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出師表教學教案優(yōu)秀

出師表教學教案優(yōu)秀

時間:2024-02-12 06:58:4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出師表教學教案優(yōu)秀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出師表教學教案優(yōu)秀,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出師表教學教案優(yōu)秀

出師表教學教案優(yōu)秀1

  教學目的

  一、背誦全文,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二、領會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和他作為政治家在治國方面的方針以及作為長輩對下一代的期望與教育的拳拳之心。

  三、學習本文融議論、敘述、抒情于一體的寫作方法。

  四、了解“表”的一般知識以及“以”的用法。

  教學設想

  一、古文忠君與愛國是一致的,故對諸葛亮忠于劉氏政權并為之鞠躬盡瘁的思想行為不求全責備。

  二、學習本文,難點不在講解而在背誦。老師要鼓勵學生記憶、背誦的熱情,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背誦。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解題、作者、背景、出師表。

  二、老師指導閱讀、分段。

  三、研讀1、2段。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新課。

  二、老師指導閱讀課文(要求讀得富于感情,有層次感),同時畫出生字新詞。

  三、聽寫生字新詞,給生字注音。

  崩殂恢弘妄自菲薄陟罰臧否郭攸之費祎以遺陛下裨補闕漏猥自枉屈夙夜憂嘆庶竭駑鈍以彰其咎咨諏善道

  四、指導分段。

  1圍繞“出師”思考以下幾點:第一,在國家危急的形勢下,作者出師前向后主提了哪幾條治國建議?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劉禪陳述他出師的理由?第三,在說明出師理由之后,作為臣下,是否還要請求皇上批準他出師并表達這次出師伐魏的決心?

  2討論后分段,寫段意。

  明確:第一部分(1—5段)指明危機,提出建議。

  第二部分(6、7段)追憶往事,陳述理由。

  第三部分(8、9段)分清責任,表明決心。

  五、研讀第1、2段。

  1結合文中注釋閱讀課文,并補充如下注釋:

  疲弊:比喻國家衰弱貧窮。

  秋:引申為關鍵時刻。

  蓋:語首助詞,可譯為“原來”。

  妄自菲。褐高^分看輕自己。

  忠諫:忠于皇上的諫言。諫,讀jiàn,臣下規(guī)勸皇上,向皇上提意見。昭:讀zhào,詔示,顯示。

  刑:名詞活用為動詞,用刑,受罰。

  光:名詞活用為動詞,發(fā)揚光大。

  臧否: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獎勵懲罰,表揚批評。

  恢弘: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擴大發(fā)揚。

  2指導分析第1段。弄清第1段中三句話的意思。

 。1)提問:作者指出當時蜀國的形勢如何?(讀第1句)值此存亡危急之秋,內(nèi)外大臣表現(xiàn)如何?(讀第2句)內(nèi)外大臣這樣表現(xiàn)的原因?(讀“蓋追”句)內(nèi)外大臣能如此,作國君的'又當如何?(讀第3句)諸葛亮向劉禪提的第一條建議是什么?

  板書:開張圣聽(廣開言路)

 。2)指導背誦:這三句話語意連貫,互為因果,要順著思路默想、記憶,背誦。

 。3)指導辨析詞的引申義和“以”的連接作用。

 、俳Y合上下文,辨析詞義,完成下表。

 。ā扒铩钡囊炅x學生回答可能有困難,教師可提示:民以食為天,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

 、趶土暋耙浴钡慕樵~用法——當“用、把、拿、憑”等意思講,分析“以”作連詞的用法!伴_張圣聽”目的是“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以”連接目的,可譯為“用”、“用來”。

  妄自菲薄”結果是“以塞忠諫之路”,“以”連接結果,可譯為“以致”。

  “以”用作連詞,連接的大多是句子,句與句之間有一種邏輯上的關系,在朗讀時要注意“讀斷”。

  (4)指導朗讀。

  3指導分析第2段。

  (1)作者在此向劉禪提出的另一條建議是什么?

  板書: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賞罰分明

 。2)提示背誦:宮中……若有……宜付……以昭……不宜……異法也。

  六、布置作業(yè)。

  1默寫1、2段

  2預習3—7段:

 、艑φ兆⑨屃η髸g。

 、扑伎寄男┦亲h論文字,哪些是敘述文字。

出師表教學教案優(yōu)秀2

  教學目的

  一、了解諸葛亮統(tǒng)一中國的愿望和親賢臣、遠奸佞,嚴明賞罰,廣開言路等進步主張,批判地繼承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學習本文以議論為主兼用抒情和記敘的寫法以及語言質(zhì)樸、感情真摯的特點。

  三、了解“表”的有關知識,掌握形容詞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學設想

  一、介紹背景和疏通文義結合起來,突破重點詞句,然后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領會內(nèi)容大意。

  二、采用“讀讀,講講,議議”的教學方式,在讀、講、議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藝術特色。

  三、課文的重點是第一部分,在講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練習法進行教學,第三部分讓學生自讀背誦。

  課時安排: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顧茅廬”“火燒赤壁”“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質(zhì)樸誠摯,志盡文暢,為后人所欽仰,正所謂“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文天祥《正氣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杰作。(板書)

  二、教師范讀全文(最好能背誦),讀得要有抑揚頓挫,感情充沛,使學生產(chǎn)生激情。

  三、解題。

  1什么叫“表”?這種文體有什么特點?

  明確:表,古代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我國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zhàn)國時期統(tǒng)稱為“書”,如李斯《諫逐客書》。到了漢代,這類文字分成章、奏、表、議四小類!罢乱灾x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保ā段男牡颀垺罚┐送,還有一種專議朝政的文章,又統(tǒng)稱“表”!氨怼钡幕咎卣魇恰皠又郧椤!冻鰩煴怼肥侵T葛亮在出師北伐前向劉禪(劉后主)的言事呈文。

  2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寫《出師表》的?

  明確: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是劉備的遺志,諸葛亮為了實現(xiàn)先帝遺志,在戰(zhàn)略后方日益鞏固的情況下決定出師伐魏。但劉后主卻昏庸無能,聽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顧之憂。諸葛亮在出師前寫下這篇文章,以懇切的言辭勸說后主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yè);也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的決心。

  四、分析結構,歸納段落。

  關于本文的結構,教師要引導學生著眼于“出師”二字。具體地說,一是要看作者對出師后國內(nèi)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說明出師的理由。這兩個問題弄清楚了,全文的脈絡也就清晰地顯示出來。

  明確:可將本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從當前形勢出發(fā)勸說后主繼承先帝遺志,提出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三條建議。

  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經(jīng)歷,表達“報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

  第三部分(8、9段),明確各方面的責任,向后主提出懇切的期望,總結全文。

  五、講讀第1段。

  1學生對照注釋,自讀第1段。教師補充注釋。

  疲弊:疲弱困乏。

  誠:的確、確實。

  危急存亡:形勢危機,決定存亡。

  宜:應該。

  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職守。

  侍衛(wèi)之臣:陪侍、保衛(wèi)皇帝的近臣。

  忠志之士:忠心的將士。

  志,士心。忘身:奮不顧身。

  蓋:副詞,原來,表示解釋原因。

  追:追念。報:報答。

  圣:古時臣下對帝王的尊稱。

  恢宏:使志士之氣發(fā)揚光大。

  妄自菲。哼^分看輕自己。

  諫:臣下給皇帝提意見。

  2學生講述大意。

  3討論問題:

 。1)為什么說當時是“危急存亡之秋”?為什么說“益州疲弊”?

  明確:說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為:

 、傧鹊壑械辣篱;

 、谔煜氯郑

 、垡嬷萜1。

  諸葛亮的戰(zhàn)略思想是聯(lián)吳抗曹。但吳國在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戰(zhàn)役(即《三國演義》)中講的“大意失荊州”“火燒連營八百里”故事)奪走了荊州全部地區(qū),益州的豪強和南方的夷族統(tǒng)治者也乘機發(fā)動叛亂。這時,魏已牢固地控制著全國的中心地區(qū)即黃河流域,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占有明顯的優(yōu)勢;吳控制長江中下游,經(jīng)濟力量也比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處于不利地位。所以說“益州疲弊”。

  (2)諸葛亮為什么向后主提出“開張圣聽”?

  明確:一為發(fā)揚光大先帝遺德,激勵振奮忠心為國的臣下士氣;二為避免阻塞“忠諫之路”!耙怨庀鹊圻z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譯成“來”;“咨臣以當世之事”的“以”表憑借,可譯成“用”。

  4分析本段的層次。

  板書:

  六、布置作業(yè)。

  1熟讀、背誦第1段。

  2預習2—5段。

  課后記:

  第二課時

  一、檢查第1段背誦情況。

  二、講讀第2段。

  1指定學生講述這一段的大意,并點撥下列詞語:

  宮中:借指皇帝宮廷里的`官員。府中:借代丞相府的官員。

  陟罰臧否:陟,上升,提升官吏;罰,懲罰;臧,善;否,惡。臧、否用作動詞。合起來即罰臧否,獎善懲惡。異同:偏義詞,意即“不一致”。

  昭:表明,顯示。形容詞(明顯)活用為動詞。

  2分析這一段的結構層次。

  板書:

  三、講讀第3—5段。

  1齊讀后指名學生講述大意。

  2教師重點點撥有關詞句:

  此皆良實:良,善良;實,誠實。這里指善良、誠實的人。形容詞作動詞。以遺陛下:以之遺陛下,省略句。

  裨補闕漏:裨、補,同義詞,補助、彌補。闕漏,缺點和疏漏之處。闕,同“缺”。有所廣益:廣和益都是形容詞作動詞,擴大增多。全句的意思是:得到更多的成效。

  悉以咨之:悉,全部,都;咨,詢問。悉以咨之,即“悉以之咨之”,都拿來問他們。所:處所。此先漢所以興隆也:這就是西漢興旺發(fā)達的原因。∷浴脑。傾頹:衰敗,垮臺。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遺憾。這里包含著必須吸取前代皇帝“親小人,遠賢臣”的反面教訓。作者不便提及劉禪的“親小人”,因而稱引先帝,以先帝的“嘆息痛恨”來引起劉禪深思。

  3分析這三段的結構層次。

  板書:

  四、討論問題。

  諸葛亮寫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主旨)是什么?

  明確: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親賢臣,遠小人”。其理由是:

  (1)“開張圣聽”“嚴明賞罰”是對劉禪“親小人”而言;

 。2)在人事安排上,為劉禪創(chuàng)造了“親賢臣”的條件,強調(diào)親賢遠佞是關系到國家存亡的大事;

 。3)親賢遠佞思想是貫穿全篇的。結尾部分,要劉禪聽取賢臣的“興德之言”。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2—5段。

  2、預習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課后記

  第三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指名背誦第5段。

  二、自讀第6段,完成下面的練習。

  1選擇題。

 。1)“卑鄙”的意思是()

  A(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

  B見識淺陋。

  C地位低下。

  D低微而鄙俗。

 。2)“爾來”的意思是()

  A從那時以來B你來C算來D從來

 。3)下列句中“顧”的解釋相同的兩句是()

  A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B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

  C將軍宜往駕顧之

  D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中“以”的解釋相同的兩句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一兒以日初時遠,而日中時近也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今以蔣氏觀之

  E吾必盡吾力以拯吾村

  F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不求聞達于諸侯”這句話的意思是()

  A不謀求聽到關于諸侯的事情

  B不謀求在諸侯中做官揚名

  C不謀求讓人知道我到諸侯那里去了

  D不想與諸侯商量大事

 。6)“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全句的意思是()

  A自己很有才能,因而先得先帝看重

  B追術當年三顧之遇,表明忠于蜀漢的歷史原因

  C先帝恩寵備至,自己感恩戴德

  D贊揚先帝的知遇之恩,委婉批評后主不器重自己

  2 “二十有一年”中的“有”同。

  3將“咨”字組成一個雙音合成詞,將“三顧臣于草廬之中”縮為一個成語。

  合成詞:成語:

  4翻譯“受命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參考答案:

  1(1)D(2)A(3)A、C(4)A、F(5)B(6)B 2又3咨詢?nèi)櫭⿵]4(略)

  三、指名學生說說第7段的大意。教師重點講解有關詞句:

  以傷先帝之明:以致?lián)p傷了先帝的知人之明。

  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讓我能用盡自己平庸的才智,鏟除奸邪兇頑的敵人。庶,差不多。

  四、討論問題。

  1北伐中原的條件是什么?

  明確: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 “受命以來……深入不毛”這一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今天應該怎樣認識?

  明確:這句話概括了作者“受命以來”的心情和行動,說明他時刻以“報先帝”為念,深感使命沉重,不敢顧惜自己,努力做好“北定中原”的準備工作。

  五、分析第三部分的結構層次。

  板書: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第三部分,預習第四部分。

  課后記:

  第四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

  二、講讀8、9段。

  1學生朗讀這兩段課文,并指名講述大意。

  2教師重點點撥:

  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以,表示目的,譯為“來”。

  3分析結構層次。

  板書:

  三、歸納中心思想。

  明確:本文以懇切的言辭勸告劉禪認識必須親賢遠佞,才能修明政治,從而完成“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大業(yè)。

  四、歸納寫作特點。

  1以議論為主,兼用抒情和記敘。

  第一部分寓情于議,第二部分寓情于事,最后一部分談各方面的責任,也表達了完成先帝遺愿的決心。具體說來有三方面特點。

 。1)反復提及劉備的遺言、“遺德”、“遺詔”,在文章的重要關節(jié)無不提及“先帝”,處處從先帝說起,時時提先帝遺訓。全文僅600多字,竟先后13處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勵劉禪“光先帝之遺德”,“深追先帝遺詔”,以完成先帝未竟大業(yè)。

 。2)常從自身的經(jīng)歷、體驗和感情談起,以自己忘身憂國的一腔忠貞來作為對后主的激勵。

  (3)處處從“陛下”的帝業(yè)、威望、聲譽著想。

  由于上面三個特點,使本文達到了“忠言不逆耳,辭切見情深”的藝術效果,使劉禪再昏庸糊涂也當欣然聽取,甘愿采納。

  2語言樸素無華,字斟句酌。

  形成這一特點的原因是:

  (1)與受表者的對象有關。劉禪本人的年齡識見,文化素養(yǎng),決定了該文語詞樸實,叮嚀周備。

 。2)寫表與受表者之間特殊關系,決定了該表委婉、懇切、字勘句酌的特點。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長輩,劉備臨終時云“以父事之”。

  陸游云:“凜然出師表,一字不可刪!

  五、布置作業(yè)。

  1歸納《出師表》的合成詞。

  參考答案:

  同義合成詞:

  志慮、闕漏、行陣、兵甲、駑鈍、奸兇(名詞)崩殂、開張、引喻、簡拔、裨補、曉暢、嘆息痛恨、聞達、枉屈、感激、驅(qū)馳、傾覆、托付、獎帥、攘除、興復、斟酌、進盡、咨諏、察納(動詞)恢宏、菲。ㄓ尚稳菰~組成、用作動詞)疲敝、危急、平明、廣益、淑均、和睦、興隆、傾頹、貞良、卑鄙、危難、謹慎(形容詞)

  反義合成詞:陟罰臧否、刑賞、優(yōu)劣、損益、存亡

  2找出偏義詞。(異同,即“不同”)

  3填表(括號中為答案)

  4背誦全文。

  課后記:

  附:《出師表》難句例解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劉盼遂先生《中國文法復詞偏義例續(xù)舉》說“存亡”偏于“亡”義。因此有人認為“存亡”是偏義復詞,意思在“亡”,亦即“危亡”,并且說這類偏義復詞是出于修辭的需要。我們以為這里的“存亡”是一對反義詞,亦即抑存抑亡,“存”或者“亡”的時刻就是“危急”。“存亡”跟“危急”是同義詞語復用,從而產(chǎn)生修辭上的強調(diào)。如果“存亡”只有“亡”義,那么“危急”跟“存亡”并比為用就說不通;如果“存亡”只有“亡”義,那么下文的親賢臣,遠小人”等一系列建議就無從解釋。文言并列中具有選擇關系的詞兒之間不用“或”字。又如:“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保ā肚袀鳌罚坝拗恰笔恰坝蕖被颉爸恰,“賢不肖”是“賢”或“不肖”。有時候選擇關系里的兩個詞兒之間用“與”字連接,例如:“遇與不遇,命也!保ā逗鬂h書·傅燮傳》)因此“存”和“亡”之間也能加上“與”字;這只是從語法角度說,修辭上卻是不能加的!扒铩保墩f文》:“禾穀孰(熟)也!惫糯荒暌郧锾鞛槭斋@期,引申為關鍵的時刻。一說,“秋,愁也!保ā稄V雅·釋詁》)《春秋繁露·陽尊陰卑》:“秋之為言猶湫湫也,湫湫者,憂悲之狀也!睔W陽修《秋聲賦》:“悲哉,此秋聲也。”

  譯文:這實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關鍵時刻啊。(或:這實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令人擔憂的艱難時刻啊。)

  引喻失義

  “引喻”實在是兩個詞,同義并列。“引”的本義是“開弓”,引申為“疏證”,亦即援引事實加以證明。《爾雅序疏》:“事有隱奧滯泥者,則援引經(jīng)據(jù)以證成之。”“喻”是曉喻,開導,熟語有“家喻戶曉”。

  譯文:稱引比喻失去時宜。

  性行淑均

  “性”是性情,“行”是“行為”。“行”在金文像四通八達的街衢,引申為“所作所為”!渡叹龝じā酚小耙尚袩o成”。而且,這句里有“合敘”(參閱楊樹達《漢文文言修辭學》第十七章)手法,亦即形式上的并列,內(nèi)容上的交錯!靶孕惺缇笔恰靶允缧芯薄

  譯文:性情善良,行為公正。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茍”,可以作“姑且”講,《廣雅·釋詁》:“茍,且也!被蜃鳌爸弧敝v,揚雄《法言》:“非茍知之!被蜃鳌罢\”講,《論語·里仁》:“茍志于仁矣,無惡也。”又,《廣雅·釋詁》同。三說可以共解本句!奥劇保玖x是“知聲”,《大學》有“聽而不聞”。這里是被動式,亦即被聞,高誘注《淮南子·主術訓》:“‘聞’猶‘達’也。”實在也是“被聞”的意思!奥劇迸c“達”是兩種不同的境界,先“聞(名)”而后“達”;《論語·顏淵》有一段警辟的對話可以幫助我們辨識“聞”與“達”:“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

  譯文:只希望亂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諸侯里聞名,飛黃騰達。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以”,以為,認為!氨氨伞,同義的并列結構的復合詞,這里是中性詞。現(xiàn)代漢語里“卑鄙”是貶義詞了。語言愈發(fā)達,詞兒所含褒貶義就愈多,中性詞就愈少,這是語言發(fā)展的內(nèi)部規(guī)律。“猥”,《說文》:“犬吠聲也”。王筠《說文句讀》:“《廣韻》:‘猥,鄙也。’別義!崩蠲堋蛾惽楸怼罚骸扳晕①v,當侍東宮。”“猥”就是“鄙”,自謙之詞,相當于現(xiàn)在所說的“鄙人”!扳酝髑保瑒渥员哨呍L,當是“自我卑下,枉駕屈就”!扳浴,使自猥,“猥”是形容詞增加使動用法;蛘f:“猥,頓也!薄稄V雅·釋言》王念孫疏證:“‘頓’猶‘突’也。”馬融《長笛賦》:“山水猥至。”“猥”,突然。

  譯文:先帝并不認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聞,卻讓自己降低身分,枉駕相顧。

  深入不毛

  “毛“就是“苗”。“毛”今讀開口呼;“苗”今讀齊齒呼,是來自開口呼,古音中隨處可見。又,《說苑·修文》引《春秋傳》:“苗者,毛也!薄吨芏Y·地官·載師》:“凡宅有不毛者有里布。”鄭玄注引鄭司農(nóng)曰:“宅不毛者,謂不樹桑麻也!奔催B生長桑、麻之苗的可能也沒有。又,《莊子·逍遙游》:“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經(jīng)典釋文·莊子音義》李注:“發(fā),猶毛也!彼抉R注:“北極之下無毛之地也!薄案F發(fā)”就是“不毛”,亦即“不苗”,不生五谷的地方,并非一定不生長草木。一說“不毛”就是現(xiàn)在緬甸北部離開我國國境只有一百里的一座古城,當?shù)厣贁?shù)民族至今還供有諸葛亮像。

  譯文:深入到連桑麻也不能生長的地方。

  不效則治臣之罪

  有人注“效”為“生效”、“成功”,欠妥。“效”當是“盡力”,《漢書·韓信傳》:“顧效愚忠。”《韓非子·三守》:“行私道而不守公忠,此謂明劫!薄安恍А,不盡力,上文有“恐托付不效”。

  譯文:不盡力,就處治臣仆的罪。

  察納雅言

  一些注家都注“雅言”為“正言”。此說不誤。但“雅言”為什么會是“正言”?“雅”,本來是“烏雅”,鳥名,跟“正”沒有聯(lián)系,這里是“夏”的借字!跋摹,《說文》:“中國之人也。”段玉裁注:“引申之義為大也。”《方言》:“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物之壯大者而愛偉之謂之夏。”由“中國之人”又轉移為“正”為“中”。因此“雅”有“大”、有“正”、有“中”的意思!把拧痹凇耙伞奔~“魚”部,“夏”在“曉”紐“魚”部,“疑”、“曉”旁紐雙聲,參見黃焯《古今聲類通轉表》。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夏夏猶衙衙吾吾雅雅也!薄盾髯印と逍А贰熬酉亩摹,又《榮辱》“君子安雅”,“夏”就是“雅”。“雅言”就是“大(可貴的)言”、“正言”、“中(適當?shù)模┭浴。又,《荀子·儒效》:“用雅儒則千乘之國安。”“雅儒”就是“正派的的儒生”。

  譯文:審察并且采納正確的言論。

  庶竭弩鈍

  “庶”,有的注家說是“庶幾”,不確!督(jīng)傳釋詞》引《爾雅·釋言》:“庶,幸也!焙萝残小读x疏》:“‘庶’又為‘幸’者,猶‘覬’也!眳遣摗督(jīng)詞衍釋》:“‘庶無悔罪’言‘幸無’也,‘庶見素冠兮’言‘幸見’也!薄坝J”音義同“!蓖靶摇。肖統(tǒng)《講席將畢賦三十韻詩依次用》:“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撲!薄跋!薄ⅰ笆笔恰盎ノ摹。為什么“庶”作“!、作“幸”講?這是假借,今吳語區(qū)常州一帶“豬”讀jū,“書”讀xū,“儲”讀qǔ!笆痹凇皶▽徣奔~“魚”部,“!痹凇皶浴奔~“微”部;“幸”在“匣”紐“耕”部。黃焯《古今聲類通轉表》指出“審三跟曉、匣相通”!棒~”、“陽”對轉,“耕”、“陽”旁轉。王力《同源字典》:“‘魚’,‘元’通轉,‘微’、‘元’旁對轉。”王、黃二位先生書中都有很多實例。

  譯文:希望使我盡點兒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