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xué)文檔>教案> 辛棄疾 《青玉案》教案

辛棄疾 《青玉案》教案

時間:2022-07-20 08:26:3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辛棄疾 《青玉案》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xué)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xué)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辛棄疾 《青玉案》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辛棄疾 《青玉案》教案

辛棄疾 《青玉案》教案1

  教學(xué)目的:

  1.體會這首詞的主旨。

  2.鑒賞這首詞的藝術(shù)手法。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

  同學(xué)們,南宋詞人辛棄疾有句話“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歷來被人傳誦。這句話什么意思呢?有人說,那是辛棄疾在尋找他的伊人,也就是文章中的“那人”;也有人說,“那人”就是辛棄疾自己;還有人說,“那人”不是指人而是指作者心中的理想,眾說紛紜。今天我們來賞析一下這首詞,看作者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

  二.簡介作者背景

  1. 辛棄疾:根據(jù)導(dǎo)學(xué)練回憶有關(guān)內(nèi)容。

  2. 背景:辛棄疾一生仕途坎坷,最后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饒,這首詞大約作于被罷職閑居期間,因此,字里行間有種高潔的氣質(zhì),但是也有孤獨寂寞的顯露。

  三.初讀體會

  1. 自由朗讀文章(結(jié)合文章注釋提問,元夕之夜你在做什么,見到什么場景,那這篇文章又寫了怎樣的場景)

  2. 個別朗誦(正音)

  3. 再次讀文章,分組討論文章內(nèi)容。

  四.賞析詞文

  (我們來分享一下大家對這首詞的理解)

  1. 本詞既然以“元夕”為題目,那么詞中從哪些方面來寫元宵節(jié)的盛況的呢?下面我們請幾個小組派代表說一下。

  (提示內(nèi)容:A.焰火:如花樹如星雨——形態(tài)之美。

  B.車馬:寶馬雕車香滿路——服飾華貴,觀者之盛。

  C.音樂:鳳簫聲動——音樂美妙。

  D.花燈:玉壺光轉(zhuǎn)——光彩奪目

  E.士女: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妝扮、情態(tài)之美。

  總結(jié):車多、人多、燈多;焰火美、音樂美、花燈美、服飾美、情態(tài)美。作者調(diào)動視覺、聽覺、嗅覺多種感覺器官,極盡渲染烘托,寫出了元宵節(jié)的熱鬧非常,盛況空前。)

  2.元宵節(jié)盛況的描寫中既寫景,也寫人。上面我們看了熱鬧的景,那文中又出現(xiàn)了幾類人,主角是誰?請分析概括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提示:兩類人:“笑語盈盈”的仕女;“燈火闌珊處”的那人。

  主角:“燈火闌珊處”的伊人。

  形象: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女性形象。)

  3.寫景、寫人起到什么作用?(既然主角是“那人”,文章卻用十三句中的九句來寫景,寫別的喜歡熱鬧的女子,對于些主角有什么作用和好處嗎?

  提示:寫景寫人都是為了反襯女主人公。A.景越熱鬧,越見“那人”處境的寂寞與孤獨。

  B.他人越高興,笑語歡快,就越見“那人”的脫俗與淡泊。總之,這都是為了襯托“那人”的,這不是喧賓奪主,通過對賓的著重描寫,正起到了加強(qiáng)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4.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樣的一個人,請結(jié)合梁啟超在《藝蘅館詞選》中評論 “自憐幽獨,傷心人自有懷抱”,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提示:從作者身世看,這首詞大約作于被罷職閑居期間,置身熱鬧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簡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寫出作者盡管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志愿,也不愿隨波逐流過著罪生夢死的奢華生活,而甘愿在這瘋狂的熱鬧中獨守著孤高、淡泊,自甘寂寞。)

  五.延伸探究

  一篇文學(xué)佳作的藝術(shù)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藝術(shù)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還表現(xiàn)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和深刻的啟示。例如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也是做學(xué)問三境界)。

  A.“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的《蝶戀花》)。這首詞是寫離別的痛苦。閨中人一夜難眠,晨起登高,極目遠(yuǎn)眺,西風(fēng)黃葉,天涯路長,想和思念的人通個音信,卻因山長水闊而不知道他在何處。這句詞富有哲理,王國維以此說明第一境界:高瞻遠(yuǎn)矚,選定目標(biāo)。故也稱為“立志”。

  B.“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寫思念一個女子,為了她,自己一天天憔悴下去也在所不惜。王國維以此比喻為第二境界:百折不撓,艱苦奮斗。故也稱為“追求”。

  C.“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這首詩寫上元之夜,燈月交輝、車馬喧鬧。觀燈女郎,笑語幽香,飄然而過。然而意中人千尋萬覓,杳無蹤影,似乎已經(jīng)絕望了。誰料驀然回首,竟看見他在燈火闌珊之處。悲喜交集,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無窮。王國維以此比喻為第三境界:豁然開朗,親手得之。故也稱為“獲得”。

  六.課后作業(yè)

  比較李清照的《永遇樂》和辛棄疾的《青玉案》在立意和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

  《永遇樂·元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

  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fēng)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jì)楚。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相同之處:都以元宵燈節(jié)為描寫對象,但目的都不在表現(xiàn)節(jié)日的繁華熱鬧,渲染歡樂的氣氛。都運用了對比手法。

  不同之處:辛詞只寫了今年元宵的盛況,沒有回顧過去的元宵,而李詞沒有直接寫今年元宵的繁華熱鬧,而重點回憶昔日元宵的盛況,因為二者立意不同,李詞旨在表達(dá)身世之悲和家園之慨,而辛詞則旨在表現(xiàn)不同流俗的理想追求,表達(dá)對奉行投降政策的南宋朝廷的不滿,表達(dá)自己的政治操守和高潔人格。表現(xiàn)手法上,李詞有今與昔的對比,也有我與人的對比;而辛詞則只有世俗女子與“那人”的對比。

辛棄疾 《青玉案》教案2

  教學(xué)目標(biāo)

  1.理解詞作的意思,體會作者妙手鋪排,渲染氣氛的筆法。

  2.理解、品味詞中的千古名句。

  教學(xué)重點

  理解詞作的意思,體會作者妙手鋪排,渲染氣氛的筆法。

  教學(xué)難點

  理解、品味詞中的千古名句。

  教學(xué)過程

  第一教學(xué)板塊――了解作者,知曉背景。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jì)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采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xùn)練軍隊,獎勵耕戰(zhàn),打擊貪污豪強(qiáng),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并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tǒng)治集團(tuán)的屈辱投降進(jìn)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shù)風(fēng)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為“蘇辛”。《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第二教學(xué)板塊――解詞釋句,整體感知。

  1.朗讀、背誦課文,結(jié)合課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處,舉手提問,教師正音,并巡回答疑。

  2.強(qiáng)調(diào)下列詞語的意思:

  ⑴花千樹;形容燈火之多如千樹花開。

  ⑵星如雨:形容滿天的煙花。

  ⑶玉壺:精美的彩燈。

  ⑷魚龍舞:即舞魚舞龍,是元宵節(jié)的表演節(jié)目。

 、"娥兒雪柳":《武林舊事》記:"元夕節(jié)物,婦人皆戴珠翠,鬧娥,玉梅,雪柳,菩提葉,燈球,銷金也,蟬雕袖項帕,而衣多尚白,蓋月下所宜也。"《宣和遺事》也記:"京師民有似云浪,盡頭上帶著玉梅、雪柳、鬧娥兒,直到鰲山下看燈。"李清照【永遇樂·元夕】有"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jì)楚。"

  ⑹驀然:忽然。

 、岁@珊:稀疏,零落。

  3.了解詞意,出示譯文。

  4.詞中的元夕具有怎樣的特點?

  提示:花燈閃亮,煙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魚舞龍,萬人空巷,美女云集,搖曳多姿,熱鬧非凡。

  第三教學(xué)板塊――品味語言,鑒賞形象。

  (一)具體賞析詩歌:

  1.“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兩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dá)作用?

  開頭三句,重筆描寫元宵夜彩燈的繁華景象!皷|風(fēng)夜放花千樹”,點化岑參“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賦予新意,形象飛動,極其創(chuàng)意,形容花燈之多!案德、星如雨”,承上句,形容煙花之盛,妥帖自然。

  2. “寶馬雕車香滿路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dá)作用?

  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是借體香來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爭相去看燈、戲耍的女子,這含蓄而又生動,這些女子的歡鬧與下文在“燈火闌珊處”的“那人”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貴。

  3. 賞析下闋前兩句。

  下闋前兩句,從“我”“尋她”的目光出發(fā),具體描寫觀賞元宵的女性人群!岸陜貉┝S金縷”寫她們頭上的打扮,她們是多么盡態(tài)極妍,照應(yīng)前面的“寶馬雕車”!鞍迪闳ァ迸c前面的“香滿路”呼應(yīng)。

  4.最后三句是千古名句,你認(rèn)為好在哪里?

  最后三句是點睛之筆。在這樣的狂歡極樂的元宵節(jié)里,“我”在歡樂的人群中千遍百遍地的尋找心中的“那人”都找不到,最后終于發(fā)現(xiàn)了她,原來她獨處于“燈火闌珊”的偏僻角落。

  (二)、鑒賞要點:

  1、“那人”是個怎樣的人?為什么沒加入狂歡的行列?

  那人是一個孤高脫俗、傲然不群,獨在“燈火闌珊處”的女子,表現(xiàn)了詞人內(nèi)心的孤獨、寂寞。

  2、作者塑造這樣一位美人,用意是什么?

  她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人,實際上就是作者的一種理想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詞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悶的心情,表達(dá)了不愿跟統(tǒng)治者(“當(dāng)權(quán)者”或“時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3、梁啟超以為最后三句"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藝衡館詞選》),你同意他的說法嗎?說說你的理由。

  提示:梁啟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闭J(rèn)為本詞有所寄托,可謂知音。本詞下片寫不幕榮華,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著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追慕的是一個不同凡俗,自甘寂寞,而又有些遲暮之感的美人.這反映的正是他自己在政治失意后,寧愿閑居,不肯同流合污的品格。

  第四板塊:總結(jié)歸納。

  1、本詞風(fēng)格:

 、偻性⑹址。詞中借對元宵盛況的描寫,表現(xiàn)“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詞人的理想人格——不同流俗,志懷高遠(yuǎn),別有所求的志向。

 、诩婢咄窦s、豪放兩種風(fēng)格。從文本的行文方式看,與傳統(tǒng)的婉約詞并無二致。但從所寄托的內(nèi)容主題看,這是關(guān)系到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深含著一股陽剛之氣。這是豪放詞的特點。此詞寄勁于婉,寓剛于柔,婉約其表而豪放其中。

  2、本詞主旨:

  本詞表面極寫元宵節(jié)燈火輝煌、萬人徹夜狂歡的場面,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只知沈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復(fù)國。詞中繁華的景象,襯托出一位自憐幽獨,脫俗不群的美人形象,從中表現(xiàn)了詞人唯我獨醒,不隨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第五板塊:拓展延伸,對比閱讀。

  辛棄疾《青玉案》和李清照《永遇樂》都是寫元夕的,試比較二者在立意和表現(xiàn)方法上的`異同。

  第六板塊:課后作業(yè),探究練習(xí):

  王國維認(rèn)為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人間詞話》)請你結(jié)合具體的人事談?wù)勛约簩ν跽f的理解。

  附賞析:寫上元燈節(jié)的詞,不計其數(shù),稼軒的這一首,卻誰也不能視為可有可無,即此亦可謂豪杰了。然究其實際,上片也不過渲染那一片熱鬧景況,并無特異獨出之處?此麑懟饦,固定的燈彩也。寫“星雨”,流動的煙火也。若說好,就好在想象:是東風(fēng)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又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煙火,先沖上云霄,復(fù)自空而落,真似隕星雨。然后寫車馬,寫鼓樂,寫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的載歌載舞、魚龍曼衍的“社火”百戲,好不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其間“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總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蓋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傊,我說稼軒此詞,前半實無獨到之勝可以大書特書。其精彩之筆,全在后半始見。

  后片之筆,置景于后,不復(fù)贅述了,專門寫人?此葟念^上寫起:這些游女們,一個個霧鬢云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這些盛妝的游女們,行走之間說笑個不停,紛紛走過去了,只有衣香猶在暗中飄散。這么些麗者,都非我意中關(guān)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皆無。已經(jīng)是沒有什么希望了!鋈,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側(cè),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

  這發(fā)現(xiàn)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結(jié)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卻如此本領(lǐng),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志弗滅!──讀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徹悟:那上片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shè),而寫,倘無此人在,那一切又有何意義與趣味呢!多情的讀者,至此不禁涔涔淚落。

  此詞原不可講,一講便成畫蛇,破壞了那萬金無價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的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畫蛇既成,還思添足:學(xué)文者莫忘留意,上片臨末,已出“一夜”二字,這是何故?蓋早已為尋他千百度說明了多少時光的苦心癡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燈火闌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遙應(yīng),筆墨之細(xì),文心之苦,至矣盡矣?蓢@世之評者動輒謂稼軒“豪放”,“豪放”,好象將他看作一個粗人壯士之流,豈不是貽誤學(xué)人乎?

  王靜安《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yè)者,必皆經(jīng)歷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之境界為第三即最終最高境。此特借詞喻事,與文學(xué)賞析已無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無勞糾葛。

  從詞調(diào)來講,《青玉案》十分別致,它原是雙調(diào),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變成三字一斷的疊句,跌宕生姿。下片則無此斷疊,一連三個七字排句,可排比,可變幻,總隨詞人之意,但排句之勢是一氣呵成的,單單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賀鑄一首,此義正可參看。

【辛棄疾 《青玉案》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青玉案》教案04-21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小班教案游戲教案01-13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11-02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大自然教案教案01-23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