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10篇(推薦)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 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學會對物體分類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地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課件出示生活中雜亂的圖片和整理得干凈整潔的圖片,學生通過觀看,感受到整理分類的必要性。
引入課題:分一分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索
1、幫小熊整理房間,書柜。 學生紛紛獻計,怎樣才能把小熊的房間整理得干凈整潔? 教師展示整理好的小熊房間,學生進一步感受分一分的`必要性。
2、小組活動 活動準備:每組3個白色的圓片,2個紅色的圓片,3個紅色的三角形,4個白色的三角形。
。1)小組成員從信封中倒出圓片和三角形,再動手分一分。
。2)小組匯報成果,并說明這樣分的原因。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演示具體分法。
第一種分法是按形狀分:三個圓片分成一堆,三個三角形分成另一堆。
第二種分法是按顏色分:兩個紅圓片和一個紅三角形分在一起,一個白圓片和兩個白三角形分在一起。
三、課堂活動
完成課堂活動,練習六1、2、3、4、題教師用課件出示題,再讀題。學生理解題,再獨立完成,最后展示結果。
四、實踐應用
1、給物品分類。
2、整理書包。
3、回家整理房間。
五、總結
你在這節(jié)課中愉快嗎?你收獲了些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設計說明
本課時學習的是9加幾的進位加法,是學生用“湊十法”進行口算的開始,為了學好本課時的內容,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我在教案設計上突出了以下兩點:
1.重視新課前的鋪墊孕伏。
在學習新的知識之前,復習數的組成和10加幾,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使新舊知識間的過渡更加順暢。
2.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
實踐出真知,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擺小棒,可以使學生真切地感受“湊十法”的計算過程,從而在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為正確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打好基礎。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小棒若干根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復習題。
1.填一填。
2.在( )里填入適當的數。
( )+10=13 10+5=( )
10+( )=12 11=1+( )
14=10+( ) 17=10+( )
3.9和幾能湊成10呢?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層次的復習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問題
師:勝利小學在開運動會,學校為了讓同學們增加能量,補充體力,讓后勤部給全校的同學每人發(fā)一盒飲料。
(1)提問:箱子里面有幾盒飲料?箱子外面有幾盒飲料?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2)要求一共有多少盒飲料,該怎樣列式?(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9+4)
(3)你會計算這道題嗎?相信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會很快算出答案。(板書:9加幾)
動手操作,探究算法
1.學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9+4,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用小棒擺出來。
2.組織學生班內交流,說說自己的算法。
預設 生1:我先擺9根小棒,再擺4根小棒,然后1根1根地數,一共是13根,即9加4等于13。
生2:我先擺9根小棒,然后接著往后數,數一個數擺1根小棒,數到13時正好擺了4根小棒,所以9加4等于13。
生3:我先擺9根小棒,再擺4根小棒,然后從4根小棒里拿出1根,與前面的9根小棒湊成10根,再加上其余3根是13根,所以9加4等于13。
生4:從9數到13。
師:同學們,你們可真會動腦筋,想了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最簡便呢?為什么?
3.小結:同學們的算法很多,都得出了正確答案,其中生3的算法更快捷、簡便,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探究的“湊十法”。
4.課件演示“湊十法”,學生仔細觀看。
5.動手擺小棒,親身體會“湊十”的過程,然后填寫下面的思維圖。
6.總結“湊十法”。
(1)計算加法時,把其中的一個較小的加數分成兩部分,用其中的一部分與另一個加數相加湊成“十”,再與另一部分相加,這種方法就是“湊十法”。
(2)順口溜總結:看大數,分小數,湊成十,算得數。(學生齊說后同桌拍手說順口溜)
7.反饋練習:完成教材89頁“做一做”1題。
設計意圖:學生利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出算式的得數,加深了學生對“湊十法”的直觀認識,有助于學生理解計算方法。
實踐應用
完成教材90頁2、5題。
全課總結
在計算9加幾時,用“湊十法”可使計算變得簡便、快捷,希望同學們多加練習,把“湊十法”熟練地運用到計算當中。
布置作業(yè)
教材90頁1、3、4題。
板書設計
9加幾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設計說明
“幾個”和“第幾”的知識學生并不陌生,因為生活情境中經常用到它們。幾個和第幾是基數和序數的淺顯說法,“幾”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幾”是事物排列的順序號。對于剛入學的學生,對“幾個”和“第幾個”區(qū)別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本節(jié)課的設計重在指導學生區(qū)分“幾個”和“第幾”。
1.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
以去動物園為情境,在門口排隊買票為主線,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使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幾個”和“第幾”的含義,并了解“第幾”的相對性。
2.重視小組合作的探究式學習。
本節(jié)課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的,通過小組成員不斷發(fā)現,知道了“幾個”表示物體數量的多少,而“第幾”是其中的一個,明確了基數和序數的含義,能區(qū)別“幾個”和“第幾”,充分發(fā)揮了小組合作的作用。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課堂更應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設計了一些有層次、針對性強的問題,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比較的過程中自然地訓練了思維,并掌握所學知識。如課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買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來的動畫,F在有幾人在排隊?誰排第1?那位叔叔現在排第幾?軍人阿姨呢?讓學生體會第幾的相對性。這些問題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在不斷的辨析比較中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 學具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看哪位同學反應最快!聽好了,請同學們舉起自己的右手,聽口令,好,開始,左邊的眼睛在哪里?(學生指自己的左眼)右邊的耳朵在哪里?(學生指自己的右耳)輕拍你的前胸3下,輕拍你的左肩5下……
師:同學們真聰明,為了獎賞你們,老師要帶同學們去動物園參觀,你們想去嗎?(想)
課件出示動物園的售票處。
師: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有哪些人?他們在做什么?(動物園的售票處,人們井然有序地在排隊買票)
設計意圖:由教師與同學們做口令游戲導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使學生明確前、后、左、右、這幾個準確方位,為后面的學習作鋪墊。
⊙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學習第幾。
(1)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圖中的情境。
(學生描述)
(2)說一說,有幾個人在排隊買票?
請大家猜一猜,誰最先進入動物園,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
小朋友排在第幾?排在他后面的兩位阿姨呢?后面的那位叔叔呢?小朋友前面有幾人?后面呢?小組討論一下。(學生再次在具體情境中明確第幾,先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3)說一說軍人阿姨排在第4的理由。
(4)看到小朋友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人的位置,你們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育學生自己已經是小學生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公共場所應當自覺排隊,遵守公共秩序)
設計意圖:模擬現實情境,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感知第幾的含義,深化了學生對序數含義的理解。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好地滲透了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2.區(qū)分“幾個”和“第幾”。
(1)請同學們再數一數,一共有幾人在排隊買票?排在第5位的是誰?有誰愿意上臺前數一數,指一指。
(學生上臺前數一數,指一指)
同學們已經明確一共有5人在排隊買票,排在第5位的是一位叔叔,同樣都是“5”,它們表示的意義相同嗎?你是怎樣理解的?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
(2)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明確:圖中有5人,這里的“5人”表示事物的數量,叔叔排在第5,這里的“第5”表示的是其中的一人,同樣是“5”,意義不同。
(3)討論圖中的兩個“5”分別表示什么。(學生明確:“5人”表示購票的`人數,“第5”表示買票的叔叔所在的位置)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情境圖讓學生感知自然數的兩個含義。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對比“5”和“第5”兩個數所表示的意義,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自然數基數和序數含義的理解。
3.感知“第幾”的相對性。課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買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來的動畫。(出示課堂活動卡)
(1)讓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在具體的情境中區(qū)分“幾個”與“第幾”。
(2)教師操作課件,出示正確答案,強調觀察的順序和方向。
設計意圖:通過動態(tài)演示第一人買完票走了,后面的4人前移一步,使學生感受到:排隊的位置變了,順序也發(fā)生了變化。讓學生感受序數的相對性,突破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4.請幾位同學上臺前。
數一數,一共有幾人?從左數第2位是誰?A同學從右數排第幾?從左數排第幾?她的右邊有幾人?左邊有幾人?
5.分小組做排隊游戲。
設計意圖:通過排隊游戲,使學生明確確定物體的排列順序時,先確定數數的方向,然后從1開始數起,數到幾,它的順序就是“第幾”,進一步體會“第幾”的相對性。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通過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段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數據,體會統(tǒng)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2。 使學生在活動中了解自己的同學,了解自己的班級,培養(yǎng)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思想意識,體會合作的意義,感受集體的力量。
活動準備
學生已有的《成長檔案》,成長記錄項目包括:學號、出生年月、身高、體重、個人愛好、個人愿望等基本情況。
活動過程
一、 了解誰產生統(tǒng)計需要
出示本班學生變動情況統(tǒng)計表:
上學期末
本學期轉入
本學期轉出
人數
42
5
1
從這張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小結:從表中我們可以知道,新學期我們班轉進來5位新同學,轉走了1位同學,46位同學組成了一個新的班集體。在這個大家庭中我們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放背景音樂:《相親相愛一家人》)你們是否了解自己班里每一位同學的一些個人情況呢?(板書:了解誰)
[評析:從班級學生人數的變動談起,創(chuàng)設相親相愛一家人的情境,引導學生產生了解同學、了解班級的心理需求,為確定統(tǒng)計對象打下深厚的感情基礎。]
二、 了解什么明確統(tǒng)計內容
提問:你們想了解自己班里同學的哪些情況呢?(板書:了解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可能想到:想了解同學的身高、體重;想了解同學的出生年月;想了解同學的興趣愛好;想了解同學的家庭成員;想了解同學的家務勞動等情況。(板書:身高、體重、年齡、生日、興趣)
引導:同學們想了解的內容真多!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我們自己。(板書課題:了解我們自己)讓我們先了解班級同學的身高、體重、年齡、生日、參加興趣小組等情況,好嗎?(我們加橫線,下面板書:班級)
[評析:確定統(tǒng)計對象后,需要細化統(tǒng)計內容。教師通過讓學生自由發(fā)言,釋放學生基于生活的人之常情,然后與學生協(xié)商,縮小研究范圍,過渡到本節(jié)課的活動內容了解我們自己,使學生經歷統(tǒng)計內容的產生過程。]
三、 怎樣了解確定統(tǒng)計方法
1。 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小組討論:要統(tǒng)計這些內容,應該怎樣了解,怎樣收集這幾方面的數據呢?(板書:怎樣了解:收集數據)
全班交流,教師相機介紹一些收集數據的方法。(板書:個人了解、小組收集、查閱檔案、問卷調查)
2。 分工合作收集數據。
要求:為了便于同學們進行統(tǒng)計,我們采用分類統(tǒng)計的形式,把身高、體重歸為第一類統(tǒng)計內容,把生日、年齡、興趣小組歸為第二類統(tǒng)計內容。(板書:第一類,第二類)每個小組在兩大類中各選一個統(tǒng)計內容開展統(tǒng)計活動。(教師協(xié)調各小組選擇的內容)
小組分工:4人負責收集數據,1人負責匯總,1人負責校對監(jiān)督。(板書:分工合作)
學生分小組收集、整理數據,教師巡視,相機指導學生進行組際合作,組織相同研究內容的小組開展交流活動。
匯報:你們小組收集的是哪一方面的數據?請把你們收集的數據展示給大家。
提問:收集好數據,接下來該做什么?(板書:怎樣呈現: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
[評析:收集數據對于保證統(tǒng)計結果的正確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收集數據方法的處理上,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人力資源(例如小組合作與交流)和環(huán)境資源(例如學生已有的《成長檔案》),從而體現方法的多樣化。在統(tǒng)計內容的分配上,采用分類統(tǒng)計的形式,避免同一類型(統(tǒng)計表或統(tǒng)計圖)的統(tǒng)計內容學生多次重復,從而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鞏固分段整理數據和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的方法。]
四、 了解后怎樣呈現制作統(tǒng)計圖表
1。 討論統(tǒng)計圖表的分段方法。
找出范圍:從剛才小組的匯總中,你知道我們全班同學的身高范圍了嗎?
分段整理:根據最大數與最小數之間的差距,你認為身高怎樣分段比較合理?其余統(tǒng)計項目呢?
2。 各小組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與統(tǒng)計圖的制作。
3。 小組匯報與相互評價。
4。 小結:通過剛才的統(tǒng)計活動,大家已經了解了我們自己,說說你了解了些什么?了解了我們自己這么多的情況,有什么用呢?(板書:有什么用處)(學生自由回答)
[評析:根據數據特點將數據進行合理分段是分段整理數據的難點。教師充分利用集體討論、小組合作、匯報交流等組織形式,引導學生完成對統(tǒng)計數據的整理過程,讓學生靈活運用已有的統(tǒng)計知識完成統(tǒng)計表與統(tǒng)計圖。]
五、 了解后有什么用處知道統(tǒng)計用途
談話:統(tǒng)計不僅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還可以幫助別人了解我們,從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1。 訂做校服。
提問:學校要給同學們做校服,應該給服裝廠推薦哪一張統(tǒng)計表呢?
追問:是否可以直接推薦這一張身高情況統(tǒng)計表呢?
引導學生聯系前面學過的知識,明確應該按照服裝行業(yè)的統(tǒng)一規(guī)定將學生的身高情況按大號(140~149 cm)、中號(130~139 cm)、小號(120~129 cm)重新分段統(tǒng)計。
學生按要求重新分段統(tǒng)計。
2。 最受歡迎的節(jié)目。
提問:學校舉行藝術節(jié),最受我們班同學歡迎的會是哪一個節(jié)目呢?應提供哪張統(tǒng)計表?
學生交流,并說明選擇的理由。
[評析:統(tǒng)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在學生通過統(tǒng)計活動獲得需要的相關數據和合適的呈現方式后,教師創(chuàng)設兩個生活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根據信息選擇統(tǒng)計圖表或改造統(tǒng)計圖表,體會統(tǒng)計的作用與價值。]
六、 回顧反思,拓展延伸
總結:通過今天的統(tǒng)計活動,你們有什么收獲?
延伸:如果把我們學校的同學都看作一家人,你想了解什么呢?(板書:學校)課后,我們可以和自己的伙伴再次合作,收集學校同學的有關數據開展統(tǒng)計活動。
[評析:全課以了解我們自己為線索貫穿統(tǒng)計知識的復習與實際應用。隨著活動的展開和教學的深入,學生從統(tǒng)計班級的'課內活動到統(tǒng)計學校的課外活動,了解我們自己的范圍在不斷擴大,相親相愛一家人的內涵在不斷豐富,可謂知識與情感雙豐收。]
總評
了解我們自己是安排在統(tǒng)計單元知識后的一次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教學活動能圍繞著實踐與綜合的課型特點展開。
第一,注重實踐性。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具體情景的感召下,自覺引起應用統(tǒng)計知識來解決身邊的生活問題的心理需求,進而在確定統(tǒng)計對象、分解統(tǒng)計內容、討論統(tǒng)計方法、制作統(tǒng)計圖表、感受統(tǒng)計應用等系列實踐活動中,主動參與、主動合作、主動交流,全面而深入地體驗統(tǒng)計的全過程。
第二,注重綜合性。一是教學內容的綜合。讓學生在制作中比較,在應用中選擇,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表與統(tǒng)計圖的特征。二是教學線索的綜合。采用情感線索與知識線索齊頭并進的形式組織整個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積極的情感推動中應用知識,在知識的實際應用中滿足情感的需要。三是教學效果的綜合。在統(tǒng)計的實踐與綜合應用中,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如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判斷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知識應用的能力,同時還滲透了班集體建設、團隊合作精神等思想教育。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設計說明
圖形的旋轉是在線段旋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中,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據此在教學中特作如下設計:
1.在觀察、發(fā)現中初步感受平面圖形的旋轉,為后面的學習作鋪墊。
通過大屏幕演示風車旋轉,讓學生發(fā)現旋轉前后三角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體會圖形旋轉的三要素,為后面的探索和學習提供感性基礎,同時也提高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2.合理使用學具,發(fā)展學生幾何直觀能力。
如何在“圖形與幾何”內容的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是新課標增加的一個核心概念。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圖示是他們認識數學、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方式。本設計讓學生畫圖前先利用學具實際操作,再在方格紙中畫出旋轉后的圖形。讓學生通過直觀演示、操作、探索,概括出將小旗、三角形畫在方格紙上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形象與抽象、感性與理性有機地融合。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方格紙若干張三角尺長方形紙片三角形小旗
教學過程
⊙聯系生活,引出圖形的旋轉
1.談話:同學們,你們玩過風車嗎?看,老師帶來了什么?(課件出示風車)在風的吹動下,風車轉起來了。(課件演示風車旋轉)
2.提問:你發(fā)現了什么?(風車繞著一個中心點進行逆時針旋轉,風車在旋轉的過程中,每個三角形也在旋轉)
師: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學會了畫已知線段旋轉后的線段,那么三角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圖形旋轉后的圖形怎么畫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圖形的旋轉(二)]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將數學與生活問題有機結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觀察畫面,探究簡單圖形的旋轉方法
1.引導學生思考:觀察風車旋轉過程中的同一個三角形,你有什么發(fā)現?
(旋轉后的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都沒有發(fā)生變化,只是位置變了;三角形的每個頂點、每條邊都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對應線段的長度沒變,對應角的大小沒變,點O的位置沒變,相對應的點到點O的距離都相等)
2.提問:根據上面的發(fā)現,你知道平面圖形旋轉后的圖形可以怎樣畫嗎?
3.學生討論,探究畫法并匯報。
(可以轉化成線段旋轉的方法來畫,先確定旋轉中心和旋轉方向,再找出原圖形的關鍵線段,用線段旋轉的方法畫出關鍵線段旋轉后的對應線段,然后根據線段旋轉后的位置關系連接其他對應線段)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風車旋轉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旋轉的含義。引導學生從圖形到線段再到點的角度來觀察、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為后面教學“在方格紙上把一個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作準備。
⊙繪制圖形,體驗圖形旋轉的過程
1.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方格紙(課件出示教材30頁上面例題)。
(1)先想象小旗旋轉后的位置,再動手畫一畫。
(2)展示作品,交流畫法。
師:誰愿意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
(先找到小旗旗桿旋轉后的位置,再根據旗桿旋轉后的位置找到正方形四個頂點的位置,然后連接各點)
預設
方法一用紙剪一面小旗或用學具代替小旗幫助思考,擺出繞點M順時針旋轉90°后的小旗,再畫。
方法二先畫出繞點M順時針旋轉90°后的旗桿,再畫小旗。
(3)小結畫法。
配合課件演示小旗旋轉的過程并進行講解。
方法:①先找關鍵線段按照指定方向旋轉90°后的位置。
、谠俑鶕段旋轉后的位置關系連接其他對應線段。
2.教學教材30頁畫三角形旋轉后的圖形。
(1)讀一讀,題目中有什么要求?你準備怎么畫?
(2)試一試,在方格紙上畫出三角形ABC繞點A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
(3)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整個圖形旋轉后是什么形狀?
(4)做一做,在方格紙上畫出三角形ABC繞點B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操作、展示、交流,給學生充分的探索時間與空間,使學生在操作、交流、展示、傾聽和評價中逐漸總結出將圖形在方格紙上旋轉90°的方法,從而獲得對圖形旋轉運動的深刻理解,形成相應的空間觀念,突破教學難點。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14~15頁。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奇數和偶數 ,了解奇偶性的規(guī)律。
2、探索并掌握數的奇偶性,并能應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
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結合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探索并理解數的奇偶性
教學難點:
能應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感受奇偶性
1、游戲:換座位
首先將全班39個學生分成6組,人數分別為4、5、6、7、8、9。我們大家來做個換位置的游戲:要求是只能在本組內交換,而且每人只能與任意一個人交換一次座位。
(游戲后學生發(fā)現4人、6人、8人一組的均能按要求換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組的卻有一人無法跟別人換座位)
2、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學生能很直觀的找出原因,并說清這是由于4、6、8恰好是雙數,都是2的倍數;而5、7、9是單數,不是2的倍數。
(此時學生議論紛紛,正是引出偶數、奇數的時機)
3、小結:交換位置時兩兩交換,有的小組剛好都能換位置,像4、6、8、10……是2的倍數,這樣的數就叫做偶數;而有的小組有人不能與別人換位置,像5、7、9……不是2的倍數,這樣的數就叫做奇數。
學生相互舉例說說怎樣的數是奇數,怎樣的數是偶數。
二、猜想驗證,認識奇偶性
活動1
(1)出示題目和情景圖:小船最初在南岸,從南岸駛向北岸,再從北岸駛向南岸,不斷往返。
(2)提出問題:小船擺渡11次后,船在南岸還是北岸?為什么?
(3)探究活動
學生可能會運用數的方法得出結果,不一定正確。
師:小船擺渡100次后,船在南岸還是北岸?你會怎樣做?能保證正確嗎?
引導學生運用策略:①列表法;②畫示意圖法。
三、實踐操作、應用奇偶性
我們已經知道了奇偶數的一些特性,現在要用這些特性解決我們身邊經常發(fā)生的問題。
1、試一試
(1)一個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一次,杯口朝下。翻動兩次,杯口朝上……翻動10次呢?翻動19次?105次?請嘗試說明理由。
學生動手操作,發(fā)現規(guī)律:奇數次朝下,偶數次朝上。
師:把杯子換成硬幣,你能提出類似的問題嗎?
(2)有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兩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個杯子怎么辦?(學生:小組合作)
學生開始動手操作。
反饋:有一小部分學生說能,但是上臺展示,要么違反規(guī)則,要么無法進行下去。
引導感受:如果我們分析一下每次翻轉后杯口朝上的杯子數的奇偶性,就會發(fā)現問題的所在。
學生動手操作,嘗試發(fā)現
交流:一開始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數;第一次翻轉后,杯口朝上的變?yōu)?只,仍是奇數;再繼續(xù)翻轉,因為只能翻轉兩只杯子,即只有兩只杯子改變了上、下方向,所以杯口朝上的杯子數仍是奇數。由此可知:無論翻轉多少次,杯口朝上的杯子數永遠是奇數,不可能是偶數。也就是說,不可能使3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學生再次操作,感受過程,體驗結論。
2、活動2
出示兩組數:圓中的數有什么特點?正方形中的數有什么特點?
(1)學生獨立猜想,完成“試一試”,小組內匯報交流,然后統(tǒng)一意見進行驗證(要求:驗證時多選幾組進行證明)。
如果兩個數相減呢?如果是連加或連減呢?
匯報成果:
(1)奇數﹢奇數=偶數 (2)奇數-奇數=偶數 (3)奇數+奇數+……+奇數=奇數(奇數個)
偶數+偶數=偶數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個)
奇數+偶數=奇數 奇數-偶數=奇數 偶數+偶數+……+偶數=偶數
你能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嗎?
(學生的舉例可以引導從正反兩個角度進行)
(2)運用判斷下列算式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10389 + 20xx:_____ 46786-5787: _____ 11231+2557+3379+105:
11387 + 131: _____ 60075-997: _____ 335+7757+223+66789+73:
268 + 1024: _____ 9876-5432: _____ 2+4+6+8+10……+998+1000:
3、游戲。規(guī)則如下:用骰子擲一次,得到一個點數,以A點為起點,連續(xù)走兩次,轉到哪一格,那一格的獎品就歸你。誰想上來參加?
學生躍躍欲試……如果繼續(xù)玩下去有中獎的可能嗎?誰不想參加呢?為什么?
生:骰子始終在偶數區(qū)內,不管擲的是幾,加起來總是偶數,不可能得到獎品。
是呀,這是老師在街上看到的一個,他就是利用了數的奇偶性專門騙小孩子上當,現在你有什么想法?
學生自由說。
四、課堂小結,課后延伸。
1、說說我們這節(jié)課探索了什么?你發(fā)現了什么?
2、那如果是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幾次?
教學反思:
踏入七中育才(東區(qū)),心情就像這九月的天氣一樣時陰時晴。教學的壓力,學生的現狀,迫使我不得不放下我原有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策略,盡快適應這所學校緊張的氛圍。
聽說學校要組織青年教師公開課比賽,我第一個報了名,旨在讓其他老師給我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提高我的課堂教學能力。最后定于第三周完成我的展示。
我上的是五年級數學“數的奇偶性”一節(jié)內容。報名后,我便積極的著手準備,鉆研教材,查閱資料,設計程式,制作課件,并虛心請教了同教研組的余加秋老師和劉紅敏老師,征求了他們的意見。
我的設計思路是:多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全方位參與學習;要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探索方法;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和趣味性。為此,我的教學目標定格為: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奇數和偶數,了解奇偶性的規(guī)律。2、探索并掌握數的奇偶性,并能應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結合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在此基礎上,我對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游戲導入,感受奇偶性
通過兩兩結對入座的游戲引出數的奇偶性
二、猜想驗證,認識奇偶性
教學“活動1”,引導學生運用策略:應用列表法和畫示意圖法探索數的奇偶性。
三、實踐操作、應用奇偶性
1、翻杯子游戲。
2、探索整數加減法得數的奇偶性,通過學生獨立猜想,小組內交流,統(tǒng)一驗證,鞏固練習,讓學生自主獲取新知。
3、游戲“開心樂”,運用數的奇偶性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四、課堂小結,課后延伸。
課后,教研組組織了所有老師評課。老師們各抒己見,既肯定了我的教學風格,又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讓我受益匪淺。我也及時的自省,在不同層面上進行了思考。
1、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不能沒有目的性的為了游戲而游戲,應該在游戲中給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啟發(fā)。本節(jié)課,我一共設計了兩兩結對入座的游戲、翻杯子游戲、“開心樂”等三個游戲,都是結合了教學內容而安排的,第一個游戲重在感受數的`奇偶性,第二個游戲重在應用數的奇偶性,第三個游戲重在解釋數的奇偶性,游戲的重心最后都落到了“數的奇偶性”上,因此起到了預想的效果。
2、現行的教材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挖掘空間,課前的準備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容量。本節(jié)課,教材上僅有兩個活動和兩個“試一試”,練習幾乎沒有,兩個活動的探索過程也非常簡單,學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確的答案。課前,我查閱了一些資料,將“翻杯子游戲”和“探索整數加減法得數的奇偶性”進一步拓展,并增加了一些練習,使內容更加豐滿,但是練習的典型性、層次性仍然不夠,還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3、新課后的應用新知,不能單純的是例題的改版,還應該有所變化,有所突破,注入新的元素,這樣才能讓學生靈活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這節(jié)課中,我所設計的練習就過于程式化,沒有跳出固有的“圈”,順向思維練得多,逆向思維練得少,學生很難推陳出新。
4、數學課上的板書必須要能詮釋重點,疏通難點。我在這堂課上的板書做到了前者,而疏漏了后者。“探索整數加減法得數的奇偶性”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特意將探索結果板書羅列了出來;探索的過程,是一個不完全歸納的思維過程,本是難點,但我沒有把算式板書出來,就有點“空對空”的感覺了。
以上僅是我現有的一點感觸,我想,隨著教學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和學生的不斷磨合,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的問題等著我去解決,我會以的狀態(tài)去迎接每一次的挑戰(zhàn)。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在情境中體會“倍”的意義。能動手操作找出“倍”的數量關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學生掌握“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理解“倍”的含義,知道“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教學難點:
知道“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教學準備:
課件、教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
1、談話引入,老師想帶大家去參加一個快樂的動物聚會,好不好?(板書課題,播放課件)
二、問題探究
2、師:同學們,參加聚會的都有哪些小動物呀?數數看,它們各有多少只?(學生說完,教師點擊課件,出示猴子,鴨子,松鼠,小雞的圖像,然后出示只數:3、6、2、8)
師:如果老師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鴨的只數,(邊說邊貼動物圖像)誰能告訴老師,我應該怎樣貼呢?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的圍棋子,也象老師這樣代替小猴和小鴨的只數擺在你的課桌上,能擺好嗎?
師: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根據我們擺的情況,你能發(fā)現什么嗎?
大家說的都很好,小鴨的只數是6,(板書6)小猴的只數是3(板書3),6里面有幾個3呀?6里面有2個3,(邊說邊圈)我們就說6是3的2倍,也就是說小鴨數是小猴的2倍。(邊說邊板書)
生:6是3的幾倍,我們可以用除法來算,6÷3=2(板“倍”不是單位名稱,所以2后面就不用寫“倍”字了。
師:如果又來了3只小鴨,(加3個磁扣,請小朋友也加3個圍棋子),誰知道現在誰是誰的幾倍?為什么?
學生嘗試練習,進行討論,再集體匯報,教師講解:
現在小鴨是9只,小猴是3只,(板書9),9里面有幾個3呢?9里面有3個3,我們就說9是3的3倍,也就是說小鴨數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師:如果要同學們像這樣也列個除法算式來求9是3的幾倍,誰會?(把6÷3=2改成9÷3=3)
三、體驗感悟
1、請同學們用剛剛學到的倍數知識想一想,根據這四種小動物的只數,除了小鴨數是小猴的2倍,還能找到其它的倍數問題嗎?
2、在小組內交流,可以擺一擺,算一算,然后在老師發(fā)給你們的`答題紙上做好記錄。
3、匯報、交流:根據學生填的情況,請小組派代表上臺來做小老師。講解小鴨數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
小雞數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實踐應用
1、課件演示:其實今天來參加這個快樂的聚會的小動物還有很多呢,看看還來了誰吧!書上p47練習題。(小貓,小老鼠)
2、嘗試解決問題,把你的算式寫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嗎?
集體訂正,在電腦上操作。
3、還有很多的小動物呢。ǔ鍪竞唑眩
集體訂正,在電腦上操作。
4、出示在這個聚會上,還有我們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誰吧!(出示淘氣,機靈狗比身高的圖)
師:知道他們在做什么嗎?他們碰到難題了,你們能幫助他們解決這個難題嗎?
打開書p47,小組討論一下,看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然后把書上的空填好。
集體訂正,教師重點講解(電腦上操作課件)。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數問題嗎?
五、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呀?
六、布置作業(yè)
略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有意識的采用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在教學中,力爭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己動手、小組合作的機會,在老師講解新課以后,讓孩子在小組內自己動手操作,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教材第76頁例6、做一做,第77頁例7、8題、做一做,練習十五第3---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運算順序,整理運算定律和一結規(guī)律,能應用運算定律或規(guī)律進行簡便運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運算的能力。
3、通過計算,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書寫及自覺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運用四則運算和運算定律。
教學難點:
能夠正確靈活地選擇簡便算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運算順序(教材第76頁例6)。
1、說一說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一樣嗎?
3、算一算
在一個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做第二級運算,后做第一級運算。
在一個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外面的。
4、組內交流算法
5、完成教材第76頁做一做。
二、運算定律(教材第77頁例7)
1、根據表格,填一填
名稱 用字母表示 舉例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
乘法結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學生說說簡算過程及應用的運算定律。
3、 2.512.548
=(2.54)(12.58)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10100
=1000
。21- )71
5.03-2.14-1.86
4、完成教材第77頁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應用
1、學生交流、討論。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鞏固應用
完成練習十五第3---7題。
五、總結梳理
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
六、作業(yè)
板書設計:
數的運算
運算定律 敘述方法 字母表示
加法 加法交換律 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a+b=b+a
加法結合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a+b+c=(a+b)+c=a+(b+c)
減法 減法的性質 一個數連續(xù)減去兩個數,可以從這個數里減去這兩個數的和。 a-b-c=a-(b+c)
乘法 乘法交換律 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ab=ab
乘法結合律 三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三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一個數相乘,積不變。 (ab)c=a(bc)
乘法分配律 兩個數相加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 (a+b)c=ac+bc
除法 除法的性質 一個數連續(xù)除以兩個數,可以除以這兩個數的積,也可以先除以第一個除數,再除以第二個除數。 abc
=a(bc)
=acb
其它 湊與拆 加上或減去接近整數、整十數的簡算。拆成和分數分母相同的數,進行約分。再利用定律進行簡算。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先讓學生回憶,重溫小學階段四則混合運算及運算定律等有關知識進行系統(tǒng)整理。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運算順序,整理運算定律,并能應用運算定律或規(guī)律進行簡便運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配合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培養(yǎng)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運算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帶分數連加、連減(p.119,《作業(yè)本》p.71[6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帶分數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帶分數連加式題。
2、理解帶分數連減,當被減數的分數部分小于減數的`分數部分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兩個帶分數的加減法。
讓學生計算帶分數加減法的時候該注意什么?
二、揭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
帶分數的連加、連減。
讓學生預習例5例6說說帶分數的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1、先通分
2、整數部分連加、連減
3、分數部分連加、連減
4、注意當份數部分連加得到假分數的時候應化成帶分數。然后把兩個整數部分相加。
5、當分數部分不夠減的時候要向整數部分退1還是2,要看具體的題目而定。
三、學生獨立完成。
練一練第1-3題。]
四、并布置作業(yè)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一、乘除法
一、教學內容:P2~P14
二、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口算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夠迅速準確的計算出結果。
2、 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夠迅速準確的計算出結果。
3、 使學生能夠應用本單元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
4、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
1、 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口算乘法
2、 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
3、 能正確迅速計算的同時,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難點:
1、 口算乘法中的進位口算
2、 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數除兩位數及幾百幾十
3、 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五、課時安排:7課時
六、教學進度:第1~2周
小樹有多少棵
教學內容:P2~P3
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用具:掛圖、數字卡片。
教學設計:
一、 情境引入:
同學們,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大家一進校園就會看到花壇里盛開著美麗的鮮花,它在裝點著我們美麗的校園,這么美的環(huán)境大家喜不喜歡。(喜歡)要有美麗的環(huán)境,就需要花草樹木。
二、 探索新知:出示掛圖,大家看一看,這里有什么?
1、仔細觀察并說出圖意。
2、誰能根據這幅圖提出問題?
3、試著解決所提問題。
引出:20×3=
4、討論算法。
20+20+20=60 2×3=6,20×3=60
5、將學生的方法板書到黑板上,并讓學生說說20×3計算時是怎樣想的?
學生互相交流20×3的計算方法:2×3=6所以20×3=60
6、教師再提哦出問題: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組內與同伴交流。
三、 拓展應用:
1、 3×2 5 ×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學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發(fā)現的`計算規(guī)律,說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確,教師都給予肯定。
2、完成P2第3題,做完說說計算時是怎樣想的。
3、完成練一練第1~3題
(1) 1~2 學生獨立完成。
第一題先認真看圖,明白圖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題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2)第三題前兩問可讓學生先討論怎樣算,然后再做。最后一問有開放性,學生要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解答。
四、數學游戲
教師先向學生說明游戲的規(guī)則,并演示幾次,讓學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進行游戲。
五、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 學得怎樣?
需要多少錢
教學內容:P4~P5
知識目標: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經理多種算法交流的過程,并能正確地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能計算一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教學難點: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教具準備:掛圖、幻燈、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 情境導入:
暑假里,有三個小朋友,來到了美麗的大海邊。
出示掛圖:同學門自己觀察這幅圖把你看到的說給同桌聽一聽。
二、 探索新知:
1、描述情境圖,并根據圖提出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2-07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7-19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27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26
小學數學教案04-07
小學數學教案07-20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3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