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魯迅雪教學反思

魯迅雪教學反思

時間:2023-04-03 15:23:09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魯迅雪教學反思7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魯迅雪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魯迅雪教學反思7篇

魯迅雪教學反思1

  初讀《雪》這篇文章只覺得一個字“美”!江南“滋潤美艷”的雪給我了無盡的遐思,我不禁陶醉在那片由“血紅”“深黃”“冷綠”點綴的雪野中。但當讀到文章的后半部分,感覺陡然發(fā)生變化,朔方的雪給了我迥然不同的感受,它是冷酷而倔強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引起了我的深思。細想來,這滿天飛舞的雪花都是作者激情和深刻思索的結晶,有人說:景由心生。“滋潤美艷的南方的雪”,寄托了作者對美好理想的熾烈追求,這旋轉飛騰的“朔方的雪”,則蘊育了魯迅反抗冷酷的現實社會的斗爭精神。這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貫穿著魯迅一個共同的哲理:要用戰(zhàn)斗來創(chuàng)造一個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作者語言比較隱諱,深刻的思想內涵的對學生的理解來說有些困難。該如何基于學生的生命體驗與可接受程度去實施教學呢?我想,在教學程序上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深文淺教,由淺入深,讓學生走進文本,幫助學生在思想上自然內化作者的寫作情感。

  我想教師的問題應但成為本節(jié)課堂的主線,對學生啟發(fā)引導。對學生課堂生成的問題,進行組織、引導、啟發(fā),將眾多衍生的新問題準確判斷,迅速納入且與主線絲絲入扣,推動主線問題緩解深入進行,使課堂主線分明、張弛有度。

  在課堂教學中,我提出了這些問題: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有兩個問題:

 、沤系难┑奶卣魇鞘裁矗磕銖哪睦锟闯鰜淼?

  ⑵朔方的雪的特征是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這里的每個問題都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驗,尊重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文本主體,尤其是后面的這個問題“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完全要求或指向我們的'學生,要獲得認識必須從文本的字里行間去尋找去探究。“滋潤美艷”、“活潑”、“生機”、“熱鬧”、“干燥”、“升騰”、“奮進”等等,諸如此類的詞語句子,在學生完全沉入文本后如雨后春筍般地冒了出來。

  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師生共同分析了兩種雪的特征之后,用了一個大大的問號追問了一句“魯迅筆下的雪僅僅是雪嗎?”再次促使我們的學生一頭扎進文本,從雪的表象里思考抽象出內在的東西。這里的雪不僅僅是雪,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它應該是一種情感的流露,一種內心的含蓄表白。江南:雪和蜜蜂、山茶、梅花、人──人、雪、物共融的美好畫面,而朔方:雪和曠野、天宇──孤獨,孤獨中紛飛。此時此地的雪,其實就是魯迅自己的內心思想的寫照。雖然孤獨,但朔方的雪是否寂靜、停留?不,它仍然旋轉、升騰,旋轉、升騰。在這個旋轉升騰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雪的精魂,魯迅的精魂。

  三個問題,由淺入深,從現象到本質,所以學生的“走進雪”“走近魯迅”,自然順利,并沒有很大的障礙, 實現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記得唐朝詩人盧廷讓《苦吟》詩云:“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作詩煉句之苦可見一斑。其實設計語文課堂的提問也是如此。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且效果往往不一樣,只有找出最佳的提問角度才能讓問題的價值發(fā)揮得最好。設計問題更要“恰如其分”,提問“過高”難以誘發(fā)學生的認知,冷場不可避免;提問“過低”不易擦出思想的火花,熱鬧成了假象的外衣。問題只有切合了文本,切近了學生,才能生成很好的課堂對話,才能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

魯迅雪教學反思2

  一、因材施教定目標

  魯迅的文章一向以晦澀難懂而讓學生望而卻步,因而在設計《雪》這堂課的時候,我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降低對文章背景內涵的解讀,而更多的注重從文本本身出發(fā),更傾向于學生對文本“語文”味的解讀——通過語言的品析來解讀作者的情感。

  因此,《雪》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設定于此:

  1、熟讀課文,賞析雪景特點

  2、精讀課文,品析作者情感

  二、四環(huán)節(jié)教學主旋律

  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不但關注小組活動,也更加傾向于學生的個體學習。我這節(jié)課結合了小組合作與個人檢測兩種形式,通過合作學習掌握文章主體,結合當堂練習檢測學習成果。一課一練,一堂一過關,更加貼合我校學生實際學習情況。

  基于此種情況,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1、明確目標,激情導入

  以本冊書中的詩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導入,引導學生走進雪的世界。

  2、設臵情境,自主學習

  語文課不同于其他學科,對文本的解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讀”課文。因而我首先讓學生“問讀”——即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因而我設臵了兩個主要問題:(1)文章的題目是《雪》,在文中作者寫到了哪些地方的雪?(2)我讀出了江南的(朔方)雪具有———————特點,表現在:————————————(語言)

  學生可以采用自由朗讀,合作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對文本語言的賞析,來初步解讀魯迅筆下的雪具有什么特點。

  3、學生通過展示學習成果來達到學習共享、提高的目的。學生通過分析文本語言從而把握課文內容,這種能力的訓練也將對今后現代文的閱讀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點評學生的過程中,我又生成了一個問題:為什么占用兩個自然段的篇幅來描寫雪景。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作者情感的解讀。

  4、當堂檢測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已有一定的掌握,因而我設計的當堂檢測的題目不但檢測學生的基礎知識,更加關涉的是學生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當堂檢測的題目設臵如下: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注音寫出字詞

  2、在作者的筆下,這兩幅雪景圖都很美,你覺得作者更喜歡哪一幅雪景圖?你從文中哪些文字中可以看出來,作者為什么會喜歡這一幅圖?

  問題2的設臵仍然立足于文本語言而深入至作者情感,可以說是引導學生進一步的賞析文章。

  課后作業(yè)的設臵則針對的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讓學生通過積累有關雪的名句達到知識與美的共享,閱讀與寫作的交融。

  三、教學相長促提升

  1、在設計本課時,我的初衷是通過對語言的品析來達到對文章整體把握的目的,然而由于對四環(huán)節(jié)課型的生疏,我將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學生的自我能力的檢測上,反而忽略了最基本的語言點。如“滋潤美艷”的解讀,如色彩的分析。這都是江南雪的重要特點,也是魯迅語言的豐富之處,我都做了輕處理,而沒有重點解讀。

  2、本節(jié)課的除了學生自主學習之外,當堂檢測也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是由于課文本身的晦澀以及課堂內容的安排,導致學生的當堂檢測并沒有很好的完成,多數學生只昨晚了問題1,而問題2只是簡單的思考了一下,沒有形成個人的意見,更沒有進行當堂點評。而四環(huán)節(jié)課型對學生能力提升的一個亮點本身正是當堂練當堂講,使學生可以檢測自己的學習成果,并通過當堂檢測來達到一個能力的提升。因而在日后的授課過程中,我更應該合理安排時間,解讀教材,以重點促學習,以練習促提升。

魯迅雪教學反思3

  今天,結束了《雪》這篇課文,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進行了如下的反思:

  一、對課文主旨的把握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最為明朗的一篇,然而對于文章的主旨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解讀。錢理群說,魯迅在博大的、運動的“自然”中,發(fā)現與肯定了自己;張向東說,《雪》不僅是一支不同凡響的雪之絕唱,更是一曲響徹云霄的人的'精神的贊歌。對于初二的學生來講,講的太深,他們不能夠理解,倒不如簡單理解為,作者通過筆下的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寄托魯迅了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并贊美了這樣一種戰(zhàn)斗精神——要用戰(zhàn)斗來創(chuàng)造一個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我想這樣有助學生更深入、更真切地認識魯迅。

  二、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在《雪》這片文章里,作者對南方雪景的描寫是那么色彩豐富:血紅的山茶花,白中隱青的梅花,深黃的蠟梅,冷綠的雜草,還有那幻想中的蝴蝶和蜜蜂,其實作者不僅僅是要說明這孕育生命的隆冬,更是要闡述在這種昏暗的時代,不要迷失對待希望的追求。其實,作者的寫作意境很高,如何去讓學生領悟,我覺得教師的引導很重要,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很值得提倡。

魯迅雪教學反思4

  《雪》這篇課文,文章雖然比較短,但備課的時候越備課就越覺得難。后來,經過年級備課組的討論,教案和導學卷總算出好了。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進行了如下的反思:

  一、對課文主旨的把握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最為明朗的一篇,然而對于文章的主旨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解讀。錢理群說,魯迅在博大的、運動的“自然”中,發(fā)現與肯定了自己;有人說,《雪》不僅是一支不同凡響的雪之絕唱,更是一曲響徹云霄的人的精神的贊歌。但是對于初三的學生,如果對課文主旨的把握脫離了學生的生命體驗和可接受程度,是沒有價值的。倒不如簡單理解為,作者通過筆下的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寄托魯迅了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并贊美了這樣一種戰(zhàn)斗精神——要用戰(zhàn)斗來創(chuàng)造一個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我想這樣有助學生更深入、更真切地認識魯迅——體驗魯迅的情感,感悟魯迅的精神。

  二、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在《雪》這片文章里,作者對南方雪景的描寫是那么色彩豐富:血紅的山茶花,白中隱青的梅花,深黃的蠟梅,冷綠的雜草,所以我認為本文教學的設計重點應該是語言教學,只有基于語言品味的領悟才是最真切的。本課的教學設計首先應該從品味語言入手,才到體驗情感再到感悟精神。文本的.探究,比如通過對一些修辭、字詞的品味等等,使學生更容易由景及人、由情到精神,從而領悟文章內涵。緊扣文本進行“細讀”,也許有點老套,但我認為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悟力方面卻是最實在最需要的。

  三、對課堂教學的反思

  從課堂教學的效果看,應該說絕大部分學生都體驗到了魯迅那在孤獨中向往美好的情感、在孤獨中依然奮進的精神。不過,在課堂具體實施的時候,還是存在著很多不足。

  比如:

  1、整個課堂顯得比較平淡,表現不出魯迅的戰(zhàn)斗豪情。

  2、對最后一段“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分析不夠到位,許多學生的理解靠的是死記硬背。

  3、對魯迅獨立、奉獻、戰(zhàn)斗精神的分析不夠完整,顯得有些割裂。

  4、缺少課外延伸,可以的話,不妨從《野草》中挑出描寫自然景致的幾篇,如《秋夜》《好的故事》《臘葉》等讓學生感受自然描寫中寫實與象征的不同。

魯迅雪教學反思5

  魯迅先生的散文詩《雪》同時被選進了人教版、江蘇版的語文教科書,這并不奇怪。但令人感到詫異的是,同樣依據新課標,而對于同一篇課文,不同的版本卻有著不同的教學要求、不同的編排體例。下面試做一些說明。

  一、散文詩《雪》教學要求的差異性

  人教版教學目標有三點:一是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文章豐富而深厚的內涵,品味文章清新而優(yōu)美的語言。二是感悟文章內容,品析文中的兩幅雪景圖。三是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邏輯,體會文章借景抒情的寫法。教學重點是誦讀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品析兩幅雪景圖。教學難點是體會文章的深邃寓意。

  蘇教版教學目標也有三點:一是讀懂《雪》的文字,了解寫作年代和背景。二是理解作者所描寫的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不同特點,以及作者在描寫中寄寓的情感。三是背誦課文有關段落。教學重點是品味文章精練傳神的描寫語言。教學難點是品味在含蓄的議論中抒情的語言。

  人教版的教學要求與過去大綱版的教學要求一脈相承。強調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語言,理解文章深意。而江蘇版的教學要求,則強調了解作品的寫作年代和背景,品味語言,理解作者在描寫中寄寓的獨特感悟。

  二、散文詩《雪》編排體例的差異性

  人教版把《雪》一文編在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為一篇講讀課文,放在散文詩單元之首。單元要求學生在文中捕捉作家的情感律動,感受他們心靈的無限風光。

  蘇教版把《雪》一文編在九年級(下冊)最后一個單元之首。作為這個單元進行文學鑒賞而用來解剖的一只麻雀。這個單元其他的課文都是對這篇課文的評論。

  從編排體例的角度來看,《雪》一文的教學也同樣存在諸多的不同之處,值得執(zhí)教者認真對待。

  三、散文詩《雪》(人教版)課堂教學實踐

  魯迅的文章歷來不容易讀懂,《雪》一文尤其如此。執(zhí)教這篇課文,我是頗費心思的。通過反復思考,我找到了兩條途徑:

  其一、從淺顯的容易把握的地方入手。我引導學生首先是分析了“冬花雪野”圖。從這一處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著手,為本文的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然后分析了“塑雪羅漢”的這個場面描寫,進一步地深入到作者的內心世界。

  其二、從文章的情感邏輯線索入手。作者在文中寫了暖國的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運用了鋪墊、比襯的手法。如果引導學生沿著這條線索探尋下去,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傾向應該是很清楚的。具體的某一個句子放到這個線索中去,也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釋。

  通過我的努力,散文詩《雪》一課的教學目標得到落實。

  四、對照蘇教版《雪》一文的課堂教學,談談我的幾點思考

  教學蘇教版《雪》一文,著眼點應該是指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對一篇文學性文章進行評論,教學設計與人教版必然是完全不同的。比較兩個版本的不同教學設計,我得到的啟示如下:

 。ㄒ唬┱n文只是文本。對文本的開發(fā),是每一位教師的自由。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把握,可以根據班級的學情,可以根據教師自己的獨特感悟,可以根據變化的情況做出一些具體的決定。教師要把每篇課文都看成是一個有待開發(fā)的文本。這是實施新課程標準時,課堂教學必須確立的一個觀點。

  (二)課堂教學既要預設也要生成。課文都在一定的編排體例中,同一篇課文在不同的編排體例中,具有不同的'教學側重點。如上面所說的《雪》一文,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教學中,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對散文詩這種文學樣式的閱讀能力。在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的教學中,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評價能力。我們的語文書中還有許多課文搬家的現象。如《藤野先生》一文,過去是第六冊的課文。現在是第四冊的課文。教學當中,語文教師確實要從預設、生成的角度來考慮怎么教的問題。這是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教學必須確立的又一個觀點。

 。ㄈ┱n堂教學必須以新課程標準為根本。自由與集中是相統(tǒng)一的。教材不考課內的白話文,一時間似乎使執(zhí)教者迷失了方向。到底教師應該在什么地方下力氣,這好像一下子成了問題。還以《雪》一文的教學為例,我認為萬變不離其宗,這就是新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是萬獸之王,一切都要服從于它。因此,新課程標準是現行課堂教學必須確立的一個最重要的觀點。

  以上是我對散文詩《雪》一文的課后教學反思,很粗糙、很淺陋。只是希望能拋磚引玉,引起各位同仁對教學反思這一新事物的重視。希望我們能在相互研討中相互促進。

魯迅雪教學反思6

  不過,在課堂具體實施的時候,還是存在著很多不足,比如:

  1、教師激情有所欠缺,整個課堂顯得比較平淡。這絕對是我的硬傷,雖然可以找借口說是性格原因,但即使“秉性難移”,也不是說就完全“不能移”,我一定要把它作為必須克服的問題來對待。

  2、教學機智有待提高。例如對朔方的雪的分析不夠到位,原因有二:一是在分析之前沒有好好讀一讀。在我的設想中是打算在分析完“江南的雪”之后先讀一讀描寫“朔方的雪”的內容再深入品味語言,沒想到寫完板書一轉身就看到已經有十幾位同學舉起了手,如果這時要求他們放下手去,很可能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但是,缺少了朗讀這一必要的過渡,學生的思維還停留在江南的雪的“美好”上,從而造成對朔方的雪的理解也慣性地滑向“美好”這個方面;二是在“如包藏火焰的大霧”一句上糾纏太久,沒有及時引導,因而耽誤了時間,使得對朔方的雪理解還不透徹就匆匆進入了下一環(huán)節(jié)。

  3、對文本的反復切入還需加強。同一個語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會有不同的'收獲,例如你可以從一個句子看出事物特征,看出作者情感,看出寫作技巧,看出語言風格,看出蘊涵的哲理??但是本堂課對語言的品味太局限于“雪的特征”,對魯迅情感的體驗幾乎是直接從“雪的特征”得出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和文本的脫離,這也使得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提升到魯迅的精神前的鋪墊不夠到位,材料的出示也相應顯得較為生硬。雖然對魯迅精神的把握是源自文本,但在課堂呈現時卻顯得有些割裂。如果說本課在課堂設計時關注到了“深度”,但在課堂呈現時卻缺乏一定的“厚度”。

  自我反思的過程也是自我提升的過程,這次歷練對我的教育意義很深刻,很多老師善意的批評也為我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此也真誠地希望各位老師能不吝賜教,我會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

  總結

  經驗,不斷克服弱點。我相信自己能在語文教學這條道路上越走越穩(wěn)健。

  反思四:魯迅雪教學反思

  《雪》安排了兩課時。第一課時首先師生自由交流,談談各自對雪的印象和喜愛的原因,學生們有的說喜歡雪的顏色,有的說喜歡雪的形狀,有的說喜歡雪中的游戲。有一個學生說 她不喜歡雪,我很驚訝,追問。她說下雪時候很寒冷,行動不方便。我肯定了她的說法,贊揚她有自己的思考,隨即告訴學生們,雪確實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有利有敝。然后請其它的同學談談看法,有的學生說雪與雨一樣滋潤萬物,有的學生說雪能消失害蟲,“瑞雪兆豐年”。繼續(xù)由學生自由發(fā)言,或講述自己在雪中玩過的游戲,或自選寫雪的詩句朗誦,學生表現積極,發(fā)言踴躍。我用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板書)贊美學生的表現。

  “我們喜歡雪,古代文人們喜歡雪,魯迅也是喜歡雪的”,導入課文后,師生共同進行全文和自選段的朗讀,我向學生強調這類的散文要讀出感情來,與錄音比較,師生間互相評述,特別要求學生對老師朗讀的評價。由于欣賞課對學生的影響,由于我作為一個平等的對象加入朗讀活動,學生們情緒高漲。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后,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以問答的形式分析第一個問題:文章寫了哪兩處雪景,具體寫了什么景物,寫景有什么不同?學生閱讀課前提示,很快回答出“江南的雪”“北國的雪”,江南的雪“滋潤美艷之至”,是輕柔的,北國的雪“隨著旋風蓬勃奮飛”,是猛烈的。我簡要分析作者運用以物襯物和比喻的方法,寫江南雪的美麗輕柔,令人喜愛,雪中“血紅的山茶”“深黃的臘梅”“冷綠的雜草”,這豐富的色彩襯托了雪的美麗,“處子的皮膚”(解釋“處子”:少女)又恰到好處的比喻了南國雪的輕柔,正因為如此,使作者似乎看到一點春意,所以作者說“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這些都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江南雪的喜愛。由幾位同學再分別朗誦這段文字,相互比較,誰讀出了江南雪的輕柔美麗。

魯迅雪教學反思7

  “作者寫北國的雪就不同了”(過渡),由學生朗誦寫北國雪的段落,點劃寫雪的關鍵詞句:如粉如沙(此處提問,為什么不是如毛如羽?),蓬勃的奮飛(此處提問:為什么不是飄飄揚揚?),燦燦的生光,包藏火焰的霧(此外提問,雪是白的,火是紅的,色調上諧調嗎?)旋轉而且升騰(此處提問,此詞用了兩次,為什么不同嗎?),彌漫太空(此處提問,為什么不是“天空”?)然后讓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討論,明確作者以飽滿的熱情,用激情的筆調描寫北國雪的猛烈狂放,振奮著人的`精神。如果說作者寫江南的雪,表達了對江南雪“美艷之至”的喜歡,那么寫北國的雪,就是對北國雪“旋轉而且升騰”之雄偉姿態(tài)的贊美了。

  “雪不僅是美的,雪中還有豐富的游戲,我們在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讀到過,這篇文章中也寫到!保ㄟ^渡)讓一學生讀文章的第二三段,再讓學生口述文中“塑雪羅漢”的情節(jié),提問,作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寫雪中的游戲重點寫了捕鳥,這篇文章中重點寫了“塑雪羅漢”,作者為什么這么喜歡寫兒時的游戲呢?這個問題比較簡單,不難理解,學生很快就回答了出來:懷念兒時的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我隨即聯(lián)系《我的母親》《我的第一本書》兩文講述:兒時的生活不管是怎樣的,但是很讓人懷念,兒時的生活往往也影響著一個人的成長,希望大家珍惜,給將來留下美好的回憶。

  第二課時,指導學生參考課后附文,理解文章深刻的含義,同時讓學生們明白學習要善于利用資料。首先問學生魯迅是哪里人,學生一致回答“紹興”,我強調紹興在江南,然后追問,二五年的冬天,魯迅在北平(北京)看到北方的雪,為什么想到江南的雪呢?讓學生看附文中相關的解釋。學生回答,魯迅身在北方,看到北方的雪,觸情生情,引起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我加以肯定,隨即追問,那么魯迅寫北方的雪,僅僅也是喜歡雪嗎?讓學生們繼續(xù)默讀附文,找出相關的解釋語言。(此處關乎文章深層的含義,是本文的難點,所以讓學生參看附文理解)在學生找出的語句中,我特別提出文中三句話:(魯迅)“曲折的對于使‘暖國的雨’變成‘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的北方凜冽的嚴冬,表示自己的內心的不滿”“魯迅憎惡這使雪花永遠‘如粉,如沙’地旋轉飛騰的朔方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