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時間:2023-05-30 18:53:53 教案 我要投稿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記承天寺夜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5篇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

  教學目標

  1.結合已學文言知識和注釋為文章斷句并疏通文意。

  2.品析文中對月色的描繪,并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著重理解“閑人”含義。

  教學重點

  品析文中對月色的描繪,并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理解“閑人”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閑人”含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情分析

  學生經(jīng)過一年多的文言學習,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文言功底,本篇文章較為短小,語言簡單,文言字詞可以不作為教學重點,可以讓學生按照語義完整、停頓為文章加標點,借此來疏通文意。本班學生課堂發(fā)言積極,但語文素養(yǎng)一般,口頭表達能力欠佳,回答問題時能找到關鍵點,但表述不是很清楚,需要老師提示和幫助總結。語文學習興趣較高,小組合作討論完成度較好。

  教學過程及內(nèi)容

  一、導入:

  當代作家梁衡在他的.《秋月冬雪兩軸畫》里曾這樣寫到:“有一種畫軸,靜靜垂于廳堂之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潔,惹人喜愛。在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就垂著這樣兩軸精品,宋蘇東坡的《記承天寺夜游》和明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我們已經(jīng)在練習中遇到過,今天我們一起來品一品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

  二、明句讀,曉文意。

  結合已有的文言知識和注釋,根據(jù)對文意的理解為學案上的文章加上標點符號。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三、劃段落,讀美文。

  請結合文章內(nèi)容從表達方式的角度來給文章劃分層次,并說說每部分寫了什么。

  四、析美文、賞美景

  1.全班齊讀課文,請同學用一句話概括一下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樣的事?

  2.月光如何?文中如何描寫?

  3.請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你讀到的月夜景色?

  4.既然前兩句已將月光的澄澈寫得如此精妙傳神,“蓋竹柏影也”一句是否就多余了呢?

  5.“蓋”字可否刪掉呢?

  五、感其人,悟奇情。

  1.賞空明之月的是個怎么樣的人呢?

  用“我發(fā)現(xiàn)蘇軾是一個______的人,因為_____________(從文中找到依據(jù))!钡木涫絹砘卮。

 。ㄟm時引入背景):元豐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經(jīng)過長達四個月的審問和折磨,蘇軾幸免于死,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

  2.“閑人”二字蘊含著作者怎樣的心境?

  3.引入作者其他詩文來幫助理解。

  貶官密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貶官杭州:“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xiāng)無比好湖山”

  貶官黃州:“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貶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貶官瓊州:“抒說先生睡未足,著人休撞五更鐘” 貶官海南:“九死蠻荒無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六、閱東坡,解氣度。

  推薦閱讀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

  七、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選一風景進行描繪,要求融情于景,讓閱讀文字的人能感受到你的心情。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2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詞匯,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品味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3、體悟文人積極達觀的處世態(tài)度,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形成語感。

  2、品味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解讀“閑人”二字,體悟文人積極達觀的處世態(tài)度,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教學流程

  (一)導入:(教師唱《但愿人長久》,營造氛圍,引入課題)

  師:知道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這首詞的作者是誰?詞中的名句是哪句?月是詩人墨客筆下的寵兒,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月的名句?下面讓我們學習蘇軾的另一寫月名篇《記承天寺夜游》,學習《記承天寺夜游》,走進蘇軾。(板書)

 。ǘ┙庾x標題。

  明確:文體(記),時間(夜),地點(承天寺)

  補充介紹承天寺(展示圖片):“承天寺”是張懷民居住之所,張懷民在元豐六年也被貶謫到黃州,他修了一座亭,蘇軾給亭命名為“快哉亭”,并寫了一首《水調(diào)歌頭》送給張懷民,其中有一句“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ㄈ┙涣黝A習體會,明確學習目標。

  1、學生資料展示,走進蘇軾,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學生交流預習收獲與疑難,明確個體學習目標與全體學習重點。

  (四)初讀課文,體會層次美。

  1、自由朗讀,明確朗讀要求。

  要求:讀得流暢響亮。

  讀得字正腔圓。

  讀得抑揚頓挫。

  讀得層次分明。

  2、小組再讀課文,體會文章層次美。

  指導:表達方式的不同,感情不同,語氣語調(diào)不同。

  讀敘事。讀出閑適、欣慰之情。

  讀寫景。第二段描繪庭院月色,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要讀出喜悅、閑適之意。

  讀抒情。既有貶謫的悲涼,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達觀,還有閑時賞月欣喜,漫步的.悠閑。

  3、指名讀,讀出記敘、描寫,抒情的不同感情。

  4、播放視頻,聽讀課文,體會層次美。

  5、男女生分角色朗讀,體會抑揚頓挫、節(jié)奏分明的層次美。

  (五)疏通文意,合作研討。

  1、學生交流以往學習文言文的經(jīng)驗及明確重點。

  ?教師補充(媒體出示)翻譯文言文的方法:

  留——如人名、地名、年號等不翻譯,保留。

  換——用近義詞替換。

  補——補充省略成份。

  調(diào)——倒裝句式進行調(diào)整。

  刪——將沒有實際意義的虛詞,去掉不翻譯。

  2、小組合作,借助課文注釋,理解句意,并在便利貼上整理重點。抓住重點字和特殊句式,重點句子翻譯等。

  3、學生整理匯報,解決疑難。

  4、全文整體感知。

 。┥钊胩骄,感受胸懷美。

  1、思考:文中那個字最能體味到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蘇軾是“閑人”嗎?

  扣住文眼“閑”字做文章,引導學生到文中尋找答案。學生自己找,自己講,自己歸納,老師點撥。

  2、明確主旨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體會人物胸懷境界美。

  教師小結:蘇軾看上去真的很閑,無官一身輕,有閑情雅致欣賞美景,(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但蘇東坡內(nèi)心深處不愿意做一個無官一身輕的閑人。他不斷被貶,卻能夠隨遇而安,我們從蘇軾的身上看到了豁達樂觀,看到一生屢遭貶謫,身形萬里,但始終釋然安然,達觀豁達。

  3、探究“文人心境”。

  補充歐陽修、范仲淹等材料,課外延伸。

 。ㄆ撸┩卣惯w移,培養(yǎng)胸懷美。

  1、展示煩惱清單?梢允菍W習方面的,與朋友、父母交往方面的,可以是體態(tài)長相方面的。通過實物投影展示清單。

  2、討論:遇到煩惱時,應該如何面對?

 。ò耍⿲W生談體會及疑惑。

 。ň牛┙處煵贾米鳂I(yè)并結束語。

  蘇軾一生堅守自己的政治理想,為此,他屢遭貶謫,歷經(jīng)坎坷,他的那份豁達樂觀如皎潔的明月照亮了歷史的天空!那么當我們面對生活的風雨時該如何呢?請同學們齊讀寄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面對風雨坎坷,讓我們改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這樣,也許我們就會找回人生的坐標,用純凈的筆去書寫我們大寫的人生!

  《記承天寺夜游》知識點

  一、一詞多義

  1、與

  相與步于中庭:跟,向。介詞

  念無與為樂者:和。連詞

  2、遂

  遂至承天寺:于是

  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

  3、蓋

  蓋竹柏影也:原來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原來是(《狼》)

  4、至

  遂至承天寺:到

  寡助之至:極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尋

  尋張懷民:尋找

  未果,尋病終:不久(《桃花源記》)

  6、欲

  解衣欲睡:將要

  欲窮其林:想(《桃花源記》)

  二、古今異義

  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

  古義:只是

  今義:但是,表轉折關系的連詞

  耳

  古義:助詞,表示限制語氣,相當于“而已”“罷了”

  今義:名詞,耳朵

  閑人

  古義: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留連于光景之人

  今義:與事無關的人

  2、月色入戶

  戶

  古義:多指門

  今義:窗戶、人家

  3、念無與為樂者

  念

  古義:想到

  今義:紀念,思念,讀

  4、蓋竹柏影也

  蓋

  古義:原來是,表推測原因

  今義:器物上有遮蓋作用的東西

  三、詞類活用

  相與步于中庭

  步:名詞作動詞,散步

  四、特殊句式

 。1)判斷句:

  蓋竹柏影也(“……也”表判斷)

  (2)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語“余”)

 。3)倒裝句:

  相與步于中庭(狀語后置,應為“相與于中庭步”)

  五、重點句子翻譯

  1、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看見月光照進堂屋的門戶,便很高興地起來走動。

  2、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想到?jīng)]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3、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4、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猶如一池空靈澄澈的積水,水中藻、荇交織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5、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哪個夜晚沒有月光?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

  6、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不過缺少像我們這樣的“閑人”罷了。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

  教學內(nèi)容:《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被貶黃州期間所作,文中通過對承天寺景色的描寫,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

  根據(jù)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和初二年級的學情分析,我確定了我的教學思路:一、積累詞匯,熟讀成誦。二、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涵的思想感情。三、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xù)保持和發(fā)揚的。

  一、課文朗讀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方法得當新課標要求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礎。

  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無論從內(nèi)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所以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采取了自由朗讀、大聲朗讀等方法,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停頓,而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形式多樣,在朗讀中初步感知文本。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文章的翻譯這一塊我采取了學生自主疏通,小組合作解決疑難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教和學的互動,幫助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時領會文言字詞的含義和用法。

  三、問題設計巧妙、材料引入靈活

  為掌握重點、突破難點,主要設計下面幾個問題并及時靈活引入材料:如蘇軾為什么夜游承天寺并及時介紹相關寫作背景;雖然本課的教學在整體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還有幾個地方自己覺得沒把握好,覺得挺遺憾的。

  其一不夠放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些問題如“閑人”的理解等較有深度的問題不敢放手讓學生討論解決,教師介入太多。以致學生對“閑人”理解不到位,似懂非懂。

  其二課堂教學過程缺少創(chuàng)新,需要大膽革新。融入新的教學方法。

  其三教學過程中只考慮中上層學生,缺少對學困生的指導。沒有顧及全面。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3

  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了解作者及本文背景資料。

  相關課程標準:

  “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薄伴喿x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薄敖處煈訌妼W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要善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zhèn)人閱讀!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理解文意。

  2、品味語言,賞析意境。

  3、讀懂蘇軾,感悟哲理。

  評價任務: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節(jié)奏。

  2、譯讀課文,積累詞語并理解文意。

  3、品讀課文,賞析文章意境。

  4、背讀課文,感受作者豁達樂觀的情感。

  教學過程:

 。▽胄抡n,板書課題)

  一、檢查預習

  1、生字詞

  遂(suì)寢(qǐn)藻(zǎo)荇(xìng)

  2、作者簡介:(學生展示收集到的資料)

  蘇東坡(1037—101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有“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唐宋八大家”之美譽。他是“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之一。詩、詞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與黃庭堅并稱為“蘇黃” 。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并稱為“蘇辛” 。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節(jié)奏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4

  教學目標:

  1、感悟作者簡潔的語言特點

  2、學習記事、寫景、抒情的融合

  3、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背誦、翻譯全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歌手周傳雄的新歌<寂寞沙洲冷>,聽完之后向?qū)W生說明這首歌是在他讀完蘇軾的一首著名的詩詞后有感而發(fā),寫成一首比較流行的歌曲。用幻燈片出示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資料: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有關作者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少時博通經(jīng)史,21歲時中進士。因不滿王安石的“新政”,自愿外放,先后歷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事。元豐二年,43歲的蘇軾因涉嫌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本文即是在第二年寫的)八年之后,舊黨司馬光為相,召蘇軾回京,繼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兼侍讀。旋以龍圖閣學士出知杭州等地。紹圣元年,新黨復政,又以“譏訕先帝”為名貶蘇軾至英州。其后一貶再貶,直到以瓊州別駕身份流落海南。宋徽宗即位后,才將他召回,次年死于常州。蘇軾是一位且有多方面才能的藝術家。他的詩浪漫瑰麗,氣勢不凡;他的詞境界高遠,開啟宋詞豪放一派;他的.書法大氣淋漓,并列“宋四家”之一;他的繪畫也自成一家,為后人所稱道。在散文方面,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僅創(chuàng)作數(shù)量很大,而且以氣勢縱橫,變化多姿,暢達明快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有關背景

  本文是蘇軾于元豐三年(1080年)2月到達黃州貶所,名義是團練副使卻有職無權,無事可做。寫本文之時,他在黃州貶所已近四年,但蘇軾的心胸卻“很坦然”。累遭貶謫,仍然樂觀,曠達。并不“悲傷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閑人”。因貶得“閑”,便“自放于山水之間”,雖在賞明月,觀竹柏,自樂其樂,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適也包含了失意情懷的自我排遣。

  有關課文

  疏通文句:借助工具書,參照注釋,理解文句,在通讀中整體感知。

  熟讀背誦:讓學生在簡單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背誦。

  作業(yè):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檢查背誦、翻譯情況

  感知、理解全文內(nèi)容:

  一、再次重申寫作背景。重點理解文章中的“閑人”。這里作者以他人之“閑”(指世人多汲汲于名利而為俗務所累),反襯“吾兩人”之“閑”(當時張懷民也謫居于黃州)。而作者心境之閑,既有清閑安逸之情,也含謫居空寂之感,主要反映的是作者淡泊寧靜的情懷。而這種“閑”不是憑空出現(xiàn)的,而是在前文夜游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

  二、本文的意境:本文先寫出年月日,并特別點出“夜”,于是引出對“夜游”的記敘!敖庖掠,卻見“月色入戶”。只因這月色,于是有“欣然起行”去尋“樂”。一人不足“樂”,于是便想到尋人共“樂”,遂有“至承天寺”與張懷民“步于中庭”。只幾句話,便把事情敘述得清清楚楚。這是記敘。

  寺庭漫步,中心是觀賞月色,于是有如繪的寫景!安接谥型ァ睍r,被滿院月光所吸引,以致產(chǎn)生一種錯覺:“如積水空明”,空明得能夠看清水中橫斜交錯的各種水草。院里怎么會有藻荇之類的水草呢?抬頭一看有竹、柏在碧空皓月之下,這才醒悟:原來不是藻荇,而是月光照出的竹柏影子!霸鹿馊缢钡谋扔,在作者筆下別開生面,產(chǎn)生了良好的藝術效果。從而突出了月色的澄澈,展現(xiàn)了詩般的意境。

  三、簡潔的語言:本文敘事、描寫、抒情相結合。敘事簡單,寫景如畫,而抒情寓于敘事寫景之中,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寫人;寫人,又突出了人的“閑”。三種表達方式相互融合,但文字簡潔,實為作文之典范。

  四、布置作業(yè):體會作者的情感表達。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5

  課型:

  精讀

  教學目標:

  1、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詞。

  2、理解文章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詞。

  2、理解文章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學設想:

  《記承天寺夜游》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極其生動形象的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透露出他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在學習時,除了對字詞的疏通外,重點是體味文章凝練含蓄的語言,并從中感覺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學方法:

  學生自己合作探究式學習基礎上,教師加以引導。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就對月有一種特別的青睞,月極易勾起人的想象,(足以使人憂傷、惆悵),這是古人對月亮的特殊情結,也是一種心靈上的宣泄與洗禮。

  今天,就讓我們穿越千年時空,到承天寺與蘇軾一起夜游,走進他的內(nèi)心世界。

  二、新授課程

 。ㄒ唬┏踝x課文,疏通文意,初步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和情感

  1、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自己確定字詞的讀音和句讀。

  2、聽配樂朗誦,確定字詞的讀音和句讀。

  3、請大家在音樂聲中,輕聲朗讀課文,做到讀通、讀懂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詞含義,句子翻譯可以和同學交流一下,或者舉手問我。

  4、齊讀課文

 。ǘ┰僮x課文,深入感受

  1、一個深秋的夜晚,蘇軾為什么會想到夜游?結合文句來談一談你的理解。

  生交流

  師組織:

  當時月色很美,“月色入戶”,深秋之夜,萬籟俱寂,月光悄悄地進門來了,整個堂屋因月光而明亮、生動起來?吹饺绱嗣赖脑律,蘇軾有什么反映?(你能體會這“欣然起行”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嗎?

  生交流

  師組織:

  “欣然起行”面對如此之美的月色,作者一天的疲倦一掃而光,睡意頓消,披衣而起,充分顯示了月光帶給他的喜悅,蘇軾的自得其樂,辛性而為,隨意而行。(襯托月色的美妙)

  如此美的月色,若有人能共享,更是一件樂事,但蘇軾為何會單身想到與張懷民一同夜游呢?你能否結合文章來談談你的感受。

  生交流

  師組織:

  張懷民與蘇軾是一類人,品格清高超逸。

  “念無與樂者”出游當然要找志趣相投的人了,這里,蘇軾很自然地將張懷民與自己歸為一類,認為懷民“可與樂”推測一下張懷民是一個怎樣的人?

  “遂至承天寺”遂至二字表面看來很輕淡,好像不假思索,實際包含能一同賞月者只有一個人,非張懷民不可,可見張懷民在作者心中地位。

  “尋張懷民”面對如此良夜,張懷民一定不會蒙頭大睡吧,他很可能也在賞月,只是不知他是庭中賞月,還是出門賞月,因此需要尋他一尋,兩人交往很深。

  “懷民亦未寢”“亦”一種如我所料的自得感,體現(xiàn)兩人心意相通,因此可見,蘇軾認為他與張懷民是一類人,志趣相投的人,因而選擇與懷民一同夜游。

  投影張懷民資料:

  1083年貶黃州,初寄居承天寺,張懷民雖屈居主薄之類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絕不掛懷于貶謫之事,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2、兩個志趣相投的人夜游時,看到怎樣的景致呢?

  生交流

  師組織: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葆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跟隨音樂細細品味這18個字,想象一下這是怎樣一幅畫面?

  學生賞析、交流(2-3個學生)

 。ǹ梢暂p讀,閉上眼睛想象一下)

  師:我發(fā)現(xiàn)大家在描述時都提到了月光,我們仿佛也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中,但這18個字里有沒有提到月?(沒有)那么,蘇式是如何把月色寫得如此空明、澄澈、皎潔的呢?

  生交流

  師組織

 。1)比喻以隱喻先聲奪人,造成一種庭院積水的錯覺,令人有水月莫辨之感。

 。2)以實寫虛,以有襯無,創(chuàng)造一個澄沏空靈的`透明世界。

  這正如后人“不著一學,盡得風流”

  3、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作者無意識中寫下的景色會透露他的內(nèi)心世界,那么,東坡所寫之景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心境)

  生交流

  師組織

  他能拋開世俗的煩惱,忘卻了自身被貶謫的不幸遭遇,只有眼前這片美妙空明的世界,可見他的內(nèi)心是平靜,纖塵不染的。

  4、這18個字既讓我們看到了美妙空明的月光,又看到蘇軾此時的心境,那么,蘇軾本人又有怎樣的感慨呢?

  生交流

  師組織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那么,我們怎么理解蘇軾的這一番感慨呢?說說你的看法。

  理解:“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象征美景處處有。

  “閑人”(1)字面意義上:身為閑官的事實,自嘲

  (2)安閑自在的心境

 。3)淡淡的惆悵,空有一腔抱負

 。4)對當時人汲汲于名利的不屑

  5、回頭看課文短短84字,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蘇軾是一種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生交流

  師組織

  豁達、樂觀

  這種豁達、樂觀的處世態(tài)度在逆境中尤為可貴、可敬,我們一起看看他的一生吧打出投影:

  他頻遭貶謫,一生歷典八州,身行萬里,走過無數(shù)窮山惡水,卻都如處天堂,他說:“此心安處是吾家!

  他被無數(shù)小人中傷下獄,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見識了人間萬千丑態(tài)卻說:“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

  師:他在如此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中,始終保持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折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將近千年之后,的另一位文學大家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這樣說“我們所得的印象是,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辈粌H人對蘇軾有著近乎崇拜的感情,法國《世界報》在評說“影響世界十大名人”時,這樣他“他俯仰無愧于天地,心無名利雜念,遂有閑心領略江山風月,寫下無數(shù)傳世杰作!

  三、

  短短84字讓閑人蘇軾踏著如水的月光步入了經(jīng)典,他空明的心境,豁達的情懷親耀著獨具魅力的光彩!

  同學們,面對生活的風雨坎坷,讓我們常讀讀蘇軾吧,愿我們的心靈永遠澄澈明凈,愿我們的人生更加豁達從容。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6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積累一些文言詞匯和寫景語句。

  2、品味作者蘊含在文字中的豐富情感,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

  品味作者蘊含在文字中的“樂”,獲得閱讀的快樂。

  【教學難點】

  “閑人”句中蘊含的豐富意蘊。

  【教學方法】

  誦讀法、比較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fā)閱讀興趣。

  “他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他曾為妓女題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

  他是誰?

  他就是多才多藝的蘇軾、蘇東坡。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他在黃州寫的一篇游記小品《記承天寺夜游》。

  二、展示自學之成果

  1.詢問:預習過程中有沒有遇到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

  2.檢查預習情況。Ppt出示:

  讀準字音,讀準停頓:

 、倌顭o與為樂者。

 、谒熘脸刑焖聦垜衙。懷民亦未寢。

 、鬯性遘艚粰M,蓋竹柏影也。

 、艿匍e人如吾兩人者耳。

  準確解釋: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遂至

  懷民亦未寢步于中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

  流利翻譯:

  ①念無與為樂者。

  ②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鄣匍e人如吾兩人者耳。

  注意引導學生放慢語速,讀出文言文的抑揚頓挫。同時注意前后知識間的聯(lián)系:“戶”,聯(lián)系《木蘭詩》中“木蘭當戶織”“足不出戶”;“蓋”,聯(lián)系《童趣》中的“蓋一癩蛤蟆”和《狼》中的“蓋以誘敵”;區(qū)別“行”“步”與“走”的含義;語句的理解要到位,關注“為樂”“閑人”,“庭下”一句要如實翻譯,為下一步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3.用一句話簡潔概括文章所寫的這個生活片段。

  明確:“蘇軾張懷民夜游承天寺”或“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蘇軾與張懷民在承天寺月下散步”。

  三、誦讀文章之韻味。

  1.請一生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出韻味。其他同學從這幾方面評價。

  2.教師配樂范讀,和學生分享對文章的理解與感受。

  3.詢問:你聽出了蘇軾夜游時的心情了嗎?文中有沒有直接表露這種情感的句子?(快樂;“欣然起行”。)

  4.再請一名學生用欣然的愉悅的語氣、學老師的樣子再讀一遍課文。播放《高山流水》古箏樂曲。

  5.齊讀體會,力求讀出文言文的古雅韻味。

  過渡:在朗讀中,我們聽出了蘇軾內(nèi)心的快樂。的確,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說“蘇軾最快樂時就是寫作之時”,“能使讀者快樂是蘇東坡作品的一大特點”。接下來,讓我們潛入文本,細細品讀。

  四、品讀作者之快樂

  1.逐字逐句反復品讀,細細咀嚼,發(fā)現(xiàn)并還原作者蘊藏在文章詞語和句子中的快樂。并以批注的形式在課文空白處寫下自己的理解。

  教師示例:我在“欣然起行”一句中發(fā)現(xiàn)了蘇東坡因月色入戶而迅即產(chǎn)生的喜悅,以及迫切想與朋友分享的愿望。你看,他“欣然起行”,一個“起”字和一個“行”字說明他內(nèi)心涌起的那份快樂是多么強烈,多么真誠!他是多么率真可愛!

  2.學生自主品讀賞析,然后小組互相啟發(fā)完善。

  3.師生交流,點撥提升。

 、僭律霊

  這里的“入”不止是“射入”“照進”,更應該解釋為擬人化的“走入”“進入”。這個“入”字寫出了月色如老友般的善解人意,她知道,對月亮情有獨鐘的蘇軾(殘月,冷月,缺月,孤月,圓月,明月,這些月的意象里凝聚著他或悠閑或熾熱的感情、豁達的胸襟和睿智的思想),是不會放棄一個美好的秋夜的;“她知道,一顆懂得美的心,絕不輕易在無邊風月里合上外殼”。正是這個“入”字引發(fā)了蘇軾無盡的驚喜——我本無意見月,月色自“入”我胸懷,不邀而至的月色帶來了一份不期而至的快樂。

 、谀顭o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念”寫出了蘇軾瞬時的沉吟、思量與搜尋,正是這一轉念間,張懷民“躍上”他的心頭!八臁焙汀皩ぁ弊謱懗隽颂K軾當時的興致勃勃,而從“念”至“遂”也涌動著一份難以言表的快樂:月色常有,但又有誰能和你共賞呢?如果沒有此人,那快樂真要減卻幾分,可是蘇軾找到了可以分享無邊風月的人,怎能不快樂萬分?

  追問:蘇軾賞月,為什么單單去尋張懷民呢?

  課下注釋提示為:張懷民是作者的朋友,當時也貶官在黃州。此其一。

  ppt出示張懷民的相關背景資料:

  張懷民,1083年貶黃州,起初寓居承天寺,心胸坦然,絕不掛懷于貶謫之事。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戚之容,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

  學生閱讀,明確:其二就是張懷民和蘇軾一樣心胸坦然,愛好山水,不掛懷貶謫之事,同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兩人人處境相似,志趣相投,是人生知己,也是審美知己。明月相邀,知己相伴,自是人生一大樂事!

  ③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亦”字中蘊含著至巧至好的快樂,寫出了知己間心有靈犀的妙趣!而“相與步于中庭”是兩個熱愛山水、心有詩意的人在月下并肩漫步的靜謐畫面。

  點撥:這里的“步”與“欣然起行”中的“行”能否交換,為什么?

  明確:不能。因為“行”寫出了蘇軾心中強烈的欣喜,迅即起行,不假思索,率性而為;而“步”則寫出了蘇軾與張懷民月下漫步時的悠閑、從容、愜意。

  探討:這里有沒有寫二人如何“交談取樂”?為什么?

  明確:沒有寫二人交談取樂。一為留白,給人以無盡的遐想;最重要的是他們心意相通,會心一笑勝過千言萬語,寧靜之中更顯情味悠悠。

  指導朗讀:指名讀,重讀“亦”,體會“懷民亦未寢”的驚喜。師生對讀“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體會二人的默契。全體朗讀記敘部分,體會作者那流淌在字里行間的快樂。

 、芡ハ氯绶e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這個看似平淡的句子中蘊藏著令人驚喜的情感波瀾:庭院下恰似有一汪澄澈空明的積水,積水中還有縱橫交錯的藻、荇,仔細一看,那婆娑的陰影原來是竹柏的影子啊!這個波瀾,來自蘇軾的真實感受,也帶動著我們的驚喜。所以這里適宜采用比較的方法體驗探究作者的快樂。

  探究一,ppt出示:

  原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改文:庭下(月色)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是竹柏影也。

  細心的你能否發(fā)現(xiàn)改動后,我們閱讀的感覺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明確:補出了月色,失去了驚喜;不補出來,更能真實的體現(xiàn)作者當時的感受,因為作者一開始并沒有意識到那是月色,這更能襯托“十月十二日”那晚月色的澄澈空明!吧w”換用“是”,語勢變平淡,沒有了“沉醉”和“發(fā)現(xiàn)”的'雙重審美快感。

  探究二,ppt出示:

  請同學們試著在這句話的空白處填兩個語氣詞,把作者的情感波瀾補出來。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指導朗讀原文,讀出作者“沉醉美景”與“發(fā)現(xiàn)真相”的驚喜。

  追問:為什么蘇軾沒有用語氣詞?

  明確:作者已把心理的波瀾寓于這種曲折動人的描寫和特殊的行文順序中,不需加語氣詞。而且不加語氣詞,更能體現(xiàn)文言的簡潔與韻味。

  4.小結:區(qū)區(qū)85字,竟然蘊含了這么多的快樂:月色不期而至的快樂、朋友心意相通的快樂、知己相伴悠閑漫步的快樂以及沉醉月下美景、因錯覺而引發(fā)的意外的發(fā)現(xiàn)的快樂。

  隨《高山流水》的音樂再讀全文,展現(xiàn)這份曲折流動、搖曳多姿的快樂。

  五、探尋“閑人”之魅力

  1.面對如此空明之境,蘇軾抒發(fā)了內(nèi)心怎樣的感慨?

  明確: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追問:對這句話你怎樣理解?

  美麗的風景時時處處與我們相伴,只是缺少像我和懷民這樣的閑人來欣賞,真是可惜啊!

  3.解讀“閑人”之“閑”。

 、佟伴e人”是什么意思?(清閑的人。)

 、凇伴e”僅指“時間上、事務上的清閑”嗎?一個人只有在怎樣的心境下才能看得見這樣空明的月色、優(yōu)美靜謐的景色?適時鏈接蘇軾的生活背景,ppt顯示:

  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為被人指出用詩歌來誹謗新法,其政敵以“訕謗朝政”的罪名把蘇軾投進監(jiān)獄,這就是歷有名的“烏臺詩案”。審訊歷時五個月,在多方營救下,加之神宗皇帝憐惜其才,蘇軾幸而死里逃生,被貶往黃州,充黃州團練副使(宋代閑散不管事的官職),但不準擅離該地,并無權簽署公文,沒有薪俸。他租數(shù)十畝荒地經(jīng)營,筑水壩,建魚池,移樹苗,種植稻麥和蔬菜,并在坡邊自筑茅屋,號“東坡居士”。

  明確:這“閑”不止是不得簽書公事的“清閑”,還是面對逆境的“從容”,是超然于勞累的身體生活的“悠閑”,是詩意面對逆境、率性面對生活的“真淳”,是清空了世俗名利的“寧靜”與“空靈”,是超越了生死的心靈的“大自由”。這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

  3.請你以蘇軾的身份,用合適的語氣表達出自己內(nèi)心的這份感慨。

  蘇軾可能有過失落,有一絲自嘲——能夠在此種境遇中自嘲也是一種灑脫;但此時此刻,在這個美好的瞬間,他更多的是一份自得,幾許自賞,內(nèi)心的愉悅、滿足和陶醉。

  齊讀體會蘇軾的自得自賞。

  4.拓展:不止是此夜,不止是此文,翻開《東坡志林》,翻開蘇軾煌煌近百萬字的詩文著作,這樣美妙動人的瞬間比比皆是。

  當他初貶黃州寓居臨皋亭時,他遍賞江山風月——

  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K軾《東坡志林臨皋閑題》

  當他乘月至溪橋時,他“醉眠芳草”一夜至春曉——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疑非塵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蘇軾《東坡志林西江月》

  當他夜飲醉歸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時——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蘇軾《臨江仙》

  5.總結結:這就是蘇軾蘇東坡:

  他率性自然,敢于袒露真性情;他詩意面對逆境、智慧面對得失;他超然于世俗名利、擁有空明自由的心靈;他始終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身在俗世卻能發(fā)現(xiàn)別人即便在天堂也無法感到的美……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的一生!

  讓我們背熟全文,用一生去慢慢體會他那如汩汩清泉流瀉而出的美妙情感,那如空明月色傾瀉而下的快樂!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7

  三峽、記承天寺夜游

  教學設想

  讀以入文。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文章的韻味;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讀成誦。

  知人論世。聯(lián)系文章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關情況,進一步理解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涵泳品味。兩篇短文都富有詩情畫意,意味雋永,要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畫面的精美,語言的精煉,布局的匠心所在。

  安排兩課時,兩篇短文各用—課時。

  三峽

  酈道元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導入新課: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shù)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為之歌唱。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為我們寫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游記散文,《三峽》就是其中的一篇。去過三峽的同學,可能會因那兩岸倒江懸崖峭壁而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會因江面上飄浮著的白色垃圾而憂慮人類環(huán)境的污染,還可能會因新建的三峽工程而驚嘆科學技術改造大自然的偉力,你也許會讓思緒倒流,追溯三峽的過去,想—睹她在歷史上的真容:學習了酈道元的《三峽》之后,我們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二、初讀課文:

  對照注釋,小聲自由朗讀,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闕(quē)疊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

  素湍(tuān)絕巘(yǎn)長嘯(xiào)屬(zhǔ)引哀轉(zhuǎn)

  三、研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間停頓。老師于疑難處點撥,或讓學生探討。

  朗讀停頓訓練重點:

  第1自然段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討論: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說明江面狹窄,兩岸群峰相連,峭壁對峙,山下只見一線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礦襄陵[襄陵:動補短語,漫上丘陵]

  沿//溯/阻絕[沿溯:并列短語,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討論:“沿溯阻絕”,朗讀的時候怎樣停頓,才能把意思傳達得更準確?第3自然段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語,雪白的浪花)[回清:動賓短語,回旋著清波]

  絕巘/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清,指水清;榮,指樹榮;峻,指山高;茂,指草茂。]討論:“清榮峻茂”,朗讀時該怎樣停頓才能準確傳達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四、暢讀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妙處。

  討論:文中描繪的三峽,與我們今天看到的三峽相比,有什么特點?

  五、品讀課文,體會文章“片言萬語”的精煉,音韻的和諧,思路的清晰。

  討論:

  1.全篇只幾百字,卻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請舉幾個具體的例子說明文章語言的精煉:

  2.本文讀起來具有音韻美,瑯瑯上口。你能發(fā)現(xiàn)作者是怎樣營造這種效果的嗎?找出文章中的對偶句和韻腳。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話:“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無,實則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會怎么樣?

  六,熟讀成誦: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教內(nèi)容和步驟

  —、解題激趣:

  蘇軾是我國古代的大文豪,唐宋散文八大家之—,詩文都有很高的成就!队洺刑焖乱褂巍穼懹谒毁H官。謫居湖北黃州之時。被貶官意味著在政治生活上遭到很大的挫折。從文章的標題來看,是記敘夜晚到—家寺院游玩的經(jīng)歷:那么我們事先推測,這篇文章會不會描述他游玩時的心情?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下面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我們的推測是否相符。

  二、讀以入文,先對照注釋默讀,然后大聲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中停頓。

  正音:藻X荇X

  劃分朗讀停頓:

  念/無與為樂者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荇文橫

  蓋/竹柏影也

  提示:要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劃分朗讀停頓,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讀破,領字后面需有一個小的停頓。

  三、翻譯理解。

  通過翻譯課文,深入理解文意。注意下列文句的翻譯:

  欣然:高興地逐:于是蓋:原來是但:只是相與:一起無與為樂者:沒有人與我同享快樂。

  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有閑人。

  四、分析鑒賞。

  全文廖廖84字,記敘的.是一個細小的生活片斷。但仔細品味,并不平淡,樸素的語言中蘊含著豐富的內(nèi)涵。

  思考:作者為什么會想著夜里去寺廟游玩?(因為月色很美,去寺廟尋張懷民一起賞月。)作者是怎樣描寫月色的?(發(fā)揮奇特的想象,用了兩個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積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橫。)·

  作者描繪的這幅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月色皎潔,空靈。)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月色人戶,欣然起行”,“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文章的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這句話的理解要考慮到作者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閑”是相對“忙”來說的,由于貶官謫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時公務纏身。一個“閑”字包含著作者幾多感慨,有貶謫的悲涼,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達觀,還有有閑賞月的欣喜,這使我們看到作者瀟灑人生,達觀處世的人生哲學。正因如此,作者筆下的月夜才會那樣空靈,皎潔。作者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五、熟讀成誦。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8

  教學目標:

  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2.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教學重點、難點

  4.重點: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5.難點: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件展示

  二、生字詞讀音(叫學生讀、糾正、齊讀)遂(suì)寢(qǐn)藻(zǎo)荇(xìng)

  三、跟隨課件朗讀課文,糾正重點詞語(投影)欣然:高興地念:思考、想到相與:一起遂與外人間隔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遂至承天寺蓋竹柏影也但聞屏障中尺一響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二、翻譯課文(學生提問,師生解決,強調(diào)重點,學生翻譯,對照投影)

  研習課文

  1、這篇文章運用了幾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

  2、敘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地點: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張懷民事情的起因:月色優(yōu)美

  3、作者是如何描繪月色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從中可看出這幅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繪景修辭作用特點月色——積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橫比喻生動形象如臨其境皎潔、澄清、透明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薄昂我篃o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5、文中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賞月的欣喜貶謫的落寞自我排遣的達觀板書設計

  6、小結《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通過對庭中優(yōu)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7、能力擴展:一切景語皆情語。

  8、能力遷移:看圖寫景抒情。

  9、作業(yè)課件展示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9

  教學案例:

  景福德

  為了提升教研能力,營造教研氛圍,我執(zhí)教了蘇軾名傳千古的美文《記承天寺夜游》。用這篇課文上公開課的老師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不乏許多大家,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執(zhí)教了這篇課文,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那怎樣才能上出自己獨特的味道呢?批注式閱讀,這種教學方式在現(xiàn)代文的教學中取得不錯的效果,決定采用批注式這種傳統(tǒng)而不乏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來執(zhí)教這篇課文。我把課堂的著力點放在“學生自主批注——學生合作交流——學生展示批注”上,讓學生解讀批注文本內(nèi)外所蘊含的一切內(nèi)容。

  教學流程;師生互相問好后,進入簡單的導入環(huán)節(jié)。

  教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采用批注式閱讀的方式,來學習蘇東坡的這篇僅有84個字的美文。經(jīng)過七年級階段對現(xiàn)代文的學習,我想同學們對批注式閱讀應該有所了解,哪位同學來給我們總結一下現(xiàn)代文的批注式有哪些方法?

  學生:語句和修辭的角度。

  學生:我覺得可以分為四種,一種是感想式的,一種是重點字詞的批注,還有一種是質(zhì)疑式,還有一種是關于課文內(nèi)容的。

  教師:我們來總結一下兩位同學的方法。關于批注式閱讀,若是現(xiàn)代文可以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批注,對重點字詞從寫法的角度批注,還有從情感的角度批注,這是最基本的批注方法,當有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做質(zhì)疑式的批注,學貴質(zhì)疑嘛,最后一種即感悟式批注。文言文的批注和現(xiàn)代文批注相差無幾,但文言文有自己很重要的一條,叫做對重點字詞含義的批注,這也是疏通文義的第一步。

  (課件投影批注重點詞的含義(區(qū)別于現(xiàn)代文)批注文章的內(nèi)容;批注字詞的寫法;批注文章的情感;質(zhì)疑式批注;感悟式批注;)

  教師:下面我們根據(jù)這幾種方法來批注蘇東坡名傳千古的美文《記承天寺夜游》,請大家自己靜靜地讀文章,把你的所感所悟所思所想批注在課文旁。

  簡單的一番話導入?yún)s點明了本節(jié)課的教法、學法和學習內(nèi)容,進而讓學生根據(jù)已掌握的現(xiàn)代文閱讀的批注方法過渡到文言文批注的方法,并點明文言文只有一項方法即對文言字詞的解釋是不同于現(xiàn)代文閱讀的批注方法的,這化解了學生對文言文批注方法的疑惑。

  學生自主批注10分鐘,我在巡視查看學生的批注時,發(fā)現(xiàn)基礎較差的學生很難批注除了重點字詞含義以外的內(nèi)容,部分學生在課前預習時也只是照搬參考資料書中的內(nèi)容,而缺少個性解讀質(zhì)疑,造成這結果的部分原因是我沒有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之后讓學生自由朗讀幾遍課文和課文下的注釋,于是在此過程中我提醒學生細讀文本,做到字字可品,句句可賞,并對文本做質(zhì)疑式批注進行了適當引導,此時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啟發(fā),這也為后來的合作交流做了鋪墊。

  教師:自主學習時間到此結束,我想集體的智慧是大家所共同期待的,下面請同學們小組交流合作討論出你所發(fā)現(xiàn)的美點。

  學生合作交流接近10分鐘,此時我參與傾聽了各個小組的交流,并對學生的疑問進行了引導,發(fā)現(xiàn)集體交流后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碰撞,思路逐步拓展了,每個小組都對文章的不同之處進行了個性化的批注,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

  師:同學們,停下來,我剛剛發(fā)現(xiàn)很多小組賞析的點很好,也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問題,下面我們進入第一段的批注,請同學們齊讀一遍。

  師:對這一段哪位同學來給我們第一個批注。

  生:我想問個問題,“月色入戶”可以改成“月色敲門”嗎?

  生:當時作者被貶官了,所以他得心情應該是有一點憂愁、悲傷,“月色入戶”的“入”字可以體現(xiàn)出淡淡地寧靜的氣氛,如果改成“敲門”那太過于歡快了,這和文章的內(nèi)容情感不相符合。

  師:這也就是說和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不相符。關于作者貶官,大家請看這則資料。

  生齊讀助讀資料:元豐二年,蘇軾因“烏臺詩案”獲罪入獄,隨后被流放至黃州。(課件投影)

  師:這則資料能更好地幫助大家了解蘇軾,解讀課文,下面請同學們接著展示批注。

  生:我的問題是文章僅有84個字卻用了10個字來寫時間。

  師:的確哦,古人應該是惜字如金,但作者卻耗費10個字來寫時間,這說明這個時間對作者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生:這時間交代了事情發(fā)生在夜晚,營造了凄清寧靜的氛圍,時間接近十五日,說明月亮比較圓,為下文美麗的月色做鋪墊。

  師:你是解答了交代時間在文中的作用,還沒有回答出為什么用10個字來寫時間。

  生:我覺得應該是作者對這件事情非常的重視,因為她覺得這是他人生的一個折點,他從被貶黃州的那種人生的低潮,經(jīng)過這一夜欣賞月色,把所有的事情都看開了,對人生有了感慨。

  師:回答的太好了。(師生鼓掌)還有同學對第一段批注賞析了其它句子嗎?

  生:第一句話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夜游的起因,“欣然”看出了作者心中的興奮和喜悅,“欣然”這個重點字詞翻譯為“高興地樣子”。

  師:作者在這樣的夜晚,是否最開始就很高興呢?

  生:不是,“解衣欲睡”流露出的是作者的憂愁,因為作者被貶官了。

  生:我覺得“月色入戶”和后面“欣然起行”有點聯(lián)系,月色淡淡的,有寂寞的氛圍,這把作者空虛寂寞的心情引出來了,看到月色很美所以他的心情變得高興,就想出去走一走來平息下自己的心情。

  師:也就是說他想通過欣賞月色來解除心中的孤獨寂寞之情。

  生:其實我覺得“解衣欲睡”更加直白地體現(xiàn)作者的孤單,因為此時的家家戶戶都一起進入夢鄉(xiāng)了,而作者一個人卻孤孤單單的只好睡覺。

  生:我有補充,我重點賞析的是“月色入戶”,月亮什么時候才會把屋子里面照的非常明亮呢?說明當時的月亮真的是非常的亮,沒有云層遮擋,作者用的是“入”,而不用其它的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月亮照進來的動態(tài)美,然后,一般來說,那些達官貴人的屋子都是遮蓋的嚴實,月亮不會那么輕易地照進來,這就說明當時蘇軾的房子并不是那么好。

  師:也就是說他得房子比較簡陋,那么我就想問大家“戶”指的是“窗戶”嗎?

  生齊答:不是,指的是“門”。

  對于文章第一部分的批注,同學們既有對文言字詞的批注,如“欣然”、“戶”,又有對情感波瀾的批注,既有對文句內(nèi)容的批注,也有對字詞從寫法角度的批注,更難能可貴的是,學生能站在全篇的高度,提出深刻的問題如“為什么用十個字來寫時間”,而同學能妙語解讀出“這是蘇軾人生的折點”來說明強調(diào)這個時間的重要性,他們還能通過想象從“月色入戶”讀出蘇軾屋子簡陋的狀況,這其中有些問題是我在備課時根本就沒有考慮過的問題,可見之前的個性化自主批注和小組交流是非常成功的,也說明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師:同學們批注地非常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第二段,請大家齊讀一遍。

  生齊讀: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課件投影)

  師:這一段緊承上文,哪位同學來展示批注?

  生:我想問個問題,為什么作者馬上就會想到張懷民而不去找其他的人?

  生:因為當時的張懷民和作者一樣,也是被貶到黃州了,兩個人都抑郁寡歡,所以兩個人的心是相同的。

  師:我們用一句詩歌來形容就是

  生齊答:同是天涯淪落人

  師:關于張懷民,老師這里也有一則資料來幫助大家理解,大家請看。生齊讀:張懷民,元豐六年被貶黃州,居住在承天寺,張懷民雖擔任小官,但心胸坦然,公務之余,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課件投影)

  師:關于這一段,還有同學賞析其它的字句嗎?

  生:古代的人,不是都喜歡在坐在一起賞月嘛,當時的月亮也非常的圓而明亮,那為什么作者要和張懷民一起走在中庭,而不與張懷民一起賞月呢?

  師:作者和張懷民走在中庭是去干嘛呀?生齊答:賞月。

  師:那老師有個問題,他們是怎樣去賞月的?

  生:散步,“步”字體現(xiàn)出來了!安健弊挚梢钥闯鲎髡叩男那槭乔屐o的,沒有被貶黃州的時的憂郁。

  生:我想提兩個問題,第一個是為什么作者不一個人孤行而要去找張懷民呢?第二個問題是如果張懷民睡著了,后文會怎樣發(fā)展?

  生:因為作者本來就覺得很寂寞,他想找個人來聊天散步,這樣可以抒發(fā)自己的被貶黃州的抑郁寡歡之情。

  師:也就是說把一個人的痛苦分擔給另外一個人,那么痛苦則減少一半。

  生:因為此時的月色是非常美麗的,作者突然興起,想找人與他分享這美景。

  師:也就是說把一個人的快樂同另外一個人分享,則變成了兩個人的快樂。第二個問題誰有見解呢?

  生:我想他還會去找其他的人。

  生:我覺得可能會像上個問題一樣,蘇軾會一個人在那散步賞月。

  生:我覺得他會坐在椅子上,喝著酒,靜靜地抒發(fā)心情。

  師:你認為他會把酒問青天?磥砗笪牡陌l(fā)展是無可預料的。

  學生的質(zhì)疑式批注可以說是這部分批注的亮點,由這一兩個問題而把內(nèi)容和情感都解讀出來了,不足的是對于重點字詞“遂”和“相與”沒有提醒學生注意,處理最不好的一環(huán)是關于學生提出“張懷民睡著了后文該如何發(fā)展”的問題時,我有點措手不及,只是純粹地順著學生的思路走,而沒有逆向引導學生,反問一句“張懷民會睡著嗎,如果張懷民不是和作者有共同遭遇的人,蘇軾會馬上就想到他嗎?”,以此來證明蘇軾是找對了人的,進而說明兩個人志同道合。

  師:作者在這中庭見到了怎樣美麗的月色,請大家齊讀原文。

  生: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課件投影)

  生:這句話用了比喻的手法,“積水空明”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橫寫出了竹柏的清麗淡雅,渲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好境界,也與前文蘇軾要欣然起行相照應。

  師:空明是什么意思?

  生:水的清澈,這里形容月光的澄澈。

  生:我覺得這一句寫出了他們真的是無事可做,也說明了他們被貶心情的憂郁和淡淡的哀愁,體現(xiàn)了下文的“閑”字。

  生:我覺得這一段最好的地方就在于無一字寫月,但它所有的比喻都寫出了月光的美麗、澄澈、空明。他省略了本體“月光”。

  師:作者這時發(fā)現(xiàn)了月光了嗎?

  生:應該還沒有,可能是他低著頭走著走著,后來看到竹柏的影子,才發(fā)現(xiàn)是月光。

  師:如果我把這句改為“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橫”,那也是在寫月光啊,可不可以呢?

  生:它有一個“蓋”字,說明作者是恍然大悟才發(fā)現(xiàn)是月光的,可能開始作者低著頭走以為踩到了水,結果發(fā)現(xiàn)不是,所以才抬頭發(fā)現(xiàn)是月光照耀下呈現(xiàn)出竹柏的影子。

  生:承天寺應該是有很多植物的,為什么作者只寫竹柏這兩種植物呢?

  生:我覺得竹子光禿禿的,可以體現(xiàn)作者的空虛寂寞之情。

  師:這似乎沒有理解到位,想想竹柏象征著什么?

  生:我覺得這里作者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因為竹柏是非常的堅強,有一句話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想拿松柏來比喻自己不慕名利,追求悠閑淡雅的生活。

  在這部分,學生對重點字詞“空明”進行了批注,并從寫法的角度賞析出了比喻的妙處,在我的引導下,讀出了“蓋”字的意味,還通過想象猜測作者由低頭散步到抬頭望月這一微妙動作的轉換。學生通過引用《論語》里寫松柏的句子,感悟出作者選竹柏二景的深刻含義。不足的是對于基礎稍差的學生來說,應該讓他們準確地把這句話翻譯出來,那樣理解起來可能更容易一點。

  師:看到這美麗的月色,作者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呢?請大家齊讀最后一部分。生齊讀: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課件投影)

  師:這一句可謂筆力千鈞,哪位同學對此進行賞析了呢?

  生:每一個夜晚都會有著美麗的月色,竹柏也是隨處可見的,但是像作者和張懷民這樣被貶官,但心境依然高雅、淡泊名利的閑人卻很少見,他們本來都處于不好的環(huán)境之下,但他們一直都有良好的心態(tài),對未來都抱有希望,所以這句話中的“閑”字能體現(xiàn)他們的豁達。

  生:我想賞析“但少閑人”四個字,如此美好的夜晚卻很少有像作者這樣的閑人去賞月,側面看出大多貶謫的人都是熱衷名利,被世俗之事所困,所以很少有人出來賞月。

  師:作者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和心情。

  生:這句話表現(xiàn)了作者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和漫步的悠閑。

  師:也就是說一個“閑”字包含著復雜的感情。

  生:我想問個問題,那時是晚上,很少人會去工作了,都是閑在家里,為什么作者還說很少人閑著呢?

  師:也就是說怎樣理解“閑”,字?

  生:清閑。

  師:那是不是所有清閑的人都可以看到這美麗的月色呢?

  生:應該有不追逐名利的性情,他會拋開雜事去賞月,而那些熱衷功名的人都去處理繁忙的公務了,所以作者被貶了還有會閑情雅致去賞月去發(fā)現(xiàn)美。

  師:也就是說不僅僅要有閑的時間,還要有閑的心境去賞月。總結一下這篇文章,同學們從語言、情感、寫法來對文章進行了批注式閱讀。

  這一部分的難點為對“閑”字的理解,也就是學生問到的問題,“明明大家在晚上都不用工作,閑下來了,為什么作者還說少閑人”?梢婇e不僅僅指政治上的清閑,還指的是閑情雅致!伴e”字不僅包含悠閑、欣喜,還有被貶的淡淡悲涼,但更多的是作者面對挫折的豁達樂觀。學生能理解到這樣的深度,那整篇文章的難點也突破解決了。如果我此時強調(diào)一下重點字詞“但”為“只是”的含義,可能學生更能理解那種嘆息的意味。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用批注式閱讀的方式讀了一篇美文,解讀了蘇軾這個人,而且了解了蘇軾的豁達、樂觀以及他被貶的悲涼和排遣悲涼的自我方式,最后請同學大聲地朗讀課文。生朗讀課文,下課。

  課后反思: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迸⑹介喿x是一種以問題研究為載體,以主動探究為核心的傳統(tǒng)的但非常有效閱讀教學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處于動態(tài)之中,他主動地運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設身處地與文本進行廣泛深入和全方位的解讀,從各個層面對文本進行理解、感悟、闡釋、發(fā)現(xiàn)和點評,并直接在課本上圈點勾畫,注明自己的思維軌跡,打上自己的認識烙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從而獲得自我發(fā)展的過程

  在這篇文言文的教學中,我第一次嘗試運用批注式閱讀方式進行教學實踐,在課前的3分鐘內(nèi),讓學生根據(jù)現(xiàn)代文批注的感悟總結出批注式閱讀的方法,并指出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閱讀不同的一處,即對文言字詞含義的批注來疏通文義,這打消了學生心中對文言文批注的疑慮,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jù)這些方法的提示來自主批注。接著用了整整十分鐘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理解、質(zhì)疑、賞析,這是批注式閱讀的基礎。接著又用了將近十分鐘讓學生小組交流談論,這是批注式閱讀的展示環(huán)節(jié)做進一步的鋪墊。這樣一來,一方面以學生的自讀自主批注為基礎,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理解,一方面注重學生間的互動,充分開展合作、交流與分享的討論活動,從而在理解認同文本的基礎上能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文本,從而提升文本的價值,使文本解讀能更深刻,以期達到超越文本的目的。

  整堂課用了二十分鐘讓學生展示批注。我把課文分成了四個部分,邊朗讀邊展示批注。學生有對重點字詞的批注,這樣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也有發(fā)言權,對文章內(nèi)容的批注讓學生在疏通文義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課文所寫的內(nèi)容,對“解衣欲睡”、“欣然”、“步”等字解讀出了作者情感的變化,對“入”、“蓋”以及寫景之句,學生從寫法的角度進行了更深入的批注,能解讀出文本以外的信息,初步超越了文本,最精彩的是學生的質(zhì)疑式批注,可謂驚喜連連。從“為什么用十個字來寫時間”解讀出這個時間為蘇軾人生的折點,到“月色入戶可否改成月色敲門”解讀出文章以淡淡哀愁為感情基調(diào),再到“蘇軾為什么馬上就會想到張懷民”解讀出兩人有相同的遭遇。從“可否去掉蓋字”解讀出作者賞月時由低頭到抬頭這一恍然大悟的情景,到“為什么只選擇竹柏這兩種植物”解讀出蘇軾的堅強和淡雅心境,再到“為什么大家晚上都閑下來了,但蘇軾卻還說閑人很少”解讀出閑字不僅指政治上的清閑,還指心中的閑情雅興。盡管作者被貶官卻還有這種閑情雅興,說明作者的樂觀豁達。學生的種種批注可以說是源于文本但又超越了文本,讀出了文本沒寫出來的眾多信息,對文章的精美之處、對蘇軾的閑情豁達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整堂課也符合“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改精神,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在這節(jié)課上,我也留下了許多遺憾,首先是面臨學生提出我沒有預料到的問題時,缺少應有的教學機智,如學生拋出“如果張懷民睡著了,后文該如何發(fā)展時”,我沒有進行很好的引導,不會以此反向證明蘇軾是找對了人,說明蘇軾和張懷民是志同道合之人。這提醒自己以后開展批注式閱讀教學時,解讀文本要更細致更全面,做到心中有數(shù)。其次是這堂課缺少學生自由讀書背書環(huán)節(jié),如果在自主批注前,給三分鐘讓學生自由讀,那更多基礎較差的學生能收獲更多,在課文批注展示完后,節(jié)省出兩到三分鐘,讓學生自由背誦這短小精煉的文字,那全班同學的收獲會更大。

  總之,在文言文中開展批注式閱讀教學方式,能讓課堂更生動,能讓學生的思維更活躍,能讓文本的解讀更深刻,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吧。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2.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4.重點: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5.難點: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件展示

  二、生字詞讀音(叫學生讀、糾正、齊讀)

  遂(suì)寢(qǐn)藻(zǎo)荇(xìng)

  三、跟隨課件朗讀課文,糾正

  重點詞語(投影)

  欣然:高興地念:思考、想到相與:一起

  遂與外人間隔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遂至承天寺蓋竹柏影也

  但聞屏障中尺一響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二、翻譯課文(學生提問,師生解決,強調(diào)重點,學生翻譯,對照投影)

  三、研習課文

  1、這篇文章運用了幾種表達方式?

  敘述、描寫、抒情

  2、敘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點: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張懷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優(yōu)美

  3、作者是如何描繪月色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從中可看出這幅月夜圖有什么特點?

  繪景修辭作用特點

  月色——積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橫比喻生動形象如臨其境皎潔、澄清、透明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薄昂我篃o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5、文中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賞月的欣喜

  貶謫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達觀

  板書設計

  6、小結

  《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通過對庭中優(yōu)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7、能力擴展:一切景語皆情語。

  8、能力遷移:看圖寫景抒情。

  9作業(yè)

  課件展示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1

  教學目標:

  1.借助工具書讀懂課文,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培養(yǎng)獨立學習文言文的能力。

  2.反復朗讀,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課文的朗讀與疏通。

  2.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

  1.反復朗讀。

  2.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回憶已學過的蘇軾的詞《水調(diào)歌頭》,背誦這首詞。

  2.交流收集的蘇軾的有關材料和寫作背景。

  3.《水調(diào)歌頭》是千古絕唱,《記承天寺夜游》是抒情經(jīng)典小品。

  二、反復朗讀、疏通課文:

  1.組織全班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節(jié)奏,讀出的韻味,自由朗讀、齊聲朗讀、示范朗讀、配樂朗讀等形式相結合使用。

  2.組織學生以小小組為單位,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合作翻譯全文。

  3.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質(zhì)疑,討論解疑,理解課文內(nèi)容。

  注意一些關鍵詞語的意思:“欣然”、“相與”、“蓋”等。

  三、賞析月景、感悟意境:

  1.創(chuàng)造情境:譯完課文,請大家一起吟誦描繪月下美景的語句,并思考作者如何描繪月景的?

  學生思考,明確: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了優(yōu)美的月景。

  2.探究:在作者寫景的基礎上,我們來續(xù)寫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適?(1、叢中蛙鳴不斷。2、村中狗吠雞鳴。3、幾處納涼人笑語陣陣。)為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明確:

  這3句,任何一句續(xù)在后面都不合適,破壞了寧靜幽閑、清麗淡雅的`氣氛。

  3.教師小結:這篇短文不足百字,卻膾炙人口,堪稱古代小品文中的杰作。通過記事、寫景、抒情,以極精練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一種詩一樣的藝術境界,表現(xiàn)出作者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給人以美感和熏陶。請同學們課下反復誦讀,深入領會本文語言運用的妙處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業(yè):

  1、月光,曾激發(fā)過無數(shù)詩人的才情,留下許多杰出的詩篇。收集一些描寫月亮或月色的詩句。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3、品味優(yōu)美語言,理解作品意境,體會全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簡短的文言文游記。文章情思如水,汩汩而流,語句清新,描寫月色如詩如畫,語言凝練含蓄,饒有余味,言簡意賅,比喻精當,情景交融,內(nèi)涵豐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需要學生好好體會其中的美麗之處。

三、教學設想

  由人及情,由讀到悟,對本篇課文,設想通過讀課文來體會其中作者的感情,通過了解作者,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來領悟感情。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ㄒ唬

  有這樣一個人,他意氣風發(fā),豪情壯志,他仕途坎坷,笑看人生。他是誰呢,他就是宋代的著名詞人蘇軾。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游記散文《記承天寺夜游》。

 。ǘ⒘私馓K軾生平

  他頻遭貶謫,一生歷典八州,身行萬里,走過無數(shù)窮山惡水,卻都如處天堂,他說:此心安處是吾家。他被無數(shù)小人中傷下獄,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見識了人間萬千丑態(tài)卻說:“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

  在他去世很久很久以后,有一個作家仔細地研究了這個人的一生,然后為他寫了一本傳記,在傳記中,這個作家給這個人下了如下結論,大家一起念。(出示文字)

  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深得其樂的。 (出示蘇軾圖片)

  蘇東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應該說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樂,而我們很多人平平常常的過日子,卻說人生無趣?磥砦覀冋娴脑摵煤玫膶W一學蘇東坡,問問他為什么能過得如此快樂。我們就從《記承天寺夜游》中尋找答案,希望下課的時候大家能從東坡這里取到快樂人生的真諦。

  (三)、朗讀課文,感受情景

  學生聽范讀,感受朗讀時的節(jié)奏,感情。

  請同學起來讀課文,看看大家能否感受到其中的要點。 大家齊讀感受。

  提問:蘇軾在這個夜晚看到了哪些景象呢?

  月色與竹柏影

  (四)、了解背景,體會“閑”情

  現(xiàn)在我們搞清楚了東坡所看到的景色,他看到的是“月色與竹柏影”,東坡看著這美景開始發(fā)感慨了:“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但他說的這句話我不大明白,請這個同學來幫我解釋一下。

  請同學翻譯這幾句的意思。

  提問:老師仍有些不懂:“哪一夜沒有月光?”下雨的晚上有么?“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這句話是不是有點邏輯問題?它是一個病句?

  學生思考

  明確:這句話中的月光、松柏并不是月光,竹柏,它們只是一個象征——美景的象征。(出示文字)原句=哪里沒有美?只是缺少閑人罷了。這我就明白了。不過我還有點困惑:書上注釋“閑人”是“清閑的人”的意思,也就是“沒什么事做的人”。我找了一點資料

 。ǔ鍪举Y料)

  蘇軾以犯人身份貶黃州,無薪俸,故租50畝荒地經(jīng)營。有詩曰:“不令寸土閑,饑寒未知免!薄叭ツ陽|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庇钟小白孕ζ缴鸀榭诿Α敝。

  大家看,蘇東坡要養(yǎng)活一家老小,好象很忙啊。要開荒種地,要種黃麻桑樹,還要造房子,為糊口奔忙,他怎么是個閑人了?

東坡不是閑得無聊之人,他是富有閑情雅致之人,要仔細體會這里的“閑”情。

  讓我們再來讀一下這篇短文。不過這一次我希望大家能讀的更好一點,在讀出節(jié)奏之外,我們還需要讀出這里的感情,讀出蘇軾的豪情與樂觀。

  學生齊讀課文。

 。ㄎ澹⑴囵B(yǎng)豁達的心境

  這樣的“閑”是不是誰都能做到的呢?蘇軾在文中有告訴我們怎樣才能閑嗎?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就是說作者無意識中寫下的景色會透露他的內(nèi)心世界,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反映他的思鄉(xiāng)之情,那么蘇軾呢?他的景語透露了他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呢?現(xiàn)在大家思考1分鐘,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要欣賞山水,就是要心胸開闊,心無雜念

 。、總結

  用三句話來總結一下這篇文章。第一句,雕刻大師羅丹說的:“美,是到處都有的!”

  如何才能欣賞到無處不在的美呢?蘇軾告訴我們: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如何才能心閑呢?還是東坡告訴我們,要“胸中廓然無一物”。

  六、板書設計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通貶謫的悲涼

  達賞月的欣喜閑情

  樂漫步的悠閑

  觀人生的感慨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3

  第二課時 學習《記承天寺夜游》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月亮總會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思,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懷,你能列舉一些詠月的詩句嗎?……李白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些詩句表達了思鄉(xiāng)、傷己、念友之情。今天我們學習的《記承天寺夜游》在詠月詩文中別具一格,讓我們一起欣賞吧!

  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給加點的字注音。

  遂(suì) 寢(qǐn) 相與(yǔ) 藻(zǎo) 荇(xìng)

  2.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字詞。

  念:考慮,想到。

  相與: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蓋:大概是。

  3.古今異義。

  但古義:只是

  今義:但是,表轉折關系的連詞

  耳古義:助詞,相當于“罷了”

  今義:名詞,耳朵

  戶古義:多指門

  今義:窗戶、人家

  念古義:考慮,想到

  今義:思念、讀

  4.詞類活用。

  相與步于中庭(名詞作動詞,散步)

  5.朗讀指導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6.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宋神宗時,因為反對王安石新法被貶黃州。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書畫家。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為“三蘇”,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記承天寺夜游》寫于他被貶,謫居湖北黃州之時。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一)疏通文意

  看課文注釋,了解大意。小組合作,結合注釋,翻譯全文。

  (二)整體理解

  1.作者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交流點撥】一是作者被貶,心情郁悶、孤獨;二是因為月色很美。

  2.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交流點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你認為“閑人”是指什么樣的人?

  【交流點撥】清閑的人。

  4.“閑人”二字表現(xiàn)了蘇軾怎樣的`復雜情感?

  【交流點撥】一個“閑”字飽含著作者幾多感慨,有貶謫的悲涼,漫步的悠閑,心情的寂寞,自我排遣的達觀,還有悠閑賞月的欣喜。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驟三 文本精讀 賞析佳句

  1.找出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并說說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

  【交流點撥】“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全句無一“月”字,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請分析這樣寫的妙處。

  【交流點撥】先寫月色,“積水空明”,一泓積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明;繼寫水中之物,“藻、荇交橫”,縱橫交錯,搖曳生姿,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清;最后點出“蓋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濃。夜游因月而起,處處扣月;寫月又不濃墨重彩,而是輕點幾筆,境界全出;寫月,不明寫,而從竹柏影入手。作者無疑是詠月的丹青妙手,這一幅月夜小景確實美妙絕倫。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步驟四 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蘇軾遭遇“文字獄”,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沒有灰心喪氣,而是借游賞山水等自然美景來消解內(nèi)心的郁悶,撫平心靈的創(chuàng)傷,表現(xiàn)了坦蕩、曠達、笑對人生的生活信條。學習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時,更感受到了他那從容應對苦難的人格魅力。

  積累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佳句。

  ①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北宋·王安石)

 、诤I仙髟,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

 、畚壹某钚呐c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唐·李白)

 、芘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唐·李白)

 、菝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維)

 、扌谴蛊揭伴煟掠看蠼。(唐·杜甫)

 、咭皶缣斓蜆,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

 、嗯e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唐·李白)

 、崧稄慕褚拱,月是故鄉(xiāng)明。(唐·杜甫)

  【附:板書設計】

  描繪庭中月色貶官謫居追求美好事物人生觀熱愛生活、曠達處世

  課后反思 查漏補缺

  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在于:

  不足之處在于: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4

  【教學目的】

  1、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2、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品析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材分析:《記承天寺夜游》是語文版八年級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是蘇軾在被貶于黃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寫的。這篇僅有84字的短文,寫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作者無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張懷民,兩個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詩一樣的筆觸描繪了月色之美,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意境,同時也流露出遭貶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本文篇幅雖小,寫景抒懷卻有獨到之處,一切都像信手拈來,卻創(chuàng)造了一個明凈悠閑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寫景,運用比喻手法,將隨處可見的尋常景物描繪的充滿詩情畫意,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才思和豁達寬廣的胸襟。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設計

  文學常識復習導入,進而介紹《記承天寺夜游》寫作背景。

  宋神宗時,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招致政敵的彈劾。其政敵以東坡有諷刺新法的詩句為由,以“誹謗朝政”的罪名將他捉捕入獄,讓他險些丟了性命。出獄后,東坡被貶為黃州團練副史。

  二、 整體感知

  1、解題

  “記”即游記。

  承天寺:在今湖北黃岡南,并非名剎,點明游的地點。

  “夜”點明時間。

  2、聽老師范讀,掌握重點字詞的發(fā)音和文章停頓。

  3、掌握重點字詞,梳理文章大意。

 。1) 欣然起行:(高興的樣子)(2)念無與為采者:(思考、想到)

 。3) 月色入戶:(門) (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5) 懷民亦未寢:(睡) (6)積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 蓋竹柏影也:(原來是) (8)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罷了)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看見月光照進門內(nèi),(于是我)高興地起床走出門。(突然)想到?jīng)]有(可以與我)同游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如積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錯縱橫,原來是月光下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們兩人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三、 合作探究(分小組討論)

  1、作者為什么想著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戶外?

  一方面作者被貶,心情郁悶,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為月色很美,想去賞月。

  2、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蹤。

  (1)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蹤:(用文中詞語)

  起行——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步(中庭)

  (2)簡敘作者的寫作思路。

  欲睡→起行→尋張懷民→相與步于中庭→繪景→抒懷。

  3、夜游過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樣的變化?

  “欣然” 欣喜之情

  “念無與為樂者” 有點遺憾

  “遂”、“尋” 不假思索中有點激動

  “懷民亦未寢” 心有靈犀的喜悅

  “相與步于中庭” 從容 閑適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感慨

  可以看出作者感受的復雜:賞月的欣喜,貶謫的悲涼、漫步的悠閑、人生的感慨。

  4、作者是如何描寫月色的?(去一去關鍵詞,品修辭)

  繪景:月色—積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橫

  把“如”、“蓋……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無改變?

  變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如臨其境

  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皎潔 、空靈、清麗、淡雅。給人以明凈幽閑,清麗淡雅的味道。

  5、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6、如何理解“閑人”的含義。(結合作者當時的處境)

  一是指具有閑情雅致的人。有著自豪之感。

  二是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貶官的悲涼、落寞,賞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達觀,是作者自我安慰而已。

  小結:《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通過對庭中優(yōu)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四、能力擴展:一切景語皆情語看圖寫景抒情。

  《答謝中書書》與《記承天寺夜游》都是寫自然景物,但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試加以說明。

  《答謝中書書》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記承天寺夜游》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

  五、課堂練習

 。ㄒ唬何覈耖g有“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說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_______,其弟________、其父_______。

 。ǘ航忉屜铝屑狱c字詞的含義

  (1) 欣然起行:(高興的樣子)(2)念無與為采者:(思考、想到)

 。3) 月色入戶:(門) (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5) 懷民亦未寢:(睡) (6)積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 蓋竹柏影也:(原來是) (8)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罷了)

 。ㄈ悍g下列重點句子

 。1)念無與為樂者:想到?jīng)]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

 。2)庭下如積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積水一樣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枸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原來是那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哪個夜晚沒有月色?哪個地方?jīng)]有綠竹和翠柏?

 。5)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不過缺少有像我們這樣清閑逸致的人罷了。

 。ㄋ模洪喿x理解。

 。1)作者在本文中描寫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作者因景抒懷,表達復雜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ㄎ澹.說說“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一句蘊涵著作者哪些復雜微妙的感情。

  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

  師:月在古詩里給人的感覺就是溫柔多情的。要么是謙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著團圓;要么暗示著分離,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淡淡的柔弱的清涼的味道?而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興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學者們常借月抒抒懷。你能說出有關描寫月亮的詩句嗎?

  教師預設答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

  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

  3、我寄愁心寸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李白

  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

  5、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

  6、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7、舉杯望明月,對欽成三人。 ——李白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5

  【課程標準】

  1、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2、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

  【評價設計】

  1、通過對不同形式句子的朗讀,落實學生文言文誦讀能力的積累。

  2、通過對品讀、分析重點詞語、句子提升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

  3、通過三個設問檢測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情況,落實情感目標。

  【教學設想】

  《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寫的一篇小短文,意蘊豐厚,字字有玄機。本設計試圖引導學生立足文言之“言”,抓住重點詞語敲擊文本,以期走進蘇軾細膩豐富的心靈,感悟蘇軾空明的心境,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境界。本設計不強調(diào)課前的自主預習,讓學生對文本保持適度的陌生感,圍繞真實問題閱讀文本,用自己的思維實實在在地一點點掘進文本,走近蘇軾。

  【教學目標】

  1.理解文意,能把握作者的情感波瀾,掌握幾個重點文言詞語。

  2.解讀“樂”“閑”兩字的豐富內(nèi)涵,走進蘇軾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品讀關鍵詞、句,走進蘇軾的內(nèi)心世界,理解“樂”和“閑”的內(nèi)涵;

  難點:對“念無與為樂者”中“樂”的理解。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了解蘇軾,做好解讀文本的相關鋪墊

  1.請學生談自己對蘇軾的了解。

  2.引導學生關注課下注釋

  同時補充相關資料,初步感受蘇軾的生活態(tài)度。

  (PPT補充:蘇軾被貶的有關資料及《臨江仙》(上闋):夜飲東坡醉復醒,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請學生齊讀并談談對詞意的理解。

  二、感知文章大意,掌握部分重點文言詞語

  在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后,教師從能否讀準字音、讀通句讀、讀懂文意三個方面檢查朗讀情況。

  1.指名不同層次學生朗讀,檢查能否讀準、讀通。

  ①引導理解三個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蓋/竹柏影也。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谟貌患訕它c的課文檢查學生節(jié)奏把握情況。

  2.檢查學生能否讀懂文意。

 、僬垖W生嘗試用一個主謂短語簡潔概括文章所寫的這個生活片段。

 、跈z查重點詞語、句子的理解。

  引導學生注意詞語間的聯(lián)系。(PPT出示:重點詞語:欣然戶念遂至寢步蓋)

  (PPT出示:句子大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念無與為樂者) 引導學生注意兩句的特點,在此基礎上生成下一步教學的基礎性資源。

  三、理解蘇軾,感受作者精神境界

(一)品“樂”之內(nèi)涵。

  通過設問一學習文章記敘部分:

  我認為,這里的“為樂”,不僅僅是課下所注釋的“交談取樂”,還有更豐富的內(nèi)涵。不知道同學們意見如何?請同學們依據(jù)文本討論對這個“樂”字的理解,有理有據(jù)的陳述你的觀點。 學生通過交流、探討體會:“樂”之多重含義,這份快樂藏在“欣然”“遂”“亦”“步”四個字眼里。

  齊讀記敘部分,體會蘇軾的這份賞月之樂,分享之樂,讀出幾個關鍵字所傳達的`快樂。

  (二)探“閑人”心境。

  1.通過設問二學習寫景部分,感悟景物寫法及特點:

()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想象體驗:請同學們試著在這句話的空白處填兩個感嘆詞把作者的情感波瀾補出來。

  齊讀(背)寫景句:讀出一份發(fā)現(xiàn)的快樂,讀出一種恍然大悟的味道。

  2.通過設問三學習議論部分,感悟作者的精神境界:

我認為蘇老夫子這兩問實在太絕對。昨夜無月,我校即無竹柏嘛。怎么理解這句話呢?

  追問:“閑人”如何理解?

  齊讀(背)議論部分,讀出作者內(nèi)心的感慨,一點自嘲,一點自賞。

  追問:哪個詞透露了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呢?

  司馬遷有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也就是說,世俗之人庸常之人大都被瑣碎或者欲望淤塞了心靈,窮者奔波于生計,滿臉愁苦,富者追逐于利益,腸滿腦肥。只有從種種生活的瑣碎中超脫自己,才能擁有空明之心。 齊讀(背)全文,體會蘇軾的心境。

四、總結歸納文章內(nèi)涵,深化認識。

  蘇軾確實是擁有生活藝術、生活能力的人,不僅能于敲門不應之時倚杖聽江聲,更能于貶謫之境遇看見如水月色。這有賴于他豁達超脫的人生境界。這才是更重要的財富。 最后還是把蘇東坡的這句話送給大家:

  (PPT出示: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蘇軾《東坡志林?臨皋閑題》)

  愿同學們在未來的歲月里,也能耳聰目明,擁有閑情雅致,做江山風月之主人。

  齊背全文。

  五、板書設計: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為樂——賞月之樂,分享之樂,心有靈犀之樂

閑人——閑情雅致,自嘲、自賞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相關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04-11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03-15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0-20

《記承天寺夜游》說課稿07-18

《記承天寺夜游》說課稿03-31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5篇04-04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5篇)11-08

《記承天寺夜游》語文教案03-23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5篇03-12

記承天寺夜游語文教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