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

時間:2024-08-22 10:34:20 志華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精選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精選15篇)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 1

  學生對測量在大腦里不知是怎樣做的,因此先了解長度單位和厘米的基礎上,學習毫米和分米。在教學中我安排了一些讓學生量一量的活動。如,量數(shù)學課本的短邊有多長,量橡皮差有多長,量一條線段有多長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1厘米和1毫米的實際長度,同時用手勢分別表示1厘米和1米以及1分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在大腦中感知長度概念,再引導學生推算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接著用厚度不足1厘米的身份證,讓學生進行測量,結果發(fā)現(xiàn)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毫米,并讓學生感受到了1毫米大約是一張銀行卡的厚度。學生在直尺上認識了1毫米后,可以測量不是整厘米的較短的物體。接下來我安排了10厘米長的硬紙條給學生先估計,再測量,從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認識了“1分米”之后,我組織學生開展了“找一找”的活動,看誰能發(fā)現(xiàn)身邊“1毫米”、“1分米”長的物體。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提高了,我讓他們分小組討論,推選代表發(fā)言,答案多種多樣,有的說身份證的厚度,硬幣的厚度,磁卡的厚度等大約是1毫米,還有個小朋友說出了10張紙的厚度大約也是1毫米,把學生帶入思考問題當中。

  這節(jié)課,我充分發(fā)揮學生動手操作的學習地位,引導學生估一估再測量,并組織學生分組合作測量紙條、針線以及線段和身邊的`實物,如圓珠筆、鉛筆、筆盒、粉筆、課桌等長度。使學生在大腦中建立1分米、1毫米、1米、1厘米的長度概念。為今后打下扎實的基礎。當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學生沒有很好地掌握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其次是不會用直尺來測量,第三是測量的方法不靈活。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 2

  在二年級,學生初步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及質量單位“克”和“千克”,這是了解測量的第一個階段;在本單元,學生將要進一步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質量單位“噸”,這是理解測量的第二階段,為后續(xù)學習面積、體積和容積單位及其測量奠定基礎。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會有一個系統(tǒng)、完整的認識。

 。ㄒ唬╆P注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經(jīng)歷新知的形成過程

  1、利用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以舊引新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和厘米、質量單位中的千克與克,了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因此在學習“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時,有厘米的認識作基礎。教材安排了讓學生估、測、議等活動,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引出要學習的新知。在教學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和質量單位之間的'關系時,要充分引導學生交流,說進率,論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推算,以便掌握正確的思考方法。

  2、運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激趣深究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對即將學習的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質量單位噸都有所了解,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教材的編寫也充分地考慮了這一點,設計了課堂、操場、校園等學生熟悉的環(huán)境,將所學概念融入其中,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探究、體驗,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經(jīng)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加深探究的廣度和深度。

 。ǘ┲匾曉趯嵺`活動中的操作和體驗,認識長度單位,建立長度觀念

  1、在操作中認識“毫米”

  首先,在動手操作中感受毫米產(chǎn)生的必要性,并認識毫米的含義,初步建立1毫米的表象。其次,讓學生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的長度,增強感性認識。最后通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是1毫米,啟發(fā)學生列舉更多熟悉的事物,進一步豐富對1毫米或幾毫米的感知。

  2、在比較中認識“分米”

  首先,在教學“分米的認識”時,注重分米、厘米及米的比較,通過米尺的介紹,認識10厘米的長度,直接向學生介紹10厘米是1分米,從而建立分米的表象。其次,通過用不同的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強化對分米的直觀認識。最后,讓學生想一想“1米等于多少分米”,進一步在比較中建立分米的長度觀念。

  3、在體驗中感知“千米”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 3

  本單元教學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實際測量,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長度觀念;同時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噸的質量觀念。教學難點是使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系,會進行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簡單的單位換算,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實際選擇恰當?shù)膯挝。根?jù)課標我設計了動畫導入——實際測量——認真觀察——匯報總結幾個環(huán)節(jié)。

  由于學生在二年級已經(jīng)對厘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我利用動物動畫——一群小動物去動物園,途中遇到公路路標、動物過橋圖標,從而導入新課,調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學生在動畫的影響下,有了學習的.動力。緊接著我讓學生親自體驗,實際操作,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認識到毫米是最小的長度單位,用于書本的厚度、手機的厚度、指甲的厚度等,通過學生的舉例,可以看出學生真正的建立了毫米長度觀念,并會用于實際生活中。在認識分米的時候就更簡單了。接著通過課件讓學生認知觀察,學生把觀察到的和直尺上的進行比較,然后總結出:1厘米=10毫米的慨念。最后再次回到實際生活,讓學生量一量身邊的物體,如:桌面的厚度、文具盒的厚度、課本的厚度等,讓學生量好以后進行匯報,并讀出來!通過學生們的表現(xiàn)可以看出,他們已經(jīng)掌握得很好了!

  在進行進率換算的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充分了解個個單位間的進率,然后然學生觀察老師做的示范題,并進行匯報,通過學生的觀察學生總結出:大化小加零,小化大減零的規(guī)律!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總結,在答題時又快有準,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單元教學中,本人學到了只有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知識,學生才會更好的掌握與運用!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 4

  《測量》這一單元教學內容包括認識“分米、毫米、千米和噸”,測量教學反思。這一段時間的作業(yè)學生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門,什么都有。如有學生說“我睡的床長2(千米);一頭鯨重60(克)。更有甚者,連長度單位和質單位都不分,一個雞蛋重60(分米)這樣的答案。

  課后,我認真進行了反思,也再次認真閱讀了《教學參考》,參考上指出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已經(jīng)了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測量問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比較豐富。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內容的呈現(xiàn)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課堂上,我也努力創(chuàng)設了各種情境,如教學“毫米”時,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一毫米的物品,并動手量一量!胺置住钡恼J識也是如此。教學“千米”時,還帶學生到操場上走了1千米;放學回家還請家長協(xié)助,從校門口出發(fā)到哪里是1千米。教學“噸”時,學生到家里去觀察了大約1噸的谷子或化肥。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些活動,學生缺乏真正的`感悟過程,有些根本就沒有去做。在課堂上,學生動手能量的東西就是課桌、書本、自己的身高等等。一方面在家庭生活中,學生能測量的機會真是少之又少,既沒有測量需要的尺,也缺乏一定的指導。另一方面除了作業(yè)和課堂上,學生在生活上根本沒有這方面的交流。

  所以這方面的學習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了,才導致犯這樣那樣的錯誤。誠懇請教各位同行,提出提寶貴建議。以后在教學中要注重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 5

  本單元在每堂課的教學中,都注重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從學生熟悉的身邊事物入手,通過學生用眼看,用尺量等活動引入教學新知識。

  如:在教學毫米的認識中,從學生熟悉的數(shù)學書進行觀察,估計長、寬、高后,填表,通過提問,看誰的結果準確,怎樣驗證呢?得到用尺子的測量方法。而后看書的厚度、寬度不是整厘米數(shù)時,引出毫米,了解毫米的意義,之后,通過觀察1毫米長度,量1分硬幣、電話卡等的厚度建立1毫米的觀念之后,教學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最后通過各種練習,增加對毫米和認識,強化毫米和厘米的關系。

  這個單元的內容是學生身邊的數(shù)學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教學中也為學生提供了生動有趣的情境,加強了動手操作活動,重視了學生的`估算和教學的完整性,但學生在接受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

  1.缺乏生活實際經(jīng)驗,一對長度單位辯別不清,不能根據(jù)數(shù)大小合理填寫,二對有些物體不知實際大小或長度,無法正確定位,只好亂填寫。

  2.對一些物體的重量不能正確判斷.實際重量模糊不清,不有正確添寫。

  3.對重量單位及長度單位的換算掌握的也不夠。

  4.重量單位及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沒有很好的掌握。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 6

  本堂課通過創(chuàng)設矛盾的情境,讓同學們用直尺測量實物具體有多長、多厚,從解決身邊的問題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探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的強烈愿望。

  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數(shù)、畫, 學生對1毫米的實際長度有一個初步的直觀印象,并且通過手勢幫助學生形成1毫米的表象,接著通過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使學生的直觀的認識到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1厘米=10毫米,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體驗學習的.輕松和快樂。分米的認識也是通過先估計,再讓學生在實際測量動手操作中得出10厘米就是1分米。再讓學生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然后在生活中找長度是1分米的物體。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通過練習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實際測量能力。在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后,進行小組分工,學生興趣盎然,他們用不同的形式測量自己喜歡的物品,或者是身體的某一部分,精心地做記錄,在測量中體會了不同的長度。對知識有了深入的了解,從模糊到清晰。但是在后面做相關換算方面的習題時,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這一塊轉不過彎來,接受并會運用需要一個過程。反復去強調,倒不如慢慢在練習中實踐中領悟。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 7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在學生了解了長度單位和厘米的基礎上,學習毫米和分米。在教學中我安排了一些讓學生量一量的活動。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和邏輯推理,使他們體會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引導學生總結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首先,我拿出準備好的銀行卡,讓學生先估計一下它有多厚,然后實際測量一下,學生一下犯難了,因為銀行卡的厚度不足1厘米,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毫米,并讓學生感受到了1毫米大約是一張銀行卡的.厚度。學生在直尺上認識了1毫米后,可以測量不是整厘米的較短的物體。接下來我拿出10厘米長的硬紙條,讓學生先估計,再測量,從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認識了“1分米”之后,我組織學生開展了“找一找”的活動,看誰能發(fā)現(xiàn)身邊“1毫米”、“1分米”長的物體。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提高了,我讓他們分小組討論,推選代表發(fā)言,答案多種多樣,有的說身份證的厚度,硬幣的厚度,磁卡的厚度等大約是1毫米,還有個小朋友說出了10張紙的厚度大約也是1毫米,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了深入地思考問題,在生活中學習了數(shù)學,這對于我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好的收獲。

  人們經(jīng)常說“備課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備教材容易,備學生卻難,因為人是活的,他的思維一直是變化當中。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對學生采用填鴨式教學,而要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你對學生的情況只能是把握一條主線“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只有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間,敢于放手讓他們實踐,“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不會只是一句空話。

  通過這節(jié)課,我還充分體驗到了“數(shù)學教學就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自始至終,學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學生的興致很濃。當我在課堂小結時,有個學生自主提出了一問題,“還有比毫米小的單位嗎”,他的話還沒落音,有個同學馬上回答說:“有,是微米!边有一個學生竟然說:“還有比微米小的是納米”,他們的回答讓我感到很意外,知識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同學們的知識面還是很廣的。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 8

  在學生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這部分知識的延伸與發(fā)展。主要的知識點是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的物體的體積,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猜想、證明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體驗等量替換的數(shù)學方法和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中獲取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時,我出示一塊不規(guī)則形狀石塊、一塊橡皮泥,讓學生說說怎么知道它們的體積。學生很快說出求橡皮泥的體積的方法(把橡皮泥捏成長方體和正方體)。至于石塊,它既不是長方體,也不是正方體,怎么知道它的體積呢?在學生對不規(guī)則的`物體的體積測量束手無策時,我又創(chuàng)設了讓學生回顧“烏鴉喝水”這個情境,更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然后讓學生討論設計測量方案。在交流討論結果時,有的學生說出了教材呈現(xiàn)的兩種方案,并選擇教材上呈現(xiàn)的兩種方案,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讓學生明白這是把不規(guī)則石塊的體積轉化成了可測量的水的體積。這樣既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體積的含義,又能幫助學生發(fā)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設計練習時,我力求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既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又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 9

  第一單元《測量》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因為大量知識于孩子們的親生體驗,于他們息息相關的生活。很多孩子都覺得數(shù)學很有趣,很好玩。這幾節(jié)課看起來學生似乎一直都在玩,量課本、鉛筆盒,用尺量自己身體上的數(shù)據(jù)如步長,量教室的長度、門高,還有大量的估測、觀察等活動,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其次為學生準備。如在講測量的方法時,我先講具體的操作步驟,一對齊,二讀數(shù),三寫單位,并且邊講邊演示,始終有學生不知道該怎么做,該怎么對齊,然后我就把這三步驟制成,用演示,一對齊,指被測量物體邊沿與尺子有刻度邊沿對齊, 0刻度與被測量物體邊沿起點對齊,二讀數(shù),指讀出刻度線代表的數(shù),三在數(shù)字后寫單位,學生看跟一起做,這個難題得到較好地解決。

  最難的是單位換算,因為學生要先記住、理解了才能進行換算,現(xiàn)在學生沒有學習100以上數(shù)的乘法和除法運算,我先出示千米 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讓學生先理解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用進率進行大單位化小單位的換算,后再講中間空一個單位的進率,最后講小單位化成大單位的方法。

  雖然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效果還有待提高,哎!難咦!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 10

  “測量活動”這一內容,教材呈現(xiàn)的是在教室里進行測量活動的一個情境。在教學時,可以通過讓學生測量本班教室內的黑板和課桌等物體來進一步感受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通過自己動手測量,學生將經(jīng)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小數(shù)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與現(xiàn)實世界的密切聯(lián)系。通過活動加深對小數(shù)的理解,并能進行簡單的復名數(shù)和單名數(shù)之間的轉化,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測量他們比較熟悉的課桌的長和寬,在動手測量并記錄結果的過程中不僅進一步加深了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而且感悟到名數(shù)互化的重要性,以及名數(shù)互化的方法,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小組內、全班內等多種方式進行交流、體驗,充分體會到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實現(xiàn)了知識的自主構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先分組測量,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再分組討論這些長度用“米”作單位怎樣表示。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學生對5厘米寫成用米做單位的小數(shù)113克寫成用千克做單位的小數(shù)掌握得不好。還要進一步理解和運用。

  在課堂上,學生動手能量的東西就是課桌、書本、自己的身高等等。一方面在家庭生活中,學生能測量的機會真是

  少之又少,既沒有測量需要的`尺,也缺乏一定的指導。另一方面除了作業(yè)和課堂上,學生在生活上根本沒有這方面的交流。

  總之,本節(jié)課學生動手測量、觀察討論等活動中,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基本上掌握了相關的概念和測量技能,總的來看孩子們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基本上掌握了,要熟練進行質量單位的改寫不是一節(jié)課就能達到的,還需要進一步的練習。另外,感到自己對學生放手還不夠。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 11

  在三年級上冊的數(shù)學教學中,測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需要反思和改進的地方。

  我們需要更加注重實際操作和實驗。測量是一個需要實際操作的學科,僅僅通過課本和講解來進行教學是不夠的.。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在實驗室中進行測量和實際操作,讓他們能夠親身體驗測量的過程,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我們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點都不同,我們應該根據(jù)不同的需求和個性化學習計劃來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例如,對于一些喜歡運動的學生,我們可以設計一些與體育相關的測量實驗,讓他們更加感興趣和投入到學習中。

  最后,我們需要更加注重測量知識的應用。測量知識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測量的方法和技巧,更加實際地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例如測量家庭物品的重量、體積等,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測量知識的實際應用。

  在三年級上冊的數(shù)學測量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實際操作、個性化學習和應用知識三個方面的要求,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測量知識,掌握測量方法和技巧,并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興趣。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 12

  測量是三年級數(shù)學第五冊第一單元的內容,這是孩子很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因為大量知識來源于孩子們的親生體驗,來源于孩子們息息相關的生活。上完第一課我有如下感受。

  這節(jié)課是測量單元的第一課時,在第三冊的時候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兩個長度單位厘米和米,能體驗1米和1厘米的長度,理解1米=100厘米,這節(jié)課是第二階段的學習,再認識兩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

  課前復習讓學生回憶有關測量的知識,為學生根據(jù)1厘米的.長度估計吸管的長度做一個鋪墊,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初步認識到10厘米的長度。從教學的實際來看學生的估計能力還是比較好的,估計的結果都比較接近。然后通過動手進行實際的測量和觸摸體驗1分米的長度,感受1分米,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由于有的學生急于測量,沒有注意到我的提醒導致有的學生測量出來的結果不一致,我想如果這個地方先讓同桌互相檢查后再匯報效果就會更好些。接下來設計的物體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根據(jù)所體驗、感受到的1分米在生活中的運用,把課本知識融入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從生活中更直接的體驗1分米,做到知識來源于生活還要還原于生活。從學習中看,學生找到生活中是長度大約是1分米的東西比較多,有的學生說得都停不了,為了滿足學生的愿望我臨時想到讓學生把這個內容寫到數(shù)學日記里。學習1毫米的時候也采用了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先測量學生鉛筆盒中較短的一支鉛筆的長度,從面引出對毫米這個單位的需要,很順利地引出毫米,也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資源進行教學。

  這節(jié)課我認為閃光點有兩個,這兩個閃光點都來自學生,一是當我讓學生在米尺上找1分米時,有的學生說出了一大籮后,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發(fā)現(xiàn)只要夠10厘米長都是1分米。”歸納得多好啊,把前面學生說的一大堆用一句話概括了;二是我讓學生討論米、分米、厘米三個長度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時,有一個小組的成員討論出當分米長到1歲時,厘米就要長到10歲,多好的比喻。∵@樣形象生動地記憶了米與分米之間的進率。從這兩個閃光點我無不佩服學生的思維,他們的腦里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許多很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我要小心翼翼地保護好。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 13

  從二年級的測量—認識厘米和米的教學過程中,我就感覺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掌握并不是很好,因為這不同于簡單的加減計算,那時候我就深刻的反思過如何教好“測量”這個內容。也跟同組其他成員討論過,受益匪淺。明白這樣的課一定要讓孩子們自己動手,自己操作,自己探究,自己總結。特別是認識分米這個長度單位,學生平時接觸得本來就少。于是,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我創(chuàng)造性地安排了很多讓學生自己動手量一量。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開展推理和想象,使他們體會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引導學生總結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首先,我拿出準備好的數(shù)學書、粉筆、水性筆,讓學生先估計一下它們的長短,然后實際測量一下,看誰估計得準確。然后從教師直尺上讓學生觀察,以十厘米為一個單位觀察,然后拿出事先準備的十厘米的紙條,讓學生感受。從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認識了“1分米”之后,我讓學生小組內尋找或者回憶,看誰能說說你發(fā)現(xiàn)的`東西有哪些。沒想到,孩子們的觀察力那么強,孩子們津津樂道,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了。并且在活動中學會了深入地思考問題。效果非常好!

  通過這幾堂課,在教授“測量”知識方面,我又有更多的反思,一定要建立起正確的認知概念,例如1毫米的認識,可以讓學生觀察5分硬幣的厚度,校園卡的厚度,爸爸媽媽身份證的厚度。充分感受1毫米的長度。還可以通過肢體語言記住這些長度,如張開手臂的長度大概是1米,手掌的寬度大概是1分米,手指甲的寬是1厘米,兩個手指微微張開一條縫是1毫米。這樣學生在沒有測量工具時,也能大概估計出身邊物體的長度,而且學生也會覺得這種方法非常新穎獨特。

  沒有反思,就沒有成長。特別是對于我們這樣的年輕老師,更需要不斷學習,才能更好的把教學工作做好。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 14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jīng)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基礎上,教學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感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材是從兩種情況來說明的。

  第一種情況: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都是量的數(shù)學課本的寬,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由此啟發(fā)學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第二種情況: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讓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可能數(shù)值上一樣,但由于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感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準確、方便的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fā)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統(tǒng)一規(guī)定,由此引出厘米尺,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新課開始, 我鼓勵學生選用自備的學具硬幣,回形針,文具盒、鉛筆等工具進行測量,引導學生比較測量結果,體會需要采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從而揭示新課內容——認識厘米,然后讓學生拿出學生尺,自己認真觀察,你在上面發(fā)現(xiàn)了什么?和學生一起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是從刻度0到刻度幾?再讓學生找一找,還有哪兩個數(shù)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我及時總結:相鄰的兩個數(shù)字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并讓孩子伸出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長?找一找,我們身邊那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有1厘米長? 引導學生觀察食指的寬,圖釘?shù)拈L,然后用尺進行測量,驗證這些物體的長度。

  學會正確測量物體的長度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內容。我通過設計幫小馬虎找錯的練習,讓學生在具體的測量圖形中深刻地明確了使用學生尺的正確方法:1把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看右端對著幾。

  總之,本節(jié)課學生動手測量、觀察討論等活動中,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基本上掌握了相關的概念和測量技能,但不足之處是我在練習設計上忽略了學生的估測的能力的練習,另外,深度挖掘不夠,如:測量數(shù)學書的長,尺子不夠長怎么辦?這些都是我在備課時沒有預測到的?磥,今后還應加強備課的深度和廣度。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 15

  本節(jié)課教學中我創(chuàng)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讓學生量一量活動。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開展推理和想象,使他們體會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引導學生總結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首先,我拿出準備好的粉筆、鉛筆,讓學生先估計一下它們的長短,然后實際測量一下,看誰估計得準確。接下來我拿出10厘米長的硬紙條,讓學生先估計,再測量,從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認識了“1分米”之后,我組織學生開展了“找一找”的活動,看誰能發(fā)現(xiàn)身邊“1分米”長的'東西。這個“找一找”的環(huán)節(jié)是我備課時所沒有想到的。更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參與測量活動的熱情特別高,并且在活動中學會了深入地思考問題。這對于我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意外的收獲。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測量》】相關文章:

數(shù)學測量教學反思02-09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6-08

數(shù)學上冊教學反思04-16

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04-18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02-03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學反思(推薦)07-02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05-20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估算》教學反思04-05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