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10-04 08:18:5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4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4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仔細傾聽故事并能根據(jù)故事中的線索,圍繞問題,積極思維,理解小松鼠耳朵上“綠星星”的秘密。

  幫助幼兒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感悟故事所傳達的友愛情感。

  二、重點與難點

  幫助幼兒理解小松鼠和螢火蟲之間相互關愛,樂為他人著想的善良、美好的心靈。

  三、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及材料

  錄音故事,圖片及插入教具(小草和玫瑰花)。

  創(chuàng)設一個美麗的花園場景,有綠綠的小草,紅紅的玫瑰花。

  角色的頭飾。

  四、設計思路

  此故事兼有散文的色彩,要細細品味它的詩情畫意,通過外化的場景美,色彩美、形象美語言美的描寫贊頌了人間互相關愛的美好心靈。塑造了外表與內心和諧統(tǒng)一的完美形象。

  這一形象無疑是對道德意識還往往處于自我中心的幼兒來講具有較強的心靈震動,并且對大班幼兒來講是能夠接受和體驗的,有利于他們正確的道德態(tài)度和良好的道德情感。

  本設計主要是設置問題情景,通過一系列問題逐步遞進,層層展開,啟發(fā)幼兒積極思維,幫助幼兒理清思路,理解主題思想,這充分感受故事所描繪的完美形象。同時培養(yǎng)幼兒對語言的理解力。

  五、活動流程

  問題啟動—順向設問——反向設問——假定設問——表演欣賞

  問題啟動。

 。1)在聽故事前直接呈現(xiàn)問題,“耳朵上怎么會有綠星星”。

  運用故事名稱的新奇以引起幼兒探究的心理,使幼兒 產生懸念兩個不相干的事物怎會聯(lián)系在一起?既是啟發(fā)幼兒積極地仔細地聽,也是思維活動的開始。

 。2)聽錄音故事的前半段。

  從開始……小松鼠什么也沒打扮去參加音樂會了。

  2.順問設問。

  (1)故事講到一半,教師可設問:

  “小松鼠什么也沒有打扮,會不會漂亮呢?”這個問題主要喚起原有的認識經驗,運用已有的認識結構,習慣思維來判斷事情的變化發(fā)展。這個問題的作用是使故事矛盾突出,便于兒童清晰感知。并為后面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結果而感到滿足。

  (2)繼續(xù)聽后半段故事。

  3.反向設問。

  (1)聽完一遍故事后設問“為什么小松鼠什么也沒有打扮卻變得那么漂亮?”為什么螢火蟲要變成“綠星星”。

  這些設問主要讓幼兒根據(jù)故事提供的信息來反思原有的認知經驗,用新的認知結構來解決思想上的矛盾沖突,以求得新的認知平衡。

  (2)看圖講故事。

  圍繞設問,進一步感知故事內容,幫助幼兒理清思路,提高幼兒對語言的'理解力。

  4.假定設問。

  提出假設“如果小松鼠帶上小草制成綠綠的草帽,用玫瑰花把嘴唇涂得紅紅的去表演是不是很美呢?”

  這個問題主要是引導兒童充分的討論,去領悟什么是真正的美,為形成正確的道德評價提供一些認知經驗。

  5.表演欣賞。

  通過故事表演再現(xiàn)故事中美的場景,美的色彩,美的形象,美的語言等,來烘托相互關愛的內在精神美。向兒童傳達美的情感。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實驗操作,使之了兒解有的物體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體雖改變了原有模樣,但性質不變。

  2、通過實驗活動,激發(fā)幼兒觀察事物變化的興趣,訓練幼兒手腦并用的能力。

  3、豐富詞匯:溶解、結晶體、固體、粉末狀、鹽、味精、調味品等,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與連貫講述能力的發(fā)展。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實驗用具、用品。每個幼兒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組三只小碗,分別裝有結晶體的果珍飲料、方糖、紅糖;一盆熱開水。

  2、教師準備一只玻璃杯、一段蠟燭頭、六支長蠟燭、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幾只熱水瓶。

  3、將雨花石、鵝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活動過程:

  1.觀察引導,激發(fā)興趣。

  (1)教師出示一小段蠟燭,再將其放入裝水的玻璃杯中,讓幼兒觀察有什么變化。

  (2)請幼兒思考:蠟燭在水是沒發(fā)生什么變化,那么其他東西放入水中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2.觀察了解實驗用品。

  (1)教師:請小朋友看看桌上放著什么實驗用具和用品?

  (2)請幼兒觀察:碗內的果珍、方糖、紅糖各是什么樣子(形狀),什么顏色,什么滋味?(豐富詞匯:結晶體、固體、粉末狀)

  3.開始做實驗。

  (1)讓幼兒從上述三種食品中各取少許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熱水。

  (2)引導幼兒觀察:不攪拌飲料,看看有什么變化?(提示:顏色怎樣,滋味如何?)用食匙攪拌后,又有什么變化?然后讓幼兒將自己配制的飲料喝完。

  (3)請每組幼兒就以上問題展開議論,請幾個幼兒小結,教師補充,同時學習“溶解”一詞。

  4.舉一反三。

  (1)教師提問:還有什么食品也是用開水沖泡解后飲用的?

  (2)教師提問:媽媽燒菜時用哪些東西使菜更有滋味?(豐富詞匯:鹽、味精、調味品)

  (3)教師提問:媽媽平時做家務時還使用哪些會溶解的東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師小結: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在一定條件下都會發(fā)生變化。有的原來是固體狀或粉末狀的東西,遇到水就會改變它原來的樣子。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的特點來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

  6.觀察熔化實驗,激發(fā)探索科學奧秘、學習新知識的欲望。

  (1)請幼兒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在水里都會溶解?(提示浸在水中的蠟燭)

  (2)請幼兒討論:蠟燭在水是不會變化,那么用什么辦法可以使它發(fā)生變化呢?

  (3)教師點燃六支蠟燭,分給每組一支,供幼兒觀察:蠟燭在點燃后發(fā)生什么變化?(啟發(fā)幼兒觀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燭油)

  (4)教師:小朋友做的實驗和老師做的實驗有什么不同?糖的溶解和蠟燭的熔化需要什么不同的`條件?請小朋友活動后自由討論,老師下次再告訴大家。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不管是對我個人,還是對我班的孩子來說都是一次體驗課。所以,總的來說,不管是從最初的選材到活動方案的設計還是整個活動現(xiàn)場,都走的是“保守”路線。本次活動《溶解》是一個比較經典的科學現(xiàn)象的觀察活動,題材緊扣生活,是孩子們熟悉的,這樣一次生活化且比較簡單的活動,適合初次開展科學活動的教師,也適合第一次接觸科學活動的孩子們。因為簡單,教師容易體驗到成功感,同時也是一次帶領孩子走進科學探索世界的敲門磚。

  “保守”還體現(xiàn)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因為是第一次嘗試科學活動。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規(guī),也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操作常規(guī)。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范,還是請個別孩子嘗試,以及到最后全體孩子們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們強調操作常規(guī)。

  為了讓孩子在初次接觸科學活動時,盡量的感受到規(guī)范與完整,我增加了記錄這一個環(huán)節(jié)。當然,結合班級幼兒實際情況,由于是第一開展科學活動并使用記錄表。所以,我選擇的是集體記錄的方式。

  小百科:廣義上說,超過兩種以上物質混合而成為一個分子狀態(tài)的均勻相的過程稱為溶解。而狹義的溶解指的是一種液體對于固體/液體/或氣體產生物理或化學反應使其成為分子狀態(tài)的均勻相的過程稱為溶解。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擰、拉、扭、搓等多種方法使物體轉動,并體驗轉動的樂趣。

  2、積累關于物體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3、積極參加探索活,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重難點:能運用多種方法探索使物體轉動。

  活動準備

  1、各種轉動玩具:溜溜球、陀螺、竹蜻蜓、風車、發(fā)條玩具等

  2、各種東西:傘、光盤、球、圈圈、瓶子等

  3、各種輔助材料:筷子、繩子等

  4、相關內容的課件PPT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玩”各種玩具,初步了解轉動的方法,和物體轉動時的特點。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玩具,你們想不想玩一玩?

  2)交代游戲要求:請小朋友們每人選一個玩具來玩一玩,看看玩具在玩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讓幼兒自由玩玩具,引導幼兒去發(fā)現(xiàn)轉動的方法。

  4)組織幼兒進行討論:誰愿意來說說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在玩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教師出示相應的玩具)

  5)教師小結:風車是用嘴巴把它“吹”動起來的.。只蜻蜓是我們用手“搓”才是他轉動起來的。發(fā)條玩具是我們“擰”動發(fā)條,發(fā)條動起來后玩具才動起來的。原來我們玩的這些玩具在玩的時候都能轉動起來,轉動時看上去都像是個圓。

  2、引導幼兒探索使物體轉動的方法

  1)引出活動:我們把玩具都轉了起來,周老師這里還有一些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一件件出示)

  2)交代要求:想請小朋友們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把他們也都給轉動起來,你們愿意試試嗎?

  3)讓幼兒自由進行探索:請小朋友們自由選一件東西,然后找個空地來試一試,轉一轉、玩一玩。

  4)進行分享:隨來說說你選了什么東西?有沒有把它轉動起來?(出示相應的東西)

  引導式提問:你選了什么?有沒有把它轉動起來?怎么轉的?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5)師小結:有的東西我們通過“擰、搓、扭、拉、”等方法是它轉動起來,而且我們發(fā)現(xiàn)同一樣東西其實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把它轉動起來。

  3、再次進行探索使用輔助材料來讓物體轉動動的又穩(wěn)又快。

  1)請小朋友們再次選擇一件東西來轉一轉,玩一玩、但這次請你用別的東西一起來把物體轉動的又快又穩(wěn)。

  2)幼兒在此進行探索轉動的方法

  3)師小結:我們剛剛用了筷子套在圈圈內,用筷子帶動圈圈轉動得又快又穩(wěn)。把繩子穿過光盤,一來一甩,光盤飛快的轉動起來了,所以輔助材料能他物體更好點的轉動起來。

  4、討論生活中可以轉動的東西,了解轉動的東西讓生活變得更加的方便,更加舒適,是我們變得更加的快樂。

  1)提問:在我們生活中有沒有也可以轉動的東西?都有哪些?它們是怎么會轉動的?

  2)幼兒進行分享經驗

  3)播放課件內容幫助幼兒豐富對生活中轉動東西的經驗:小朋友都說到了這么多的東西,老師這里也有一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4)師幼共同小結:剛剛我們說到摩天輪,當摩天輪慢慢轉起來時我們可以慢慢看到很遠的地方。大風車則是通過風讓它轉動,使他在在轉動時產生電,這就是運用了風力發(fā)電。而石磨則是可以磨出好喝的到豆?jié){來。這些轉動的東西是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方便,更加舒適,也使我們變得更加的快樂。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探索將長條紙制作成麥比烏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數(shù)后會產生不同的現(xiàn)象。

  2.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發(fā)現(xiàn),對科學現(xiàn)象感興趣。

  二、活動準備:

  1.人手兩張長條形的蠟光紙、剪刀一把,記錄紙及記號筆一份。

  2.立交橋、過山車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師生互動,集體制作圓圈,發(fā)現(xiàn)圓圈等分后變成了兩個一樣的圈。

  1.師:這是什么?(紙條)紙條中間有什么?

  2.教師做圈,并猜想沿線剪開會怎樣。

 。1)師:看,老師把它做成了什么?這個圈有什么特點?

  (2)如果沿著線剪開,會怎么樣呢?

 。3)請個別幼兒說。

 。4)教師將圈剪開。(剪的時候先剪出一個小口子,然后再沿著線剪)師:看,變出了什么?

 。5)小結。

  (二)探索麥比烏斯圈。

  1.嘗試制作麥比烏斯圈。

 。1)師:這里還有一個圈,這個圈和剛才那個圈有什么不一樣?

  (2)個別幼兒說。

 。3)師:如果我請你做一做這個圈,你會嗎?做之前,先請你研究一下,到底該怎么做。

 。4)幼兒觀察已做好的圈。

 。5)師:會做了嗎?好,開始做吧!

 。6)幼兒制作。

 。7)師:你成功了嗎?把你圈舉起來。

 。8)請一幼兒到前面示范制作。(貼的時候把一頭翻一個身貼)

  (9)教師小結:這個圈很有趣,它的名字叫麥比烏斯圈。是德國一個叫麥比烏斯的人發(fā)現(xiàn)的,為了紀念他我們把這個圈叫做麥比烏斯圈。

  2.猜測并參與操作活動,探索發(fā)現(xiàn)二等分麥比烏斯圈后的變化,并大膽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師:看,這個麥比烏斯圈上也有一條線。那么我們把這條線也剪開,會變成什么樣呢?

 。2)請個別幼兒回答,然后自己記錄下自己的猜測。

  (3)那請你們來剪一剪,看一看到底會變出什么。

 。4)幼兒剪有一根線的麥比烏斯圈,剪完后記錄下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介紹:變成什么樣了?這個圈和剛才的圈比怎么樣?(變大了,紙條變細了)剛才我們只貼了幾次(1次)應該有幾個接頭。那我們來看看,年粘貼的地方有幾個?(2個)真神奇。

  3.嘗試三等分麥比烏斯圈,發(fā)現(xiàn)圈的變化,激發(fā)對麥比烏斯圈現(xiàn)象的興趣。

 。1)師:還有更神奇的呢!

  (2)教師出示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

  師:這個麥比烏斯圈上有幾條線,那如果我們把這兩條線都剪開,會變成什么樣呢?

 。3)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測。

  (4)師:那請你動手試剪一剪吧,然后再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交流:變出什么了?(一大一小兩個圈,而且還可以滾動起來)

 。6)教師小結:這個麥比烏斯圈有趣嗎?把有一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剪開,就變出了一個更大的圈圈。把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剪開,就變出了兩個圈。麥比烏斯圈不僅有趣,而且還很有用呢!

  (三)拓展,了解麥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運用。

  師:科學家根據(jù)麥比烏斯圈的特點、原理發(fā)明了……(圖片“立交橋”)這是什么?有了“立交橋”我們的`車輛就不會那么擁擠、堵塞了,所以說麥比烏斯圈的發(fā)明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這是什么?(過山車)科學家還發(fā)明了好玩的“過山車”。我們大家都很喜歡。

  (四)延伸:展示畫有三條等分線的麥比烏斯圈,引發(fā)幼兒的再次探索,發(fā)現(xiàn)等分不同次數(shù)后麥比烏斯圈變化,感受圈的神奇。

  師:看,這里還有一個麥比烏斯圈,上面有幾條線?(三條)那我們等會回到教室再來剪一剪,看一看,好不好?

  《神奇的圈》反思

  聽說過“麥比烏斯圈”嗎?這個神奇的圈,讓我們每一個老師和幼兒都為之激動、為之猜測。今天,我和幼兒一同走進了這個神奇的世界,和他們一起感受了麥比烏斯圈魔術般的變化,感受了科學的無窮魅力。下面就這節(jié)課簡單談談課后感受。

  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循序漸進”。首先,我讓個別幼兒制作普通的圓圈,發(fā)現(xiàn)圓圈二等分后變成了兩個一樣的圈;接著讓幼兒嘗試制作麥比烏斯圈,猜測并探索將麥比烏斯圈二等分后的神奇變化;然后在探索二等分的基礎上,有目的地大膽猜測和探索三等分麥比烏斯圈的神奇變化;再次,通過視頻讓幼兒觀看過山車、高架橋等形象生動的讓幼兒感受到了麥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應用;最后,我出示畫有三條線的麥比烏斯圈,通過懸念性提問“如果我們沿著最邊上的一條線開始剪,把這三條線剪開后又會發(fā)生什么神奇的變化呢?”作為延伸活動引發(fā)幼兒課后的再次探索,發(fā)現(xiàn)等分不同次數(shù)后麥比烏斯圈的變化,感受圈的神奇,體現(xiàn)了活動的延續(xù)性。

  二、學習活動體現(xiàn)“以幼兒為主體”。在科學活動中,學習過程應該是充滿著探索與挑戰(zhàn)性的。新《綱要》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顒又校覟橛變禾峁┝硕鄬哟蔚牟僮鞑牧,促使幼兒自主、自由、積極地與材料發(fā)生互動,并通過有效的提問引導幼兒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將幼兒推上自主學習的舞臺,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幼兒大膽猜測、想象變化的玄機在哪?大大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開啟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一系列關于“麥比烏斯圈”的問題中,幼兒“大膽猜想—探索驗證—發(fā)現(xiàn)神奇—大膽猜想—探索驗證—發(fā)現(xiàn)神奇……”,一次又一次感受著科學的神奇魅力。在師生與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在老師的有意引導下,幼兒“大膽猜測,小心求證”的方式讓他們興趣備濃。

  但是,活動中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1.在示范制作兩等分的麥比烏斯圈時應講解再詳細點,并請個別幼兒上臺示范,指出錯誤與不足之處,讓其他幼兒也不至于對于制作方法還是有點生硬,不知道該怎么粘貼。2、在觀看視頻“立交橋”和“過山車”時應制作PPT,使幼兒觀看起來更形象、生動。3、教學時應面向全體幼兒,在教學過程中只注意了前面的小朋友,而忽略了后面幾組的小朋友,以至于后面多數(shù)的小朋友粘貼方法不正確。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16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15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09

大班科學教案06-15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03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28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7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7-27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8-20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