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

時間:2024-06-25 16:08:20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情感與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3、解決問題: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分析、討論、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估測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品質。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教具:學生尺、課件。

  學具:學生尺一把,小方塊一個,三角形學具一個、方格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小朋友,我們又見面了,能小朋友一起學習數學知識,老師感到非常高興,你們高興嗎?咱們接觸時間不多,彼此還不太了解。小朋友你們看看,老師和大家有什么不同?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數學故事,想聽嗎?

 。úシ判〔每p的故事)

  咦,怎么回事?衣服怎么做小了?(裝做不知道)

  2、噢,原來是這么回事啊,老裁縫的一拃和小裁縫的一拃是不一樣的,量出的結果也不同?磥碓跍y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有統一的工具。現在我們一般用什么來量長度?

  三、探索實踐,建構新知

  1.認識尺。

  小朋友都有學生尺,(指著尺)這也有一把,是一把放大的尺。

  觀察一下,尺上都有什么?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尺。

  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有數)有哪些數?讀一讀。

  還有呢?

  (生:有線)這些線都一樣長嗎?有的——長,有的——短,這些長短不一的線是刻度。

  每條長刻度下面都對著一個數。刻度0表示起點。(這是刻度1,這是刻度5)

  細心的小朋友還發(fā)現了什么?

 。ㄉ鹤帜福ò鍟篶m)cm是英文字母,表示厘米,(板書: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今天咱們就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認識)

  2.認識厘米。

  (1)看這把放大的尺,從刻度0到刻度1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瞧,(課件演示1厘米長度)這就是1厘米。

  真正的1厘米有多長?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嗎?

  自己說說是從刻度幾到刻度幾的長度是1厘米。

  還有誰找得不同,但也是1厘米?

 。3—4人)指名說一說。(師注意糾正第一個學生: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是幾厘米。)學生說的同時,教師在投影上指出來。

 。ㄍR粫䞍海┠銈冇袥]有發(fā)現,每相鄰兩個數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指著課件)

 。2)1厘米到底有多長,咱們用小手來比劃比劃?

  這個小正方體每條邊的長正好都是1厘米,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拿住它,手指不能動,哦,輕輕抽開它,瞧,兩個手指之間的距離就是1厘米。自己試一試。

  把你比劃出的1厘米放到尺上比一比,手指不能動,再拿一看。

 。3)好,放下手,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再用手比劃比劃,放到尺上看一看你比劃得準不準。

 。4)小朋友都能比劃出1厘米了,找找咱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學生說到的第一第二個教師拿出尺幫他量一量。)

  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你們有沒有留意到,咱們手指的寬度大約也是——1厘米。(拿出尺放到手指上)

  3、認識幾厘米。

  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了,2厘米呢?到尺上找一找。

  你為什么認為它是2厘米?(如果學生說不出來,師自己說。)

  有2個1厘米,就是2厘米。

  還有誰也找到2厘米了?(指名學生回答,2個)

  伸出小手比劃出2厘米。

  小朋友比劃得挺準確的,你還能找到幾厘米?指著尺子說給同桌聽聽。

  (學生說了3厘米)你怎么找到的?有3個1厘米是3厘米。

  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伲ǘ紡0開始)你們?yōu)槭裁炊紡目潭?開始?

 、冢ú皇菑0開始的)你數得真仔細,從刻度8到刻度15是7厘米。(數一數)還有誰也找到8厘米了?哪種方法更好?

 、郏ㄕ业亩痰模┻有誰找得長一些?

  看來,從刻度0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我們一般都從刻度0開始看起,這樣非常方便!

  (6)看,這枝鉛筆長幾厘米?你是怎么看的?線段呢?

 。7)剛才小朋友認識了1厘米,還知道看幾厘米時一般從尺的刻度0開始。現在厘米和尺是咱們的好朋友了嗎?和咱們的好朋友唱首歌,怎么樣?請出咱們的好朋友。(師也拿出尺和cm卡片)

  4、課間活動:唱《找朋友》

  (師舉起cm卡片)還把它送回去。(示意學生放回抽屜)

  咱們認識了直尺、厘米,現在和好朋友玩?zhèn)闖關游戲好嗎?

  5、第一關:量一量。(課件出示)

 。1)準備好了嗎?(停一下)

 。ǔ鍪緦W具三角形)

  用尺量量這條最長的邊是幾厘米。把你的'方法和同桌小朋友說說。

  誰想上來量。

  (沒有對準0的)老是看到有的小朋友這樣量,你有什么意見?

 。ㄒ话惆芽潭0對準線段的一個端,看另一個端對準幾就是幾厘米。)

 。2)(師舉起紙)再量一量方格紙的長邊是幾厘米,比比看,誰量得又快又準。

 。ǚ磐幔瑤熾S意把尺往方格紙上一放。)尺子這樣擺行不行?尺要放平

  小朋友覺得在量長度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ò鍟毫浚簩史牌健#

 。3)再來量一量手掌寬和一拃長。(出示:手掌,一拃)量手掌寬時要五指并攏,從最寬的地方,平平地量。

  那你看這個手掌寬大約是幾厘米?說說你的想法。正好6厘米嗎?(更接近幾厘米?)可以說大約6厘米。

  如果比6厘米多一點點呢?接近幾厘米可以說大約幾厘米。

 。4)你能像圖上這樣量自己手掌和一拃大約是幾厘米嗎?

  自己量一量,寫下來。(師下去指導學生量)

  這就是咱們身上的尺,每個小朋友手不一樣,量出的結果也不同,就象老裁縫和小裁縫,他們的一拃也不同,咱們要記住自己身上的尺。讀一讀,記一記。

  真棒,恭喜你們順利闖過第一關,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你們。(課件演示)(耶。┫旅孢M入第二關。

  6、第二關,畫一畫。

 。1)畫一條長4厘米的線段。(切換視頻)

  畫完后,自己量一量,檢查一下是不是4厘米。

  誰想畫看?一邊畫一邊說。

  這是放大的4厘米,真正的4厘米只有這么長。(指著學生作業(yè))

 。2)再畫一條比它長3厘米的線段。你畫了多長?

  同桌交換,互相量量,畫對的,給他畫一個五角星,夸夸他。

  7、第三關估一估。

  小朋友真能干,順利闖過第二關,放個鞭炮慶祝一下。(耶)有沒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戰(zhàn)?

  (1)小朋友還記得第一關量的身上的尺了嗎?有哪些身上的尺?(手掌寬、一拃長、食指寬)記住身上的尺了嗎?

  咱們來做個游戲好嗎?比眼力。

  先把尺藏好,放到抽屜里。

  (等學生收拾好,注意力都集中后,再開始)

  估一估這塊橡皮大約有多長?

  說說你是怎么估計的。(指名回答)(板書學生答案)

  小朋友,你們看他會用自己身上的尺或剛才量過的東西幫自己估計,真會動腦筋。

 。ㄒ部梢越柚鷮1厘米或2厘米的認識進行估計。)

  老師幫小朋友量一量?(板書正確答案:6厘米)(指名學生回答)

  一般前后相差不超過2厘米的,比較接近的都稱得上是估計高手。是估計高手的請舉手,真棒。

 。2)小朋友們,你們都會估計了嗎?沒有尺,可以怎么辦?用這樣的方法自己試一試,好嗎?

  咱們估計2個,(出示課件表格)估計自己的中指長和數學術封面短邊的長,把估計的結果填在這2個括號里。

  小朋友估計得怎么樣呢?拿出尺來量一量。

 。ò褜W生作業(yè)放到投影上)看他估計得怎么樣?(如果相差遠:沒關系,咱們剛估計了2個,以后多觀察,估計能力會越來越強。

  這次估計得比較接近,是估計高手的站起來,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自己。

  小朋友,咱們第三關也過了,(課件演示放禮花)耶!

  四、全課,拓展延伸

  今天咱們和誰交了朋友?這個新朋友能幫我們干什么?(量物體長度)

  小朋友都量了什么的長度?你還想量什么?自己量一量。

  給老師幫幫忙,量量教室的長好不好?怎么了?

  看來,用厘米做單位是量一些比較——(短)的物體。

  量比較長的物體還要用到其他的長度單位。還想再繼續(xù)研究嗎?

  課后: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2

  教學理念及方法:

  本節(jié)課以“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chuàng)新”為教學宗旨,實現“先學后教、先試后導、以學定教、以教促學、教學合一”這一五步教學法的根本目標。

  教學思路:

  1、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小學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認識厘米的教學,就是從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在學生獲得新知以后,教師又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估測周圍事物的長度,去調查厘米在生活中的應用。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可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拓展創(chuàng)新空間。

  2、合作探究,發(fā)現新知,形成技能。

  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的最終獲取,還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探究過程。本課教學注重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求學生通過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用手比畫1厘米的長度,閉眼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wèi)厘米長的物體等活動來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幾厘米的具體長度,進一步認識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畫的活動中,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小組合作,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使他們在發(fā)現新知、形成技能的同時獲得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3、加強估測,發(fā)展空間觀念。

  估測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加強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正確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強其空間觀念與學習興趣。教學時,教師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l厘米以及對周圍物體的長度先估計、再量一量的活動,使學生在比較中積累經驗,形成初步的估測能力。

  教材分析及學情分析:

  “厘米的認識”是空間與圖形知識板塊中的內容。是認識長度單位的一節(jié)起始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及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基礎上來認識長度單位——-厘米。為以后學習學習其它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打好基礎。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厘米、會用直尺測物體的長度

  數學思考:1厘米到底有多大,建立幾何模型

  問題解決:從數學角度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情感態(tài)度: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1厘米有多長;會用直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難點:感知1厘米的長短及如何正確、規(guī)范地用直尺測

  物體的長度。

  三、教具、學具

  課件、1厘米長的橡皮泥、課堂嘗試單、課堂檢測單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激趣導入

  由長——短、寬——窄、高——矮、厚——薄這些反義詞引出“長度”

  一詞,學生自由說所見過的'長度單位,猜想為什么要先認識厘米呢?(先激趣后設疑)

 。ǘ┨骄啃轮

  以三個字“知”、“認”、“用”為主線在,展開整個教學。

  1、尺子產生的必要性(“知”字)

  師:上節(jié)課我們量了教師黑板的長①大約17本數學書長②大約23個文具盒長③張老師的27拃長④崔嬌嬌的40拃長……

  學生議:為什么同樣的黑板,每次測量的結果卻各不相同呢?

  師:看來,要想知道黑板到底有多長,我們必須統一用同一工具,選取同一個標準。

  2、認識尺子(“認”字)

 。1)各種各樣的尺子:鋼卷尺、皮尺、米尺、軟尺、直尺。

 。2)直尺上各種名稱:刻度、刻度線、0起點、厘米的字母符

  號(重點強調0表示的意義及其作用)

  3、認識1厘米(“認”字)

  (1)在尺子上找各種各樣的1厘米

 。2)發(fā)現規(guī)律:每大格都是1厘米

  (3)用手比畫、感知1厘米

  (4)生活中找大約1厘米長的物體

  4、認識幾厘米(“認”字)

 。1)以0為起點找:2厘米、3厘米、4厘米……

 。2)以任意刻度為起點找:2厘米、3厘米、4厘米……

 。ㄖ攸c滲透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①末尾刻度-起始刻度②把任意刻度當0起點推理③1厘米1厘米相加)

  5、動手測量(“用”字)

  嘗試用直尺“量線段”、“畫線段”

 。1)組內交流量法、畫法

 。2)集體交流量法、畫法,學生先評價,老師再點撥。

 。3)組內互換嘗試單再次規(guī)范的量、畫。

 。4)量數學書的長、寬(重在體會尺子不夠用時怎么測量物體的長度)

 。5)判一判哪種測法正確(歸納“測量兒歌”,強調一平、二對、三看,正確的測量步驟)

 。ㄈ┱n堂檢測(完成課堂檢測單,學生先獨立完成,再組內互改,最后統計并改錯)

  五、全課總結

  (1)師生共同完成本節(jié)課的“知識框架”

 。2)學生幫助笑笑完成數學日記“我的新朋友”

  六、作業(yè)設計:課堂檢測單

  七、板書設計

  認識厘米(長度單位)

  八、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非常多,包括認識厘米、測量物體的長度,畫出幾厘米長的線段。在認識概念的時候,先圍繞1厘米這個最基本的單位展開。先讓學生觀察1厘米,再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然后在生活中尋找1厘米,在認識1厘米的基礎上認識3厘米、5厘米等。

  我覺得學生在學習厘米這個概念的時候并不困難,但是要加強他們的感性認識,要讓他們自己比劃1厘米有多長,找出生活中1厘米的物體。在判斷一個物體是幾厘米的時候,如果圖示是從“0”刻度線開始,學生能夠準確判斷,但如果不是從“0”刻度線開始,就產生了比較多的錯誤:第一個錯誤是直接寫右邊對準的刻度線,第二個錯誤是多數了1厘米,究其原因在于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幾厘米的含義,是要從“0”刻度線開始到幾厘米的長度,0是起始點,學生也沒有透徹理解1厘米的含義,是從一條刻度線到相鄰的一條刻度線之間的一段,而不是數刻度線。另外,學生在作圖時很容易畫不準確,長出一些,或者短了一些。因此后來我讓學生先在0和幾刻度的地方點一個小點,然后再把兩點連起來。這樣作圖的情況會好一些。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知道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厘米),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課時安排:

  2課時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10頁例1~例3,練習三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學生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把11厘米長和10厘米長的紙條,分別橫著和豎著貼在小黑板上,舉起來讓學生觀察看哪根紙條長哪根紙條短。學生一般會認為豎著的紙條長,這時教師可以提問:

  “怎樣才能知道究竟這兩根紙條哪根長呢?”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這是一把米尺,要知道兩根紙條的長度可以用尺去量一下。然后開始量紙條的長度,用紅粉筆對著尺子上的刻度把橫放的紙條的長度標出來,用白粉筆把豎放的紙條的長度標出來。分別告訴學生從0刻度到紅色標記這一段是橫放的紙條的長度,從0刻度到白色標記這一段是豎放的紙條的長度。然后提問:

  “哪根紙條長?”(橫放的紙條長。)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要知道一個東西的長度只憑眼睛看往往是不準確的,需要用尺去量。接著再問:

  “要想知道我們用的鉛筆的長度該怎么辦?要想知道粉筆的長度該怎么辦?”

  “對,要想知道一個物體的長度,要用尺來量。如果要量像鉛筆、粉筆這些比較短的東西,可以用厘米作單位。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厘米,學習用厘米作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板書課題:“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二、新課

  1、認識米尺。

  教師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學生尺,告訴學生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的線叫刻度線,然后提問:

  “你們的尺上有幾種刻度線?”

  “有哪些數字?”

  “每個數字都對著哪種刻度線?”

  “尺的左端的刻度線對著幾?”“對著0,這叫做尺的0刻度!敝,教師在尺上邊比劃邊告訴學生:

  “從0到1的長度是1厘米,從1到2的長度也是1厘米?每相鄰兩個刻度線之間的距離都是1厘米!

  2、認識1厘米、幾厘米。

 。1)初步認識1厘米、幾厘米。

  教師在米尺上從0指到1,說:“剛才我們知道了從0到1是1厘米!

  再從0指到2,從0指到3,提問:“那么從0到2是幾厘米?從0到3呢?”讓學生在自己的尺上先找到0刻度,再在尺上指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長度,要說出從哪兒到哪兒。

 。2)認識1厘米的實際長度。

  ①先讓學生在自己尺上指出1厘米的長度,然后讓學生打開教科書,說明例1下面的那條線段的長度就是1厘米。

 、诮處熌贸鲆活w圖針,也讓學生拿出一顆,與1厘米長的線段比一比,通過比使學生看到圖釘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③讓學生在尺上比一比自己手指的寬度,看看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

 、茏寣W生用手指比劃一下1厘米的長度。

  教師小結:我們認識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長了,那么怎樣用厘米作單位去縣物體的長度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怎樣用尺量物體的長度。

  3、用厘米量。

 。1)估量紙條長度。

  教師出示5厘米長的那根紙條,同時讓學生也拿出比較短的那根紙條,說:“剛才你們量過自己的食指大約有1厘米寬,現在估計一下你們拿出的紙條是幾個食指寬,也就是有幾厘米長!

  學生回答后,教師繼續(xù)講解:“你們估計得對不對,我們可以用尺量一量,那么怎樣用米尺量一個物體的長度呢?”

 。2)用尺量紙條。

 、俳處熯吺痉哆呏v解:“量時,先把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尺上的刻度幾,這根紙條就是幾厘米。現在這根紙條的右端對著5,那么它就是5厘米。”

 、谧寣W生看例3,把紙條的長度填在書上的括號里。

 、圩寣W生照老師的方法量自己的紙條。學生量時,教師要注意巡視,看學生是否把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對于不正確的量法要加以糾正。

 、軉l(fā)引導學生說說量紙條的方法。

  厘米的認識[教學過程]今天咱們繼續(xù)進行星星閃爍榜的評比活動,比一比哪個組的小朋友會傾聽、會合作、會動腦筋解決問題,摘得的星星最多。

  一、故事情境導入。

  1、導入:小朋友們,老師知道同學們最喜歡看動畫片了,今天就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部,想看嗎?在看動畫片的過程中要注意仔細觀察片里有哪些人?發(fā)生了什么事?

  2、多媒體播放:阿福做新衣。

  師:是呀,這是怎么回事呢?你們能不能幫小徒弟解答一下這個疑問呢?小組討論,充分交流。師傅和徒弟的手不一樣)

  師生表演。(從大拇指的指尖到中指的指尖的一段就是一扎。)

  4、師:怎樣才能避免師傅和徒弟測量中出現的問題呢?9用尺子、用同一個人的手去量)

  小結:測量的時候要有一定的標準,人們通常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這樣既準確,又便于交流。

  生活中,你都見過什么樣的尺子呢?尺子的種類很多,作用各不相同。

  二、認識刻度尺,感知1厘米。

  1、認識刻度尺子。

  小朋友的尺子是什么樣的?請你趕快把它拿出來,我們重新認識一下它,好嗎?師:仔細觀察,你都發(fā)現了什么?在小組里和自己身邊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課件展示尺子。)

  組內交流?雌聊粎R報。

  重點指導:(1)數字。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4

  教學內容:

  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 通過量一量,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 觀念,體會1厘米的實際長度。

  (2) 學會用直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際測量與交流,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重要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 突破方法: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突破重點。

  教學難點:

  體驗1厘米的長度,并形成直觀印象。 突破方法:通過合作學習突破難點。

  教法:談話、演示。 學法: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圖釘、刻度尺、小木棒、紙條、鉛筆、練習本、墨水瓶盒、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老師節(jié)就要到了,我們班布置教室掛拉花時發(fā)現差了截,同學們準備用彩紙補做一條拉花,還要做多長呢?我們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結論:測量的工具不同,長度標準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為了準確的測量,人勻發(fā)明了帶刻度的尺子,我們今天就來認識厘米并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板書: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認識厘米。

 、僬J識刻度尺。 大格、小格、數字和厘米。 0刻度線

 、谡J識1厘米。 1厘米有多長(從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從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壅J識刻度尺上的幾厘米。 從刻度0到刻度2是幾厘米?4厘米有幾大格?請同學們說一說。 學生匯報。

 。2) 用厘米量。

 、 每人發(fā)一張紙條,先估計大約有多長,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 說一說是怎樣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線對準紙條左端,紙條右端對著數字幾,就是幾厘米)

 、 課件演示測量紙條過程。

  ④ 測量下面物體的長度。 數學書的長、寬,鉛筆的長。

  三、 拓展延伸,學會應用

 。1) 完成做一做、練習一第1題。集體訂正。

 。2) 小組使用完成練習一的第2題,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 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目標提出后沒及時將學生的問題歸類。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數)。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學具和教具

  投影片,紙條、小棒、各種尺子、釘子、圖釘等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讓學生們用課前準備好的鉛筆、小紙條、釘子等物體和自己的課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測量工具為標準匯報每個人課桌的長度。(答案五花八門:有4拃那么長,8根小紙條那么長……)

  2、教師談話:同學們說得都對,但為什么結果卻都不一樣呢?(因為我們測量課桌所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3、導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結果,我們需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剛才有同學用尺子來量課桌的長,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單位,課桌到底有多長。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所使用的單位和測量的方法。(板書課題: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4、師:當我們要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時,一般用“厘米”做單位進行測量。(擴展介紹:厘米在國際上,都用字母cm來表示。板書:cm)

  二、新授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師:請同學們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

  師: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長呀?

  師:閉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長。

  問:找找看,大家?guī)淼奈矬w中,還有你的周圍,什么物體的長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徑、指甲蓋的寬度、牙齒的寬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如:從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從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3厘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厘米長?(匯報)

  問: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們有什么發(fā)現?

  (1、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是幾厘米;3、是幾厘米,這幾厘米里就有幾個1厘米。)

  2、學習用厘米量

  嘗試測量同一個學具(一根8厘米長的小棒)

  師:每個同學都有一根小棒,請你用尺子試著量一量這個小棒有多長?

  問:測量的結果是多少?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正確的量法與錯誤的量法對比(利用實物投影演示兩種量法),使學生鑒別出正確的量法。

  小結:量一個物體時,要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學生活動:先從自己帶來的學具中任選一件,舉給同學們看一看,大概估計一下它的長度有幾厘米。然后實際測量所選物體的長度,看是否與估計的數值相等。

  3、師:通過學習,你們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每人拿出一根細繩,分別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鄰的同學比一比,看有什么發(fā)現?

  2、發(fā)展性練習

  問:假如一個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幾個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圖片“磨損的尺子”),你們有什么辦法能就用這把磨損的尺子測量出物體的準確長度嗎?

  四、歸納質疑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布置作業(yè)

  1、回家后,以厘米位為單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2、課后調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以厘米做單位的。

  板書設計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cm

  當我們要測量比較短物體的長度時,一般用“厘米”做單位進行測量。

  量法: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這個物體的另一端端對著刻度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教案點評:

  導入時先讓學生以各自不同的測量工具為標準匯報每個人課桌的長度,隨后通過一個“為什么結果都不一樣”的提問很自然地引出測量單位和測量方法。

  教學認識厘米時,先讓學生發(fā)揮想象,隨后通過實物來感受1厘米的長度,實現由抽象到具體的認識過程。

  量小棒長度時,老師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去主動學習,探索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然后教師以規(guī)范的動作,標準的測量方法量給學生看,讓學生與自己的操作產生對比,使學生在對比中產生頓悟,從而掌握量的要領;最后再親自實踐,使知識技能的掌握經歷了由淺到深,由表及里這樣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6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8~49頁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長。

  2.使學生掌握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能正確測量或畫出整厘米長的線段。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估測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尺、紙條、作業(yè)紙、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引入新課

  1.師生談話

 、 老師和學生比高矮,讓學生體會要知道物體的長度是多少必須量一量。

 、 用喜歡的工具測量課桌面的長,讓學生體會要想得到統一、準確的測量結果。必須用尺子來測量。

 、 指出:尺的種類有很多(出示學生尺、鋼尺、卷尺、米尺……并逐一介紹名稱),今天我們先來認識學生尺。

  2.出示學生尺,觀察一下尺上有些什么。(討論)

  ① 交流:尺上有數;有很多長短不一的線;有字母“cm”。

 、 講解:尺上這些長短不一的'線叫做刻度線,每條長的刻度線下面或者旁邊都寫著數,第一條刻度線下面寫著0,它就叫做0刻度!癱m”代表“厘米”!袄迕住笔菧y量長度的常用單位,人們一般用它作單位量比較短的物體。

  今天老師就帶領小朋友一起來認識厘米。(板書:認識厘米)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認識1厘米

 、 師:你們想知道1厘米有多長嗎?

  指出:0到1這兩個刻度之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

  問:從1到2這兩個刻度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嗎?從2到3這兩個刻度之間是多長呢?

  ② 在自己的尺上找一找,再說一說:還有哪兩個刻度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

  ③ 提問:誰能用一句話說一說,在直尺上,哪兩個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 小結:學生尺上相鄰的兩個數對應的刻度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

  2.體驗1厘米有多長。

 、 仔細觀察1厘米的長度,并用手比劃一下,再記在腦子里。

 、 取出寬是1厘米的硬紙條,提問:用這張紙條的寬和1厘米比一比,你發(fā)現了什么?(一樣長)那么這根紙條的寬是多少呢?(1厘米)

  要求:用拇指和食指把紙條輕輕夾住,再把紙條輕輕抽出,仔細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空隙,保持不動,再舉起手來互相看一看。

  ③ 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用手勢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

  用硬紙條插進去校正一下。

  ④ 舉例:想一想,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長(或寬)大約是1厘米?

  3.認識幾厘米

  師:小朋友已經找到了很多大約是1厘米長的物體,也知道了1厘米就是尺上兩個相鄰數之間的長度。那么2厘米就是尺上哪兩個數之間的長度?3厘米、5厘米、8厘米?

  4.測量物體長度

 、 師:小朋友真聰明!那么你能說出下面物體的長各是幾厘米嗎?(出示書上例2圖)

  提問:量的是什么?有多長?你怎么知道的?

 、 師:小朋友已經會看圖說出物體的長度了,那么你們會用尺量出物體的長度嗎?

  試著量一量剛才那根紙條的長是幾厘米。

  教師詢問不同的答案,學生用實物投影儀演示不同的測量方法,教師逐一講評。

  提問:你覺得在用尺量物體的長度時,有什么地方是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③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你們自己總結了量物體長度的方法。現在請大家用這個方法來量一量自己手掌的寬和一指的長。

  5.用尺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 提出要求:畫一條4厘米長的線段。

 、 交流畫法,并明確:一般從0刻度開始畫起,畫到刻度4。

 、 練一練:畫一條7厘米長的線段。

  畫好后,同桌交換測量檢驗。

  三、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如果請你用厘米作單位來測量一下黑板較長邊的長度,你覺得怎么樣?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7

  教學要求:

  1.知識目標: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點。

  2.能力目標:會畫一條指定長度的線段。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認真作圖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點,會用刻度尺量線段的長。

  教學難點:

  會畫一條指定長度的線段。

  教具準備:

  每人一把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學習。

 。ㄒ唬┏鍪局黝}圖: 這是一條線段,誰能說說你看到的線段是什么樣的?學生觀察說一說。

 。ǘ┠隳芰砍鲞@條線段的長度嗎?這條線段長多少厘米?測量線段長度時,要注意什么?

 。ㄈ┠銜嬕粭l線段嗎?

  1.讓學生動手在練習本上畫線段。

  2.畫一條7厘米長的線段。

  3.評判學生所畫的'線段,讓學生說說誰畫的好,好在哪?是怎樣畫的?

  4.能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嗎?學生試畫,并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畫的?

  5.小結:畫線段時,要注意從0刻度開始畫起,是幾厘米就畫到幾厘米的地方就可以了。

  二、鞏固練習

  量一量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課后反思:

  學生對于線段的理解個別學生還不是很到位,有的學生對于當線段斜著放的時候不知道怎么去判斷,也就是學生對于線段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還需要進一步的理解,在練習課上教師要加強訓練與指導。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活動中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重難點:

  1、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厘米,初步建立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透光直尺、鉛筆、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同學們你知道課桌有多長嗎?

  2、估測

  學生用手比一比,說一說。

  3、實際測量

  剛才同學們用手比劃了課桌的長,想想看,還能用其他方法說明課桌有多長嗎?(用東西測量)

  學生選用身邊的東西測量課桌。

  4、交流討論

  請同學們說一說,剛才你們是用什么東西來測量課桌,它有多長?

 。ㄓ脭祵W書,它有3本數學書這么長;用鉛筆有4個鉛筆盒這么長……)

  5、設疑啟思

  真奇怪了,同樣長的桌子,大家量的結果為什么不一樣呢?

  (用的.測量工具不一樣,有的長,有的短,所以結果就不一樣了)

  6、小結

  原來每個人用的測量工具不一樣,標準也就不一樣,所以測量所得的結果也就不一樣。要想有一個統一的測量結果,就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們最好用什么來測量呢?

 。ǔ咦樱

  二、認識直尺。

  1、觀察尺子,尺子上有什么?

  2、交流匯報:認識刻度線

 。1)尺子上有許多小道道,這些小道道叫刻度線。

  (2)讀數字。

  問:這些數中,哪個是最小的?

  “0”可以表示什么?

  (3)尺子上還有什么?

  “cm”表示什么?(厘米)

  用手寫一寫。

 。4)找一找自己的尺子上,有沒有“cm”

  三、認識1厘米。

  1、看屏幕,從0到幾是1厘米?

  判斷:只有從0到1是1厘米?

  2、說說:從幾到幾是1厘米?在尺子上找不同的一厘米。

  3、找到刻度3,說說從幾到幾是1厘米?

  4、拿出自己的尺子,找一找,從幾到幾是1厘米。

  5、閉眼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哪些物體有1厘米長?(指甲寬約1厘米)

  用兩個手指比一比1厘米的長度。

  四、認識幾厘米。

  1、看課件,說說紅條長度是幾厘米?

  2、指名回答。

  1個厘米,2個1厘米……

  3、練習

  4厘米里面有()個1厘米。 7 cm里面有()個1厘米。 5個1厘米是()厘米。 6cm里面6個()。

  五、總結: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板書:厘米cm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認識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紅、綠兩色彩色紙條,黃、藍兩色不同長度的小棒、小正方體、回形針、硬幣。

  學生準備:

  1把尺子,1把剪刀。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師:老師看看哪些小朋友已經準備好了。請最快的3生上來做排隊游戲,看他們是怎么排的?

  生:從矮到高(從高到矮)

  師:你們可真行,一眼就看出這個隊形是根據小朋友個子的高矮排列的。那你們能看出物體的長短嗎?

  一、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提供:2件物體的長短比較。

  2、用學具表示

  師:如果我們想知道紅紙條比綠紙條長多少,你能不能用桌上的學具,通過擺一擺、數一數、比一比的方法來表示呢?

  (1)指導量的方法

 。ㄏ日乙粋學生到實物投影來示范擺的方法)

  師:想一想,怎樣擺才能量的準呢?擺的時候要注意什么?(上臺,指導擺法:左端要對齊、沿物體擺直、一個接著一個等)

  按照這種方法,我們就能知道這張紙條的長度大約是4枚回形針的長,真不錯。(2)用學具比較紙條的長度

  師:選你喜歡的學具,就用剛才某某小朋友的方法來擺一擺、數一數,比比看紅紙條比綠紙條長多少。

  生操作,師指導。

  3、反饋[直接用媒體展示]

  [課件出示用3種學具量紅紙條的結果]

  為什么同樣是量紅紙條,結果卻不一樣呢?

  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在量的時候我們就要注意,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來進行測量,也就是要有統一的標準。[板書:統一的標準]

  二、做一做,引出1厘米

  師:下面,我們就選用統一的標準——小正方體,來量物體的長[課間出示:做一做]先請你來估計這些物體的長度

  1、用統一小正方體來估計下面物體的長度,再擺。

  (全部出示后用小正方形作標準說一說)

  2、師:數學家規(guī)定像這個小正方體的邊長這樣的長度為1厘米。[板書:1厘米]

  一起來讀一讀。

  3、用厘米說一說這些物體的長度約幾厘米。

  4、挑幾個說誰比誰長幾厘米

  三、認識厘米,用厘米尺量

 。ㄒ唬┱J識厘米

  1、介紹尺子

  師:要知道物體的長度,一般都用尺子來量。[課件出示:厘米尺]

  師:請小朋友們觀察這把尺子,你發(fā)現了什么?

  2、認識1厘米有多長同時滲透如何用尺子量

  師:這個小正方體的邊長是1厘米,我們是這樣看的。[課件出示]

  師:拿出你的尺子,在你的尺子上找出這個1厘米給你的同桌看一看

  師:從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想想從刻度幾到刻度幾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可以拿一個小正方體,用它的'邊長去比一比。尺子上每相鄰的兩條長刻度線之間的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

  3、感知1厘米有多長。

  (1)比劃1厘米

 。2)剪1厘米

  (3)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

 。4)認識幾厘米

  師:把兩個1厘米拼在一起,是幾厘米呢?

 。ǘ┯贸咦恿

  1、拿出黃色的小棒,估一估它大約有幾厘米長呢?

  師:怎么才能準確地知道這根小棒的長呢?我們可以用尺子來測量。

  2、請1生上臺演示用尺子量的方法。

  每生自己動手量一量。

  3、師:紅顏色的小棒長幾厘米呢?請你先估一估,然后再量一量,看看你估計的對不對?

  4、師:這些小朋友是這樣測量蠟筆的長的(4厘米)你們看行不行?[課件出示]

 。1)小紅:左端未對準0

 。2)小明:從0刻度起的正確量法

 。3)小東:從刻度2~6

  師:小東的這種量法可以嗎?

  5、師:現在你還想用這把尺子量什么物體的長度呢?(自己量吧)

  6、量曲面物體的長

 。ㄈ┬〗Y、揭題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生講,師補充課題]

  四、知識拓展(欣賞)

  [媒體]奧運會會徽——中國印邊長約11厘米

  奧運會獎牌——金鑲玉直徑7厘米

  奧運會火炬——祥云高72厘米

  奧運會門票——長20厘米寬9厘米

  五、實踐作業(yè)

  生活中,還有許多物體的長度是以厘米作單位的,課后,請小朋友們收集一些,下節(jié)課我們來交流。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2、3頁“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教材分析】

  知識解讀:測量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罢J識厘米”是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的開始,是今后學習其它長度單位和有關測量問題的基礎。本節(jié)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長度單位,教材以古代人們用身體尺為測量工具,測量課桌的長度得到不同的結果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接著,教材介紹學生比較熟悉的尺子,指出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為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逐步讓學生形成對厘米的長度表象。這樣的安排意在讓學生主動參與,并通過動手實踐體會測量的方法,經歷測量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知識,增強了學生的空間概念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情解讀:

  學生在一年級的學習中認識了比較物體的長、短,本節(jié)課是他們第一次正式接觸長度單位“厘米”。在此之前,學生對長度單位及測量知識的了解均來自生活中一些瑣碎的、不系統的經驗。對什么是長度單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1厘米有所長都缺乏準確的'認識。目標解讀:

  1、創(chuàng)設情境,從中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在觀察、比較、估計、測量等活動中,實際感知1厘米有多長,通過具體方法,體會測量長度的本質,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3、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感受測量長度和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預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沖突 〖教學預設〗

  1、師談話引入,課件播放故事。

  2、引導思考:為什么同樣是5步,熊二卻找不到蜂蜜呢?

  3、引出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荚O計思考〗

  以有趣的故事為素材,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有聲有色的故事講述,提出“這是為什么呢?”的問題,引發(fā)認知沖突,充分體會到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激發(fā)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濃厚的興趣,自然地進入到對新知的探究中。

  二、借助直觀、建立1厘米的概念

  〖教學預設〗

  1、借助模型、建立表象

  師出示1厘米的學具,感受厘米是測量比較短物體的長度單位。(1)記憶1厘米的長度

  (2)找生活中的1厘米

  2、認識幾厘米 理解:幾個1厘米就是幾厘米!荚O計思考〗

  認識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標準的1厘米小棒,同桌競猜記憶1厘米、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認識幾厘米等活動,積累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經歷“充分感知——豐富表象——領悟內涵”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的長度觀念,理解幾個1厘米就是幾厘米的概念,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自制直尺,認識幾厘米 〖教學預設〗

  1、同桌合作、制作直尺

  2、拿出直尺,與自制尺子作比較。

  (1)認識尺子上的元素:刻度、數字、單位(厘米cm)(2)在直尺上認識1厘米

  3、明確不同尺子的1cm的長度一樣。

  4、認識尺子上的幾厘米 〖設計思考〗

  引導學生經歷“造”尺子的過程,讓學生在測量、操作的過程中體驗測量的本質,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

  四、實踐運用、學會測量 〖教學預設〗

  1、探究測量方法

  思考:你能用直尺量出這張名片的長邊是幾厘米嗎?(1)操作、交流

  (2)呈現各種量法,比較量法的優(yōu)劣。

  (3)小結正確的測量方法,理解從0刻度線開始測量的好處。

  2、測量身體上的數據 師:測量自己手掌的寬度、拇指的長度、一拃的長度等(1)學生選一個部位進行測量。(2)填寫測量記錄單(3)交流測量方法 〖設計思考〗

  在測量長度過程中,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測量,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并通過交流,比較,辨析、評判,逐步完善測量的方法。在學生積累了實際測量的經驗后,將學生的認識延伸到“身體”這把尺子上,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開放性的活動中得到培養(yǎng)。

  五、全課總結。

  六、板書設計:

  認識厘米(cm)尺子:刻度線、數字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11

  學生已經學會直接比較長短與高矮,對線段有了初步的認識,生活中,學生也積累了用(文具盒、鉛筆等)非標準長度單位測量物體的經驗。而數學中的標準長度單位,是學生最早接觸的計量單位,也是最基本的,因此,本課作為計量單位的起始課,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發(fā)現學生在尺子上或測量物體時,都有接觸過厘米這個長度單位,也知道用尺可以測量物體,但對其意義的理解并不清晰。他們不知道為什么要有長度單位,不知道怎么用長度單位,也不知道為什么要用尺來測量……那么本課怎樣讓學生對以上這些理解清晰,體現其“起始課”的特質呢?我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思考:一方面,我們該如何讓學生體會“厘米”這個單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怎樣認識厘米,又怎樣將其過程與方法遷移、滲透到(米、分米、毫米、千米等)其他長度單位的學習中去。

  說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根據對以上的理解與思考,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明白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表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厘米”的重要性,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學會用刻度尺對物體進行測量,會畫規(guī)定長度的線段,發(fā)展空間觀念。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學會用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表象。

  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落實課程標準:1.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3.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從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出發(fā),采取了如下教法與學法:

  教法:直觀演示、設疑誘導、活動探究

  學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說教學流程

  為了更好的發(fā)揮本節(jié)起始課的作用,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課前敏悟,引入新知。第二環(huán)節(jié):課中敏學,掌握新知。第三環(huán)節(jié):課后應用,鞏固新知。第四環(huán)節(jié):總結課堂,評價學生。

  第一環(huán)節(jié):課前敏悟,引入新知(敏悟單見附件2)

  比較一:

  小紅

  小麗 小紅比小麗多2個

  引出“單位”,

  小強 體會單位的重

  小明 小強比小明少3顆要性。

  比較二:

  小朋友的身高差,該用什么單位表示?引出長度單位“厘米”,并揭示課題。

  第二環(huán)節(jié):課中敏學,掌握新知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分四個層次進行展開。

  1.認識尺子

  尺子是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重要工具。首先我出示一把特殊的尺子(尺子上什么都沒有),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尺子,看老師出示的尺子缺了什么,通過復原尺子,使學生更好的找出尺子的組成部分:刻度線,數和單位厘米(cm),使學生對尺的認識更深刻。

  2.認識1厘米

  認識1厘米是本節(jié)課最為核心的內容,教學時首先明確告訴學生,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做單位,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這一大格的長度就是1厘米,那你還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每相鄰兩個數(長刻度線)之間的距離都是長1厘米,這樣學生對1厘米的長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

  然后通過①讓學生用拇指和食指在刻度尺上(直尺、三角尺等)比劃1厘米,有一個形象的直觀感受,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②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棱長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再慢慢抽出;③直接比劃1厘米的長;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長約1厘米的物體。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操作,讓學生的'體驗活動走向深刻,積累1厘米長度的量感經驗,對1厘米的實際長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學到這兒,我讓學生回顧認識1厘米的過程與方法,并嘗試小結。這個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既突出了重點,又逐步分散了難點,為其過程與方法遷移、滲透到后續(xù)學習中做好鋪墊。

  3.認識幾厘米

  通過剛才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1厘米。那么刻度0~刻度2是幾厘米呢?引導學生認識到2個“1厘米”就是2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出其他的2厘米嗎?再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找一找4厘米、5厘米。并反問刻度6到刻度10是幾厘米?為什么?在層層追問中明白“幾個1厘米就是幾厘米”,同時實現了知識的變遷,滲透了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4.測量實物

 。1)量一量

  首先學生自主觀察書本小刀圖,判斷其長度,并在小組內交流,由組長組織,歸納總結出測量物體的基本方法,即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或線段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這樣的設計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主要是想抓住課堂的生成,及時發(fā)現一些錯誤的量法,讓學生在矛盾沖突中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比老師的直接講授要更有價值。

  接著,讓學生應用探索出的測量方法,獨立測量書本中出示的線段,和身邊的任一物體,進一步加深正確測量方法的印象。

 。2)畫一畫

  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自主閱讀書本第51頁畫一畫內容,明確畫特定長度的線段的方法,即一般從0畫起,畫到幾就是幾厘米(和剛才測量的方法基本一致)。并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進行鞏固。教師要信任學生的學習能力,充分發(fā)揮其學習的主動性。

  第三環(huán)節(jié):課后應用,鞏固新知

  為了使學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層次:基礎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2、3兩題。

  通過量、看、填寫的練習,檢查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初步滲透估測意識。

  第二層次:提高練習。

  1.估測:

  (1)開展“火眼金睛”活動,學生先估計再測量自己手掌的寬度,食指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并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子。

 。2)利用身上的尺先估計自己中指的長、數學書封面短邊的長,文具盒的長,再用尺子量一量,進一步鞏固驗證估測的能力。

  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反復的估測、實測中,逐步修正他們的估測策略,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長度觀念。

  2. 回顧學生比高矮的情形,用厘米表示他們相差的高度。前后呼應,體現了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的理念。

  3.斷尺量小刀

  結合書本內容,我設計了一道思考題:像這樣一把斷尺能測量小刀的長度嗎?引導學生思考,這其實是測量方法的一個升華,雖然沒有了0刻度,但我們通過“認幾厘米的方法”也可以判斷出小刀的長度。設計本題旨在在開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其能夠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第三層次:拓展練習。

  厘米可以測量較短的物體或線段長度,如果測量學校操場的長,你覺得用厘米做單位合適嗎?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伏筆。

  課堂教學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終結,讓學生帶著問題出課堂。

  第四環(huán)節(jié):總結課堂,評價學生

  在這節(jié)課結束之前,我讓學生回顧厘米的認識過程,并告訴學生,以后我們可以用類似的方法,來繼續(xù)認識其他的長度單位。這樣就凸顯了起始課的內在意義。

  說板書設計

  本節(jié)課板書簡單明了,重點突出,便于學生及時回憶、總結本課知識,并進行自我評價。

  認識厘米

  單位

  長度單位 1厘米

  整節(jié)課我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加強直觀操作,以生為本,以學定教,讓學生在量一量、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動中充分發(fā)揮主動性,讓認識厘米的過程與方法在后續(xù)學習中得到遷移生長,使數學學習變得更簡約有效,讓學生學得輕松,學的快樂。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12

  教學內容:

  第65頁的例1、例2,完成練習十七的第1—5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起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具準備:

  尺子

  教學過程:

  一、新授

  1、例1

  拿出你的尺子,找出1厘米、2厘米。。。。的長度。

  師讓學生拿出他們自己的小尺子,說明尺子的用途,然后幫助他們認識尺子上的刻度及其實際長度。 1厘米到底有多長,要讓每個學生都清楚,這對于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是很重要的。

  讓學生認識尺上的1厘米、2厘米。。。。的長度,再用尺量一量圖釘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2、例2

  看看你的哪個手指的寬度大約是1厘米。

  師可以讓學生量量自己手指的寬度,看看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

  二、鞏固練習

  第67頁的練習十七第1-3第1題

  1、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3厘米、5百米的長度。

  師先出示1厘米、3厘米、5厘米,讓學生用尺量量,指出1厘米、3厘米、5厘米,然后師檢查。

  2、第2題和第3題,讓學生自己做,師巡視幫助。

  三、小結

  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四、作業(yè)

  1、課堂作業(yè):第1、2題。

  2、課外作業(yè):第1、3題。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13

  第2課時 認識厘米

  教學內容:

  課本第61-63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學會用直尺畫定長線段。

  3、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讓學生初步建立對1厘米的印象

  教學難點:

  能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課件、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請同學們看一看自己的課桌的寬。

  提問:你們覺得這條邊有多長?再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問:想一想為什么他們說的數不同?

  3、小結:為了更加準確,我們一般情況下用尺子來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體的長度,首先要認識尺上的長度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認識較小的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

  二、知識新授。

  1、認識厘米

 。1)觀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出示米尺圖,告訴學生:

  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個又一個的刻度叫刻度線,刻度線的數字表示所對應的刻度長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數字寫著“0”。聲明刻度由此開始,從0到1是1厘米。從1到2也是1厘米……每一個這么長就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板書:1厘米)那么從0到3的長度就是3厘米,從0到7的長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長度是幾厘米?1到2是幾厘米?3到4呢?從刻度0到5是幾厘米?從0到10呢?

  (3)請學生用食指、拇指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

 。4)請每位學生觀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長,再用手比劃出它們的.長度。

  2、教學量一量。

 。1)出示一支鉛筆。

 。2)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將鉛筆的一端與尺子的0刻度對齊,鉛筆的右邊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請學生說一說鉛筆的長度。

  (3)想一想:在量的時候為什么鉛筆的左邊要對準0刻度?不對齊行嗎?

 。4)打開書第62頁,學生看書將例題中括號填完整。

  小結:在量物體長度時,一般要把物體的左端與尺子的0刻度對齊,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提問:紅線長幾厘米?是整厘米數嗎?那么它接近幾厘米?為什么?藍線呢?為什么接近8厘米?

 。2)小結:在我們量一條線段或物體的長度時,不一定是整厘米數,只要接近幾厘米,我們就說它大約幾厘米。

  4、教學例4。

 。1)教師示范,學生觀察。

  分三步畫:先對著0刻度,點出一個端點。

  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到所要的刻度4。

 。2)學生按這樣的方式試一試,畫一畫。

 。3)提問:我們怎樣畫一條線段?

  5、完成“想想做做”第1、2題。學生獨立完成。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估計。

  (2)再測量。

 。3)同學間交流數據。

  2、完成“想想做做”第5、6、7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 識 厘 米

  測量較短的物體:厘米 cm

  教學反思:

  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chuàng)造活動過程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通過學生參與活動過程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進而深刻認識到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1厘米是今后學習測量和估測的重要基礎,利用多種形式豐富學生對1厘米實際長度的體驗,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14

  一、說教材

  《認識厘米》這節(jié)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節(jié)課是借助學生生活經驗,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感知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國際統一的長度單位——厘米,并學會用直尺進行簡單的測量;趯W生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的認識基礎上,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初步學會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嘗試估測物體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4.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通過對目標的進一步分析,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難點是: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結合本節(jié)課的知識特點和和一年級后段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的教育學,心理學規(guī)律,我通過以下教法和學法指導引導孩子學習。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本節(jié)課作為“空間與圖形”模塊學生接觸長度單位概念和進行測量的重要開端,我通過操作演示法,討論法引導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通過指導觀察法認識直尺、建立一厘米長度的表象。進而通過指導操作法、操作演示法引導學生用直尺進行測量。

  指導學生完整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自己認為表達的清晰,別人認為聽得清楚,達到高效的溝通目的。

  三、說學法

  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根據本節(jié)課知識內容多且抽象這一特點,課堂上更多的給學生提供操作和交流的機會,傾聽孩子對問題的理解。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觀察法和操作法感知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引發(fā)學生對本節(jié)課學習的興趣。在教學“認識厘米”這個問題時,通過觀察法、操作法、比較法建立對“厘米”這個單位本質的認識。通過自主操作法和合作學習法突破測量這一難點。

  四、說過程

  上課伊始,我通過簡單的談話和微課展示引導學生感知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然后引導學生拿著直尺近距離觀察,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弄清1厘米的實際長度。接著鼓勵學生說說生活中遇見的1厘米實物加深認識。最后學習用直尺進行測量,突破測量方法、長度估計這一難點。

  最后引導學生進行回顧總結。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15

  第1單元長度單位

  第1課時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學習內容】:

  課本P2—3,例1、2、3

  【學習目標】:

  1、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身體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認識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進行正確地測量物體。(限整厘米)

  4、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學習重點、難點】:

  認識厘米,并學會用厘米測量。

  【學習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談話:古時候人們是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呢?

  學生發(fā)揮想象,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組織活動,體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組織學生用身體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教師先明確活動的方法。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匯報。

  得出:因為每個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結果不同。因此,有必要用一個統一的長度來測量物體。

  三、認識尺子

  1、為了準確、方便地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fā)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

  2、介紹認識尺子。

  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統一規(guī)定。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

  [設計意圖]:介紹認識尺子提高學生的知識面,為下面的學習作準備。

  四、操作活動,建立表象

  (一)、認識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師生一起觀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顏色標出1厘米的長度,說明前面正方體的`一邊正好是1厘米。

  2、讓學生量圖釘的長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師:“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圖釘大約有多少長。”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得出一個圖釘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長。

  3、教師明確量的正確方法:圖釘的一端對準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對著幾。

  4、請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

  學生活動,同桌交流。

  5、鞏固1厘米的表象。

  請小朋友用手勢比劃1厘米的長度。

  閉上眼睛想1厘米的長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圍,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約1厘米長的?讓學生去找大約1厘米長的物體。幫助學生形成1厘米的鮮明表象。

 。ǘ⒂美迕琢

  1、我們已經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對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們就來量一量物體的長度。請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師為你們準備的紙條。注意測量的方法要正確。

  2、學生測量紙條。教師巡視,加強個別指導。

  3、交流反饋。教師再次強調測量的正確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親身經歷學習數學知識。

  五、鞏固深化,實踐應用。

  1、請學生隨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鉛筆,量一量你的鉛筆有多長。量好后同桌交流檢查。

  2、4人小組合作,每人分別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給大家看。教師個別指導。

  3、學生自己選擇身邊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支新鉛筆的長,數學本子的長,橡皮的長等。

  [設計意圖]: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進一步鞏固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案】相關文章:

認識厘米的教案04-15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教案08-26

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03-26

《厘米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03-12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數學教案06-08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教案10篇03-08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教案(10篇)03-08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04-08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認識厘米》教案11-17

二年級《認識厘米》教案推薦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