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白楊教學反思

白楊教學反思

時間:2023-03-04 13:46:52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白楊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白楊教學反思(15篇)

白楊教學反思1

  《白楊》是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煉,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楊來贊美在新疆扎根落戶的建設者,熱情歌頌他們不但把自己奉獻給新疆,還為邊疆培育下一代建設者的精神。教學重點是要讓學生了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心,進而學習文章“借物喻人”的寫法。

  學生在學習《白楊》這篇課文之前,已經學習過一些寫景狀物文章和寫人記事性文章,能過通過抓住景物描寫領悟景物特點,通過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的描寫理解人物思想感情。但是,對于本文“借物喻人”的寫法,學生在教材所提供的文本中還是第一次見到,所以還沒有相應的概念和學習方法。此外,這篇課文歌頌建設者那種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志向和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對于當今生活無憂無慮的學生來說,距離較遠,學生對“爸爸媽媽”為什么自愿扎根新疆,建設新疆可能會留有疑問,也就很難對“建設者”產生贊美和敬佩之情。要做到語文教學的“彼時彼地彼人”,所以我?guī)ьI學生把當時的背景做了補充。

  縱觀本教學設計并結合實際操作,細細反思,發(fā)現(xiàn)在實際操作的預設上還有些需要彌補。首先,我在本教學設計中力求做到,切實的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掌握、能力培養(yǎng)、關注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但實際的細節(jié)設計中,我卻沒有反應出具體的引導和操作方法。我想針對此問題,我還應在立足于關注學生的前提下,更多的預設出一些形成性評價的語言,其實評價本身也是一種教學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將獲得長進,甚至會產生飛躍。利用形成性評價語言,師生就文本學習進行和諧而平等的對話,教師順學而導,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探索領悟,獲得新的學習經驗,最終達到更高的教學目標。此外,在讓學生自主結合資料理解15自然段,進而處理“爸爸的心”這一部分時,我的考慮還不夠細致!栋讞睢愤@一課的寫作時代離學生很遙遠,其背景資料也很多很復雜,而就文本自身而言又帶有很深的時代烙印,它是作家對當時社會乃至國家的.一種摯誠關注。對于這樣的一篇文本,學生在收集整理資料就很難,要準確地運用其幫助深入理解對文本就更難,那么,教師在預設中就應事先根據(jù)學生情況,預測到學生收集運用資料解讀文本的程度,在此基礎上由教師預設一些問題或給予一些資料的補充,讓他們的探索之船在教師不著痕跡的保駕護航中,駛向勝利的彼岸。所以,在今后的教學設計中我還需要時時地提醒自己,以為每一個學生搭建與文本對話的橋梁為己任,精心預設,上下求索,努力締造生動和諧、平等對話的優(yōu)質課堂。

白楊教學反思2

  《白楊》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借以表達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成長。

  對白楊的特點和父親表白的心愿這一難點,在備這一課的時候我有些擔心學生是否能體會得出來,于是課堂上我創(chuàng)造一切機會盡量讓學生去讀,我發(fā)現(xiàn)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如對白楊的特點的理解,主要抓住爸爸的一段話來領會,在這部分,我先重點指導學生朗讀這段話,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分小組討論,當學生還有些困難的時候,再次來朗讀這段話,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學生體會到了白楊具有高大挺秀、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特點。又如父親向孩子們表白自己的心愿這一段中,我先跟學生一起分部分朗讀,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學生在初步感知后,我讓學生又討論白楊和爸爸有哪些相似之處,從中進一步感受到爸爸自己服從祖國的需要,像白楊扎根戈壁一樣地扎根邊疆,并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邊疆落戶,學好本領,長大參加邊疆建設。在處理課文難點部分,我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去讀,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再分組合作學習,文章難點慢慢地化解了。

  學習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時,我采取的是讓學生質疑,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很快能提出:

 。薄职譃槭裁从窒萑氤了?

 。、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絲微笑?

  在學完這一段時,一學生又提出一個疑問:前面介紹白楊樹的特點時,為什么爸爸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從學生的提問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讀書,在思考問題。通過朗讀,熟讀,反復讀,多種形式的讀,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理解了文章的內容,領會了文章的中心。

  但在教學中,有的地方朗讀不到位,學生理解就有些困難。如第一段對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惡劣的理解,由于讀得不夠,體會不透,對后面白楊的特點的概括有些難度。同時,對白楊的特點,在學生理解困難時,如果采取分句朗讀,學生就能較容易地領會出其特點。

  總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變換形式去讀,教師適時引導去讀,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去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白楊教學反思3

  《白楊》反思《白楊》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家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于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扎根邊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寫和敘述中,沒有直接歌頌這些無私奉獻的建設者,而是將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楊與扎根邊疆的建設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鑒于以上對文本內容的分析,教學中,我選擇了爸爸介紹白楊的第一段話(第12自然段)作為課文學習的切入點和教學的重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之后,讓學生找出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反復地讀一讀,并想一想從爸爸的話中你感受到白楊有哪些特點,這是第一次初步感知白楊的特點;在全班交流,深入了解了白楊高大挺秀、適合性強、堅強不屈的特點后,讓學生帶著贊美之情感情讀這段話,這是二讀——理解讀;在理解了爸爸的心愿,讀懂了爸爸的心之后,讓學生帶著對白楊樹的贊美、對像爸爸一樣的邊疆建設者的敬佩之情,再次朗讀爸爸贊揚白楊樹的話,這是三讀——體驗讀。整堂課就是以此為軸實行教學,效果不錯。

  抓住文本中的“空白點”實行訓練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亮點!澳膬盒枰,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哪兒”能夠是哪些地方?讓學生換成具體的地方說一說,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一下戈壁什么樣子,給人以什么樣的感覺,協(xié)助學生理解了白楊

  適合性強的特點。教學“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币痪,我給學生如下示范:風沙四起,白楊樹(挺起堅實的胸膛,擋住飛來的風沙)你能這樣說嗎?引導學生實行說話,體會白楊樹堅強不屈的特點,既落實了語言的訓練,又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引向了深入。為協(xié)助學生理解爸爸的心愿,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孩子們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在課文的思維空白點,讓學生實行積極思維(概括)活動,理解到“孩子們”“只知道”的都是具體的“行動”,而“不知道”的,就是“爸爸”的“心”。經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選擇最佳時機、合理引入相關閱讀資料,實行主題閱讀是本節(jié)課的另一突出亮點。

  本課教學所引入的資料分兩絕絕大部分:一部分是根據(jù)單元教學的主題和教學內容的需要而引入的,包括本課導入新課環(huán)節(jié)引入的西部地區(qū)的范圍圖、西部地區(qū)的資料、西部戈壁圖、當年西部建設者的一些圖片資料,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始就將學生帶入了西部,為后面的理解做了鋪墊,奠定了情感基礎,這些資料交流的形式是借助多媒體,教師補充交流;因為時代的間隔,當今的學生對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難作到設身處地心領神會的.。針對這個難點,我補充引入了以下資料:“孩子們因為年齡小的緣故,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是邊疆建設者,這些建設者們,作為新疆生產建設的重要力量,在天山南北、大沙漠邊緣和自然環(huán)境惡劣的邊境線上,興修水利,開墾荒地、植樹造林、防風固沙,堅持不懈地為新疆各族人民做好事。他們不知道新疆到底是個怎樣的地方,那里的條件有多苦。當年像爸爸一樣的建設者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氣里挖水渠,手都凍到了鋤頭上;有的時候,為了不讓水白白流失,他們就跳進水溝里,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洞穴。”這些資料的補充,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蘊,理解了像爸爸一樣的建設者的情懷。

  第二部分是根據(jù)主題教學的需要和具體的教學內容結合教材,或引入課后的閱讀鏈接,或引入相關的經典性的本外資源。本課在感悟了白楊的特點、理解了爸爸的心愿之后,讓學生感情朗讀課后的閱讀鏈接——艾青的《帳篷》,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情懷,深化了學生對課文主題的理解。在學生學完本課,領悟課文寫法(借物喻人)的基礎上,引入了同樣寫白楊、同樣使用借物喻人寫法文章—— 《白楊禮贊》,讓學生實行主題性拓展閱讀,學生有了大量的時間與文本實行深層對話,大量閱讀提升了學生生命的質量,這樣的課堂因為這樣的主題閱讀而閃現(xiàn)光輝。

  另外,在這節(jié)課上,我合理處理了文本資源與本外資源的關系與時間分配,對教學內容實行了大膽取舍,感覺這樣上課學生有收獲,教師更輕松。

白楊教學反思4

  一、優(yōu)點

  1、鏤空式教學設計

  我把文章從內容上分成了描寫白楊和描寫父親兩部分引導學生閱讀。我們先是把所有描寫白楊的句子找出來通讀,因為白楊和人物在文章中是穿插描寫的,所以我稱之為鏤空,我的設計是把白楊和人物兩部分描寫像剪紙一樣剔除出來,把描寫白楊的和描寫父親的像兩幅剪紙一樣呈現(xiàn)在學童面前,先整體感知,概括特點。然后把這些特點變成問題,回文閱讀是哪些語言帶給你這樣的體會?然后加批注品悟語言、交流。在交流白楊的特點的過程中,很自然的又把白楊的特點分成外形特點和內在品質兩部分。第二步,再把所有描寫父親的語句找出來通讀,學童很自然的分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來體會父親精神品質特點。第三步,在充分閱讀白楊與人物的品質后,再鏈接白楊與人物,體會文章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2、注意文章內在的'邏輯順序

  我在分析一篇文章的時候,很注意一篇文章內在的邏輯順序。有時候,這種內在的邏輯順序不僅僅存在于自然段、意義段,雖沒有明顯地段落標識,但是,縷著這種我找到的文章內在的邏輯,大板塊處理,簡潔明快,能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

  3、用環(huán)境和白楊對比的方法體會白楊之美

  學童對于白楊的外形特點不若對白楊的內在品質理解深,這一點我沒預設到。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我立刻引導孩子們把渾黃一體的環(huán)境與高大挺秀的白楊對比著來讀一讀,這樣更能體現(xiàn)白楊之美。這一點的處理很有課堂機智。

  二、不足

  1.過渡語、評價語言預設不足。不足以與文章相匹配。沒有事先把腳本寫足。

  2.今天我聽說讀寫了嗎?

  從時間分配看,探究文章的思想內容占了大部分時間。處理的節(jié)奏不好,內容分析占的時間過多。沒有訓練點。有這樣一種尷尬:課堂上講的一切都不會考;考的一切都沒來得及在課堂上講。內容的分析所占的比重過大。擠占了學習表達方法的時間,還擠占了積累和運用的時間。我認為這樣的課堂比例分配是很不合理的。我必須每天問問自己:今天我聽說讀寫了嗎?

  課后我又認真研讀了教材,發(fā)現(xiàn)“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此處可以設計一個口語交際訓練,讓學生拓展想象哪兒指的可以是哪里?白楊還會遇到什么?寫作訓練除了完成課后的練習,還可以結合本單元的習作給兄妹倆寫一封信,或者寫一篇贊美白楊的文字,或者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寫一篇文章。

  三、改進措施

  今天讀到國際巨星裘德洛在一篇采訪中談自己塑造《哈姆雷特》這一角色的一句話,對我觸動很大。裘德洛說:哈姆雷特是一個擁有貴族血統(tǒng)的王子,對于普通人而言是高不可攀而不能理解的…似乎這一點成了幾個世紀以來莎士比亞劇作中的重要焦點。而我的角色試圖推翻這一認識。他是一個性格古怪而沒有頭腦的人,他塑造了新的丑角形象。時而絕望,時而殘酷,而對于某些人而言是致命的。他不惜殺死波洛涅斯。暗中害死羅生克蘭和蓋登思鄧。他思考命運,但是只站在他自己立場上思考。而不是其他人...他是個極度自私的人。就像我們,21世紀的人們,對什么都不感到后悔,只為自己感到惋惜。而劇院不是博物館,它不是為了珍藏,而是提供人們思考的場所。

  最后一句話似乎使我找到了方向,藝術與課堂,演員和教師,我覺得我們的課堂教學和裘德洛對于哈姆雷特的理解有共通之處。更有趣的是:上一次課改的時候,說到對文本的多元解讀,人們常喜歡說: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裘德洛確實是用自己的多元理解塑造了一個全新的哈姆雷特。屬于裘德洛的哈姆雷特,裘德塑造的這個角色還獲得了托尼獎的提名。

  裘德是一個有思想的演員,從12歲就開始登臺表演。我在想,一個在舞臺上在鎂光燈下,有28年從業(yè)經歷的演員把劇場、把劇場中的哈姆雷特看做提供人們思考的場所。作為教師的我,應該和裘德一樣,也把課堂看做一個為人們提供思考的場所。這種大教育觀,在我剛才讀到高主任轉載的雷夫老師的訪談里也有影子,說到底,一節(jié)語文課或者一節(jié)數(shù)學課,并非是要學會一篇文章或者一個公理定義,而是教室里人的成長和發(fā)展。

白楊教學反思5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課文,文章通過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茫茫戈壁灘上的白楊樹這件事,贊揚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尋味。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格。因此,借物喻人就成為本課教學之重點所在。而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教學目標之一。另外本課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并說出自己的見解。即是文中爸爸的話及最后一節(jié)的含義,要求學生能結合課文內容和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是本課的難點,也是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遵循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精神,使學生養(yǎng)成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具體教學方法如下:

  課前讓學生查找資料,對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大戈壁)有所了解。通過學習課文了解白楊的特點,歸納出白楊的形體特點(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頑強。)。再通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讓學生討論解決兩個問題:⑴寫白楊樹的生活環(huán)境有何作用?⑵寫白楊樹的特點有何特色?我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和作者交流,與教師商討,向同伴匯報……并使學生懂得,前者寫白楊樹的生活環(huán)境是起烘托作用,而寫白楊樹并非直接描寫景物,而是通過人物說的話,間接地寫出白楊的特點。

  緊接著我就拋出新問題:白楊樹生活的.環(huán)境是那么的惡劣,卻依然高大挺秀,不軟弱,不動搖,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只是單純說樹嗎?他還想說明什么?

  通過讀課文,學生明白了父親的話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物,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贊美來歌頌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什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為了加深這個認識,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讀,充分體驗感悟,讓學生發(fā)表個人獨特的感受。對于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我沒有機械地照書后要求讓學生說句子含義,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親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時此刻父親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從而喚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理解“……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通過解詞析句,不僅使學生掌握本課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也使學生掌握了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和思想的方法。

  另外,我還利用板書設計,幫助學生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板書設計: 3、白楊

  借物 喻人

  外形:高大挺秀 扎根邊疆

  白楊 正直高大 爸爸

  特征 生命力強 建設邊疆

  堅強不屈

  小白楊 茁壯成長 小孩子

白楊教學反思6

  過去的語文教學,曾經“只重積累,不重理解”或“只重理解,不重積累”。課上熱衷于繁瑣的分析,將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離破碎。課堂上,聽不到瑯瑯書聲,習作里,見不到濃濃真情。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沒有了,造成語文教學的高耗低效。

  小學語文教學新課標的出臺,給語文教學帶來勃勃生機和無限前景。新課標要求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按語文規(guī)律進行教學,要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感知、感受、感悟,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無效機械的練習。加強多讀多思,擴大知識面,注重語言和積累,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下面就本人貫徹新課標精神,教學《白楊》一課談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一、讀與感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一切語文行為的基礎。語言的感知、理解、積累靠讀,掌握語言的規(guī)律靠讀,感情的激發(fā)熏陶也靠讀。悟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感受。讓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因此,課堂呼喚讀的回歸,以讀為本,讓課堂真正書聲瑯瑯。

  1、以讀促悟

  以讀促悟,就是在教師啟發(fā)、誘導和鼓勵下,學生通過讀,來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去咀嚼文字的滋味去體驗文字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如《白楊》一課“爸爸表白的是什么心愿”這一內容,文字淺顯易讀,但是思想內涵較難理解,且與學生實際相差較遠。為了讓學生通過讀自己去感悟,避免教師灌輸式的講解。我讓學生先讀“三個只知道”的句子,討論悟出“三個不知道”的內容。再由“孩子們不知道,你們知道嗎?”的.問題引導學生回讀上文爸爸介紹白楊樹特點的句子,然后聯(lián)系“三個不知道”的內容想一想。學生很快明白了爸爸表白的是“自己像白楊樹一樣服從需要,扎根邊疆,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將來也能扎根邊疆”的心愿。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以讀為本,以讀促悟,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在主動有趣的學習中獲得身心的愉悅。

  2、以讀現(xiàn)悟

  果戈里曾經說過:“像樣讀一篇課文,需要同作者分享他那充滿心靈的崇高感受,需要用心靈去感受它的每一個詞!弊x與悟相輔相成。讀得好,則悟得好。悟得好則能讀得好。

  《白楊》一課“白楊樹的特點”這一內容文質兼美,充滿感情。為了讓學生能感受到白楊令人敬佩、贊美的內在品質,并把這一情感表現(xiàn)出來,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拓讀現(xiàn)悟

  這種方法就是將文中概括或抽象的內容,拓展成具體的內容,與有關語句組合成排比句,讓學生感悟其思想內涵。

  如“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桿!边@一句體現(xiàn)了白楊樹生命力強的特點,將這里的“哪兒”一詞從“大戈壁”拓展到任何一處,尤其是環(huán)境惡劣的地方,與句子部分構成一個排比句:

  大戈壁需要它,

  它就很快地在大戈壁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桿。

  荒山需要它,

  它就很快地在荒山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桿。

  內地需要它,

  它就很快地在內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桿。

  邊疆需要它,

  它就很快地在邊疆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桿。

  通過這一組排比句的強化朗讀,學生對白楊樹“生命力強”的特點就有了深刻的感悟,學生再讀“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桿!边@句時腦中就浮現(xiàn)以上一幅幅畫面,自然流露出對白楊樹的敬佩、贊美之情。

 。2)分讀現(xiàn)悟

  這種方法是將課文里從幾個方面集中說明事物某一特性的幾個方面分離開來,與有關語句組成排比句,讓學生用讀來表現(xiàn)對事物的感悟,如“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一句,作者從“風沙、雨雪、干旱、洪水”等四個方面的自然災害和惡劣氣候來突出白楊樹堅強不屈的特性,可以從四個方面構成一組排比句。

  在風沙面前,它好像一堵城墻,巍然屹立,

  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在雨雪面前,它似青松,傲然挺立,

  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在干旱面前,它似駱駝耐干耐,

  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在洪水面前,它似中流砥柱,堅如磐石,

  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通過這一組排比句的讀,學生對白楊樹“堅強不屈”的個性有深刻印象,再讀時很好地流露出對白楊樹的敬佩和贊美之情。

  當然,強調學生的自主讀書、感悟的同時,不能忽略老師“導”的作用。我們常常困惑如何點撥學生的朗讀,讀要達到什么要求。有一句話說得好:讀要讀出形,讀出情,讀出味,讀出神來。我們要研究導的方法,導的特點,導的規(guī)律。其要點是,重在啟發(fā),貴在引導,妙在點撥。這里介紹我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幾種指導方法:教師范讀法、語言渲染法、形象支撐法、形體指揮法、有意比較法、借詞發(fā)揮法、競賽激勵法、角色置換法……

  二、讀與積累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闭Z言材料的積累與語感經驗的積淀,與讀與悟息息相關。凡讀書,熟則能悟,悟則能比,古人說: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時,吾意所欲言,無不隨吾所欲,應筆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許多作家在談及成功的秘密時,都感慨得益于少時的多讀。因此,我們應在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機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為他們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基礎。熟讀成誦是語言積累的一種方法,但如果一味讓學生通過長時間多遍數(shù)單一的記憶,是既枯燥乏味又短暫無效的。因此,創(chuàng)造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進行活潑多樣的誦讀,能提高語言積累的效果。

  在教學“白楊樹特點”這一精美片斷時,我這樣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1、引導自主實踐

  語文教學的活動觀,要求我們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發(fā)展。我在課堂上讓讀書有困難的學生去請教同學,如何讀得更好,同時要求其他學生全力以赴,果然收效甚好,課堂氣氛熱烈,學生興致盎然,互幫互助,很快讀熟讀好了這一內容。

  2.美讀競賽激勵

  在課堂上引進競爭機制,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向上。為了推波助瀾,我又讓每組推選一名學生代表與老師比賽讀。老師參與學生的活動,主動為學生服務,課堂高潮迭起。老師和學生都運用自己的語言技巧,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課文的形式美、音韻美、形象美、意蘊美,在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與作者的心靈相通......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已熟讀于心。相信這一競讀會給學生深刻印象。

  課堂上語言積累的形式還有很多,比如,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給畫面配音,把課文改編成童話等,只要孩子們高興,我們都可以嘗試。

  三、讀與運用

  教育起源于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是為用,即所謂學以致用!边@就是語文的交際性工具作用。

  在《白楊》這篇課文里,學生讀懂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如果僅此滿足,點到為止,恐怕學生對如何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還是“紙上談兵”。因此,我這樣幫助學生在讀中運用。

  1.與課外結合——讀讀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蔽覀儾荒芤蛭乃,應該樹立大語文的教學觀。將“借物喻人”這一知識拓展到課外這一大語境里,讓學生通過讀《白楊禮贊》來欣賞茅盾筆下白楊樹的偉岸正直,體會一下東北漢子抗日的堅強不屈,領悟“借物喻人”的精妙。相信,通過這一遷移,學生不僅了解了語言,也懂得了語言的表達。,

  2.與生活結合——唱唱

  生活就是語文。教學內容應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新課標也提出要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語文教育資源。唱唱學生愛聽的歌曲《小白楊》,在活潑歡樂的氛圍中讀懂借白楊來比喻邊防戰(zhàn)士。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形式中培養(yǎng)學語文用語文的濃厚興趣,把課堂與課外結合起來,把語文融入生活。

  3.與時代結合——議議

  時代在前進,語文的內涵在不斷豐富。緊扣時代步伐,語文教學才會永具魅力和活力。課結束時,我讓學生交流西部大開發(fā)的信息,談談怎樣做一個新時代的小白楊,這一設計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運用,發(fā)揮了語文人文性的育人功能。

  只有語文教育工作者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努力做到教學內容生活化,課堂結構主體化,教學過程開放化,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習興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運用,才能讓學生“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辈拍苈鋵嵭抡n標精神: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白楊教學反思7

  《白楊》一課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只有體會到生活中人們的無私奉獻,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對白楊的'敬意,實際上是對建設者的贊美。

  應該說,學生認識了白楊的形象,理解了白楊的特點,體會出白楊的象征意義(爸爸的心愿),本課的教學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但由于時代的間隔,時間的差別,當今的學生對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難作到設身處地心領神會的。

  不足之處,對文中爸爸的兩次“沉思與微笑”處理的還不夠深刻。主要是對第一次“沉思”沒有很好的體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后一個“沉思”的理解。

白楊教學反思8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一位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地接將要上學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們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借以表達自己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發(fā)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格。這樣,借物喻人就成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所在。因此,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的教學目標。要完成這一教學目標,我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爸爸的話及最后一節(jié)的含義,并抓住課文中的聯(lián)系點,就是把白楊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聯(lián)系起來。這就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因此,我在教學第二課時時,主要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入手,現(xiàn)做個回顧和體會。

  一、抓思路,教路、學路,和諧統(tǒng)一

  課文的作者是按照白楊的形象———白楊的特點———白楊的象征意義這一順序來組織文路的。文中巧妙地運用了三個問句,承上啟下,串聯(lián)全文,句句遞進,引向深入。因此,我從三個問句入手,以三個問句串聯(lián)整堂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從第一問句“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引出白楊,理解其“高大挺秀”的形象;從第二問句“為什么它這么直,長得這么大?”理解白楊“高大挺秀,不擇環(huán)境,不懼災害”的.特點;從第三問句“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理解白楊的象征意義。教學中,我把三個問句作為“突破口”,并圍繞三個問句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之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抓聯(lián)系,挖掘內涵,理解課文

  應該說,學生認識了白楊的形象,理解了白楊的特點,體會出白楊的象征意義(爸爸的心愿),本課的教學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但由于時代的不同,當今的學生對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難作到設身處地、心領神會的。針對這一難點,我采用了“上鉤下連”的方法,上接“特點”,下連“三個只知道”,從段與段的內在聯(lián)系中,挖掘出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楊的象征意義。進而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是邊疆的建設者;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帶他們到新疆去,讓他們在這里念小學、中學、大學,將來成為建設邊疆的接班人;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可他們卻不知道邊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需要付出幾代人艱辛的勞動,才能建設成為現(xiàn)代化的城市和鄉(xiāng)村……。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蘊,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鳴,使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融為一體,文和道達到完美統(tǒng)一,收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三、重訓練,以讀為本,聽、說、寫的訓練

  語文課要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首先須突出“讀”的訓練。在本堂課,我根據(jù)課文內容精心安排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有感情朗讀等多種形式,特別是重點段落的反復朗讀,大大增加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促進理解,促使感情共鳴,使語言文字中蘊含著的思想感情,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其次,要進行思維訓練。本文理解中心思想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維過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層層深入,思維也漸漸深入,對問題的認識就會逐漸深化。尤其是通過本課所設計的根據(jù)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的訓練,可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化對思想內涵的理解深度。

  總而言之,這堂課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思路,以三個問句為突破口,串聯(lián)了整堂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填補了文本的空白,挖掘內涵,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 ”,推想出了三個“不知道”。既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共鳴,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也留下了一點遺憾,在課堂上忽視了對學困生的引導,今后會注意優(yōu)差兼顧,共同進步。

白楊教學反思9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相關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通過白楊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的品質。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以物喻人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教學準備: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師準備課件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審題:

  1.課文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

  2.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①查字典或根據(jù)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白、沉思

 、谡n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鄞蟾瓯谑鞘裁礃拥?白楊樹是什么樣的?

 、馨职质窃鯓酉蚝⒆咏榻B白楊樹的?

  ⑤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四、學生質疑問難五、課內練習:

  1.寫近義詞:介紹()撫摸()分辨()高大挺秀()

  2.寫反義詞:清晰()動搖()軟弱()消失()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明確目的第一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旅客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并借白楊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她是怎樣借白楊表白自己心愿的呢?這是這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

  二、理解白楊外形特點

  1.現(xiàn)在假想我們也坐上了開往新疆的火車,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樣的呢?齊讀第一小節(jié)。

  2.出示大戈壁的掛圖,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胡的只是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

  3.齊讀第3節(jié),讀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高大挺秀。老師在大戈壁背景圖上貼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楊樹)

  4.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爭論的呢?分角色朗讀4-11小節(jié)。

  三、理解白楊品格特征

  1.指名朗讀12小節(jié),然后小黑板了示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然后逐句讀講。

  “這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

 、佟皬膩怼笔鞘裁匆馑迹@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本性正直)②去掉“從來”,朗讀比較。

  “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兒生根、發(fā)牙、長了粗壯的枝干!雹龠@句話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從哪些關鍵詞可體會出?(生命力強!澳膬骸膬骸薄昂芸)②小結:內地需要白楊,白楊要內地扎根;邊疆需要白楊,白楊就在邊疆扎根,真是哪兒需要哪兒去,不講條件,不畏艱苦。③指導感情朗讀。

  “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①這句話贊揚了白楊什么特點?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堅強不屈。“不管……不管……總是……”)②教師描述: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干旱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磔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堅強不屈的品格。③指導感情朗讀。

  2.教師小結,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贊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讀到這里你對白楊產生了什么感情?(崇敬)請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朗讀14小節(jié)。

  四、領會爸爸的心愿

  1.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13小節(jié),并聯(lián)系14小節(jié)思考,然后同桌討論。

  2.引讀討論14小節(jié):①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睅焼枴八麄儏s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到新疆工作,你們知道嗎?”②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師問:“他們卻不知道爸爸為什么把他們接到新疆去,你們知道嗎?”③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睅焼枺骸八麄儏s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你們知道爸爸為什么把孩子帶到新疆去嗎?”

  3.通過爸爸介紹,孩子們多了一點什么知識?指名讀17小節(jié)。

  4.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fā)芽、成長呢?

  5.老師朗讀16小節(jié),讀后討論:①爸爸為什么又陷入沉思?

 、谒麨槭裁从致冻隽宋⑿?

  6.老師在大白楊旁貼上兩棵小白楊,請學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7.指導學生感情朗讀16小節(jié)。

  五、總結課文,升華中心1.課題是《白楊》,全文是不是僅僅寫白楊?贊揚了爸爸什么精神?

  2.贊揚爸爸實際上就是贊美什么人?

  3.總結啟發(fā)想象是呀,多少邊疆創(chuàng)業(yè)者,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邊疆建設事業(yè),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新疆有許多的“白楊樹”,我們這里也有“白楊樹”,誰呀?(老師,辛勤的園丁)

  特別是廣大農村教師,他們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像蠟燭一樣默默地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除了老師像白楊,我們這里還有誰是“白楊”呢?他們知道是誰呀?(生:我們,我們就是小白楊)

  我相信你們這些“小白楊”在“大白楊”的關懷教育下一定會長成高大挺秀的白楊樹,哪兒需要哪兒扎根。

  六、布置作業(yè)1、造句:①哪兒……哪兒……

 、诓还堋还堋偸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時,我課前讓學生查找資料,對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大戈壁)有所了解。通過學習課文了解白楊的特點,歸納出白楊的形體特點(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頑強。)。再通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讓學生討論解決兩個問題:⑴寫白楊樹的生活環(huán)境有何作用?⑵寫白楊樹的特點有何特色?我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和作者交流,與教師商討,向同伴匯報……并使學生懂得,前者寫白楊樹的生活環(huán)境是起烘托作用,而寫白楊樹并非直接描寫景物,而是通過人物說的話,間接地寫出白楊的特點。

  緊接著我就拋出新問題:白楊樹生活的環(huán)境是那么的惡劣,卻依然高大挺秀,不軟弱,不動搖,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只是單純說樹嗎?他還想說明什么?

  通過讀課文,學生明白了父親的話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物,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贊美來歌頌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什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為了加深這個認識,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讀,充分體驗感悟,讓學生發(fā)表個人獨特的感受。對于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我沒有機械地照書后要求讓學生說句子含義,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親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時此刻父親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從而喚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理解“……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通過解詞析句,不僅使學生掌握本課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也使學生掌握了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和思想的方法。

白楊教學反思10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課文,文章通過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茫茫戈壁灘上的白楊樹這件事,贊揚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尋味。

  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突出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的自主參與、合作互動,教活了老教材。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課標還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基于以上的認識,我在教《白楊》一課時,設計了質疑──解疑──精讀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力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課文中父親的話是文章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了使學生深入理解句子含義,我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做到在教學語言上花力氣,在體會感情上下功夫,在課堂氣氛上用心計。課前讓學生查找資料,對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大戈壁)有所了解。利用課文中孩子們的童真對話引入,歸納出白楊的`形體特點(高大挺秀)。再通過父親表情的變化引發(fā)學生質疑、討論、匯報,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和作者交流,與教師商討,向同伴匯報總結出白楊的生長特點(生命力強),并使學生懂得,父親的話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物,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贊美來歌頌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什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為了加深這個認識,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讀,充分體驗感悟,讓學生發(fā)表個人獨特的感受。對于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我沒有機械地照書后要求讓學生說句子含義,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親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時此刻父親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從而喚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理解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通過解詞析句,不僅使學生掌握本課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也使學生掌握了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和思想的方法。

  整課的教學是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緊跟學生展開教學。就把學生的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全程調動起來,學生在整節(jié)課的求知欲很高,學得很投入。另外,讓學生質疑時,老師要正確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是成功的關鍵,這使我明白到,對于學生的問題,我們并不都需要全部展開研究,要找出最值得研究的問題,有些問題可能就迎刃而解了,比較淺顯的問題我們可以隨遇解決。

白楊教學反思11

  1、整課的教學是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緊跟學生展開教學。就把學生的"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全程調動起來,學生在整節(jié)課的求知欲很高,學得很投入。但在教學中,有的地方朗讀不到位,學生理解就有些困難。如第一段對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惡劣的理解,由于讀得不夠,體會不透,對后面白楊的.特點的概括有些難度。同時,對白楊的特點,在學生理解困難時,如果采取分句朗讀,學生就能較容易地領會出其特點。

  總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變換形式去讀,教師適時引導去讀,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去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2、教學反思: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兒童詩童年仿寫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作家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教學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注意領會作者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幫助學生歸納其表達方法,引導學生運用到平時的寫作中去。文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教學時,我重視引導孩子通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來體會領悟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

白楊教學反思12

  《白楊》一文,最值得學習的就是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首先要寫出物的特點,再由物的特點聯(lián)想到人的性格品質;其次要注意抓住物與人之間的相似之處,比喻恰當、得體。本文取材于六十年代支邊一事,寫一位新疆工作的父親,帶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借以表達自己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兒需要,就哪兒扎根、發(fā)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支邊者的高尚品格。這樣,借物喻人就成為本課教學之重點所在。

  教學中我堅持:以新課標為教學依據(jù),以學生個性發(fā)展為目標,以教材作為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能力。

  1、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爸爸的話及最后一節(jié)的含義;

  2、抓課文中的聯(lián)系點,即把白楊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聯(lián)系起來。如:

 。1)在描述了白楊的特點之后的內容:“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xiàn)在還不能理解!

 。敲矗职直戆椎氖鞘裁葱囊?這又是用的什么寫作方法呢?

  爸爸的心意,就是希望孩子們也像小白楊一樣,堅強、不軟弱,迎著風沙成長。)

 。2)文章結尾:“爸爸摟著孩子,望著窗外沉思,看到白楊樹,他又微笑了!保ㄟ@是又一次由樹聯(lián)想到人,托物寄意,借物喻人。)

  3、讀、說、寫的訓練。

  要讓語文課成為語言文字訓練課,

 。1)突出“讀”的.訓練。課中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讀,特別是重點段落的反復朗讀,甚至成誦,這樣大大的增加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促進了理解,促使了感情共鳴,使語言文字中蘊含著的思想感情逐漸滲透學生的心靈深處。

  (2)進行思維訓練。如:根據(jù)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的訓練,可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化對思想內涵的理解深度。通過抓關鍵詞句理解白楊的特點。找出“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這兩個句式歸納出白楊的特點,并相機用這兩個句式練說;

 。3)讓學生仿照以上兩組句式去寫話,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如,讓學生暢談“你父母對你的希望是什么?你如何去實現(xiàn)它?”從而潛移默化,啟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4、活學活用,學習應用以托物寄意,借物喻人方法習作,如寫《木棉樹》,由樹聯(lián)想到人。

白楊教學反思13

  《語文課程標準》為語文教學指出了一條很好的教學思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幫助學生多積累,重感悟、重內化、重視與生實際的聯(lián)系。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回顧《白楊》一課的教學,我作了一番反思。

  首先,我以生活作為學生理解課文最根本的落腳點!栋讞睢肥且黄⒁夂苌畹慕栉镉魅说奈恼拢挥畜w會到生活中人們的無私奉獻,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對白楊的敬意,實際上是對建設者的贊美。因而我緊緊抓住樹與人的聯(lián)系,從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去反映無限的生活情景。其次,更注意學生個性化的培養(yǎng),在教學完第二環(huán)節(jié),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作者如何先贊美白楊樹的內容之后,我又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用一句話表達出來,學生非常樂于表現(xiàn)自己,同時也體現(xiàn)了個性化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其次,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教師更多地運用發(fā)展性的教學評價。評價不僅在于甄別選拔學生,更在于培養(yǎng)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的評價語較為得當,每一句能恰到好處地敲擊在學生的心上,促使其努力地思考,更大膽地表現(xiàn),發(fā)揮自己潛在能力。

  再次,注重朗讀的指導與合作學習。在處理課文難點部分,我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去讀,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再分組合作學習,文章難點慢慢地化解了。例如,學習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時,我采取的'是讓學生質疑的方式。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很快能提出:

  1、爸爸為什么又陷入了沉思?

  2、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絲微笑?……在學完這一自然段時,一學生又提出一個疑問:前面介紹白楊樹的特點時,為什么爸爸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從學生的提問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讀書,在思考問題。通過朗讀、熟讀、反復讀,多種形式的讀,學生在自主學生中理解了文章的內容,感悟了文章的主旨。

  但在教學中,有的地方朗讀不到位,學生理解就有些困難。如第1自然段中對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惡劣的理解,由于讀得不夠,體會不透,以至對后面白楊的特點的概括有些難度。同時,對白楊的特點,在學生理解困難時,如果采取分句朗讀,學生能夠較容易地領會出其特點。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變換形式去讀,教師適時引導去讀,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去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白楊教學反思14

  《白楊》一課,系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美麗的西部》主題的第3篇課文,文章主要表達了對扎根在西部邊疆的白楊的熱情贊美,以及對扎根西部邊疆無私奉獻的建設者們的深情歌頌。文章通過父親與子女的語言對話描寫,層層提示了白楊的高貴品質,讓年幼的子女了解到白楊的生長特點,并且暗示啟迪孩子們甘愿做白楊精神的人,不軟弱不動搖,堅強無畏地在西部扎根、成長!

  為更好地完成課文教學目標,在授課中我首先安排學生做了充分的預習,課前調查白楊的一些資料,并在課始讓學生做了充分的交流,學生說得比較籠統(tǒng),大都是高大、筆直等特點。我又迅即在課件中展示了白楊的部分圖片,讓他們了解到了白楊在西北荒漠地區(qū)還具有抵擋風沙、保護環(huán)境的作用。直觀教學與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直到了鮮明的教學效果。

  為讓學生充分感知課文的思想與內容,課堂中我體現(xiàn)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感知朗讀領會課文梗概,如配樂深情朗讀理解爸爸贊揚白楊的`一段話,更加成功的是采用了分角色朗讀的形式,讓學生模擬扮演爸爸和可愛的子女,讓學生入情入境感悟式的讀,起到了很好的課堂效果。在指導朗讀上爸爸的話要深沉,要充滿期望,子女的語氣要滿含著好奇與疑問,要體現(xiàn)出孩子們的天真與可愛。

  本堂課真正上出了語文味!課文的末段刻畫了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旁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為此這讓學生充分朗讀后,設計了一個問題:“從這段的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張宇航同學一向才思敏捷,他鄭重的回答到:“老師,通過這段話,我感受到了爸爸是多么疼愛自己的兒女!”我轉得也快,立即忙問:“說說看,怎么會讀出疼愛呢?”宇航說:“那高大的白楊象征著爸爸,幾棵小樹依在大樹旁邊,多么讓人感動!這是爸爸對子女的愛,不管風沙多大,爸爸總會與子女們在一起!”未等話音落下,全班響起陣陣掌聲!

  本課還值得一提的是寫法的領悟,作者袁鷹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歌頌了西北邊疆默默無聞的建設者們,為此課外作業(yè)我設計了讓同學們學習這一寫法,借物喻人去描寫一種事物以此歌頌一部分可歌可泣的人物。

白楊教學反思15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2、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感悟白楊樹的品質和邊疆建設者的精神。

  3、學習課文“借白楊樹特點,歌頌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這一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的品質。

  教學難點:體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教法學法:引導、感悟、合作、探究。

  教具學具:投影儀、投影片。

  課前準備:搜集有關新疆建設兵團以及戈壁的圖文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有這樣的一種樹,它沒有松柏那樣的傲雪凌寒,也不像垂柳那樣的婀娜多姿,但是它能夠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傲然挺立,贏得人們的尊敬和贊美。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這種樹,大家一起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檢查字詞。

  三、深入研讀,感悟荒涼,烘托精神

  1、戈壁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齊讀第一自然段。

  2、指名回答。師:課文的描述給了你對戈壁的什么感覺?(“我感覺到大戈壁非常遼闊”)你是從哪些字句中體會到的?(從“茫茫”中體會到遼闊。)還有怎樣的感覺?(我從“沒有??沒有??也沒有??”體會到大戈壁也非;臎觥#

  3、師: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它有的是什么?(粗砂、礫石)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大戈壁到底什么樣?放映大戈壁的圖片

  4、師:現(xiàn)在如果讓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大戈壁,你會用哪個詞語?(寸草不生、荒無人煙、不毛之地)

  5、師:就在這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白楊樹長得怎么樣?

  師:這是什么樣的身影?用自己的話說一下(高大、挺拔、秀麗)。用一個詞概括(高大挺秀)。

  6、朗讀對話,體會童真

  孩子們的爭論打斷了爸爸的思緒,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孩子們的對話。分角色朗讀課文4—11自然段。

  四烘托精神

 。ㄒ唬w會精神

  1、(指名讀)請你朗讀課文12自然段。

  2、投影: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默讀課文思考:這段話有幾句?每句話各寫了什么意思?

 。2)師:第一句寫了什么?(寫了白楊樹很直)白楊樹“直”的特點從什么時候有的?(“從來”)具體從什么時候?(“從一出生,從一有白楊樹”)看來白楊樹的這個特點不是人工修理出來的,而是它的什么?(“天性、本性”)師:也可以說是“本質”上就這么直。

 。3)齊讀第二句,說說你從“哪兒”這個詞語都讀出了哪些地方?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高山—海邊—平原—戈壁??。下面我們就把這些地方送進句子中,再來讀一下。學生齊讀:高山需要它,它就在??;海邊需要它,它就在海邊??;平原需要它,它就在平原??;戈壁需要它,它就在戈壁??;師:白楊樹為什么要在這些地方生根發(fā)芽?(“因為這兒需要它”)它對這些地方的環(huán)境挑剔過嗎?(沒有)師:這就是白楊樹的品質:哪里需要就到哪里,不管環(huán)境如何。板書:哪兒?哪兒?,不擇環(huán)境。

 。4)我們再來看第三句。這是一個長句子,同學們讀一讀,看看是用哪個關聯(lián)詞連接起來的?教師板書:不管?總是?。你能把這個長句子讀成四句話嗎?(風沙刮來,白楊樹____;雨雪打來,白楊樹——;面對干旱,白楊樹——;面對洪水,白楊樹——。)通過這四句話,你讀出了白楊樹的什么品質?(“堅強、堅決”)板書:毫不動搖。

 。ǘ└形蛐撵`。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嗎?你找到了爸爸和白楊樹的共同點了嗎?(二者的精神是一樣的: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扎根,堅強不屈,毫不動搖)作者僅僅是在贊美白楊樹嗎?(不是),還贊揚了什么?(贊揚了像爸爸那樣千千萬萬個邊疆建設者)這種寫法叫“借物喻人”。板書:邊疆建設者、借物喻人。讀到這里,列車旁那一行行白楊樹,在你的眼中還僅僅是樹嗎?(不僅是樹,還是眾多邊疆建設者的化身。)

  2、然而孩子知道爸爸的心嗎?

 。1)指名朗讀14自然段。

 。2)師:這段一連用了三個“只知道”,然而,“只知道”的后面是不知道,想一想在每個“只知道”后面都有哪些“不知道”?請把爸爸的經歷和白楊聯(lián)系起來考慮,談談自己的看法。

 。3)學生回答,教師點擊,屏幕依次出現(xiàn)不知道的內容。

 。4)師生對讀,老師讀孩子們只知道的,同學們讀孩子們不知道的。師讀:“他們只知道??”,學生對讀:“可他們卻不知道??”

  3、學習最后一段。

  (1)師:可是孩子們現(xiàn)在還小,他們還不能理解。

 。2)讀最后一段,回答問題。

 。3)師:爸爸由白楊樹想到孩子們也將扎根邊疆,為后繼有人而感到欣慰,所以他笑了。

 。4)讀到這兒,你們明白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了嗎?作者沒有讓爸爸直接說出自己的心愿,而是通過什么表達出來的?對,是依托白楊樹表達自己的志向的,這種寫法叫托物言志。板書:托物言志

  五、整體回顧,拓展延伸

  閱讀鏈接《帳篷》。

  六、完成練筆

  《白楊》教學反思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家袁鷹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xù)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贊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了解。

  在本課的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行文線索。我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并畫一畫文中直接描寫和談論白楊的句子,知道作者以白楊為線索,從開始西行列車上看見窗外的白楊,到討論白楊的特點和爸爸借白楊言志,最后畫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楊。從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并初步感知白楊的象征意義。然后,我又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設者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我讓學生先自讀,畫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語句,并反復研讀;然后在小組和全班交流,體會樹的形象與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為一的。如這些語句:“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薄鞍职种皇窍蚝⒆觽兘榻B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薄斑@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薄巴蝗,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睂@些句子,要聯(lián)系上下文,前后貫通地反復研讀,理解后抄寫下來。在討論和朗讀中,學生逐步清晰地認識到,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茫茫戈壁上,白楊樹在此生根,

  并長得高大挺秀,成為毫不動搖的“戈壁衛(wèi)士”;在經濟、文化落后,生活條件艱苦,自然環(huán)境惡劣的西部某些地區(qū),建設者們放棄各方面條件相對優(yōu)越的家鄉(xiāng),代代扎根于此,奉獻青春,是堅強不屈的“新疆戰(zhàn)士”。他們同樣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哪里安家。樹似人,人如樹,二者的形象疊印在一起,借此體會到文章在表達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點。但是由于上課時間有限,我并沒有對所有的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相接,而是抓住了2、3個方面進行詳講,以面代全。

  例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這是本文的又一個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看三組畫面,思考其中的聯(lián)系;讀課文有關段落,注意其中的聯(lián)系,從而使學生不僅懂得了爸爸的心,也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對于下文爸爸的“沉思”“微笑”,也容易領悟了。

  不足之處:

  課后練習題中,要求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詞語,夸夸學生心目中的白楊,學生的說法雷同,思維比較狹隘。

【白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白楊教學反思12-04

《白楊》教學反思08-18

課文《白楊》的教學反思02-21

白楊禮贊教學反思03-04

人教版《白楊》教學反思04-21

語文《白楊》教學反思03-21

語文白楊教學反思03-29

《白楊禮贊》教學反思04-10

白楊教學反思15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