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初中數(shù)學教案

初中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12-29 16:00:27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初中數(shù)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中數(shù)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初中數(shù)學教案

人教版初中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了解鄰補角、對頂角,能找出圖形中的一個角的鄰補角和對頂角.

  2.理解對頂角相等,并能運用它解決一些問題.

  重點:

  鄰補角、對頂角的概念,對頂角的性質(zhì)與應用.

  難點:

  理解對頂角相等的性質(zhì)的探索.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引導語:

  我們生活的世界中,蘊涵著大量的相交線和平行線.

  本章要研究相交線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線的一種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線的性質(zhì),研究平行線的性質(zhì)和平行線的判定以及圖形的平移問題.

  二、嘗試活動,探索新知

  教師出示一塊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過程.

  教師提出問題:剪布時,用力握緊把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進而使什么也發(fā)生了變化?

  學生觀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緊把手時,隨著兩個把手之間的角逐漸變小,剪刀刀刃之間的角相應變。绻淖冇昧Ψ较颍S著兩個把手之間的角逐漸變大,剪刀刀刃之間的角也相應變大.

  教師提問:我們可以把剪刀抽象成什么簡單的圖形?

  學生回答:畫成兩條相交的直線,學生畫直線AB、CD相交于點O,并說出圖中4個角.

  教師提問:兩兩相配共能組成幾對角?各對角的位置關系如何?根據(jù)不同的位置怎么將它們分類?

  學生用量角器分別量一量各角的度數(shù),發(fā)現(xiàn)各對角的度數(shù)有什么關系?(學生得出結(jié)論:相鄰的兩個角互補,對頂?shù)膬蓚角相等)

  學生根據(jù)觀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兩條直線相交、所形成的角、分類、位置關系、數(shù)量關系

  教師提問:

  如果改變∠AOC的大小,會改變它與其他角的位置關系和數(shù)量關系嗎?

  學生思考回答:

  只會改變數(shù)量關系而不會改變位置關系.

  師生共同定義鄰補角、對頂角:

  有一條公共邊,而且另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的兩個角叫做鄰補角.

  如果兩個角有一個公共頂點,而且一個角的兩邊分別是另一個角的兩邊的反向延長線,那么這兩個角叫做對頂角.

  教師提問:

  你同意下列說法嗎?如果錯誤,如何訂正?

  1.鄰補角的“鄰”就是“相鄰”,就是它們有一條“公共邊”,“補”就是“互補”,就是這兩個角的另一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

  2.鄰補角可看成是平角被過它的頂點的一條射線分成的兩個角.

  3.鄰補角是互補的兩個角,互補的兩個角也是鄰補角.

  學生思考回答:1、2是對的,3是錯的.

  第3個應改成:鄰補角是互補的兩個角,互補的兩個角不一定是鄰補角.

  教師讓學生說一說在學習對頂角的.概念后,通過實際操作獲得的直觀體驗.

  教師把說理過程規(guī)范地板書:

  在右圖中,∠AOC的鄰補角是∠BOC和∠AOD,所以∠AOC與∠BOC互補,∠AOC與∠AOD互補,根據(jù)“同角的補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類似地有∠AOC=∠BOD.

  教師板書對頂角的性質(zhì):

  對頂角相等.

  強調(diào)對頂角的概念與對頂角的性質(zhì)不能混淆:

  對頂角的概念是確定兩角的位置關系,對頂角的性質(zhì)是確定互為對頂角的兩角的數(shù)量關系.

  三、例題講解

  【例】 如圖,直線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數(shù).

  【答案】 由鄰補角的定義,得∠2=180°-∠1=180°-40°=140°;由對頂角相等,得∠3=∠1=40°,∠4=∠2=140°.

  四、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圖中是否存在對頂角.

  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1)兩條直線相交,構成哪兩種特殊位置關系的角?指出下圖中具有這兩種位置關系的角.

  eq o(sup7(,圖(1)) ,圖(2))

  (2)如圖,若∠AOD= 90°,那么直線AB與CD的位置關系如何?

  【答案】

  1.都不存在對頂角.

  2.(1)對頂角,鄰補角.

  對頂角:∠AOC和∠BOD,∠AOD和∠BOC.

  鄰補角:∠AOC和∠AOD,∠AOC和∠BOC,∠AOD和∠BOD,∠BOC和∠BOD.

  (2)垂直.

  五、課堂小結(jié)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本節(jié)課的小結(jié)并強調(diào)對頂角的概念與對頂角的性質(zhì)不能混淆:對頂角的概念是確定兩角的位置關系,對頂角的性質(zhì)是確定互為對頂角的兩角的數(shù)量關系.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并能積極主動地提出各類問題并解決問題,達到了基本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對新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應用方面存在不足,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選擇典型的例題,詳細講解,指導學生探求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做到熟練的應用。

人教版初中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夠根據(jù)實際問題,熟練地列出二次函數(shù)關系式,并求出函數(shù)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2)注重學生參與,聯(lián)系實際,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能夠根據(jù)實際問題,熟練地列出二次函數(shù)關系式,并求出函數(shù)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教學過程:

  一、試一試

  1.設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墻的一邊AB的長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邊BC的長,進而得出矩形的面積ym2.試將計算結(jié)果填寫在下表的空格中,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圍嗎?

  3.我們發(fā)現(xiàn),當AB的長(x)確定后,矩形的面積(y)也隨之確定, y是x的函數(shù),試寫出這個函數(shù)的關系式,

  對于1.,可讓學生根據(jù)表中給出的AB的長,填出相應的BC的長和面積,然后引導學生觀察表格中數(shù)據(jù)的變化情況,提出問題:(1)從所填表格中,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2)對前面提出的問題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讓學生思考、交流、發(fā)表意見,達成共識:當AB的長為5cm,BC的長為10m時,圍成的矩形面積最大;最大面積為50m2。 對于2,可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后各組派代表發(fā)表意見。形成共識,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圍,其范圍是0 <x <10。 對于3,教師可提出問題,(1)當AB=xm時,BC長等于多少m?(2)面積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數(shù)關系式.

  二、提出問題

  某商店將每件進價為8元的某種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銷出約100件.該店想通過降低售價、增加銷售量的辦法來提高利潤,經(jīng)過市場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種商品單價每降低0.1元,其銷售量可增加10件。將這種商品的售價降低多少時,能使銷售利潤最大? 在這個問題中,可提出如下問題供學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潤與售價、進價以及銷售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利潤=(售價-進價)×銷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價,該商品每件利潤是多少元?一天總的利潤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價x元,則每件商品的利潤是多少元?一天可銷

  售約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請求出它的范圍,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圍是0≤x≤2]

  5.若設該商品每天的利潤為y元,求y與x的函數(shù)關系式。

  [y=(10-8-x) (100+100x)(0≤x≤2)]

  將函數(shù)關系式y(tǒng)=x(20-2x)(0 <x <10=化為:

  y=-2x2+20x(0<x<10)……………………………(1) 將函數(shù)關系式y(tǒng)=(10-8-x)(100+100x)(0≤x≤2)化為: y=-100x2+100x+20D (0≤x≤2)……………………(2)

  三、觀察;概括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函數(shù)關系式(1)和(2),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

  (1)函數(shù)關系式(1)和(2)的自變量各有幾個?

  (各有1個)

  (2)多項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別是幾次多項式? (分別是二次多項式)

  (3)函數(shù)關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點?

  (都是用自變量的二次多項式來表示的)

  (4)本章導圖中的問題以及P1頁的問題2有什么共同特點? 讓學生討論、交流,發(fā)表意見,歸結(jié)為:自變量x為何值時,函數(shù)y取得最大值。

  2.二次函數(shù)定義:形如y=ax2+bx+c (a、b、、c是常數(shù),a≠0)的函數(shù)叫做x的二次函數(shù),a叫做二次函數(shù)的系數(shù),b叫做一次項的系數(shù),c叫作常數(shù)項.

  四、課堂練習

  1.(口答)下列函數(shù)中,哪些是二次函數(shù)?

  (1)y=5x+1 (2)y=4x2-1

  (3)y=2x3-3x2 (4)y=5x4-3x+1

  2.P3練習第1,2題。

  五、小結(jié)

  1.請敘述二次函數(shù)的定義.

  2,許多實際問題可以轉(zhuǎn)化為二次函數(shù)來解決,請你聯(lián)系生活實際,編一道二次函數(shù)應用題,并寫出函數(shù)關系式。

  六、作業(yè):略

人教版初中數(shù)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多種實際問題的分析,感受方程作為刻畫現(xiàn)實世界有效模型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歸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情感與態(tài)度: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用數(shù)學方法解決。

  教學重點:

  歸納一元次方程的概念

  教學難點:

  感受方程作為刻畫現(xiàn)實世界有效模型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我能猜出你們的年齡,相信嗎?

  只要任何一個同學回答我一個問題,我就能馬上猜到他的年齡是多少歲,我們來試試吧.

  問:你的年齡乘以2加3等于多少?

  學生說出結(jié)果,教師猜測年齡,并問:你們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嗎?

  學生討論并回答

  二、知識探究:

  1、方程的教學(投影演示)

  小彬和小明也在進行猜年齡游戲,我們來看一看。

  找出這道題中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大家觀察,這兩個式子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回答:什么是方程?方程有哪些特點?

  2、 判斷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1)X+2=3(是)(2)X+3Y=6(是)

  (3)3M-6(不是)(4)1+2=3(不是)

  (5)X+3>5(不是)(6)Y-12=5(是)

  三、合作交流

  1、如果告訴我們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大家能夠自己列出方程嗎?(投影演示)

  情景一:小穎種了一株樹苗,開始時樹苗高為40厘米,栽種后每周樹苗長高約15厘米,大約幾周后樹苗長高到1米?

  你能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嗎?怎樣列方程?由此題你們想到了些什么?

  情景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__年3月28日新華社公布)

  截至20__年11月1日0時,全國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數(shù)為3611人,比1990年7月1日0時增長了153.94%

  1990年6月底每10萬人中約有多少人具有大學文化程度?情景三:西湖中學的體育場的足球場,其周長為200米,長和寬之差為12米,這個足球場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

  下面是剛才根據(jù)幾道情景題所列的'方程,分析下列方程有何共同點?

  2X–5=21

  40+15X=100

  X(1+153.94﹪)=3611

  2[X+(X+12)]=200

  2[Y+(Y–12)]=200

  在一個方程中,只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X(元),并且未知數(shù)的指數(shù)是1(次),這樣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問:大家剛才都已經(jīng)自己列出了方程,那個同學能夠說一下你是怎樣列出方程的,列方程應該分為那幾步呢?

  生:分組討論,回答列方程的步驟(1)找等量關系(2)設未知數(shù)(3)列方程

  四、隨堂練習

  1、投影趣味習題,

  2、做一做

  下面有兩道題,請選做一題。

  (1)、請根據(jù)方程2X+3=21自己設計一道有實際背景的應用題。

  (2)、發(fā)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年齡編一道應用題,并列出方程。

  五、課堂小節(jié)

  1、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2、這節(jié)課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六、作業(yè):

  分組布置

人教版初中數(shù)學教案4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類項可以把一個多項式化簡,在實際問題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號,那么該怎樣化簡呢?

  在格爾木到拉薩路段,如果列車通過凍土地段要t小時,那么它通過非凍土地段的時間為(t-0.5)小時,于是,凍土地段的路程為100t千米,非凍土地段的路程為120(t-0.5)千米,因此,這段鐵路全長為

  100t+120(t-0.5)千米①

  凍土地段與非凍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帶有括號,它們應如何化簡?

  思路點撥: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類比數(shù)的運算,利用分配律.學生練習、交流后,教師歸納: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號,合并同類項,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們知道,化簡帶有括號的整式,首先應先去括號.

  上面兩式去括號部分變形分別為:

  +120(t-0.5)=+120t-60③

  -120(t-0.5)=-120+60④

  比較③、④兩式,你能發(fā)現(xiàn)去括號時符號變化的規(guī)律嗎?

  思路點撥:鼓勵學生通過觀察,試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去括號法則,然后教師板書(或用屏幕)展示: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shù)是正數(shù),去括號后原括號內(nèi)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同;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shù)是負數(shù),去括號后原括號內(nèi)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反.

  特別地,+(x-3)與-(x-3)可以分別看作1與-1分別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將式子中的括號去掉,得:

  +(x-3)=x-3(括號沒了,括號內(nèi)的每一項都沒有變號)

  -(x-3)=-x+3(括號沒了,括號內(nèi)的每一項都改變了符號)

  去括號規(guī)律要準確理解,去括號應對括號的每一項的符號都予考慮,做到要變都變;要不變,則誰也不變;另外,括號內(nèi)原有幾項去掉括號后仍有幾項.

  二、范例學習

  例1.化簡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點撥:講解時,先讓學生判定是哪種類型的去括號,去括號后,要不要變號,括號內(nèi)的每一項原來是什么符號?去括號時,要同時去掉括號前的符號.為了防止錯誤,題(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號內(nèi),然后再去括號.

  解答過程按課本,可由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例2.兩船從同一港口同時出發(fā)反向而行,甲船順水,乙船逆水,兩船在靜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時,水流速度是a千米/時.

  (1)2小時后兩船相距多遠?

  (2)2小時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師操作投影儀,展示例2,學生思考、小組交流,尋求解答思路.

  思路點撥:根據(jù)船順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靜水中行駛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為(50+a)千米/時,乙船速度為(50-a)千米/時,2小時后,甲船行程為2(50+a)千米,乙船行程為(50-a)千米.兩船從同一洪口同時出發(fā)反向而行,所以兩船相距等于甲、乙兩船行程之和.

  解答過程按課本.

  去括號時強調(diào):括號內(nèi)每一項都要乘以2,括號前是負因數(shù)時,去掉括號后,括號內(nèi)每一項都要變號.為了防止出錯,可以先用分配律將數(shù)字2與括號內(nèi)的各項相乘,然后再去括號,熟練后,再省去這一步,直接去括號.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68頁練習1、2題.

  2.計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點撥:一般地,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

  四、課堂小結(jié)

  去括號是代數(shù)式變形中的一種常用方法,去括號時,特別是括號前面是“-”號時,括號連同括號前面的“-”號去掉,括號里的各項都改變符號.去括號規(guī)律可以簡單記為“-”變“+”不變,要變?nèi)甲?當括號前帶有數(shù)字因數(shù)時,這個數(shù)字要乘以括號內(nèi)的每一項,切勿漏乘某些項.

  五、作業(yè)布置

  1.課本第71頁習題2.2第2、3、5、8題.

  2.選用課時作業(yè)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