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8-16 10:43:38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7篇【熱門】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7篇【熱門】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比比、嘗嘗、數數等活動,了解牙齒的一些簡單的特征工功能。

  2、知道保護牙齒的方法,了解換牙的一般常識。

  3、發(fā)蔚縣幼兒的感官,培養(yǎng)探索自身奧秘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鏡子人的手一個、食品若干。

  2、牙齒模型一個,有關牙齒三兄弟(門牙、犬齒、臼齒)形狀、功能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出主題;"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嘴巴里的牙寶寶。"

  (二)運用感官進行探索,了解牙齒的一些簡單的特征、功能。

  1、數一數(知道牙齒的數量)。

  (1)"知道你嘴巴里有多少牙寶寶?讓我們請鏡子幫忙,照一照、數一數。"(幼兒自己數,同伴之意相互數)

  (2)"你們嘴巴里上面有幾顆牙?下面呢?一共有幾顆牙?"

  2、比一比(知道牙齒的名稱)

  (1)"你們嘴巴里的牙寶寶模樣長得一樣嗎?張大你的嘴巴看一看,比一比"。

  (2)"守在門口的叫什么名字?有尖尖的頭的呢?最里面肥肥胖胖的又有什么名字?"

  3、嘗一嘗(知道牙齒的功能)"牙寶寶模樣不一樣的,名字不一樣,它們的本領也不一樣,讓我們來嘗一嘗,看看它們的本領到底有什么?"給舍圖片、模型小結:現在我們小朋友嘴巴里的牙齒有差不多有20顆,每天你開口笑的時候,第一個看到的是門牙,它負責將食物咬斷,門牙旁邊有尖尖的頭是犬齒,它負責將食物撕碎,最里邊肥肥胖胖的叫臼齒,它負責食物過口腔的最后一關將它們完全磨碎后吞進肚子里。

 。ㄈ┝私獾.換牙的一般常識。

  1、剛出生的嬰兒有牙齒嗎?你有沒有的換過牙?

  教師小結:剛出生的嬰兒沒有牙齒,這樣,吃奶時就不會咬痛媽媽的了。大約長到七個月大小時,小寶寶就開始要吃些主食了,這時,也開始長牙了。我們稱它為"乳齒",到六歲開始換牙,新長成的稱為"恒齒",全部長成有32顆呢。

  2、人會的是牙,那動物會不會的換牙呢?

  豐富知識:動物也會的換牙,馬和獅子一生的換一次牙,蛇和鱷魚則一生的是好幾次牙。

 。ㄋ模┝私庾o牙的一般常識

  1、假如人沒有牙齒會怎么樣?

  2、牙齒會生病嗎?我們怎么樣保護牙齒?

  師生共同小結:當我們牙齒痛、有蛀牙時就必須去找牙醫(yī)治療。不過最重要的是平時的保健,吃完東西要立刻刷牙、漱口同,才不會蛀牙喔!

  活動延伸:

  1、回家找資料查查還有哪些動物也要的換牙,它們一生換幾次虎?

  2、看看老爺爺、老奶奶的牙,想一想為什么他們又要掉牙了?掉了還會再長嗎?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設計

  生活化科學教育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它反映了科學經驗與生活現象的完美結合,“頂一頂”來自于孩子們的自發(fā)游戲,一些物品頂在頭上很好玩,做一個集體探究活動幫助孩子實現從“玩一玩”到“想一想”到“諦悟其中奧妙”的無痕遞進。

  活動目標

  1、探索“頂”的方法,感知不同物體都有一個能頂起來的支點,積累使物體保持空中平衡的相關經驗。

  2、樂于參加探究活動,體驗頂物的樂趣。

  3、感受頂物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關注頂物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1、雜技節(jié)目《頂物》PPT;輕音樂《安妮的`仙境》。

  2、幼兒操作材料:①正方形紙板每人一張;②不規(guī)則紙板每人一張;③可以頂起來的生活用品若干;④頂物的工具:記號筆、牙膏盒、礦泉水瓶、彩色紙棒等。

  3、紅綠小圓點每人2個;水彩筆;工具盒5只。

  活動過程

  一、設問引出,初次體驗頂紙板。

  1、教師:今天我們用紙板玩一個有趣的游戲,看誰能把紙板穩(wěn)穩(wěn)地頂起來。

  2、請個別幼兒嘗試,師。

  二、第一次探索:頂正方形紙板,發(fā)現神奇的點。

  1、交待操作要求:用多種工具把正方形紙板頂起來。

  2、幼兒嘗試頂紙板,師巡回指導

  3、集體驗證,分享成功的經驗

  4、引導幼兒發(fā)現神奇的點。

  三、第二次探索:頂不規(guī)則紙板,尋找神奇的點。

  1、不一樣的紙板,幼兒猜想并記錄。

  2、嘗試中找到神奇的點并記錄。

  3、請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結果

  4、:只要找到神奇的點,就能把物品穩(wěn)穩(wěn)地頂起來。

  四、應用:生活中的“頂一頂”。

  1、(出示PPT)觀看雜技表演。教師。

  2、學做雜技演員頂球,感知另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

  五、表演游戲:我們也來“頂一頂”。

  1、幼兒自由組合生活用品嘗試頂物。

  2、在音樂聲中上臺表演,體驗成功的快樂。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能夠調查植物的用途。

  2、能用畫圖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通過調查、討論,知道植物對人類的貢獻,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

  2、難點:在分析吃植物的某一部分時,對植物各部分的名稱有所認識。

  三、教學準備。

  一些植物或圖片、課前收集植物對人類的貢獻相關資料。

  四、教學過程。

 。ㄒ唬┱J識植物對人類的'多方面貢獻。

  1、講述: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有生命的物體,包括哪些?

  2、提問:在動物和植物中,你認為誰和我們人類的關系最密切?

  3、學生回答。

  4、講述:大部分同學認為植物同我們人類關系最密切,你能舉一些例子來說一說嗎?

  5、小組討論。(可以結合書上插圖或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

 。ǘ┱J識植物的局部。

  1、講述:在同學們剛才的發(fā)言中,都談到了我們每天都要吃很多植物,你能說說平常都吃哪些植物嗎?

  2、根據學生發(fā)言,把植物的名稱寫在黑板上或貼出相應圖片。

  3、以橘子為例,提問:橘子是大家愛吃的水果,我們是不是把整個橘子都吃下去呢?那吃橘子的哪一部分?

 。ㄈ┱J識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稱。

  1、講述:

  剛才在交流過程中我們知道了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都有可能被我們食用,它們含有不同的營養(yǎng),而這六個部分正是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請看p17,這是一株番茄的植物圖,在它的生長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其實,其他植物一般也有這些部分。你能說出一些嗎?

  2、請你在活動記錄上畫一株你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圖,并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ㄋ模┱n外調查

  調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用語言表達對不同物體的觸覺感受:軟、硬,光滑、粗糙,冷、熱等。

  2.知道用手觸摸是感知物體的一種方法。

  3.引導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大積木塊、海綿、鋸沫板、鏡子、布娃娃等,螞蟻頭飾每名幼兒一個。

  2.學具:幼兒人手一個操作小筐(內放木積木、海綿塊、小鋸木板),每位幼兒兩杯水(一杯染紅色裝熱水,一杯無色裝涼水)。

  3.環(huán)境布置

  請幼兒自帶一件物品,布置活動室——不同質地的物品(如玩具汽車、毛絨玩具、鵝卵石等)。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小螞蟻學本領》引入課題:

  教師、幼兒戴頭飾扮螞蟻,在木地板、海綿墊上爬,讓幼兒用手觸摸、按壓,感知并說出這兩種物體的硬、軟。 (師)原來,我們的手能摸出硬的和軟的東西,我們的手真能干!當看見一個東西,我們不知道它是硬的還是軟的時,可以用手摸一摸,這是一個好辦法!

  二、在觸摸——發(fā)現——再觸摸中感知物體特性,并表述出來:

  (一)摸一摸:

  1.請幼兒聽口令從小筐中拿出硬的東西(木積木),使勁捏捏、按按,(師)你捏得動積木嗎?(生答:捏不動)按捏不動的東西是硬的;同樣拿出軟的東西(海綿),摸一摸,捏一捏,還可以擰幾圈,海綿是柔軟的。

  2.幼兒摸摸鋸沫板,感受正反兩面(粗糙和平滑)的不同,能說出一面扎手,摸起來不舒服,是粗糙的而另一面不扎手,很舒服,是光滑的。

  3.伸出雙手分別握住熱、冷水杯,并說出哪杯水熱、哪杯水冷。

  4、小結:我們的手不僅能摸出硬的、軟的東西,還能摸出冷的、熱的、粗造的`、光滑的東西。

  (二)選一選: 請幾名幼兒到臺前來,任選一件喜歡的物品,告訴大家所拿物品是硬的、軟的、光滑的、粗糙的,還是熱的、冷的……

  (三)找一找: 帶領幼兒在活動室里邊摸邊問,哪些物品是硬的、軟的、冷的、光滑的等,讓幼兒逐一說出感覺。

  (四)說一說: 平常還摸過什么東西,是粗糙的、柔軟的、熱的?

  (五)小結: 手能摸出硬的、軟的,冷的、熱的、粗糙的、光滑的東西。但是有些東西不能摸:如電源插座、開水、旋轉的電風扇葉等,要學會保護好自己。

  三、分組游戲:

  《小螞蟻搬東西》 聽口令把小筐中軟的東西送過來,或把硬的東西送過來。

  活動結束

  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找找、摸摸其他東西,說出自己的感覺或和父母一起玩摸東西的游戲,讓家長協(xié)助以豐富幼兒的詞匯,如濕漉漉、毛絨絨等。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內容:

  面粉是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接觸最多的食物,但這只是孩子與它的間接的接觸。我們的幼兒對它到底了解多少呢?于是我把面粉深入到了教學活動中,和我的孩子們一起來分享面粉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點:

  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活動環(huán)境,提供多樣的操作材料,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運用多用方法辨別出真正的面粉并做出記錄。

  活動目標:

  1、在“真假面粉”活動中,激發(fā)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心與熱愛,并從中體驗到探索的快樂。

  2、在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時,讓幼兒形成較強的觀察力及初步的對比分析能力。

  3、通過探索實踐,讓幼兒在四種白色粉狀物中辨別出面粉。

  活動準備:

  百寶箱、面粉、淀粉、糯米粉、水、鹽、饅頭、花卷、水餃皮、餛沌皮、電飯鍋、記錄表、筆

  活動建議:

  一、導入:通過游戲“百寶箱”出示饅頭、花卷、水餃皮、餛沌皮引起幼兒對活動興趣。并提問幼兒:饅頭、花卷、水餃皮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兒:“面粉”

  教師依次出示面粉、淀粉、糯米粉、鹽供幼兒猜想四種白色粉狀物品哪一種是真正的面粉。

  二、展開:

  幼兒的操作記錄分兩部分:

  1)猜想記錄:要求幼兒只用眼觀察憑借以往的知識經驗判斷誰是真面粉并做猜想記錄(四樣猜想物品分別用數字作為各自標志。1、面粉、2、淀粉、3、糯米粉、4、鹽)如:

  1、面粉

  2淀粉

  3、糯米粉

  4、鹽

  2)驗證真假并做記錄(在這里我挑選面粉、淀粉、糯米粉、鹽四樣食物是因為它們1、在外觀上比較接近可供幼兒探索2、即使幼兒用品嘗的方法來驗證真正的面粉也是很安全的。

  3)可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交流)

  驗證后的記錄:

  三、師幼交流驗證結果:(教師在黑板上做出真面粉統(tǒng)計記錄總人數36人)

  1、面粉

  2淀粉

  3糯米粉

  4鹽

  猜想統(tǒng)計

  驗證統(tǒng)計

  在交流中幼兒各自說出了驗證方法他們有的通過鼻子聞、有的通過嘴巴嘗、有的用水來驗證面粉的真假方法多多,興奮無比。通過驗證幼兒知道了4號盤的是鹽因為它咸是用嘴嘗出來的;2號不是因為見到水就不見了,有的幼兒說出了這是淀粉,教師給予了鼓勵;1號和3號的識別教師和幼兒做成了餃子皮放入電鍋里煮一煮,出鍋之后3號變的發(fā)粘幼兒很快判斷出這不是面粉,則判斷出真正的面粉是1號。

  結束:

  師幼一起歸納總結面粉的特點,對幼兒在活動時的表現做出了評價,并強調安全教育。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和老師的允許是不能隨便品嘗不認識的事物的。

  活動自評:

  根據《綱要》精神,我在活動中特別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情感教育、讓他們在寬松自由的探究氛圍中,展開幼兒的思維,讓他們盡情探索,而我在活動中早以成為他們活動中的朋友,傾聽者的角色!墩婕倜娣邸坊顒又校變赫f的多,操作多,精力非常集中,并體會到了成功了快樂。通過操作幼兒也了解到了很多常識如:鹽是咸的、淀粉遇見水就會融化、糯米團煮熟后是粘的,真正體現出“玩中學”的思想。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大膽觀察蝸牛,學習用多種方法來觀察。

  2、敢于探索,發(fā)展觀察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組觀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2、記錄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春天的小動物

  ――讓孩子們講講自己對春天的動物的認識

  2、戶外:找蝸牛

  3、觀察蝸牛

  A:引導孩子們觀察蝸牛。

  ――讓孩子們用眼睛看,用各種工具來觀察,并把自己的發(fā)現及時的記錄。

  B:分享個自的經驗

  3、介紹“我知道的關于蝸牛的'知識”

  4、講講“我對蝸牛一些的問題”

  5、小結

  活動反思:

  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孩子們大膽猜想、分工合作、動手嘗試,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記錄。由此我得到啟示,從小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科學活動能力,培養(yǎng)愛觀察、善思考、勇探究、樂合作、勤表達等良好習慣,對其日后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帶圓的物體會滾動的特性。

  2、探索不同形狀的物體有不同的滾動路線,并嘗試記錄。

  3、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愿意進一步探索物體的滾動路線。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5、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物品:罐頭、杯子、球、紙盒、方便面筒、積木等。

  2、幼兒座位前面地上貼點,標有“√”“×”的兩個筐,趕“豬”棒2根。

  3、大記錄紙一張,小記錄紙人手一張活動過程:

  一、探索哪些物體會滾動在活動室里散放著紙杯、茶葉筒、球、塑料盒、積木等各種物品。

  1、玩一玩,分一分(操作一)T:小朋友看,地上有什么?請你玩一玩,看看哪些東西會滾動,把它找出來,放到打“√”的筐里,不會滾動的放到打“×”的筐里(過會收掉)。

  2、幼兒操作,集體檢驗結果(請兩名幼兒來檢驗)。

  3、認一認,各形體(圓柱體,球體,豐富“圓錐臺”)T:會滾動的東西里面可以分成幾類?它們是什么形體?

  小結:上下一樣粗,上下兩個面是一樣大的圓形的物體叫圓柱體。

  不管從哪邊看都是圓的,不管往什么方向推都能滾動的物體叫球體。

  一頭大一頭小的叫圓錐臺。

  4、T:為什么這些東西會滾動?你發(fā)現了什么秘密?

  小結:它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地方是圓的,圓的東西沒有角,所以會滾動。

  二、游戲“滾進球門”,探索不同物體的不同滾動路線,并記錄。

  1、T:你知道這些圓柱體、球體和圓錐臺它們的'滾動路線是怎樣的?(自由討論)我們通過游戲“滾進球門”來驗證一下你們的想法。

  2、玩法介紹:兩人面對面,一人分開雙腳做球門,一人滾動物體進球門。集體聽老師口令“123,滾”,注意提醒幼兒觀察物體滾動路線。第二遍交換。

  3、幼兒游戲“滾進球門”(操作二)4、集體交流游戲結果T:你在玩這些東西時,有沒有都滾進球門?(沒有)你遇到了什么困難?

  T:為什么圓錐臺滾不進球門?(圓錐臺一頭大一頭小,滾動的時候會轉圈。)結論:原來圓錐臺滾動時會轉彎,不能滾進球門,而圓柱體和球體都能滾進球門。

  三、游戲“趕小豬”,探索圓柱體和球體滾動時哪個更靈活?

  1、師一手拿圓筒,一手拿皮球T:我們知道了圓柱體和球體都能滾進球門,那你知道它們滾動時誰更靈活嗎?

  讓我們通過游戲“趕小豬”來找到答案吧!

  2、出示“趕豬棒”,介紹游戲玩法T:這個游戲需要三個人合作,兩人做小樹,一人分別趕“皮球小豬”和“圓筒小豬”,繞過“兩棵小樹”。看看誰先到達,誰就靈活。

  3、請兩組幼兒游戲,其余幼兒觀看結果。(操作三)4、集體交流,得出結論。

  T:你覺得“皮球小豬”和“圓筒小豬”,誰更聽話,更容易趕?(皮球)為什么“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難趕呢?

  小結:我們趕圓柱體時,它只會往一個方向直直地滾去,轉彎時不靈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滾動,很靈活,很聽話。

  T:你們說球體的滾動路線是什么樣的?圓柱體呢?(四面八方、直直的)5、出示大記錄紙,帶領幼兒完成記錄表T:玩了這么久,我們趕緊把它們的滾動路線記錄下來吧!老師這里有一張物體的滾動路線記錄表,我們來看看。

  T:你能看懂這些標記嗎?誰來記錄?

  總結:原來圓柱體的滾動路線直直的,圓錐臺會轉彎,球體可以向四面八方滾動。

  四,延伸活動1、T:今天,我們玩了這么多會滾動的玩具,還發(fā)現了一個秘密,就是他們滾動的路線不同。平時在家,你們還在哪兒看到過會滾動的東西?它們滾動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呢?請你們回去玩一玩、試一試,把它們滾動的路線記錄下來,明天帶到幼兒園給小朋友看好不好?

  2、每人發(fā)一張記錄紙,回家記錄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源于幼兒的生活,生于幼兒的興趣,設置游戲情境,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線,教師適時指導、提升為輔線,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了幼兒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兒自我建構知識與經驗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學、玩中學,達到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經典】科學教案07-24

(精選)科學教案08-05

科學教案【經典】08-12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06

科學教案[精選]08-08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科學教案[經典]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