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

時間:2023-03-08 08:35:31 王娟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精選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精選15篇)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 篇1

  設計意圖:

  孩子們在戶外觀察秋天的景色時,對大樹的外形特征產(chǎn)生了興趣,榮寅宸與毛堅在討論小花園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陽與王浩在爭論雪松和谷樹誰長得高?誰長的粗?為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從他們的興趣出發(fā),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測量,所以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各種材料、各種方法測量樹,知道樹干有高矮、粗細等。

  2、初步學習測量及記錄的`方法。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戶外。

  2、長短繩子、各種尺、記錄紙、筆、竹竿等,地上畫有刻度線。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用目測的方法觀察樹,用語言簡單表述出樹的不同。

  1、小花園里的樹真多,你知道他們的名字嗎?

  2、這些樹長得一樣嗎?怎么不一樣?

  二、組織幼兒開展討論,尋找測量樹干粗細的方法。

  1、剛才小朋友說樹干有粗細,哪棵粗?哪棵細?你是怎么知道的?

  2、有沒有辦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細呢?

  幼兒討論:用手環(huán)抱、尺量、繩子量……

  三、幼兒自由選擇各種材料測量雪松后交流:

  1、粗細:

 。1)、用什么材料測量?有多少粗?什么方法測量的?

 。2)怎樣知道測出來的數(shù)字是多少?

  (3)、為什么測量出的粗細不一樣?

  2、高矮:

 。1)、小花園里哪棵樹最高?

  ·有多高?你怎么知道?

  ·怎么記錄?

  (2)、瓜子黃楊樹長得高不高?怎么測?

  (3)、龍柏長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測量?

  ·用鋼皮卷尺直接測量;

  ·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樹醫(yī)生

  1、醫(yī)生每年都要給小朋友體檢,量量身高和胸圍,F(xiàn)在請你們來做樹醫(yī)生,給這些樹檢查身體。幼兒每人選擇一棵樹進行高矮、粗細的測量,并把數(shù)字記錄在記錄表上。

  2、互相交流記錄結果。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 篇2

  目標

  1、學習用刻度尺連續(xù)測量并記錄蠶豆的生長過程,對測量活動感興趣。

  2、對植物生長過程有探究愿望。

  活動準備

  種植區(qū)——蠶豆小火車;各種自然測量工具(火柴棍、回形針、積木、油畫棒……);可供制作刻度尺的卡紙;記錄本等。

  活動過程

  1、量一量豆苗有多高。

  (1)師:小朋友們種的蠶豆苗都發(fā)芽了,F(xiàn)在,我們要來比一比誰種的豆苗長得高。你們有什么辦法?(幼兒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說出測量的多種方法:疊拳頭、虎口碼、木棍量……)

  (2)幼兒自由測量,記錄測量結果。(幼兒選擇喜歡的測量工具測量自己的豆苗)

  (3)展示、交流測量結果:你選用了什么測量工具,你的豆苗有多高?(用手指頭量,有一個手指節(jié)高;用拳頭量,比一個拳頭矮一點;用積木疊,有四塊積木高……)

  2、比一比誰的豆苗高。

  (1)師:你們都量出了自己的豆苗有多高,現(xiàn)在你能說出誰的豆苗最高?為什么?(如“親親的豆苗高,因為有四塊積木高,果果的豆苗矮,只有一個拳頭高,四當然比一大了”。“不對,雖然四比一大,可是,積木很小的,四個疊在一起還是很矮”……)

  (2)師:到底誰的'豆苗高?用你們的方法能比出來嗎?(引導幼兒將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演示比對)

  3、討論測量豆苗的最好方法。

  (1)師:用什么樣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測量并比較豆苗的高度?(引導幼兒說出“用同一種方法進行測量”。)

  (2)介紹刻度尺。

  (3)為每棵蠶豆苗制作一把刻度尺(指導幼兒裁剪卡紙條。用統(tǒng)一的方形積木塊作刻度),布置測量環(huán)境:火車新干線。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每日進行觀察,每一個星期將觀察結果在刻度尺上作一次標記,并記錄時間。引發(fā)幼兒觀察思考:第幾天的時候誰種的蠶豆苗長得超過了誰種的?同樣是蠶豆,為什么有的長得快?有的長得慢?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 篇3

  活動目標

  1、發(fā)現(xiàn)物體的滴漏速度與滴孔大小、裝量多少及物體的材質有關。

  2、對滴漏計時方法在生活中的巧妙運用感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大小(容積、小孔)相同的水漏、油漏、沙漏計時器各一個;標記條;親子制作的各種滴漏瓶若干。(漏孔、容積、時間的設定按教學需要確定

  經(jīng)驗準備:對古代計時工具有初步認識;已認識過時鐘。

  活動過程

  1、夾珠比賽導入。

  (1)出示水漏:今天我們要進行一次夾珠比賽,用水漏來計時,當水漏里的水全部漏完,小朋友們就停止夾珠。

  (2)交流:小朋友數(shù)一數(shù)夾了多少顆珠子?(提醒幼兒簡單記錄)

  (3)出示沙漏、油漏:現(xiàn)在我們再來進行一次夾珠比賽,這一次用同樣大小的'沙漏和油漏同時計時。當其中一個滴漏里的東西全部漏完,小朋友們就停止夾珠。

  (4)交流:哪個滴漏先滴完?這一次,你夾了多少顆珠子?跟第一次比多了還是少了?

  2、討論發(fā)現(xiàn)不同材質的物體流動速度不一樣。

  (1)師:你發(fā)現(xiàn)沙、水、油在大小一樣、漏孔一樣的滴漏瓶里流動的速度一樣嗎?誰最快?誰最慢?你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啟發(fā)幼兒通過比較夾珠的數(shù)量發(fā)現(xiàn):第一次夾珠少,說明水流得最快;第二次夾珠多,說明沙流得慢,油流得最慢。)

  總結:珠子夾得越多,說明瓶子里的東西流動越慢;珠子夾得越少,說明瓶子里的東西流動越快。

  3、玩一玩,進一步發(fā)現(xiàn)滴漏計時的有趣現(xiàn)象。

  (1)師:請兩個小朋友一組,分別選擇時間一樣、材料不一樣和滴孔大小不一樣、裝量一樣的計時器玩一玩,看一看,這一次又是什么東西流動快?什么東西流動慢?

  (2)請你們將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告訴其他小朋友。

  4、活動拓展。

  這些有趣的計時器在生活中用得到嗎?你想用在什么地方?

  活動延伸

  選擇一個“30分鐘”滴漏瓶,為幼兒午餐計時。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道路的遠近并表達測量結果。

  2、了解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3、在探究測量的過程中感受同伴合作的快樂,提高動手能力,體驗測量活動的樂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嘗試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道路的遠近并表達測量結果。

  活動難點:了解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活動準備

  黑板道路圖6張幼兒記錄表6張記錄筆6支雪糕棒若干水彩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問好導入。

 。ㄒ唬┙處熐榫皩,出示黑板上的路線圖

  陽光明媚的一天,麗麗小朋友要和媽媽一起去游樂園,他們準備從家里出發(fā)走路過去,現(xiàn)在麗麗面前一共有三條路線,你們幫她看看哪條路最近?

  二、交流談話

  剛剛你們是用眼睛來判斷道路的遠近,這樣的`方法叫目測法。除了目測法,我們能借用身邊的哪些東西來測量路的遠近呢?

  三、分小組初步嘗試測量

  (一)向幼兒介紹黑板上的測量記錄表。

 。ǘ┫蛴變航榻B測量方法和測量工具(雪糕棒),做到首尾相連,不留縫隙。

 。ㄈ┯變阂孕〗M為單位進行合作測量,協(xié)商分工后進行道路測量并記錄。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測量過程。

 。ㄋ模┯變悍窒斫涣鹘(jīng)驗及記錄結果。

  四、教師根據(jù)幼兒的操作及交流分享情況進行小結。

 。ㄒ唬┙處熜〗Y集體問:你們用雪糕棒測量出那條路最近?哪條路最遠?

 。ǘ┪覀円黄饋碛^察一下每一組的記錄表,為什么同樣的測量工具,同樣的路,最后測量出來的數(shù)字會不一樣呢?

 。ㄈ⿴煟河锌赡苁菧y量方法出現(xiàn)了問題,我們請萌萌小朋友上來測量一下看看。(注:建議邀請答案出錯的幼兒演示測量方法)

  五、再一次驗證測量

  (一)建議教師請幼兒驗證數(shù)據(jù)出錯的路線,或者有意識提醒幼兒重點驗證出錯的路線。

 。ǘ┙處熢俅畏职l(fā)統(tǒng)計表,請幼兒用再次進行測量。

  六、教師總結

  通過操作與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同樣的測量工具,測量出的數(shù)字越大證明這條路越長,數(shù)字越小證明這條路越短。

  教師出示自己測量的記錄表公示給幼兒觀察,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和教師結果不一樣的小組利用區(qū)角或者餐前活動再次測量,得出正確答案。

  七、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用老師教的目測法和測量法量一量家里的物品。

  活動總結

  這節(jié)課的整體效果還是不錯的,在有些細節(jié)上我還需要多注意和改進。在上完課請小朋友上位做操作材料的時候,應該分別請小朋友上位或者摸頭上位,這樣會更有秩序,我沒有注意到,結果小朋友上位就很擁擠也很吵鬧。在活動中,盡管之前我已經(jīng)考慮了很久怎么樣把語言說的更嚴謹,但是真正上的時候還是有一些略顯含糊的地方,導致一些幼兒的操作方法不是很準確。所以在數(shù)學活動中要盡量把話說準確,以免有些小朋友理解失誤。

  這節(jié)活動也有一些好的方面,因為活動中導入的測量路線非常的貼近生活,所以幼兒在測量的時候特別的開心,積極性也特別的高。在操作的過程中,因為幼兒之間的能力有所差距,測量出的結果有對有錯,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我給了幼兒多次交流多次嘗試的機會,發(fā)現(xiàn)問題就要給幼兒解決問題的機會。如果他們不能從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我們應該在互動上懂得隨機應變。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選擇和使用材料與工具,在探索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喜歡動手操作,萌發(fā)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體驗數(shù)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具:記錄紙、水彩筆。幼兒用品:幼兒人手一份材料:記錄紙、水彩筆、吸管、小木棒、毛線、積木、圖形片、曲別針、礦泉水瓶、軟尺、紙條。

  2、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將教室布置成‘寶寶學園’的環(huán)境。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幫助小動物測量‘寶寶學園’用具”引題。

  結合自由探索活動,引導幼兒交流、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1、導入:

  師:“小動物們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動物學園’,可是‘動物學園’里的東西要怎么來設計和建造呢?熊貓校長認為我們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適合它們,可是它們不知道這些東西的尺寸。所以想請我們幫助它們來量一量、記一記,然后把這些測量的結果告訴它們,好讓它們照著這些樣子來建造自己的‘動物學園’!

  2、教師讓小朋友們探索學習用吸管測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師引導幼兒自由嘗試測量及記錄的方法。

  (1)師:“我們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適合小動物們。所以,我為每個人都準備了一根吸管和一張記錄表,請大家用吸管來量一量、記一記,看誰能更準確地測量和記錄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師提問:“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幾次?”

  (3)請有不同結果的兩位幼兒示范用吸管測量椅子的高度,師生共同尋找正確的測量方法。師:“他們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誰的方法測量起來更準確呢?”

  (4)教師示范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及記錄方法。

  師:“我們測量東西的時候,為了能測量和記錄的更準確,測量的工具要和測量的東西一端對齊;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個記號;第二次量的時候,要和前一個記號對齊了再量;量一次記一次,為了不讓自己忘記量了幾次,可以用點、豎線來幫助自己來記,也可以心里記住次數(shù)。最后在記錄表上畫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體,記上量的次數(shù)!

  二、教師指導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繼續(xù)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

  1、教師指導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繼續(xù)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俳處熃榻B自由探索活動的材料及活動要求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正確的測量方法,現(xiàn)在教室里有許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們來測量和記錄?”

  “我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個小方籃,大家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籃子里的東西作為測量工具,你想測量什么就測量什么,你們可以選2-3種工具測量,一邊測一邊想用哪種東西作測量工具測量起來比較快。”

  ②根據(jù)幼兒的測量情況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可以用不同的測量工具。

  師:“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幾種工具來量?還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導幼兒通過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并發(fā)現(xiàn)和掌握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①猜測及討論。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用正確的方法來量了一條直線的長度,F(xiàn)在,小動物們想知道我們桌椅的圓邊——也就是那圈圈(曲線)到底有多長?請小朋友們動腦筋來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適?”

 、谝龑в變号c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師:“大家的想法都不錯!那么,我們教室里還有哪些東西是有圓邊的,它們到底有多長呢?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們找一個好伙伴一起合作,選出合適的工具,互相幫忙,完成測量的任務。你們能做到嗎?”

  “如果你們在活動中碰到了什么困難,又沒辦法解決。那么,沒關系,呆會兒可以和大家一起來討論”

 、哿私獠煌臏y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并發(fā)現(xiàn)和掌握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師:“你和誰一起合作?量了什么東西的圓邊?用什么工具量的?為什么你們會選擇用這種工具?你們又是怎么合作的?”

 、苡變貉菔,教師小結。

  三、結束語:

  教師:“今天大家學會了怎樣來測量物品;又幫助小動物們測量了教室里的這么多東西;還知道了不同的東西應該用不同的測量工具來測量,這樣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準確!

  延伸活動:

  想一想、記一記:如果沒有工具來測量,那該怎么辦?(如:用腳步量操場的距離;用帽子測量頭的大小等)

  師:“現(xiàn)在又有一個難題了:如果小動物想測量我們的大操場,但又沒有工具來測量,那該怎么辦呢?”

  “呆會兒小朋友們可以用你的辦法去試一試,然后告訴小動物們,幫助它們建造一個和我們幼兒園一樣美麗又好玩的‘動物學園’。好嗎?”

  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nèi)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shù)學活動內(nèi)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xiàn)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huán)節(jié)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并根據(jù)自己的測量經(jīng)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shù)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于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測量長度的方法。

  2、進一步感知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量具越短,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

  3、對測量活動感興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用等長的量具一一排列擺放進行測量的經(jīng)驗

  2、學具:

 。1)各種長度不同的量具

 。2)記錄用的作業(yè)單、筆等

  3、教學用品

  相等長度的小課桌若干、其他等物

  【活動過程】

  一、用打扮教室引起幼兒的測量興趣

  T:春天到了,我們小朋友們都穿上了好看的'衣服,我們幼兒園也將要打扮一新,我們要給這里的小桌子做一個布的桌套,桌套要和桌子一樣大小,現(xiàn)在我們就來量量看,桌子有多長。

  二、幼兒自選一種量具進行測量。量好后,請幼兒用筆和紙記錄下來。

  三、幼兒交流自己剛才的測量方法與結果。

  教師講述正確的方法:要求每次測量注意首尾相接。

  討論:量相同的桌子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測量結果?

  【活動小結】

  測量工具越長,測得的結果越小,

  測量工具越短,測得的結果越大。

  幼兒換一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并和第一次的測量結果進行比較,再次感受量具長短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

  師生共同小結

  在測量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家測量相同的小桌子,用的量具越長,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最具越短,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

  【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nèi)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shù)學活動內(nèi)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xiàn)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huán)節(jié)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并根據(jù)自己的測量經(jīng)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shù)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于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常見的測量工具,學會簡單的測量方法。

  2、體會和了解測量工具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各種尺(如卷尺、皮尺、直尺)、秤(如電子秤、彈簧秤)、溫度計(如體溫計、溫度計)等幾種常見的.測量工具。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激發(fā)幼兒的測量興趣。

  教師:怎樣知道自己長得多高,有多重?

  教師出示測量工具,如卷尺、電子秤,引導幼兒思考如何用這些工具測量身髙、體重。

  幼兒分組利用測置工具測量自己的身高和體重。

  教師:怎樣測量更準確?

  啟發(fā)幼兒自由嘗試用不同的方式測量,如正面、后面、側面、站著、躺著等,然后把結果記錄下來。

  2、引導幼兒了解其它的測置工具。

  教師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測量工具,了解它們的特點及在生活中的簡單應用。

  閱讀幼兒用書,學會正確使用測量工具。

  3、幼兒分組測量。

  每一組用不同的尺測桌子的長度,用秤稱兩個玩具,用溫度計測水溫。

  教師帶幼兒到戶外,嘗試用各種方法測量大樹的粗細。

  活動延伸

  開展“小小發(fā)明家”活動,把自己設計的新穎、獨特的測量工具畫下來,并鼓勵幼兒交流自己設計的測量工具的特點。

  重點提示:指導幼兒正確地使用測量工具。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和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

  2.欣賞各種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了解其不同的作用。

  3.萌發(fā)對測量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喜歡數(shù)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1.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各種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

  2.測量的表格、筆和紙盒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發(fā)思考

  師:教師里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們知道他們有多寬有多長么?

  師:那如果我想知道他們的有多長有多寬,誰可以幫助我呢?(幼:尺子)

  師:現(xiàn)在請你觀察一下尺子上有什么?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你在什么地方看到過尺子呢?

  教師小結:尺子上面有數(shù)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尺子是能夠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二、演示和操作

  師:請你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現(xiàn)在請你來數(shù)一數(shù)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數(shù)完以后請你嘗試測量一下鉛筆盒的長度。量出請閉合的'長是幾個小格子,寬是幾個小格子,并把你量出來的結果記錄在紙上。

  師: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量好了,我請幾個小朋友來告訴我你的測量結果?

  教師小結:測量時尺子和被測量的物體起點要對齊,要及時做記號,繼續(xù)測量。要記住原來量了多少格,然后把你幾次測量的數(shù)據(jù)加在一起,最后結果就是物體的測量長度。

  三、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師:下面請你們討論一下為什么小朋友測量的鉛筆盒的長和寬是不一樣的呢?(引導幼兒小結:鉛筆盒的大小不同,他們測量出來的結果就不同。)

  師:現(xiàn)在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剛剛老師教你們的那種方法去測量別的物體了。

  四、問題遷移,欣賞各種尺(直尺、三角尺、卷尺等),并了解作用。

  師:今天我們還帶來了很多各種各樣的尺子,請你們先來欣賞一下這些尺子,看看這些尺子有什么作用,你都在哪里看到過這些尺子呢?

  活動反思:

  這一課旨在通過學生對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的測量,加深對米、厘米的認識,通過實際測量周圍物體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通過在沒有尺子的情況下想大致知道物體的長度的需求,激發(fā)學生認識身上的“尺”,用自己身上的尺來表示其他物體的長度,從而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本節(jié)課通過第一部分認識各種尺讓學生了解了尺子的分類,第二部分是通過用尺量學生身高和用軟尺量學生的頭圍讓學生親身實踐去感受,學會用尺量,第三部分是認識身上的尺,比如食指寬約1cm,小指長約3cm,一拃長約10cm,一步大約50cm,臂展長大約1米等,最后一部分告訴大家可以用自己身上的尺來表示其他物體的長度,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熱情很高,也能很好地掌握教學內(nèi)容,他們都很積極地去測量身邊的物體,去了解一些身邊熟知物體的長度。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是學生沒有太多的時間去了解生活中物體的長度,比如應該多涉及一些類似鱷魚身體的長度、長頸鹿的身長等等,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去了解生活中物體的長度,并將其應用于生活中。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 篇9

  一、活動目標:

 、薄⒆寖和ㄟ^親自參與活動,知道自己身高、體重的變化,懂得自己的身體是在不斷生長的。

 、、培養(yǎng)兒童能夠關心自己的身體變化,發(fā)展自我意識。

  二、活動準備:

  兒童入園時的身長圖和體重表。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兒童剛入園的身長圖和體重表,引起兒童觀察,并進行討論。

 、、這些圖片上的娃娃是誰?(貼有照片的兒童外形)

 、、上面有些什么?(表示身高的竹子和體重的小稱砣)

  小結:這些都是我們剛上幼兒時保健老師給我們量身高,稱體重的表,上面的一根竹子和一個小砣就表示那時我們的'身高和體重。

  (二)通過操作活動對比,讓兒童感知其中變化,了解自己在長大。

 、薄⑿∨笥,現(xiàn)在你們的身高和體重有沒有變化?

 、、請兒童現(xiàn)場量身高稱體重,再貼上表示身高的竹子和小稱砣。

  ⒊、請兒童在觀察對比,了解其中變化。

  小結: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小朋友在原來的竹子上又加上了一根小竹子,竹子越長越高,說明小朋友長高了,小稱砣越來越多,說明小朋友變重了。我們長大了。

  (三)通過討論,知道我們長大了,學會了許多本領。

  “現(xiàn)在,我們長大了,在幼兒學會了哪些本領?”(從生活自理能力、學習、游戲等方面去討論)

  小結:我們長大了,學會自己吃飯,能高高興興上幼兒,會講故事,會念兒歌,拍皮球,玩各種游戲,今后我們還會長大,學會更多的本領。

  四、親子活動

  建議家長在家中一角,為孩子做兩顆生長樹,一棵記錄身高的變化,一棵記錄體重的變化,并定期為孩子測量。

  五、活動評價:

  ⒈、知道自己在不斷地長大;

 、病⒅鸩綄W會關注自己身體的變化。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 篇10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正確測量長度的方法,并記錄測量結果。

  2.培養(yǎng)幼兒運用工具實踐操作的能力。

  3.感知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體驗測量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探索材料:吸管、小棒、筷子等。

  2.記錄材料:幼兒人手一份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一塊桌布,引導幼兒猜想桌布的長短。

  教師:“這是什么?是什么形狀的?我還需要再來裁幾塊這樣正方形的桌布,但我還不知道這塊桌布的邊到底有多長,所以今天就請小鋪來幫我量一量這桌布的邊有多長?”

  2.引導幼兒討論用吸管測量桌布的正確方法

  教師:“你想到用哪些工具來量這塊桌布呢?(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其實量桌布可以用很多的工具,今天我給小朋友每人準備了一根一樣長短的筷子,請你來量一下這塊桌布的邊有多長?”

  教師:“請你們想一想,試一試,只有一根筷子的時候應該怎么樣來量?并且把你量的次數(shù)的結果記錄在桌上的紙上。”

  3.幼兒進行第一次操作,并正確的測量方法。

  (1)幼兒講解自己測量的方法。

  教師:從頭開始量,量一下在末尾做一個記號,然后再從這個記號接著量,中間不能留縫隙,這樣才不會重復,也不會漏掉。量一次數(shù)一次,量了多少次就代表桌布有多長。

  (2)教師:那我們來看看,我們用一樣長短的筷子測量了桌布,次數(shù)是多少?你從這張表里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師:同樣長短的同一工具在測量相同長度的東西的時候,它測量的結果是一樣的。

  (二)探索、測量。

  請幼兒觀察各種測量工具,引導幼兒比較各種測量工具的長短。

  (1)教師:“等一會我們還要來量,還是這塊桌布,但請你們要換工具了?換什么樣的工具呢?換了工具后測量的結果會怎樣呢?在測量前我們先看一下記錄表。”

  (2)教師介紹記錄表。

  (3)幼兒第二次操作。幼兒選擇兩種長短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教師重點指導測量有困難的幼兒。

  (三)分享、交流。

  1.引導幼兒展示記錄單,請幼兒交流自己的測量過程和結果。

  教師:“你剛才用的是哪種工具來測量的?短的`測出來時多少?長的測出來時多少?”

  2.教師與幼兒共同觀察記錄單,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

  教師:“看看你的記錄表,再看看黑板上大的記錄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師:測量相同長度的東西,用的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用的工具越短,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

  (四)游戲:量一量

  教師:現(xiàn)在請你們想一想,如果量黑板,你想量的次數(shù)多一點該用什么工具?想要節(jié)省時間,快一點的話測量的次數(shù)少一點,該用什么樣的工具?

  教師:今天我們測量了好多次,我們不但學會了正確的測量方法,還發(fā)現(xiàn)了測量的規(guī)律,當我們用同一長短的工具測量同一長度的東西時,測量的結果是一樣。當我們用不同長短的工具測量同一場長度的東西時,工具越長,次數(shù)就越少。工具越短,次數(shù)就越多。

  教師:回家后,你再去試試,我們用相同長度的工具去測量不同長度的東西時,又會有什么變化呢?

  活動延伸:

  1.豐富區(qū)域材料,為幼兒豐富充足的物品,讓幼兒操作探索,發(fā)現(xiàn)學習。

  2.請幼兒運用所學方法,量一量家中物品的長度和家庭成員的身高。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 篇11

  設計意圖:

  孩子們在戶外觀察秋天的景色時,對大樹的外形特征產(chǎn)生了興趣,榮寅宸與毛堅在討論小花園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陽與王浩在爭論雪松和谷樹誰長得高?誰長的粗?為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從他們的興趣出發(fā),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測量,所以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各種材料、各種方法測量樹,知道樹干有高矮、粗細等。

  2、初步學習測量及記錄的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戶外。

  2、長短繩子、各種尺(長短直尺、卷尺、三角尺)、記錄紙、筆、竹竿等,地上畫有刻度線。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用目測的方法觀察樹,用語言簡單表述出樹的不同。

  1、小花園里的樹真多,你知道他們的名字嗎?

  2、這些樹長得一樣嗎?怎么不一樣?

  二、組織幼兒開展討論,尋找測量樹干粗細的方法。

  1、剛才小朋友說樹干有粗細,哪棵粗?哪棵細?你是怎么知道的?(目測)

  2、有沒有辦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細呢?

  幼兒討論:用手環(huán)抱、尺量、繩子量……

  三、幼兒自由選擇各種材料測量雪松后交流:

  1、粗細:

 。1)、用什么材料測量?有多少粗(在記錄紙上記錄)?什么方法測量的?

 。2)、(選擇用繩子測量的)怎樣知道測出來的數(shù)字是多少?

  (3)、為什么測量出的粗細不一樣?(有的測底部、有的`測中部)

  2、高矮:

 。1)、小花園里哪棵樹最高?

  有多高?你怎么知道?(目測:用尺無法測量高度時可目測)

  怎么記錄?

 。2)、瓜子黃楊樹長得高不高?怎么測?(直接測量)

 。3)、龍柏長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測量?

  用鋼皮卷尺直接測量;

  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樹醫(yī)生

  1、醫(yī)生每年都要給小朋友體檢,量量身高和胸圍。現(xiàn)在請你們來做樹醫(yī)生,給這些樹檢查身體。幼兒每人選擇一棵樹進行高矮、粗細的測量,并把數(shù)字記錄在記錄表上。

  2、互相交流記錄結果。

  活動反思:

  幼兒,對與數(shù)的概念理解難掌握,測量的意義難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加上讓幼兒自己操作自己動手來尋求答案,讓幼兒真正了解測量的樂趣。這一活動幼兒比較興趣參與活動,但是測量結果的記錄有所欠佳。雖然幼兒樂與參與了活動,但是實踐過程操作能力還不夠強。在以后的數(shù)學教學中,應該多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 篇12

  這個活動是由實驗幼兒園張一嵐老師帶來的一個大班數(shù)學活動“魚兒量一量”。整個活動她制定的目標是1.在情境中激發(fā)自然測量的興趣,學習重復使用一個單位測量長度的方法。理解測量中單位長度和所需單位數(shù)量之間的相反關系,能選擇適宜的貝殼進行測量,并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這個關于測量的活動跟我們以往看到了測量不同,非常的創(chuàng)新不但幼兒學起來有濃厚的興趣,就連聽課的老師也對于這位老師準備操作材料充滿了好奇。

  我們生活在沿海城市,張一嵐老師就用了這一點來進行導入貼近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接下來用到的測量工具也是幼兒日常都吃過的海鮮水產(chǎn),在第一次用淡菜殼進行測量魚的長度的時候教師先出示然后對測量的方法進行了講解。再讓幼兒對花蛤測量魚進行了嘗試操作,在幼兒自主操作的時候教師播放海浪的.背景音樂,給幼兒營造了一個海邊的環(huán)境。接著在檢驗的過程中也沒有出現(xiàn)測量不當?shù)氖录摻處煼椒ㄖv解的非常到位。

  通過了第一次幼兒的實踐操作,該教師又提出了兩點,第一點是:“為什么測量同一條魚,用淡菜和用花蛤出來的結果卻是不一樣的呢?”讓幼兒感知測量同一物體的時候,測量工具越長結果越少,測量的工具越短結果越多。第二點是:大魚比較長用較大的測量工具測量比較方便,小魚比較小用較小的測量用具較好。而這兩點是教師引導幼兒說出來的而不是教師直接進行的灌輸。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我們的約定”,讓幼兒自主選擇測量工具測量大小不同的魚,根據(jù)要求來選擇是放生還是抓捕。由于整個活動中教師把知識要點、難點,都進行了很好突破,所以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就非常的順利。

  整個環(huán)節(jié)一個環(huán)節(jié)緊扣一個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最后教師都會進行及時的小結幫助幼兒進行總的梳理,思路非常清晰而且測量的方式也新穎。雖然這是個數(shù)學的測量活動但是該教師還是把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等都放入了活動中,我們要傳授幼兒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更重要的還是習慣、態(tài)度。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 篇13

  設計意圖: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并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的探究對象"。大班幼兒對于數(shù)的認識已經(jīng)不斷加深,測量也是他們認識數(shù)的一種方法,孩子們在科學活動中親手探索的過程遠比直接得到結果更感興趣。設計此次活動,讓孩子們自主選擇生活中常見的自然測量工具探索正確的測量方法,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孩子們即感受到探索的樂趣,又體驗了成功的喜悅,讓孩子們在不斷嘗試中快樂、自主地學習。

  活動名稱:

  科學

  活動內(nèi)容:

  量一量

  活動目標:

  1、能借助自然工具測量周圍的物體,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的結果也不同。

  2、學習正確測量長度的方法,并用表格記錄測量結果。

  3、喜歡動手操作,體驗自主探索的樂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點:

  能借助自然工具測量周圍的物體,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的結果也不同。

  活動難點:

  學習正確測量長度的方法,并用表格記錄測量結果。

  活動準備:

  紙棍、記錄表、水彩筆、鉛筆、毛線、吸管、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故事《去超市的路》

  --小熊從哪一條路去超市更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熊還想知道這條最近的路到底有多遠?你們幫他想想辦法。

  二、過程

  1、第一次探索測量

 、俳榻B并發(fā)放測量工具好記錄表1,幼兒嘗試量一量。

  幼兒人手一根相同長度的紙棍,每人一張記錄表,用自己的方法測量事先準備好的小路且做好記錄。

 、谡垘讉幼兒介紹自己的測量結果,教師做記錄。

 、奂w討論:為什么相同的路程、相同的工具,量出來的結果會不一樣?請個別幼兒再現(xiàn)剛才的測量方法,嘗試找出正確的測量方法。

  ④教師示范正確量法:頂端要對齊,首尾要相接,并且用水彩筆做記號。

  2、第二次實踐正確測量方法

  ①再次發(fā)放相同長度的紙棍,幼兒分組用正確的測量方法量一量,并做記錄。

  ②小結:測量同一物體時,測量工具一樣,測量結果也一樣。

  3、第三次應用測量

 、偬釂枺撼藙偛庞玫募埞髂軠y量物體外,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可以用來測量?

  出示教師準備的材料,介紹記錄表2,猜測:不同量具測量同一種物體,結果一樣嗎?

  ②幼兒5-6人為一組,每組一張記錄表,分別用不同工具完成兩個不同測量任務。

  ③集體驗證結果,小結:測量同一物體時,測量工具不一樣,測量結果也不一樣。

  三、延伸活動:自然測量這種方法還可以幫我們測量那些東西?我們一起去試試。

  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nèi)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shù)學活動內(nèi)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xiàn)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huán)節(jié)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并根據(jù)自己的測量經(jīng)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shù)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于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 篇1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體檢的項目有哪些,學習使用體重儀和量身高的儀器。

  2、嘗試量一量、稱一稱,并對比以往的數(shù)據(jù),感到自己在隨著年齡不斷長大。

  3、在活動中,感受幫助別人體檢的樂趣。

  【活動準備】:

  體重儀和量身高的儀器一臺。記錄以前身高體重測量結果的表一份。

  【活動過程】:

  1、回憶以往經(jīng)驗,感知體檢的項目。

  教師:大家想想,我們保健室的'老師給你們體檢的時候,會檢查哪些項目呢?幼兒回憶以往經(jīng)驗并回答,教師從幼兒的回答中提取出量體重和測身高兩個方面。

  2、探索正確使用體檢的儀器。

  教師出示體檢用的儀器,問:這是什么?它們是用來做什么的呢?誰會來用用它呢?

  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演示使用量體重和測身高的儀器,再請個別幼兒幫助不斷修正,最后共同找到正確使用的方法。

  3、嘗試幫助同伴稱體重、量身高。

  教師:我們今天要稱體重、量身高,請大家一起來幫忙測,那么我們應該怎么看測量的結果呢?

  幼兒自由述說自己的經(jīng)驗,知道要看儀器上面的刻度。

  教師:那么我們測身高時應該怎么站呢?

  大家共同測量身高和體重。

  4、對比以前的測量結果,知道自己在不斷長大。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 篇15

  【設計思路】

  孩子們在游戲及日常生活中,會發(fā)現(xiàn)一些奇怪的現(xiàn)象如“杯子為什么有的重有的輕”等等,為了滿足幼兒的的好奇心,探索身邊的的科學,接觸輕與重的現(xiàn)象,并對輕與重的現(xiàn)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因此設計了這個科學學習活動。

  天平是最原始的計重秤,是一種測量物體重量的裝置,一般構造為一根直柱上支著一根橫桿,而桿的兩端則各懸掛著一個小盤。當進行測量重量時,其中一邊的小盤放置被測量的物品,另一邊則放置若干數(shù)量的砝碼,使兩端呈平衡狀態(tài),屆時只要計算砝碼的重量,便可得知該物品的重量。

  【材料來源分析】

  1.天平:利用天平讓幼兒了解不同物體不同重量。

  2.鐵碗、杯子、萬花筒、顏料:運用這四種物體來進行比較重量。

  3.鐵碗、杯子、萬花筒、顏料、積木若干:了解天平砝碼的作用,理解平衡的概念。

  所設計的《天平秤》科學探究活動,共設計三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策略運用如下:

  第一環(huán)節(jié):運用工具支架,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引出主題。

  第二環(huán)節(jié):運用問題支架,引導幼兒猜想,進行思考。

  第三環(huán)節(jié):運用范例支架和建議支架,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實驗。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引導幼兒對天平進行感性的認識,了解天平砝碼的作用,理解平衡的概念。

  2.體驗天平的趣味性,嘗試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一定的表述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對多種稱有初步的感性認識。

  2.小型玩具天平;鐵碗、杯子、萬花筒、顏料、積木若干;幼兒記錄紙兩張(空白但有折痕),記錄筆。

  3.場地規(guī)劃:小組形式

  活動過程:

  一、認識衣架天平,比較兩樣物體的輕重,引導幼兒學習記錄。

  1.認識天平:

  教師出示天平,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來的?

  運用工具支架,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用天平比較兩樣物體的輕重:

  老師取出一個杯子和一個萬花筒,請幼兒猜測,誰輕誰重?引導幼兒放入天平上驗證。

  運用問題支架,讓幼兒嘗試思考猜想

  3.引導幼兒做記錄,要求用簡單、快速的方法進行記錄,并示范把第一次的實驗結果記錄在第一格。

  4.幼兒操作并記錄。

  5.幼兒看著記錄紙簡單講講操作了幾次。

  鼓勵主動動手操作實驗,了解操作實驗的步驟和方法,證實自己的猜想

  二、以積木為砝碼,探索一樣水果等值于幾塊積木。

  1.出示積木,每一種天平都有砝碼,我們今天就用積木做砝碼,我想知道一個鐵碗和幾塊積木砝碼一樣重,怎么做?

  運用問題支架,讓幼兒嘗試思考猜想,

  一個杯子和幾塊積木砝碼一樣重?

  2.請幼兒來探索,老師引導幼兒放砝碼時放一個數(shù)一個。

  鼓勵主動動手操作實驗,了解操作實驗的步驟和方法,證實自己的猜想,并做好記錄。

  3.與幼兒探討記錄的`方法并示范做記錄。

  4.幼兒操作并記錄。

  5.組織幼兒交流,根據(jù)記錄推測那種水果最重、最輕?

  三、引發(fā)幼兒進一步的探索興趣:積木為添加碼,使兩邊的水果能平衡。

  1.老師出示第一次的記錄,這兩樣物品有輕重,你能用砝碼作為添加使之平衡嗎?請一位幼兒來探索。

  2.下次我們再來玩這個游戲。

  鼓勵主動動手操作實驗,了解操作實驗的步驟和方法,證實自己的猜想

  教學反思:

  將科學現(xiàn)象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材料,使每個幼兒都有探究的條件和可能。通過操作和探索,讓幼兒去感知、去探索,對幼兒有意識地加以啟發(fā)與引導,以學習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借助這種隱性示范,激發(fā)幼兒積極探索,從而發(fā)現(xiàn)天平的秘密,萌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盡可能地滿足幼兒在已知的生活經(jīng)驗中提煉解決的方法,并進行驗證,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的有效性。愿意主動地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老師小朋友分享。同時,在活動中,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如材料的多樣性,和工具的便捷性,在今后的活動將多注意這些不足之處,盡量做到完美!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相關文章:

量一量大班教案04-24

幼兒園大班教案《量一量》含反思04-06

《量一量》教案03-27

大班數(shù)學《測一測、量一量》教案03-21

中班數(shù)學教案:量一量02-07

大班數(shù)學活動測一測量一量教案04-22

中班教案《量一量》03-22

大班數(shù)學《測一測、量一量》教案2篇04-06

大班數(shù)學《測一測、量一量》教案(2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