“角”導入,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看到角這個字,你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牛角,墻角…這也是教參中提醒我們老師在教學中特別要注意的地方,在認識角的過程中,要注意區(qū)分作為日常生活中的角和作為數(shù)學概念的角。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讓學生觀察這些角,找出共同的特征,引導說出尖尖的,直直的,抽象出圖形。接著,通過摸一摸、畫一畫、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稱;再通過找一找、辨一辨,使學生在比較、判斷中進一步豐富對角的幾本特征的認識和體驗,學會辨別一個圖形是不是角的方法。通過數(shù)角,發(fā)現(xiàn)幾邊形就有幾個角。

  三、動手操作,鞏固認識。

  在做角、比角的活動中,體會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學會直觀和重合法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跟兩邊的長短無關。最后通過折角的活動,強化學生對角的認識,還幫助學生進一步豐富對角的大小的認識和體驗,體會比角的方法。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

  二年級的孩子們,已經初步接觸了基本的幾何圖形,而這節(jié)課也是在一年級學生學習了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之后進行教學的,可以說學生具備一定的認知經驗和生活經驗。但是孩子們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很難抽象出數(shù)學中角的形象。經過對教材的反復研究,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本節(jié)課的的側重點放在幫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兩個層面上。對于本節(jié)課設計分成了3部分:課前的微課學習(主要是讓學生學習畫一個普通角,在畫角的過程中體會角的特征,為抽象角的模型奠定基礎。);課上在活動中感知建立角的正確表象,并在操作中體會角的大小;課下拓展提升(找一找家里的角,并摸一摸、說一說)。有了這樣的整體構思,使得這節(jié)課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課后的感悟也有些許。

  1、從生活中找角,在活動中建立角的表象。

  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五角星引入,在學生初步講解角的基本特征之后,讓學生指角,充分利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知識“盲點”(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結合角的特征,不斷反復的指角,最終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在過渡到生活中找角、指角,給了學生一個抽象知識的過程,準確過渡出角的幾何形象,體現(xiàn)了角來源于生活用充滿了數(shù)學味。

  2、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在學生建立角的初步表象之后,讓學生利用自己做的活動角進行體會角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由2個大小相同,邊的長短不同的角,課件演示通過重疊法把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探究,到底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小鴨嘴巴大”的活動,更是幫助學生突破了難點,明確的角的大小與角開口的大小有關,得出結論順其自然。學生在活動中成長。

  3、每一節(jié)課都不是完美的,留有缺憾才讓我不斷反思進取。

 。1)學生已經進行了微課學習—畫角,但是課堂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用時較多,導致后面探究活動比較緊張。

 。2)學生建立了角的基本表象,但是指角的練習較少,不夠扎實。

 。3)對于活動角的利用還比較局限性,個別學生的活動角做的不夠規(guī)范,沒有提前整改。

  一次備課、一節(jié)課、一次反思、一次提升,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才能不斷豐實我的臂膀,讓我的教學之路走的更長。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0-27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2-08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范文01-14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品]07-07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熱)07-07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9篇)10-26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20篇)10-19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4篇)03-26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15篇04-02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5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