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美術教案

美術教案

時間:2023-05-18 19:12:23 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美術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美術教案模板集合7篇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用多種形式表現(xiàn)火車。

  2、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表現(xiàn)力。

  3、通過對火車的了解,表達學生對生活的美好感受的`體驗。

  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火車的知識,開擴學生的視野。

  教學難點:學生用各種方法表現(xiàn)制作火車。

  教學準備:學生自帶藥盒、牙膏盒、飲料瓶、畫紙、水彩筆。

  教學過程:

  1、進教室給學生在黑上寫大大美術字,對于我來說很輕松。

  學生在下面議論,情不自禁的喊到“火車開啦”

  2、老師也很高興,告訴學生在講《火車開啦》

  老師當火車頭讓坐的好的學生拿著水彩筆盒在后面跟著自己。

  3、學生高興,激動萬分,學生老師一起著火車叫的聲音,在教室走一圈,順便把自己的水彩筆放在黑板的槽中,班里的學生沸騰了,真的很熱鬧。

  4、師生開始講各種各樣的火車。

  火車如果按動力方式可分為蒸汽機車,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

  如果按用途來分有客運列車,貨運列車和特殊用途列車;還有按軌道方式來分有輕軌列車和重軌列車.

  5、學生四人小組商量做什么?畫什么?

  6、學生作業(yè):

  老師巡回輔導

  7、展示學生的作業(yè)

  立體放在前面的桌上,畫帖在黑上。

  8、請一個火車頭(一個學生)帶大家看展覽。

美術教案 篇2

 。ㄒ唬┱n程題目

  設計素描--結構分析階段

  教學目的: 結構分析素描的訓練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對于自然的認知形式及其結構分析的觀念,通過對物象結構的分析來深入對于空間的自我感受(諸如對形體觀察與感受的程度,力量在空間的運動作用,直覺的空間判斷,心智的推理等等)。通過素描對于藝術創(chuàng)造的這些隱性作用,使學生從某一確定的描寫過程中感受到內在結構的生命世界。

  (二)搜集資料

  1、搜集骨架型結構的自然物和人造物(圖片)

  2、搜集積量型的自然物和人造物(圖片)

  從所搜集的資料圖片當中,體會骨架型結構和積量型結構的`不同特征以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學會利用這兩類結構對物象進行分析。

  (三)體驗練習

  1、從所搜集的若干骨架型資料圖片中,以速寫形式勾勒其骨架造型。

  2、從所搜集的若干積量型資料圖片中,以速寫形式勾畫其積量造型。

  3、以自然物象為模特,利用綜合分析的手法,以草圖形式分析其結構造型。

  4、以人造物象為模特,利用綜合分析的手法,以草圖形式分析其結構造型。

  (四)課題作業(yè)

  1、單體人造器具或簡單幾何形體組合的結構分析

  規(guī)格:4開紙

  數(shù)量:2--4張

  學時:6--10學時

  2、單體自然物象的結構分析

  規(guī)格:4開紙

  數(shù)量:1--2張

  學時:6--12學時

  3、多個人造器具或復雜幾何形體組合的結構分析

  規(guī)格:2開紙

  數(shù)量:1--2張

  學時:12--20學時

  作業(yè)要求:構圖嚴謹、造型準確,能充分地表達物體的結構、空間、形態(tài)以及掌握形體的比例、姿勢與動態(tài)。畫面整體,刻畫深入。

  (五)作業(yè)展示

  (六)交流討論

  討論題目:1、"形"與"體"的感知及其聯(lián)系。

  2、形如何向體轉化?

  3、動物、人、植物、器物等結構中的骨架與積量的轉換。

  (七)課后記

  經驗:授課思路條理,使學生較容易理解;

  訓練步驟清晰,使學生較容易駕御。

  不足:學生對如何由形轉化為體的認識不熟練;

  學生對物象的骨架分析從直覺到知覺都不甚熟練。

美術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課是小學美術教材(人美版)第五冊第10課,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美術學科的特點,本課主要要求教師在上課時讓學生明確畫手的意義,并通過認知手是表現(xiàn)人的動作、表情及社會屬性的重要方面,古今中外的著名畫家?guī)缀醵挤浅V匾晫κ值目坍嫞寣W生充分感受到手在生活中與人的密切聯(lián)系,并能帶著這份特有的情感讓學生比出各種手的姿態(tài),從而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揣摩。通過觀察手、欣賞表現(xiàn)手的藝術作品,提高孩子畫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對手的認識、了解。

  教學目標:

  通過收集資料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對手的觀察與表現(xiàn)能力,從而體會畫手的方法,增強對手的表現(xiàn)力。

  教學重點:

  整體觀察與認識手。

  教學難點:

  手的各種姿勢的表現(xiàn)

  教具準備:

  課件、圖片

  學具準備:

  收集圖片、描寫手的文字資料、作業(yè)紙、涂色工具、手工材料等。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指導

  學生的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及策略

  時間安排

  一、創(chuàng)設情景

  課件1

  1、出示謎語

  《手》

  2、出示課件2

  教師導語:

  從石器時代的石斧到龍門吊車,從筷子到阿波波羅登月艙,莫不是手的功能的再創(chuàng)造。一雙有形的、無形

  1、學生聽謎語,并猜出謎底

  通過猜謎語,激發(fā)孩子的`興趣。使孩子自主地參與學習過程。

  2分鐘

  4分鐘

  的變幻而更強有力的手在推動整個歷史向前發(fā)展,使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手的世界。

  1、欣賞“魔術手影”表演

  2、學生表演(可課前找到會手影表演的學生)。

  通過觀賞、表演,讓學生大膽的想象,加深對“手”的聯(lián)想。

  二、欣賞啟發(fā)、互動學習

  1、游戲

  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詞組(如:拍手、擊掌、比數(shù)字、握拳、你真棒、憤怒、歡迎)等。

  2、出示課件3

  教師導語:有生命的手充滿了生命的活力,猶如一棵茁壯樹干上的枝葉,有深層思維與修養(yǎng)的人是懂得以手傳遞感情的。手是人身上觸覺最敏感、神

  學生欣賞

  1、《蒙娜麗莎的》—那雙豐韻、恬適而表情微妙的手;油畫《父親》—一雙歷盡世事滄桑的而古老的手;法國雕塑家羅丹的《大教堂》、《沉思者》

  通過游戲、欣賞進一步讓學生感受手的無窮魅力,加深對“手”的情感,體會“手”的重要性。

  10分鐘

  經最豐富的部分。

  同時展示學生作品。

  2、學生根據教師出示的圖片,有感情的朗讀自己收集到的描寫手的文章片斷、詩、詞、句。(可選擇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性別)

  三、實踐活動

  參與學生活動

  教師導語:

  手作為有情物被應用于很多宣傳領域今天我們將用手來表達一種感情,并進行交流。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踐活動。

  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把觀察到感受到的東西大膽的充分的表現(xiàn)出來。

  22分鐘

  出示幻燈4

  練習要求:

  A、必須通過手的結構、動作組合表現(xiàn)。

  B、可選擇繪畫、剪貼的方式表現(xiàn)。

  四、相互欣賞、評價、交流

  教師寄語:

  你們是智慧的、最棒的,用你們自己勤勞、勇敢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一個輝煌燦爛的明天!

  相互欣賞作品、交流

  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

  2分鐘

  三年級《不同姿態(tài)的手》一課教學反思

  結合課改精神,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xiàn)以下幾方面:

  第一、教學內容增強趣味性,以孩子的生活為切入點,貼近孩子的生活。

  在美術課程的教學中,只有讓情感得到充分體驗、感受和理解,才能讓學生接觸到藝術的本質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教學中我設置了欣賞魔術手影、孩子們身邊熟悉的事物,從他們最熟悉的東西入手,能引起他們共鳴,激發(fā)他們 對學習任務的興趣。

  第二、讓學生參與表演游戲,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積極參與體驗,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

  第三、通過介紹能引起學生們感興趣的藝術作品和其他同齡人的學生作品,并能通過自己查找資料增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第四、教學內容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處于中、低年級兒童的思維結構屬于直覺思維和具體思維階段,如果先入為主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原理,從概念出發(fā)進行教學,勢必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反而容易阻礙學生的發(fā)展能力。教學中通過個人體驗、感覺去發(fā)現(xiàn)美、認識美、創(chuàng)造美。并培養(yǎng)關心他人作品、區(qū)別作品的不同和欣賞作品的習慣。

  由此可見,要上好一堂美術課,必須要把握好基調、圍繞主旨、合理布局、展開聯(lián)想、賦予看似簡單的教學內容以靈動的生命,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美的空。

美術教案 篇4

  課題:美術繪畫基礎知識——平行透視

  授課教師:孫凱

  教學目的:

  1.知識目的:通過對透視的基本法則的學習,使學生理解透視的基本規(guī)律,掌握平行透視的方法,能準確的表現(xiàn)物體的透視關系;

  2.技能目的:通過對六面體的觀察和對自然現(xiàn)象的分析,來逐步深入的了解物體在自然界中的透視現(xiàn)象,讓同學們自己動手畫出六面體的透視,加強學生對透視的理解;

  3.情感目的:通過對透視現(xiàn)象的分析討論提高同學們對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以及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六面體的平行透視的表現(xiàn)方法。

  教學難點:平行透視的基本法則與繪制方法。

  教具準備:

  1、教具: PowerPoint課件、粉筆盒、直尺、繪畫工具材料等

  2、學具: 繪畫工具材料、筆記本等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講述法、示范法

  課 型:新授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清點學生人數(shù)及工具材料準備情況

  二、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一個新知識,這個新知識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可以廣泛應用,而且對于我們同學們學習繪畫非常有幫助。大家在生活中一定發(fā)現(xiàn)很多有趣的現(xiàn)象,

  比如:師生雙邊活動:欣賞圖片(見PPT)

  我們現(xiàn)在來討論一下你剛才看到的旗幟、樹木、鐵軌、房屋有什么規(guī)律?是不是近處的高,遠處的低呢?近處大遠處小呢?近寬遠窄呢?這個知識是什么呢?這個知識就是透視!

  教師提問:什么叫透視?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透視呢?今天我將和同學們一起來討論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透視現(xiàn)象。

  三、 講授新課

  透視就是把我們所看到的物體正確地表現(xiàn)在紙上的一種現(xiàn)象。那么我們掌握了透視方法,就可以準確的表現(xiàn)物體的立體感和景物的空間感。透視分為:平行透視、成角透視、圓的透視等。今天我們主要學習平行透視。

  (一)人們最初是怎樣研究透視的?

  最初研究透視是采取通過一塊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將所見景物準確描畫在這塊平面上,即成該景物的透視圖。后遂將在平面畫幅上根據一定原理,用線條來顯示物體的空間位置、輪廓和投影的科學稱為透視學。

 。ǘ、如果所研究的立方體有一個面與透明的畫面平行,即與畫面平行,立方體和畫面所構成的透視關系透視就叫“平行透視”。(展示粉筆盒)

 。ㄈ、平行透視規(guī)律: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等

 。ㄋ模⑵叫型敢晥D的畫法

 。1)、先畫一條視平線

 。2)、在視平線定上一個心點

  (3)、在畫面上任何位置上畫一個正方形

  (4)、把正方形的四個角分別同心點連接

  (5)、在四條連線上定一點

 。6)、延長這點作水平線和垂直線,交叉另外兩條線

  (7)、然后把各個點連起來

  平行透視圖

 。ㄎ澹⑼敢暬靖拍睿

  1、視平線:就是和畫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線(面)

  2 心 點:就是畫者眼睛正對視平線上的一點

  3、視 點:就是畫者眼睛位置

  4、消失線:就是物體到消失點的連線

 。⑵叫型敢曉诶L畫中的運用

  教師展示范畫、

  四、學生課堂練習:

  畫立方體各個方位透視圖,教師巡回指導

  五、課堂小結

  展示優(yōu)秀學生作品,指出問題作品的不足

  六、布置下節(jié)課工具材料準備

  板書設計

  美術選修課教案篇二:山水選修課教案

  ********

  20xx—20xx學年度第1學期

  《寫意山水》“訓練方案”

  授課教師:

  適用專業(yè):美術教育專業(yè)

  授課班級: 2****

  20xx年9月

  第一部分 理論

  (一)山水畫的意象造型

  中國畫的造型,不論是人物、花鳥還是山水,一直主張“以意立象”,而不是自然物象的完全模擬。這里的“意”有兩層意思:一是指物象的內在規(guī)律和生命力;二是指畫家的主觀感受和情思。用這種“意”去“立象”,必然包含著主觀與客觀的因素。這里的“象”既有客觀的“形”,也有主觀的“象”。所以,由客觀的“形”變?yōu)橹饔^的“象”這當中有一個加工改造過程,即是意象造型的過程。

  山水畫意象造型的核心就是對自然景物形神的總體把握。東晉畫家顧愷之不以自然物象的形似為滿足,明確地提出“以形寫神”的主張,把“傳神寫照”作為繪畫的最高境界。從此追求神似成為中國畫造型方法上的準則,人物畫家要刻畫出人物的精神氣質,花鳥畫家要寫出花木禽獸的勃勃生機,山水畫家要描繪山川的神采氣韻。為了一幅畫的神似、意似,畫家甚至采取“遺貌取神”的表現(xiàn)手段,以達到神完意足的目的。近代山水畫大師黃賓虹說:“畫有三:一、絕似物象,此欺世盜名之畫;二、絕不似于物象者,往往托名寫意,魚目混珠,亦欺世盜名之畫;三、唯絕似又絕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畫!边@是對意象造型核心內容精辟的論述。

 。ǘ┥剿嫷墓P墨表現(xiàn)

  山水畫在表現(xiàn)形式上的主要特征是筆墨的運用,如同西方繪畫的色彩運用一樣。筆墨不僅是畫家表現(xiàn)自然物象的媒介,還是畫家抒情達意的載體。也就是說,筆墨是主觀世界反映客觀世界的一種手段,畫面中山川樹木的神情生氣完全是通過筆墨體現(xiàn)出來的。因此,歷代畫家十分注重筆墨,而且總結出完整的山水畫用筆用墨的理論,講究筆法、墨法,追求筆情墨趣之美。在用筆墨表現(xiàn)自然景物時,由于畫家對客觀物象的思想感情、感受不同,筆墨的表現(xiàn)就各不相同,就形成山水畫多姿多彩的藝術風格。山水畫筆墨之美還表現(xiàn)在以書法的筆意入畫的形式美。中國有“書畫同源”的理論,從晉、唐時代起,畫家就把書法藝術引進了繪畫,使中國畫的筆墨發(fā)展成為具有豐富形式趣味的、有藝術強度和力度的表現(xiàn)手法,更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

 。ㄈ┥剿嫷囊饩骋

  山水畫很講究用筆用墨,同時也很注重意境的創(chuàng)造。所謂意境,就是山水畫所體現(xiàn)的思想情感的境界。意境的構成,是外界客觀存在的自然景物在畫家頭腦里的反映結果。也就是說,是畫家面對自然山川,從觸景生情到寓情于景,畫景是為了抒情,用筆是為了達意,最后達到了情景交流、物我兩融的境界。這就是意境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時,畫中所描繪的已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而是“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兩者交融在一起,傾注于畫面,體現(xiàn)出畫家的情愫和自然景物的神韻,由此而產生的意境,才能“奪人”。

  山水畫與詩的結合是唐代水墨山水畫家王維開創(chuàng)的,使山水畫賦有了詩的意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兩者相得益彰,使畫中意境味之無窮,更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四)山水畫的賦彩特色

  “隨類賦彩”是中國畫設色的基本原則,這個“類”即是指客觀對象。同類賦同色,也是指不受客觀約束,而是依據畫家主觀意識,因意而賦的“類型色”。遵循這個原則,山水畫的設色基本上是從自然景物的固有色出發(fā),色彩的變化一般也只是固有色明度上的變化,并通過整幅畫,使色彩的配合達到相互的對比和映發(fā)。山水畫的著色,雖著重平光下的固有色,不同于西洋畫那樣去描寫在光的映照下色彩所發(fā)生的復雜變化,但并不完全排除自然光線影響下的環(huán)境色,在表達特定的內容和環(huán)境時也適當?shù)夭捎。但是畫家更注意的卻是色彩對人的感情的感染力,不拘于對象的自然色彩,而是按所表現(xiàn)的主題需要,對色彩進行主觀的設計和創(chuàng)造。

  山水畫的用色多數(shù)是在筆墨已完成基本造型之后進行,色彩是在這個基礎上發(fā)揮作用的。在色與墨的關系上,既要“以墨為主,以色為輔”,還要“色不礙墨,墨不礙色”,又須“色中有墨,墨中有色”,使色墨交相輝映、相輔相成。除大青綠重彩山水外,一般水墨山水著色與筆墨運用一樣講究用筆,要注意色彩濃淡干濕的變化,不宜平均填涂。這些都是中國山水畫在設色上的特點。

  (五)時空處理的靈活性

  山水畫“意象造型”的特點,決定了在章法布局上的“自由性”,決定了它能夠靈活地處理空間與時間的關系,突破了自然真實的限制,以創(chuàng)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時空處理的靈活性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意象時空的處理方法――可以根據表現(xiàn)內容的需要,突破空間的限制,將天南地北的山川融為一體,也可以將水中陸地的景象巧妙地繪于同一畫面;為了表現(xiàn)主題的需要,還可以突破時間的限制,將春夏秋冬景色置于一圖,將日月星辰置于一景,讓古代與現(xiàn)代在同一畫面上共存。

  “三遠”及“散點透視”的處理方法――所謂“三遠”即高遠、深遠、平遠。高遠就是仰視,深遠是俯視,平遠是平視!叭h”是中國山水畫特有的遠近處理法,奠定了中國山水畫靈活地處理空間關系的基礎。在有些山水畫的章法里,同一畫面采取了三遠中的幾種方法來畫?梢陨习敕闷揭暦,下半幅用俯視法;也可以上半幅用高遠法,下半幅用平遠法。長卷等橫幅形式的遠近關系,常用“散點透視法”,即畫家的位置和視點是不固定的,可以上下、前后、左右移動,突破了空間制約來處理景物的表現(xiàn)方法。

  空白背景的處理方法――山水畫在構圖時,常留有大塊空白,或上空,或下空,或左空,或右空,也可中間空。白可以作為云煙回蕩于空間,白也可以作為水流穿行于大地?瞻琢舻煤茫粌H突出了主體,并且使整個畫面因此顯得靈活而生動起來。

 。ㄒ唬┕P法:筆法就是用筆之法。用筆首先是執(zhí)筆,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應該是指實、掌虛,握筆略高為好。以拇指和食指捏住筆管(拇指向上傾斜,食指向下傾斜,兩指相對捏住筆管),中指由外向內勾住筆管,無名指由內向外抵住筆管,再以小指貼在無名指內下側,協(xié)助無名指推擋。這樣筆管在手中既穩(wěn)當又靈活。指實就是手指捏筆管要實在,要用力捏緊,又不可太緊。掌虛就是掌心要空靈。捏毛筆切不可像捏鋼筆那樣,握筆略高為好,便于使轉。

  在掌握執(zhí)筆方法之后,還要懂得運腕方法。正確的`運腕方法應該是“腕平掌豎”。掌能豎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懸起。肘腕并起,腕才能夠靈活運用。小畫提腕,大畫懸肘。一般作畫只運臂、運肘、運腕,惟極精微處可以運指。這雖屬常識,但總關全局。初學者起手入門要有個高的標準,否則一旦養(yǎng)成了壞習慣就難改了。

  用筆的內容包括“起筆”、“行筆”、“轉折”、“收筆”四個方面。

  “起筆”是指筆畫的開端,“收筆”是指筆畫的結束,起筆和收筆是線條形成的關鍵。按照筆法要求,起筆要像書法楷書下筆那樣,做到“豎筆橫下、橫筆豎下”,“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筆意;收筆要“無垂不縮,無往不收”,即勾線至盡處,應把筆收回,通常稱為回鋒。

  筆的運行造成各種線的動勢,直接關系到線條的氣質和繪畫的氣韻。因此,行筆的過程中是很講究波折的,通常稱“一波三折”。所謂“波”是指掌握用筆起伏的形成,“折”是指行筆運轉的方向變化。行筆中,要使筆鋒始終在筆線的中間,用力要均衡、沉著,有分量、壓得實,線條才不至于飄。恍泄P要自然流暢,灑脫自如,就要求在勾線時胸有成竹、一氣呵成,富有連貫性;行筆要富有節(jié)奏,富有彈性,筆畫有輕重、緩急、起伏、頓挫的變化?傊,行筆要做到“快而不飄,重而不板,慢而不滯,松而不浮”,以追求自然流暢、生動靈變、沉穩(wěn)有力的藝術效果。

  當代山水畫大師黃賓虹對中國畫的用筆,曾提出過這樣的主張:(宜圓、宜平、宜重、

  宜留、宜變。)他闡明了中國畫用筆的本質規(guī)律。

  圓——是指圓筆中鋒勾線,(如折釵股)線條圓潤、有力、挺拔;

  平——是指行筆平衡穩(wěn)健,(如錐畫沙),用力均勻,處處著力;

  重——是指用筆厚重,如(高山墜石)要有力度,有分量;

  留——就是要沉著用筆,(如屋漏痕)控制住線條的運行,不至于留不住而“滑下去”; 變——這里一個“變”字很重要,“變”是靈活變化、不拘成法之意,要根據描繪對象的各種因素而有所變化,去追求用筆的氣格、韻味。

  用筆要講筆法。中國山水畫的筆法主要有中鋒、側鋒、逆鋒三種。由這三種運筆方法又變化出點、厾、皴、擦、拖等多種筆法。

  中鋒用筆,是指執(zhí)筆端正,筆鋒基本上在筆線的中間。這種線飽滿、豐實、壯健,取其圓、厚、重,多用于表現(xiàn)結構的主線。

  側鋒用筆,是使筆桿傾斜,甚至橫臥,不但用筆鋒,有時候也用筆身乃至筆根接觸紙面,筆鋒常偏向線的一邊。這種用筆變化多,既同畫出線又可畫出面,具有表現(xiàn)力強、變化豐富生動的特點。

  逆鋒用筆,是筆鋒在前逆向而行,與通常用筆方向相反,既了畫中鋒筆線,也可畫側鋒筆線。這種用筆由于筆鋒在推進中遇到阻力散開,就會產生變化較豐富的飛白效果。這種筆法比較滯澀、潑辣,多數(shù)是結合其他用筆運用的。以上三種筆法,在作山水畫過程中,經常是綜合交替運用的。畫家必須根據內容表現(xiàn)的需要,恰當?shù)匕讯喾N筆鋒的運用結合起來,才富有表現(xiàn)力。

 。ǘ┠ǎ耗ň褪怯媚募挤。清沈宗騫說:(用墨之妙,在于以墨隨筆),說明用墨與用筆是分不開的,墨法是通過筆法來完成的。用墨與用水的關系也很大,只有筆、墨、水三者的巧妙運用,才有“墨分五色”之說。即由于筆含的水墨多少不同,墨色可以呈現(xiàn)出從濃到淡五個層次——焦、干、濕、濃、淡。這是大體的劃分,實際運用起來,深淺的變化還會更豐富。墨的運用宜在單純中求復雜,在統(tǒng)一中求變化。一般以一種墨色為主,兼用其他,局部的變化不宜過大,大了就會“花”而“亂”失去整體感。

  對用墨的要求:干墨不枯,須腴潤、不焦躁;濕墨不滑,不能渙漫、無筆力;濃墨不濁,不能呆滯,要筆跡分明;淡墨不薄,要有厚度,見骨力。

  常用的墨法有以下幾種:

  濃墨法——墨中摻水較少,色度較深,用以表現(xiàn)物象的陰暗面、凹陷處和近的景物用濃墨不可過量,過多容易板滯、不生動。所以用濃墨必須沉著洗練。

  淡墨法——墨中摻水較多,色度較淺,用以表現(xiàn)物體的向光面、凸出處和遠處的景。淡墨容易產生軟弱無神之弊,所以用淡墨要明凈無渣,要“淡不浮薄”。

  蘸墨法——將干凈的濕筆筆尖蘸墨,使墨由筆尖向筆根自然滲開,形成由濃到淡的豐富色階。這種墨法豐富而自然,富于韻律。

  破墨法——是指墨與墨重疊的方式,它是兩種色度不同的墨、不同水量的墨在尚未干時的重疊,滲化處既分明又模糊,具有一種豐富、渾厚、滋潤的美,墨韻隨之而生。常取方式有濃淡互破、枯潤互破、水墨互破等;形態(tài)上有點、線、皴、擦對面的破以及面對點、線、皴、擦的破。

  積墨法——是指一種濕墨對一種干墨的重疊。通常是淡墨對濃墨的重疊,也有小面的濃墨對淡墨的重疊。積墨法在山水畫中一般用在表現(xiàn)渾厚、濃郁的地方以及某些對比與氣氛中的特殊效果,有時也藉以補救勾勒的敗筆。

  潑墨法——是泛指大墨量、大面積、大筆頭的作品繪制方法。這種方法有一種自然感和力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隨意性,容易出現(xiàn)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意料之外的效果。潑墨法之難在于形的概括,在于既不能混沌一片,又不能筆筆分明,要既分明又朦朧,適用于追求情趣、

  感覺以及在造型上無需很嚴格的題材與物象。

  焦墨法——是指以濃墨渴筆來描繪自然物象的表現(xiàn)方法。因筆中水分少,勾出線來有“毛”的感覺,另有一番效果。

  此外還有宿墨法、膠墨法、沒骨法等等,但是不論采取哪一種或是混合運用的墨法,都要注意墨色濃淡干濕的變化以及墨自由滲透的特點。

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對"影子"的添畫,給予幼兒游戲的體驗,讓幼兒通過想象和創(chuàng)造,自由表現(xiàn)自己的所想、所感和所見。

  2、鞏固單色畫的作畫方法,使作品豐滿。

  3、通過活動,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4、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5、養(yǎng)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黑影若干種,示范黑影和實物各一種。

  活動過程

 。ㄒ唬⿲牖顒,引起興趣師:昨天我請了一位粗心的照相師幫我印照片,他實在太粗心了只印出了一個影子,你們看!

 。ǘ┏鍪竞谟,啟發(fā)幼兒想象

  1、師:這就是其中一張照片。你們想想:這可能是什么東西的影子呢?(幼兒從不同方向進行觀察)。

  2、師:咦?這到底是一樣什么東西的.影子呢?我也和小朋友一樣在猜測,瞧。ń處熃议_影子)這就是我重新印的照片,哦!原來是****。到底誰猜對了呢?(請幼兒講出道理)。

  3、教師總結。

  (三)聯(lián)想創(chuàng)作

  1、今天我也請你們幫幫忙,來印照片,并給照片做鏡框,好嗎?老師這里有幾種影子,你拿到哪個就猜哪一個。拿著影子看不要急著畫,要多看看,左看看,右看看,然后把它畫出來,看看誰能得冠軍。

  2、教師示范做鏡框的方法。

 。ㄋ模┲v解作畫要求,教師巡回指導

  1、從不同方向觀察、想象,千萬不要忘記外形的邊加粗。

  2、用線條和黑白灰來使畫面豐滿。

  3、用印章印花邊時注意紙張清潔。

  (五)評價作品,結束活動把做好的照片送給爸爸媽媽。

美術教案 篇6

  一、教學案例

  教學背景:廣東有一種樹,叫木棉樹,每年的三四月份結果、開花,其花稱木棉花!队腥さ哪久藁ā分榻侵薜貐^(qū)的很多校園都有栽培。《有趣的木棉花》這種樹樹身高大,平時總時默默無聞地“守衛(wèi)”著校園,只有到了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木棉樹才真正顯示其“英雄”的本色(為廣州市花)。那紅彤彤的花朵,為校園景觀增添了亮麗的色彩,深得校園師生的喜愛。每逢這個時候,校園里的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一有時間就會爭著去揀剛從樹上掉下來的木棉花。該美術教師就抓住這一時機,把它設計成小學四年級的美術活動課,以繪畫寫生為切人點,整合自然課知識,嘗試用探究性學習方式融人課堂教學之中。

  基本過程:課前教師要求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合作方式收集木棉花,并帶到美術課堂備用。在上課后,教師先讓學生之間交流收集木棉花的過程,然后指導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別對木棉花進行觀察、寫生。此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木棉花的形狀、色彩以及木棉花之間進行比較。在這一過程中,每小組學生都很認真、很投入,其中有一小組發(fā)現(xiàn)了使教師和其他學生都吃驚的問題:木棉花的花辦重疊方向,存在明顯不同。有些花朵的重疊方向是順時針的,有的則逆時針。這一發(fā)現(xiàn)引起了全班學生的一時轟動。當學生問教師時(其實該教師也不知道),教師靈機一動說:“這就是老師要你們通過自己的眼睛,發(fā)現(xiàn)出未被發(fā)現(xiàn)的問題!蓖瑫r在黑板上寫出已準備的六個問題,供其它幾組去選擇和研究。并指導各小組選出正、副小組長,負責自己小組所選擇的研究問題,在課后進行調查,收集,紀錄。在下一節(jié)美術課中進行討論、匯報和發(fā)言。此時此刻,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被調動起來了,都沉浸在熱烈的探討情景之中。

  討論的問題:在上第二節(jié)美術課時,四個小組都有了一定的準備。教師引導各組把課前收集、調查的資料,在小組中進行最后討論,小組長記錄好討論的結果,并代表小組作匯報發(fā)言。有幾位小組長悄悄地告訴該教師,她們小組拍了木棉花的照片;有的是寫生作品,能不能使用投影儀,該教師很高興地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并成了他們的幫手。下面是幾個小組自己收集、討論、上臺發(fā)言的部分內容:

  “我是第三小組代表,我們小組選擇了《用畫畫的什么材料,表現(xiàn)木棉花的色彩最好》的研究題目。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們的研究過程!

  “我們通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了木棉花的花辦,剛剛從樹上掉下來的時候,顏色非常鮮艷,很紅很紅的,圓形果托又是鮮綠色的,紅色和綠色形成了一組對比。 (把照片放在投影儀上,讓同學們觀看。)!

  “根據資料記載,木棉樹是先開花后生葉。但是我們對這一條資料有懷疑,因為根據我們的仔細觀察,木棉樹是在春天3月份開花的,在開花前是先有了綠色的葉子,后來綠葉開始變黃,木棉開花時沒有了葉子,等木棉花全部掉完了,木棉樹才開始長出了新的葉子。所以我們覺得有懷疑……”。

  “以上是我們小組研究的成果,謝謝大家!”

  “我是第一小組,我來介紹一下我們組寫生木棉花的情況。”

  “我們寫生木棉花,主要用線條畫出木棉花的花辦形狀,在寫生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就是木棉花的五片花辦的重疊方向,有的是向右轉的,有的是向左轉的(投影儀出示木棉花照片和學生作品)。”

  “我們小組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同學說,是受太陽光不同的原因;有的同學說,是木棉花在小時候被不同方向吹來的風向造成的原因;有的甚至說,一個是公的,一個是母的,我們去請教了自然課的老師,自然課的老師說也不清楚,我們又上網去查找,但網上也沒有這方面的介紹,不知道哪位同學、老師是否有這個問題的資料?請介紹給我們……”

  此時,很多學生的思維和情緒被這個問題給激活了,紛紛舉起自己的手,發(fā)表各自的觀點。其中有一位男學生站起來大聲地說:“我看過一本書,書上說植物的枝蔓莖干,會出現(xiàn)左右旋轉生長的現(xiàn)象,是因為地球旋轉的引力和磁力共同引起的”。另一位女學生則自己站起來直接回答:“我認為這是木棉樹遺傳基因的`問題吧!當前大家都在說什么人類基因,我想植物也應該有自己的遺傳基因吧!”令在場的所有教師都很驚訝,并報以熱烈的掌聲……

  二、案例的幾點啟示

  1.體現(xiàn)教學者的教學思想

  教學思想決定著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探究性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的實踐,突破了以往一般意義上的美術教學課,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引領到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探究的過程。這一案例的展示,正體現(xiàn)出這樣一種教學思想:教學不以灌輸知識為重,而是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著眼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到解決問題,運用綜合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為重點。它是我國當前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美術課程標準的精神所倡導的,是新的教學理念在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實踐。因而,對當前的中小學美術教學更具有現(xiàn)實的操作性,值得啟示和借鑒。

  2.體現(xiàn)教學者的教學方法

  教育思想決定著教學的方法,而教學方法只有適應先進的教學思想的要求,才能體現(xiàn)科學性。這一課例的創(chuàng)設,正是抓住了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典型,通過這一典型,引領學生從美術學習角度,運用綜合知識(自然、語文等學科)自主發(fā)現(xiàn)、探究問題,無疑為體現(xiàn)教學者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找到了科學依據。同時,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在有利于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創(chuàng)新意識的增強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的基礎上,提高對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對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反映教師的教學綜合能力。因此,讓教師充分發(fā)揮教學空間進行大膽設想、嘗試、創(chuàng)新,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3.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方式

  有了先進的教學思想、靈活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奠定了扎實的學習氛圍和基礎。可以這么說,教學效果歸根到底是要落實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上得到充分體現(xiàn)。因此,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這一案例的創(chuàng)設和設計,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在教師教學思想的引領下,逐漸得到養(yǎng)成和實現(xiàn)的。在傳統(tǒng)的美術學習方式中,過分地突出和強調知識的接受與技能的掌握,冷落和忽視了發(fā)現(xiàn)與探究,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的學習美術知識完全控制在“你說我聽,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動接受過程。其次,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把學習過程之中發(fā)現(xiàn)、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這一案例的展示,更多地強調了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探究學習,成為本案例教學思想的一個重要亮點,更有利于中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借鑒。

  4、體現(xiàn)教學方式的靈活性

  教學方式的靈活性,是體現(xiàn)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具體化。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完全是教師講、學生聽,被動地接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被完全的冷落: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的實踐,不被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情景完全聽命于“標準化答案”和有限的書本知識的狹窄范圍之中,極大地壓抑了小學生好動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創(chuàng)新意識。而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師根據教學要求,靈活地把全班分為多個小組的小群體進行學習,學習形式上更具有靈活性和注重個性的發(fā)展。他們在課外收集、調查所需資料;自己把作品用相機拍成照片;課堂中進行自己討論、發(fā)言、辯論、作記錄;并選派小組代表上臺發(fā)言等。在發(fā)言中既有發(fā)言稿,又有小組成員的作品展示。在一定意義上說,這節(jié)課的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充滿了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實現(xiàn)了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的相互適應和完美統(tǒng)一。這為我們美術教學中的其它活動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

  5、體現(xiàn)教學評價的綜合性

  教學評價的綜合性,是體現(xiàn)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的綜合體系,是教學者教學思想的延續(xù)和檢測。傳統(tǒng)的美術教育評價,往往只要求學生提供美術課的作業(yè),而對于學生是如何完成這張作業(yè),并不是很關心。對學生學習的教學評價完全是取決于教師對學生單一的美術作業(yè)好壞的肯定與否來實現(xiàn)的。因而,壓抑了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空間和創(chuàng)新意識。而這一案例的創(chuàng)設,展示出教學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多地關注學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過程。這樣的教學評價,才能深入學生發(fā)展的進程,對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和提高,進行有效的指導,教學評價促進發(fā)展的功能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與此同時,在關注過程中,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fā)展。

美術教案 篇7

  課題:

  第五課 靜物寫生

  課時:

  2課時

  課堂類型:

  造型表現(xiàn)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寫生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習慣及重要性。

  2、通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掌握寫生的方法,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觀察事物的能力。

  3、體會寫生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寫生的基本方法,學會用線描的方法表現(xiàn)靜物。

  2、學習寫生的構圖知識,學會用線描的表現(xiàn)方法。

  教具學具:

  各種靜物、寫生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1、欣賞一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

  師問:哪一張好看的,為什么?

  2、導入課題:《靜物寫生》

  二、發(fā)展階段:

  1、什么是靜物畫:靜物畫是西方繪畫中的一個門類。它指以日常生活中無生命的物體為主要描繪對象……也就是說從概念的意義上,西方的'靜物畫與動物畫只在極小的范圍內有一定的重合現(xiàn)象。

  2、欣賞一組靜物寫生畫

  師問:哪一幅好看,為什么?

  3、觀察靜物的組成結構:高、低、大、;前、后、左、右等

  三、拓展階段:

  1、寫生要注意什么?(學生討論)

  師:寫生對象的真實性

  2、如何用線條表現(xiàn)靜物?(學生討論)

  師:利用線條的長、短、粗、細、曲、直等特點,來描繪寫生對象

  3、寫生步驟:

 。1)用取景框構圖

 。2)在畫紙上定好寫生對象位置(高和寬)

 。3)按從前到后的順序描繪

 。4)仔細描繪,做到統(tǒng)一有序

  四、學生作業(yè):

  完成一幅靜物寫生

  五、學生練習,教師巡回輔導。

  六、作品展示:

  學生代表向全班同學展示并評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

  收拾并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學延伸與拓展:

  1、多練習線描,在靜物寫生的基礎上,可進行風景寫生。鍛煉自己仔細觀察生活的能力。

  2、講一個科學家認真觀察生活的故事。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的教案11-08

美術教案02-20

《美術》教案02-17

美術陀螺教案02-07

星空美術教案02-07

蝸牛美術教案02-07

“手帕”美術教案02-07

走進美術教案02-21

《南瓜》美術教案12-01

插花美術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