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

時間:2024-06-09 15:08:5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

  《軸對稱圖形》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而且比較熟悉的圖形。所以在本節(jié)的教學中,一開始就出示了四個圖形的一半讓學生猜這是什么?在學生猜出結果后就將圖形補充完整。很直接的告訴學生象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接著讓學生觀察這幾個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什么是對稱。

  接著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畫一畫等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開放地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再創(chuàng)造,以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通過大量的感性經驗形成表象,進一步體會軸對稱的含義。學生在整個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了對稱圖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對稱圖形的內在美。通過欣賞同學的作品這一活動,使學生在欣賞漂亮圖案的同時與大家分享“創(chuàng)造美”的愉悅,體驗數(shù)學的美和創(chuàng)造的美。

  學生在相互交流和觀摩同學作品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啟發(fā)而獲得一份寶貴的.學習資源。挖掘教材中可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因素,不僅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更注重學生能力的發(fā)展:讓學生自主地折紙、剪圖案,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剪出各種美麗的圖案;學了“軸對稱圖形”后,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利用了“軸對稱圖形”的例子,更為主要的是讓學生說說你準備在哪些地方利用“軸對稱圖形”。這些活動,從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

  總的來說,這節(jié)課學生動手剪對稱圖形,找出生活中的對稱圖形以及它們的對稱軸還是不錯的,只是從實物上過渡到圖上畫對稱軸時畫的就不太好了,掌握不住尺度還有待加強。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2

  軸對稱圖形

  教學內容:

  三年級上83-8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理解軸對稱圖形的含義,并熟練判斷軸對稱圖形。

  2.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想象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領略軸對稱圖形的美妙與神奇,感受現(xiàn)實生活、自然世界中豐富的對稱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

  猜一猜老師要剪一個什么圖形!

  二、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1.(出示天安門、飛機、蝴蝶圖片)老師還帶來了三樣物體,把這些物體畫下來,看這三個圖形對稱嗎?為什么?你有什么辦法來證明?

  2.拿出這些圖形,同桌合作,把這三個圖形對折并說一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1)你愿意把你的發(fā)現(xiàn)說一說嗎?

  預設:①這些圖形對折后,兩邊都是一樣的。哪里看出兩邊一樣?

 、趦蛇呏丿B在一起。老師這也有一個圖形,對折后兩邊也重合了。和剛才有什么不一樣?

  指出:象這樣不多不少全部重合在一起的我們可以說成是完全重合。

  (2)飛機、蝴蝶是不是完全重合?為什么?

  老師也把獎杯對折了一下(上下)你覺得呢?

  指出:蝴蝶不能上下對折,只能左右對折才會完全重合?磥硪耆睾希鯓诱垡彩呛苤匾。

  3.指出:像這樣,對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邊說邊電腦演示3個圖形分別對折完全重合的過程,板書:軸對稱圖形)

  現(xiàn)在你能說說為什么天安門是軸對稱圖形嗎?

  蝴蝶、飛機為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呢?同桌相互說一說。

  4.中間折痕所在直線,我們稱它是對稱軸。(板書:對稱軸)

  自己指一指其它兩張圖的對稱軸。(課件演示)

  三、識別軸對稱圖形

  1.試一試。(添個普通三角形)

  (1)同學們通過剛才的研究與學習,我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軸對稱圖形。這兒有幾個平面圖形,猜猜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呢?

  (2)要想知道對不對有什么辦法驗證?

  (3)驗證一下你的猜想?

 、僮穯枺簬滋枅D形是軸對稱圖形?為什么?

  ②追問:5號是不是?同樣都是三角形為什么不是了?折一折給大家看看?指出:看來有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有的三角形不是軸對稱圖形。具有怎樣特點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會來研究。

  平行四邊形為什么不是軸對稱圖形?

  (如有提到剪,則剪出來看看,旋轉看看,而軸對稱是對折后完全重合)

  2.第1題。

  (1)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軸對稱圖形。下面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打開課本自己先找一找。

  (2)找一個你最喜歡的跟大家說一說

  紫荊花:這個標志你知道嗎?它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為什么?(外面的圓對折后能完全重合的,里面的花紋是不是也完全重合呢?為了看得清楚我們單獨把花瓣來對折一下)

  指出:判斷軸對稱圖形不但看形狀,還要考慮里面的圖案呢。

  三、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軸對稱圖形,你有什么收獲?老師還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同學善于觀察,勇于想象,發(fā)現(xiàn)了許多數(shù)學中的生活的數(shù)學奧秘。

  四、拓展

  1.判斷。

  (1)除了圖形,有很多字母也是軸對稱的`。只看一半,想象一下這些是什么字母呢? (電腦出示:M、E、I、H、A、O)

  (2)拼一拼這些字母組成了什么詞語?

  談話:是啊我們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各種各樣的對稱現(xiàn)象把我們的生活裝點的如此精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生活中的對稱現(xiàn)象。

  2.欣賞。

  (課件播放:動物、植物、建筑、窗花)

  3.作用。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對稱還有很大的作用呢!人們把鬧鐘制造成對稱形狀保證了走時的均勻性;飛機的對稱使飛機能在空中保持平衡;眼睛的對稱使人觀看物體能夠更加準確;雙耳的對稱能使所聽到的聲音具有較強的立體感,確定聲源的位置;雙手、雙腳的對稱能保持人體的平衡。除此之外人們還利用對稱現(xiàn)象來裝飾、美化環(huán)境呢!

  4.創(chuàng)作。

  (1)原來對稱有這么多的作用,還有裝修作用的。你看這些漂亮的窗花就是人們創(chuàng)造出來裝飾用的。你們想不想也來當一回設計師?想想怎樣剪才能保證兩邊完全對稱呢?

  (2)自己剪一個軸對稱圖形。

  板書:軸對稱圖形

  對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叫軸對稱圖形。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3

  聽了劉書洪老師的《軸對稱圖形》一課有以下感受:

  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本冊第一次教學軸對稱圖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樣的操作活動,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他結合教材的特點,設計了三次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通過畫眼睛的游戲。從而引出課題。接著出示軸對稱物體:天安門、飛機、獎杯、讓學生觀察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樣的。剪小樹:通過不同剪法師生共同評價得出這些圖形兩邊都一樣的,所以先把紙對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開,就是這棵小樹了。

  這是本節(jié)課第一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對稱現(xiàn)象后,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軸對稱現(xiàn)象。學生這次操作活動看似一次無目的操作活動,但要一棵小樹甚至一個漂亮的窗花,不去尋找規(guī)律,也是非常困難的,通過學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兩邊一樣的圖形可以對折起來再剪,這就是軸對稱圖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動手畫一畫,折一折,通過把同學們看到的'物體畫下來得到下面的圖形(天安門、飛機、獎杯等)進行分組操作討論,得出結論——圖形對稱后,兩邊完全重合了,從而得出什么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這是本節(jié)課的第二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學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導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動過程中,探究圖形對折后折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礎上解釋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三、想辦法做出以各軸對稱圖形、并分組展示自己的作品。

  這是本節(jié)課達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有較為正確系統(tǒng)的認識之后,意在操作活動中鞏固深化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學生這次操作活動手段是多樣的,作品也是豐富多彩的。

  三次的操作活動目的不同,所產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學生在這次活動中,通過有序、有層次的操作更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征以認識,充分概念之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

  本節(jié)課最大感受是由于課前準備充分,所有的練習和操作活動較為自然的串聯(lián)在參觀的情景中,課堂結構緊湊,學生興趣濃烈,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4

  今天,嘗試上了一堂數(shù)學網絡課,內容是三年級下冊《軸對稱圖形》。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我借助網絡,展示具體的圖形、形象的動畫,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樣的,并結合學生動手操作,運用試一試、剪一剪、圍一圍、折一折等方法,通過不同折法,師生共同小結得出結論:對折后,折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從而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當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讓學生進行操作,目的是讓學生在操作活動過程中,驗證圖形對折后折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礎上解釋出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的概念。然后,讓學生運用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先把紙對折,畫上簡單的圖案,然后再剪,剪好后再展開,就成了一個軸對稱圖形。這樣加深了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特征的認識。

  本節(jié)課教學中,由于三年級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水平不高,(上網速度慢、文字輸入慢)再加上學習內容比較多,因此,盡管博客網站圖文并茂,完全照課本內容順序安排,有難度的地方還有提示,比較適合學生自學,但是,還是沒有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沒有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最大的感受是:首先要加強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是把握好,學生在課堂上不需要所有的內容都進行回復,這樣會浪費時間。第三,我覺得專題博客網站更適應學生的課后拓展學習,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因為學生接受能力有強有弱,不可能象學生做操“齊步走”一樣學習,再說網站上還有很多沒有學習的拓展性的內容,如:進入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有關軸對稱圖形的知識,進入超級鏈接,可以到其它有關網站上進行學習,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給課堂教學以補充。因此,課堂教學只能是一種引導,而不是結束,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征。使數(shù)學學習由課內拓展延伸到課外。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實踐,不斷探索專題BLOG網站如何在教學中應用更有價值。我堅信,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5

  今天是第7遍講這節(jié)課,教案已經非常熟悉,但由于有幾十位老師聽課,多少還是有些緊張。這節(jié)課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內容,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實在二年級,知道了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這是對軸對稱圖形的再認識,所以這節(jié)課開始先對什么是軸對稱圖形進行了復習,喚醒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

  我的教學設計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是先讓學生觀察給出的軸對稱圖形介紹對稱點的定義,讓學生自己找出其他對稱點,學生上臺自己匯報。在匯報過程中學生回答的比較完整說的也很好,但在姿態(tài)方面孩子有待提高。匯報后引導學生完成作業(yè)紙上的活動一,一代表上前匯報發(fā)現(xiàn)的結論,我適時板書。在教學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得出結論,但對結論的理解卻并不深刻。在平常的課堂中可能會找很多學生再進行重復或者再解釋一遍,但在公開課中往往一筆帶過,不會重復很多次。問題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學生理解的并不深入,還有待探究。

  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利用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補全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在此之前讓學生通過找出誰是你的對稱點的游戲進行練習,效果比較好,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部分學生找錯對稱點,原因是到對稱軸的距離不相等,沒有把握準確這個特點。教室里有四個大組,每個大組一排有兩人,對稱軸是中間過道,為了方便學生看出來特意找出幾名學生充當對稱軸,部分學生把和自己的不同組但同一位置的學生當做自己的`對稱點,沒有理解到沿著對稱軸對折對稱點會完全重合這個定義。補全圖形時我讓學生自己探究方法,提示學生思考怎么樣畫的又快又好?完成后在小組里說一說方法。這個過程中小組討論還是非常熱烈的,找一名學生上前匯報總結出畫的方法,簡記為一找二定三連線。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出現(xiàn)兩個問題:

  1、把第一個步驟當成確定對稱點,師適時追問你是怎樣確定的?引導學生思考先找到已知的對稱點。

  2、會根據(jù)每條線段的傾斜程度自己看著畫,出錯率往往比較高,在反思過程中想到能否可以用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來畫引導學生。

  反思整節(jié)課,我的問題主要在于:

  1、雖然盡量讓學生自主學習,但有時候還會不由自主的自己講出來,特別是隨堂課中,這個問題比較嚴重。

  2、遇到學生不理解的問題怎么去處理,是否重復記憶?

  3、引導學生回答的問題還是不夠明確,要有更強的針對性。

  4、如何培養(yǎng)學生大膽回答問題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班級里的學生在公開課明顯沒有平時活躍,小組討論氛圍很好,但舉手回答問題的人數(shù)明顯降低。反思后原因可能有:有老師在怕回答錯、對自己的答案不確定、平時這樣有老師聽課的機會不多等。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后可能對學生要求比較嚴格,一出錯或不認真就批評有關?磥硪淖冏约旱恼n堂語言,多鼓勵少批評,以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6

  今天,我上了一節(jié)關于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數(shù)學課,內容是三年級下冊《軸對稱圖形》。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我借助網絡,展示具體的圖形、形象的動畫,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樣的,并結合學生動手操作,運用試一試、剪一剪、圍一圍、折一折等方法,通過不同折法,師生共同小結得出結論:對折后,折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從而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當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讓學生進行操作,目的是讓學生在操作活動過程中,驗證圖形對折后折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礎上解釋出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的概念。然后,讓學生運用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先把紙對折,畫上簡單的圖案,然后再剪,剪好后再展開,就成了一個軸對稱圖形。這樣加深了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特征的認識。

  一般聽來的忘得快,看到的記得住,而動手做的學得好。在學習數(shù)學過程中,學生的直觀操作可恥下場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使外顯的動作促進數(shù)學思考,把具體的感知上升為抽象的思維。本課要掌握“對折——重合——完全重合”這三個重要的知識點。首先通過自己的判斷把我之前準備的幾個平面圖形按對稱圖形和不對稱圖形進行分類。在這個活動中,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了“對折”這一個重要方法。再通過每個同學自己動手把對稱圖形對折,引出了“擋住了”“合在一起了”這些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重合”的理解。最后通過對折后的對稱圖形與不對稱圖形兩者的比較,引出對兩種重合的區(qū)別,從而深刻理解了“完全重合”。最后設計了一個對“折痕”比較的過程,讓學生知道只有把對稱圖形對折后能完全重合的折痕才是“對稱軸”這樣的圖形才是“軸對稱圖形”可以說,在整個認知過程中,學生通過分一分,折一折,畫一畫是能夠完全掌握這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自主的學習比老師單純的講授,效果要好得多。

  知識來源于生活,當然知識也應該應用于生活。從對軸對稱圖形的學習,從中也感悟到對稱美。通過網絡,搜索生活中豐富多彩的.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欣賞到了許多關于運用軸對稱原理設計圖案,以及利用軸對稱知識創(chuàng)造出的美麗的民族文化,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對稱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它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美麗的色彩,加上配樂欣賞,讓學生更加陶醉于美麗的畫面中,讓本節(jié)課達到了**,同時更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欣賞完后,很多同學都有躍躍欲試的興奮,很想自己親手創(chuàng)造關于軸對稱的作品。由于時間關系,我把學生的這種創(chuàng)作激情延伸到課后,讓學生們在課后,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對稱”的知識,親手設計一幅精美的圖畫。第二天,我回訪了一下,發(fā)現(xiàn)學生交上來的作品,大部分同學都完成的相當不錯,有畫的,有剪紙的,有貼畫的,看來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的收獲是豐富的,這讓我也感到非常欣慰。

  數(shù)學不再是簡單的數(shù)學課,它將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繹數(shù)學文化以及數(shù)學圖形的美麗。但是要達到“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效果,完全是得益于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有效輔助。圖生動、畫形象,不僅激發(fā)學習熱情,而且讓重難點得到了有效的突破,練習的一一呈現(xiàn),節(jié)省了教師板書的時間,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的輔助教學,能讓我們提高教學效率,但是要想真正地用好它,用活它,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效整合,教師在課前還得付出非常多的心思,從教學素材的收集到課件的制作,無不凝聚了教師的所有心血。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實踐、不斷地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效整合,不斷地發(fā)揮農遠工程在中小學教育中的作用,將是我們一線教師今后幾年的一項重要課題。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7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就必須在數(shù)學活動中學習數(shù)學,也就是在創(chuàng)造數(shù)學中學習數(shù)學。通過有層次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所學知識。教學軸對稱圖形的時候產生了不少的問題,不由的引起了我的深思:

  一、動手操作的的確確是學生理解知識的最好手段。學生通過親自的動手操作,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能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直觀,加深學生的理解。我在教學時應該讓學生深入地思考,動手操作,理解得不透徹,鞏固再多,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在軸對稱含義引出時太膚淺,應該多深入地折一折,說一說,讓學生從內在自然引出軸對稱圖形含義。

  二、在教學“想想做做1”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軸對稱圖形是左右對稱還是上下對稱,這樣學生在后來的練習中就可以避免一些同學由于只看到左右對稱而忽略上下對稱導致的錯誤,減少錯誤的發(fā)生。這一點在備課時我也想到了,但是在左右思考斟酌后還是沒有將它運用到我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以至于出現(xiàn)后來的錯誤。

  三、在教學想想做做5時教師應該先做一個示范,提醒學生不僅要看外面的圖形,更要重視中間的圖案,也就是說要中間的圖案完全對稱,這樣也可以避免一些個別學生由于理解錯誤而出錯。而且該題的解決反饋方式可以從一個一個校對改成全面觀察校對,以贏得更多的時間去寬裕地解決其他問題。

  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應該設計很多的'環(huán)節(jié),來鍛煉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我們在上課時,應該更深一步的挖掘課堂,使課堂上的每一個知識點,都能成為學生解決問題的堅實基石。只有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的課堂才能成為有效課堂,我們的教學才會成為有效教學。

  本節(jié)課最大感受是由于課前準備充分,所有的練習和操作活動較為自然的串聯(lián)在一起,課堂結構緊湊,學生興趣濃烈,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8

  《軸對稱圖形》新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三單元的內容。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實例和學生操作活動判斷哪些物體是對稱的,找出對稱軸,并初步地、直觀地了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一節(jié)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fā)展思維。本課的教學我充分多媒體的作用,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動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創(chuàng)新,以學生的自主活動和合作活動為主。

  1、從興趣入手,以興趣為先導,創(chuàng)設了輕松的心境。針對小學生年齡偏低,抽象思維能力還相對較弱的實際情況,我借助游樂場里的游樂項目有哪些入手,這樣做到了“寓知識于娛樂,化抽象為形象,變空洞為具體”,使學生的學習具有形象性、趣味性。使學生在情境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信息,找出數(shù)學規(guī)律,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新的“數(shù)學思想”。

  2、本課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軸對稱圖形的這一特征,我安排了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動,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中。學生在整個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了對稱圖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對稱圖形的內在美。通過欣賞同學的`作品這一活動,使學生在欣賞漂亮圖案的同時與大家分享“創(chuàng)造美”的愉悅,體驗數(shù)學的美和創(chuàng)造的美。學生在相互交流和觀摩同學作品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啟發(fā)而獲得一份寶貴的學習資源。

  3、需要進一步改進的方面。

  上完本節(jié)課后感到自己的教學機智還不夠敏銳,一些細節(jié)的處理不完善。如: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時,有一個同學拿著自己三角板說是軸對稱圖形,這是我應該把這個三角板拿起來給全班同學看看,以免讓學生誤會所有的三角板都是軸對稱的。還有,上完本節(jié)課后感到自己的語言連貫性有待加強。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9

  軸對稱圖形不僅僅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半,而且對于一幅圖中的任何兩個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相等的。

  在教學“軸對稱”這節(jié)課時,首先讓學生獨立畫出例題1上面圖形的對稱軸,幫助學生回憶軸對稱圖形的知識,以便在此基礎上教學例題1,接著在例題1的教學過程中,適時的引出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并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概括出軸對稱的.特征,通過引導學生分別觀察不同類型的軸對稱圖形的各對應點與軸之間的關系,進而讓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圖形成對稱的基本性質。

  不足之處如果這節(jié)課是運用多媒體上的話就更直觀、更有效果了,直接可以顯示出“折疊”、“重合”形成軸對稱圖形,清晰而一目了然。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0

  一、從課堂反思

  1、這堂課從生活中引入,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內容較簡單,學生容易接受,在上課的過程中更重視的是學生的合作學習,以及數(shù)學“建!蹦芰Φ呐囵B(yǎng)。為下節(jié)課學習打下基礎。

  3、在課堂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歸納出到線段兩端的距離相等的點的集合是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然后由特殊到一般,從線段到兩點,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一個提升。我想學生應該掌握了作對稱軸的作法,然后將其進行推廣到兩點、角等其他軸對稱圖形,作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以及成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如練一練、說一說、一起去探索、挑戰(zhàn)自我等等從中激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意識,養(yǎng)成探究問題,與同學合作的良好習慣。

  2、上了這節(jié)課,我覺得上好一節(jié)課的因素很多,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在平時上課的時候,對提問的形式和語言還嫌單一。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在現(xiàn)行的開放式的課堂中,關鍵是放的出去的同時要收的回來,可能是平時注入式的簡單易行,或者是不大重視,上課中的語言的漏洞很多,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加揣摩和重視。

  二、從教學方法反思

  “差異導學”教學方法以“尊重差異”為基礎,先“引導發(fā)現(xiàn)”,后“講評點撥”,讓學生在克服困難與障礙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力,再加上多媒體的運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讓優(yōu)生幫助后進生,達到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從學生反饋反思

  這堂課學生能積極思考,認真學習,課后作業(yè)都能及時完成。作業(yè)質量較好,但對從特殊到一般的實際應用上不能很好理解。對于稍難點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式子表達有一定困難。這是我后面課堂要注意的地方,這對優(yōu)生的培養(yǎng)很重要。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1

  一節(jié)好的數(shù)學課,是教師人格魅力和智慧魅力的結晶、是個性魅力、藝術魅力和創(chuàng)新魅力的展示。劉老師“跳出數(shù)學教數(shù)學”,“自然而不隨便,規(guī)范而不死板”的課堂教學風格,讓我感受頗深。

  參加參加第23屆現(xiàn)代與經典小學數(shù)學觀摩研討會后,模了劉老師的《軸對稱圖形》一課。應該說這節(jié)課上得非常成功,用了老師原版的課件,老師課堂上設計意圖和對學生的思維訓練也都落實到位了。會后,老師們也給予了一定的肯定。

  劉老師的課自然、樸實、親切、睿智、深刻而又不失幽默。首先在題目上做文章。從倒過來的題目開始,教師就滲透軸對稱的現(xiàn)象,讓學生直觀感受。接下來老師有意畫壞一個軸對稱圖形,讓學生初步感知不對稱、不一樣。然后啟迪思維怎樣一次得到一個完整的軸對稱圖形,有同學說用電腦,有同學想到折紙的方法。劉老師的課能讓學生放松下來,參與到活動中去,比如課上讓學生邊做動作、做喊“翻上去”、“打開”學北風“呼-呼”,看起來好似學生表面參與,其實在學生的一翻一開當中,建立了空間觀念。教學思路非常明確,學生的.學習進展感覺是水到渠成,自然需要。練習設計有趣且有較強的思考價值。有判斷實物圖古漢字、交通標志是否成軸對稱圖形,找紅點的對應點等題目。多角度備課,以使教學資源更廣泛,學生在辨析中學習。

  總之,我感覺模的這節(jié)課效果很好,學生在課堂上也充分地動了起來,并且牢固掌握了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實踐當中,感受到了數(shù)學的魅力。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2

  講過[軸對稱]這節(jié)課,我有了新的熟悉,以下是我的幾點收獲:

  第一、要明白課一開始復習對稱軸是為了什么,也就是要明白你的每一節(jié)課上每一處的教學設計的意圖。我想,在這里復習對稱軸是為了喚起學生已有的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的生活經驗,同時為本節(jié)課進一步熟悉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探究軸對稱圖形的對應點與對稱軸之間的關系——軸對稱圖形上兩個對稱點到對稱軸的方格數(shù)(距離)相等做鋪墊吧!

  第二、在我讓孩子舉例說明“生活中你見過哪些軸對稱圖形?”,學生說的都是生活中的物體,這時老師可以指出我們今天鉆研的軸對稱圖形是平面圖形,比如他們說黑板,課桌時,我可以適當?shù)募右约m正“黑板,課桌的'面是軸對稱圖形”!

  第三、開始讓學生指出圖形的對稱軸時,不能只讓她們簡單地用手比劃一下,而是應該讓他們在書上畫一畫,語言上的敘述也要在老師的引導下進一步規(guī)范嚴謹。比如說:中間那條線是對稱軸,應該是“上下兩條線的中點的連線所在的直線是對稱軸”。

  第四、在處理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操作中探究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和性質時”,老師一定要放手,主動權給孩子,重點要讓學生說,,然后他們才會畫。先讓學生找一對對稱點,然后連接對稱點,從圖中發(fā)明兩條虛線相交之處有直角符號,直角符號表示兩條虛線垂直,這樣才會清晰地發(fā)明對稱點的連線與對稱軸是垂直的關系。接著再數(shù)一數(shù)點A和其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知道點A與其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3小格。這兩個特征要給孩子時間去操作去發(fā)明去嘗試,嘗試才有發(fā)明,發(fā)明才有創(chuàng)新!耐下心來,總有學生會發(fā)明的!

  然后再找其他對稱點,去驗證這兩個特征,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沒有經過具體的操作,學生是發(fā)明不了的。經過幾次這樣的操作活動,使學生明白軸對稱圖形上兩個對稱點到對稱軸的方格數(shù)(距離)相等,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特征的熟悉。

  第五、在發(fā)明對稱軸兩邊的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之后,還要指出特殊的一類點:對稱軸上的點,他們的對稱點在哪?使學生明白點沿著對稱軸折過去之后跟誰重合對稱點就是誰,從而他們才明白這一類點的對稱點就是它本身,也在對稱軸上。

  第六、要給學生強調畫圖的時候要用鉛筆和直尺,而我在課堂上只強調了畫圖要用直尺,這一點以后一定改正。

  第七、在講本節(jié)課的第二個知識點補全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時,最后要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這類畫圖題的方法步驟:

  1 “找”,找出圖形上的端點或者說要害點。

  2 “定”,根據(jù)對稱軸確定每一個端點的對稱點。

  3 “連”,依次連接這些對稱點,得到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小學階段的畫圖,還是要給學生規(guī)范方法步驟的。

  我課堂上的組織管理能力還有待提高,假如有學生提出質疑,要及時肯定贊揚,激勵他的思量過程,思維習慣,久而久之,數(shù)學課堂上該有的思量味兒才會越來越濃!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3

  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本冊第一次教學軸對稱圖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樣的操作活動,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結合教材的特點,設計了三次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請會折疊衣服的同學上臺來展示一下疊衣服的方法。從而引出課題。接著1、出示軸對稱物體:天安門、飛機、獎杯、讓學生觀察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樣的。2 剪小樹:通過不同剪法師生共同評價得出這些圖形兩邊都一樣的,所以先把紙對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開,就是這棵小樹了。

  這是本節(jié)課第一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對稱現(xiàn)象后,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軸對稱現(xiàn)象。學生這次操作活動看似一次無目的操作活動,但要一棵小樹甚至一個漂亮的窗花,不去尋找規(guī)律,也是非常困難的,通過學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兩邊一樣的圖形可以對折起來再剪,這就是軸對稱圖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動手畫一畫,折一折,通過把同學們看到的物體畫下來得到下面的圖形(天安門、飛機、獎杯等)進行分組操作討論,得出結論——圖形對稱后,兩邊完全重合了,從而得出什么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這是本節(jié)課的第二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學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導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動過程中,探究圖形對折后折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礎上解釋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三、想辦法做出以各軸對稱圖形、并分組展示自己的作品。

  這是本節(jié)課達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有較為正確系統(tǒng)的認識之后,意在操作活動中鞏固深化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學生這次操作活動手段是多樣的,作品也是豐富多彩的。三次的操作活動目的不同,所產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學生在這次活動中,通過有序、有層次的操作更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征以認識,充分概念之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

  1

  本節(jié)課最大感受是由于課前準備充分,所有的練習和操作活動較為自然的串聯(lián)在參觀的情景中,課堂結構緊湊,學生興趣濃烈,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2、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因數(shù)與倍數(shù)》的教學反思

  《因數(shù)和倍數(shù)》是一節(jié)數(shù)學概念課,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數(shù)和倍數(shù)的概念時與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

 。1)新課標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從除法算式的觀察中引入本單元的學習,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過乘法算式來導入新知。

 。2)“約數(shù)”一詞被“因數(shù)”所取代。這樣的變化原因何在?我認真研讀教材,通過學習了解到以下信息:簽于學生在前面已經具備了大量的區(qū)分整除與有余數(shù)除法的知識基礎,對整除的含義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不出現(xiàn)整除的定義并不會對學生理解其他概念產生任何影響。

 。3)因此,本套教材中刪去了“整除”的數(shù)學化定義,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數(shù)和倍數(shù)的概念。

  雖然學生已接觸過整除與有余數(shù)的除法,但我班學生對“整除”與“除盡”的內涵與外延并不清晰。因此在教學時,補充了兩道判斷題請學生辨析:

  11÷2=5……1。問:11是2的倍數(shù)嗎?為什么?因為5×0.8=4,所以5和0.8是4的因數(shù),4是5和0.8的倍數(shù),對嗎?為什么?

  特別是第2小題極具價值。價值不僅體現(xiàn)在它幫助學生通過辨析明確了在研究因數(shù)和倍數(shù)時,我們所說的數(shù)都是指整數(shù)(一般不包括0),及時彌補了未進行整除概念教學的知識缺陷,還通過此題對“因數(shù)”與乘法算式名稱中的“因數(shù)”,倍數(shù)與倍進行了對比。

  3、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合數(shù)與質數(shù)》的教學反思

  在《合數(shù)與質數(shù)》的教學中,我跳出了教材的束縛,體現(xiàn)以“以人發(fā)展為本”的新課程教學理念,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敢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tài)出發(fā),通過操作、討論、歸納,經歷了知識的發(fā)現(xiàn)和探究過程,從中體驗了解決問題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 2

  一、學生參與面廣,學習興趣濃。

  新課程教學標準要求我們教學中要“讓學生經歷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币虼,在教學中,我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如:讓學生利用學具去擺拼,用“2、3、4……12個小正方形分別可以拼成幾種長方形的方法去體驗質數(shù)與合數(shù)的不同之處,以操作代替教師講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課堂氣氛愉快熱烈,學生學得輕松、學得牢固,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課堂教學,學生是“主角”,教師只是“配角”,教學中應把大量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討論、觀察,思考的機會。在教學中我除了給學生動手拼擺的機會,還讓學生把幾個數(shù)(如2、3、4、5、6、7、8、9、10、11、12等)進行分類。盡管學生可能分類標準不一樣,但他們都能把只有兩個因數(shù)的數(shù)分在一類,把含有2個以上的因數(shù)的數(shù)放在一起。這樣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導學生說出什么叫質數(shù),什么叫合數(shù)。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合數(shù)與質數(shù)。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讓學生真正活起來。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痹诒竟(jié)課的課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你還想研究質數(shù)、合數(shù)有關哪些方面的知識。這個學習任務既是給學生在課堂上一個探究的任務,也是給學生在課外留下一個拓展的.空間。使每個學生都能根據(jù)自己不同的水平去探究屬于自己的數(shù)學空間,從而讓不同的學生在數(shù)學上得到了不同的發(fā)展。

  4、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公因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的教學反思

  《標準》指出“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边@一理念要求我們教師的角色必須轉變。我想教師的作用必須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引導學生思考和尋找眼前的問題與自己已有的知識體驗之間的關聯(lián);二是要提供把學生置于問題情景之中的機會;三是要營造一個激勵探索和理解的氣氛,為學生提供有啟發(fā)性的討論模式;四是要鼓勵學生表達,并 3

  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對不同的答案開展討論;五是要引導學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結果,并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

  對照《課標》的理念,我對《公因數(shù)與最大公因數(shù)》的教學作了一點嘗試。

  一、引導學生思考和尋找眼前的問題與自己已有的知識體驗之間的關聯(lián)。 《公因數(shù)與最大公因數(shù)》是在《公倍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之后學習的一個內容。如果我們對本課內容作一分析的話,會發(fā)現(xiàn)這兩部分內容無論是在教材的呈現(xiàn)程序還是在思考方法上都有其相似之處;谶@一認識,在課的開始我作了如下的設計:

  “今天我們學習公因數(shù)與最大公因數(shù)。對于今天學習的內容你有什么猜測?” 學生已經學過公倍數(shù)與最小公倍數(shù),這兩部分內容有其相似之處,課始放手讓學生自由猜測,學生通過對已有認知的檢索,必定會催生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從課的實施情況來看,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什么是公因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如何找公因數(shù)與最大公因數(shù)?為什么是最大公因數(shù)面不是最小公因數(shù)?這一些問題在學生的思考與思維的碰撞中得到了較好的生成。無疑這樣的設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課堂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礎。

  二、提供把學生置于問題情景之中的機會,營造一個激勵探索和理解的氣氛 “對于今天學習的內容你有什么猜測?”這一問題的包容性較大,不同的學生面對這一問題都能說出自己不同的猜測,學生的差異與個性得到了較好的尊重,真正體現(xiàn)了面向全體的思想。不同學生在思考這一問題時都有了自己的見解,在相互補充與想互啟發(fā)中生成了本課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充分體會了合作的魅力,構建了一個和諧的課堂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深深地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測、可敬而不可親。數(shù)學并不可怕,它其實滋生于原有的知識,植根于生活經驗之中。這樣的教學無疑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培養(yǎng)不就是教育最有意義而又最根本的內容嗎?

  三、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通過學生的猜測,我把學生的提出的問題進行了整理:

 。1) 什么是公因數(shù)與最大公因數(shù)?

 。2) 怎樣找公因數(shù)與最大公因數(shù)?

  (3) 為什么是最大公因數(shù)而不是最小公因數(shù)?

 。4) 這一部分知識到底有什么作用?

  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組織交流,最后讓學生自學課本

  這樣的設計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在與他人合作與交流中逐漸完善了自己的想法。我想這大概就是《標準》中倡導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的應有之意吧。

  5、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最小公倍數(shù)》的教學反思

  《最小公倍數(shù)》這節(jié)課,如何讓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較高,知識的掌握也較為自然而扎實,學生的思維也在呈螺旋式上升趨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反思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激發(fā)興趣,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

  “公倍數(shù)”、“最小公倍數(shù)”單從純數(shù)學的角度去讓學生領會,顯然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我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使這些枯燥的知識變成鮮活、靈動數(shù)學,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學到了知識,又體念到了學數(shù)學的快樂。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反思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要教給學生現(xiàn)成的數(shù)學,而是要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探索研究數(shù)學。在研究最小公倍數(shù)的意義時,設計了例舉法找最小公倍數(shù)、最小公倍數(shù)猜想、分解質因數(shù)比較,一系列開放的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有足夠的思維活動空間來解決問題,自主地進行探究性活動,使學生體念到數(shù)學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挖掘不足 有待改進

  1、課初的情境創(chuàng)設雖考慮到與例題之間的聯(lián)系,但過渡得不夠好。

  2、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不止是一時之效,如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進行預案的設計,課堂中順學而導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4

  本節(jié)的教學時間較為充裕,這主要是考慮到要給學生時間去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如果不能給這一過程以足夠的時間,那么學生自己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很可能流于形式,不利于學生全面地獲得數(shù)學知識。

  一、教學建議

  內容呈現(xiàn)的形式為:“問題情境----探索活動----歸納總結-----結論”因此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如果只是為學而學,學生容易感到乏味,提不起興趣,收不到好的效果,而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將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與應用數(shù)學獲得成功的經驗,增強其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因此教學過程也應盡可能的展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與應用過程,即“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因此在對這一部分教學時,應充分利用課本上所安排的大量關于折紙,畫圖,操作,猜想等大量貼近學生生活中的有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做中體驗和感受,在經歷觀察操作推理想象的過程中,感悟本章的`數(shù)學本質

  二、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整個過程我充分讓學生動手,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美,讓學生充分感知數(shù)學美,激發(fā)學生愛數(shù)學的情感。但課后,我想了又想:還是不應該一上來就把抽象的事物展現(xiàn)給學生,應把實際轉化成抽象,這樣更能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在讓學生畫圖形的另一半,使成為軸對稱圖形時,不應該拘泥于一種形式,放開,讓學生選任意一邊為對稱軸畫另一半,這樣的話,效果會更好,更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最后環(huán)節(jié),應該讓學生通過學的知識,畫軸對稱圖形。既然學了,就應該讓學生嘗試運用學過的新知畫軸對稱圖形,再一次把抽象回歸到生活中?偟膩碚f,這節(jié)課該放手還是不夠放手,作為老師應該多相信學生,相信學生是能做到的。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5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讓學生認識對稱軸對稱圖形,了解軸對稱圖形的含義,能夠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難點是能根據(jù)軸對稱圖形的概念進行判斷軸對稱圖形,并找出對稱軸。本節(jié)課通過剪一剪、辯一辯、折一折、連一連、猜一猜等操作,實現(xiàn)對軸對稱圖形的理解,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愛學、善學、樂學的習慣。

  一、激發(fā)自主學習的動機

  動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部動力。在導入新知時,直觀、巧妙、激趣。在課的開始,我首先用故事引入,學生都被可愛的卡通圖形和故事最后的設問吸引住了,引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強烈的探究愿望。

  二、創(chuàng)設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

  教師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識的注入者。課堂上,教師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給學生“玩”的權利,“創(chuàng)”的使命,是課堂教學民主化,讓學生在課堂上樂于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例如,在引入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概念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圖形,并用剪刀剪下來,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fā)現(xiàn),從而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學生在動手中獲得了快樂,也獲得了知識。

  三、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結果的反饋

  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教師在課堂上應及時評價。通過評價、鼓勵,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堅定學生的自信心,交流師生的感情。例如,在鞏固環(huán)節(jié)設計一系列的練習題,讓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得出正確的答案,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及解題過程,激發(fā)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使問題清晰化,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后感悟:

  這是一節(jié)圖形課,學生的動手實踐是必不可少的,對于二年級的孩子,是非常喜歡動手操作的,所以在上本課之前,我一直擔心孩子們是否能按照我的要求來做,是否能夠在完成任務后及時停下手里的事情將注意力轉移到我的身上來,在課堂上,我并沒有用學生習慣的口號“一、二、三,坐端正”,而是讓學生模仿我的動作,我往哪邊拍三下手,他們也往哪邊拍三下手,學生拍好手后,很自然的把手平放,這樣既沒有打斷課堂的教學,同時也讓學生的注意力及時的`回到了我的身上來,效果還不錯。

  而本節(jié)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在練習題的講解中,有些地方講得還不到位。學生現(xiàn)在的思維還停留在直觀上,在找對稱軸的時候應將圖形放大,用準確的語言引導他們如何畫出該圖形的對稱軸,如:五角星的對稱軸是將兩個角的頂點相連。這樣在以后的運用中,學生才能夠準確得將對稱軸找出。

  2.適當?shù)瞄_發(fā)學生的逆向思維,充分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當學生指出數(shù)字“1”不是軸對稱圖形時,應該抓住機會,讓學生嘗試去改一改,將“1”改成一個軸對稱圖形,這樣不僅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更加深了學生對這節(jié)課重點的理解。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06-21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1-21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03-02

《軸對稱圖形》數(shù)學教學反思03-09

數(shù)學《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03-01

【精選】《軸對稱圖形》數(shù)學教學反思08-11

軸對稱圖形的數(shù)學教學反思10-25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5篇03-01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5篇)03-01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5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