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7-24 12:05:1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學教案(共8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共8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利用幼兒園玩水池為幼兒提供玩水的機會,感知水的特點,鞏固對水的認識。

  2、引導幼兒用各種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體的“沉”與“浮”現象。培養(yǎng)幼兒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

  3、讓幼兒感受水中發(fā)現的樂趣,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4、培養(yǎng)幼兒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1、老師、幼兒及家長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積木、樹枝、冰糕棍、樹葉等;紙制品:硬紙殼、皺紋紙、報紙、作業(yè)紙、紙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塊、鵝卵石、小鐵塊等。并讓幼兒用塑料袋將材料裝好,作上標記,放在玩具柜里。

  2、活動前,檢查水池的安全、衛(wèi)生。池底是否有異物,池水是否清潔,池水高度是否適當。

  活動重難點: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

  活動過程:

  1、感覺游戲。

  鼓勵幼兒同老師一起到水池玩水(個別膽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兒暫不強求,允許他們在水池邊玩)。引導幼兒看看水中的小腳丫或涼鞋;試試用雙手捧水;體會把手掌平放在水中與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覺;體驗水中走路的感受。幫助幼兒回憶、再現過去所學知識,如:能看見水中的小腳丫,是因為水透明、無色,捧著的水一會兒沒有了,是因為水會流動等等;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或發(fā)現,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聽覺游戲。

  請幼兒將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讓幼兒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再試一試、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從高處、低處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幼兒反復對比實驗,相互討論,得出結論:從高處將材料投入水中比低處將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輕的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讓幼兒閉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聲音;回憶的故事《咕咚來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小兔為什么會嚇得驚慌失措。

  3、觀察、比較、歸納游戲。

  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比較材料的輕、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輕、重、厚、薄和“沉”、“浮”的關系;歸納那類材料會沉于水中,那類材料會浮于水中。

  4、觸覺游戲。

  用手觸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會爛,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請幼兒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無雜物。對幼兒進行環(huán)保教育一一保護水資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種游戲中,均讓幼兒充分討論、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發(fā)現等。以此提高幼兒的交往技能,體驗分享的快樂,體驗“發(fā)現學習”的驚喜、樂趣。

  活動延伸:

  請幼兒把玩水材料帶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發(fā)現”告訴爸爸媽媽。請家長作好記錄,次日交給老師。以便老師及時了解孩子“水中發(fā)現”的多與少、深與淺;了解孩子的表達能力;了解孩子對這種活動方式的興趣及認可程度;了解孩子某方面的個體差異,如聽覺、觸覺、記憶等。以便教師根據幼兒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從中發(fā)現孩子們的興趣點,擴散或尋找新的教育活動內容。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一、教學要求:

  1、通過教學,讓孩子初步了解使勁大小、易拉罐運動速度及沙的軌跡三者間的關系。

  2、進一步提高孩子的手部肌肉,提高孩子手部力度的控制能力。

  3、培育孩子的探究能力,體會玩沙教學的快樂。

  二、教學預備:

  1、每人一個廢棄的易拉罐,在其底部開一小孔,放入干燥的細沙,把易拉罐吊在1根細線一頭。

  2、一人一張4開的彩紙。

  三、教學指導:

 。ㄒ唬┮}。

  1、展示制作好的易拉罐,提問:這就是啥?(易拉罐)

  2、幼兒教師演示搖擺易拉罐,啟發(fā)孩子講出易拉罐的搖擺與手相關

 。ǘ﹩l(fā)孩子了解使勁大小與易拉罐的搖擺速度間的關系。

  1、請孩子上上一任意領取一易拉罐,嘗試讓易拉罐搖擺起來。

  2、組織孩子匯總:手使的氣力小,易拉罐就搖擺得慢;反之則會搖擺得快。

 。ㄈ﹩l(fā)孩子了解使勁大小與易拉罐的搖擺速度及沙的軌跡間的關系。

  1、幼兒教師演示沙漏畫畫,啟發(fā)孩子認真觀測和察看。

 。1)展示色紙,幼兒教師演示準確的沙漏方式。

  孩子,我發(fā)覺在我的這一個易拉罐里頭藏著一樣物品,我想請大伙兒與我一塊兒來瞅瞅是啥?(幼兒教師演示)

  總結:使勁要小,方可使易拉罐擺得慢,沙漏的'軌跡才能小,便不會漏到地上。www。000。cn

  (2)組織孩子欣賞幼兒教師的"自然沙畫",啟發(fā)孩子發(fā)現"沙的軌跡",進而啟發(fā)孩子的教學欲望。

  2、孩子嘗試開展"沙漏畫畫",幼兒教師巡視來回指導。

 。1)勉勵孩子在8開大小的色紙積極進取行"沙漏畫畫",要求孩子把沙子倒回易拉罐。

  (2)勉勵孩子將色紙打開呈4開大小,接著開展"沙漏畫畫",要求孩子稍加使勁,易拉罐的搖擺速度就會快點,沙漏的軌跡亦會大一點,接著將沙子倒回易拉罐。

 。3)協作開展"沙漏畫畫"。

  全部孩子將色紙拼湊起來,勉勵孩子準確控制力度來開展教學,叮囑孩子相互間要保持距離,避免易拉罐間產生摩擦。

 。ㄋ模┙M織孩子開展集體欣賞與評析"沙畫"。

  1、提問:剛剛我們在制作大沙畫的過程內,你們是怎么樣使挺遠的地方的色紙上也可以漏上沙的?(使勁的大小)

  2、總結:今日,我們個個均是小小學者,用我們敏捷的兩只手與沙子開展了一次有意義的教學,也發(fā)現了使勁的大小與易拉罐的搖擺及沙的軌跡間奧秘。我期望大伙兒在之后的日常生活與學習其間,均可夠擁有雙發(fā)現的雙眼,用它去發(fā)現更加多的奧秘。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最近,我班新添置了一些游戲棒,彩色的木棒一下子就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幼兒在玩的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除了游戲棒傳統(tǒng)的玩法以外,他們還玩出了拼圖、疊高、搭建等新玩法。一次,我發(fā)現班上一個叫崔雨軒的小男孩正試著把一根木棒豎起來,因為游戲棒比較細,他嘗試了許多次都沒有成功,但他的行為卻啟發(fā)了我,讓我萌生了設計一堂科學探索活動《讓彩棒站起來》的念頭。

  以一個成人的知識與經驗來說,崔雨軒小朋友想把一根這么細的木棒豎立起來的話,顯然是很困難的,但是用三根同樣的棒子嘗試“三角撐”,木棒的卻是可以豎立起來的。而且“三角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廣泛,比晾衣架,麥克風架、房屋建造時的樓梯,農民種植蔬菜時搭的架子,固定新種植的高大樹木都要用到它,甚至現在最先進的登山鞋都用到了“三角撐”。當然幼兒沒有必要去弄清“三角撐”的原理,因為這太深奧了,它包含了幾何、物理等多方面的內容,大人尚不一定完全能弄清楚,何況是五、六歲的孩子呢?因此,把我設計意圖放在了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現象這一點上,使他們在探索過程中不斷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初步了解“三角撐”在我們周圍生活中的用途。

  大班科學活動《棒子豎起來得秘密》就這樣產生了,在實踐中,為了減輕幼兒操作上的難度,提高幼兒的成功率,我在桌上攤放了臺布,并且用一次性木筷自制成彩色木棒代替了原來的游戲棒,效果還算比較好。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玩棒的過程種嘗試用“三角撐”的方法架起木棒。

  2、初步引導幼兒用統(tǒng)計的方法記錄操作過程和結果。

  3、通過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小組合作能力以及善于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

  活動準備:

  1、彩色木棒若干(用一次性筷自制)、臺布5塊

  2、統(tǒng)計表5張

  活動過程:

  一、自由玩棒

  1、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彩棒,看誰玩的方法多,方法好。

 。ㄓ變鹤杂赏姘,教師參與)

  2、提問:剛才你是怎樣玩棒的,用了哪些方法?(幼兒講述)

  二、想辦法豎棒,并記錄(統(tǒng)計表附后)

  1、導語:小朋友玩棒的方法可真多,現在請你們猜一猜,如果不用任何東西幫助,彩棒能夠站起來嗎?(幼兒自由討論)

  那你們就去試一試,然后把你嘗試的方法和結果記錄在這張表格的第一次操作格里。

  2、幼兒嘗試、操作,并記錄

  3、分組匯報

  導語:你們讓彩棒站起來了嗎?用了幾根彩棒?

  三、再次嘗試,啟發(fā)幼兒用“三角撐”方法架起彩棒。

  1、教師啟發(fā)幼兒用三根彩棒互搭豎棒,要求不用任何支撐物,把彩棒豎起來。

  導語:請你們試著用三根棒架起來的方法,讓它們站起來,并把這次的結果記錄在表格的.第二次操作格里。

  2、幼兒操作,教師參與。

  四、展示記錄表,討論活動結果,引出其生活用途。

  1、展示五組記錄表,幼兒分組匯報。

  2、小結,引出其生活用途

  導語:小朋友真棒,不用任何東西幫助,就讓彩棒站起來了,工人叔叔把這種方法叫做“三角撐”。這種方法在我們的生活中用到的地方可多啦,比如麥克風、照相機的架子,晾衣架,農民伯伯種蔬菜時搭的架子,新種的高大的樹木要用“三腳撐”的方法幫它鞏固,就是在蓋高樓的時候也要用到這種方法。

  五、活動延伸:

  1、繼續(xù)探索、嘗試各種讓彩棒站起來的方法。

  2、尋找、發(fā)現生活中的“三角撐”。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讓幼兒知道物體振動產生聲音,了解聲音的特性,引起幼兒的興趣。

  2、讓幼兒知道噪音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教會幼兒養(yǎng)成不大聲喊叫的習慣。

  3、豐富詞:振動、噪音。

  活動準備:

  1、鼓,鼓槌,紙折的青蛙一只。

  2、各種操作器具:響筒、糖紙、撥弦、小鈴、水杯、響板各6份。

  3、時鐘1只,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感知聲音的產生

  (一)出示青蛙和鼓,讓幼兒感知聲音的振動。

  1、出示青蛙和鼓

  師:這是什么?(青蛙)

  誰能讓青蛙在鼓面上跳舞?(敲擊鼓面)

  2、幼兒討論,青蛙為什么會跳動?

  師:請兩位小朋友上來摸一摸,鼓面有什么變化?(振動)

  3、知道振動能產生聲音。

  鼓面振動還聽到了什么?(聲音)

  現在呢?振動停止,聲音也就停止了。(豐富詞:振動)

 。ǘ┯變航榻B自己,并用手摸摸頸部喉嚨處,體驗發(fā)聲時聲帶也在振動。

  師:鼓面振動能發(fā)出聲音,人的聲音是怎么發(fā)出來的,讓我們摸一摸自己的喉嚨。

  當我們不發(fā)出聲音時,喉嚨怎么樣?

  現在請你們介紹一下自己,這時你發(fā)現有什么不同?

 。ㄈ┩ㄟ^操作,讓幼兒感知聲音的產生(分6組)

  1、我這里有許多東西,你們能讓它們發(fā)出聲音嗎?我們去試一試吧!(6種顏色為6組)

  2、從小組的形式回答

  師:剛才你們都試過了,現在,每組派一位代表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讓這些東西發(fā)出聲音的?(。。。。。。)

  二、感知聲音的特性

  1、讓幼兒知道聲音是靠空氣傳播的

  (1)請1——2位幼兒上來敲擊樂器(響板和小鈴)

  師:現在,我想和小朋友玩一個游戲,請一位小朋友上來做動作,請你們猜一猜他在干什么?

  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那響板、小鈴的聲音是通過什么傳到你們的耳朵里的?(空氣)

  2、感知聲音的大小

 。1)教師擊鼓,你們聽到鼓聲了嗎?

 。2)教師拿出一只時鐘,請幼兒聽一聽(不讓幼兒看到)

  師:現在你們聽到什么聲音?(有:你聽到什么樣的聲音)

  拿時鐘請每一位幼兒聽一聽

 。3)教師小結:

  聲音是靠空氣傳播的,沒有空氣,我們就聽不到別處的聲音,聲音大,傳播得遠;聲音小,傳播得近。

  三、知道噪音對人體有害,教會幼兒保護嗓子

  1、請幼兒說一說在生活中你還聽到哪些聲音?喜歡聽什么聲音?

  2、放錄音

  師:錄音中的聲音你喜歡聽嗎?為什么?這些令人感到難聽的是噪音。

  3、小結:

  在生活中,有的`聲音優(yōu)美動聽,使人感到舒服,而噪音會損害人的健康,在平時,我們不能大聲說話,要保護好自己的嗓子。

  四、聲音的保存

  師:春天是美好的季節(jié),讓我們一起來歡慶一下吧!

  現在請小朋友自己去找一樣東西,合著春天的音樂,發(fā)出美妙的聲音吧!

  1、幼兒在老師的哼唱中伴奏

  2、讓我們把這些美妙的聲音用錄音機錄下來吧。ń處熤笓]。。。)

  五、結束部分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我園大多數孩子都生活在農村,而且有許多孩子的房前、屋后都有一片竹林,孩子們雖然都喜歡在竹林下做游戲,但是對竹子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感性認識之上,并沒形成系統(tǒng)、全面的認識,而且近期我班有部分幼兒到附近古鎮(zhèn)游玩的時候,買回了一些用竹子制作的玩具,并且?guī)У桨嗌蟻砗托∨笥岩黄鹜,還相互討論我們家的竹子可以做椅子,我們家的竹子可以做籃子,我們家的竹子可以做筷子等等,興趣非常濃厚。我想,何不讓孩子們在已有的興趣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了解一些竹子的外形特征、種類及用途,激發(fā)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探索興趣,因此,我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多變的竹子》。

  【活動目標】

  1、認識并觀察竹子的外形特征,了解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發(fā)展幼兒細致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學會與同伴分工合作。

  3、培養(yǎng)幼兒熱愛鄉(xiāng)土文化、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并觀察竹子的外形特征,了解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難點:發(fā)展幼兒細致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分工合作制作出竹制品。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讓幼兒初步了解各種竹子,豐富其關于各種竹制品的有關知識。

  2、部分竹制品的成品,如:竹傘、竹笛、竹筒、竹杯、快板、白紙等。

  3、自制部分不同種類的竹子圖片。

  4、各種竹片、竹條、竹圈、竹筒以及線、剪刀、膠棒、透明膠、彩色紙等各種相關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幼兒用竹子制作竹玩具

  1、教師提供材料讓幼兒進行操作探索,相互合作。

  師:“寶貝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一個非常好玩的地方,你們想去嗎?”?

  師:“那就跟我走吧!”教師帶領幼兒走過竹林來到操作現場!扒,這里有這么多的材料,你們想不想玩一玩?”

  師:“那現在就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選你們需要的材料,開動你們的小腦筋做你們喜歡的玩具吧,每種材料端一筐,你們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做!苯處熯M行巡回觀察指導。

  2、作品展示

  師:“我看見好多寶貝都做好了,那把你們做好的玩具都拿過來,讓我們大家看看。”幼兒將自己制作的作品拿在手上。

  師:“跟你的好朋友說一說你們都做了什么玩具呢?”幼兒進行相互交流,教師請個別幼兒進行簡單介紹。

  二、觀察認識竹子

  1、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感知竹子和竹筍的外形特征。

  師:“寶貝們,告訴老師你們手中的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那你們認識竹子嗎?竹子到底在哪兒呢?”幼兒回答,并尋找自己周圍的竹子。

  師:“那現在就把你們手中的玩具放在桌子上,和老師一起去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竹子吧,然后把你們看到的,摸到的,想到的告訴老師!庇變鹤杂山Y伴,對竹子進行自主探索。

  2、教師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講述。

  師:“把你們看到的,摸到的竹子的樣子告訴我們吧!庇變合嗷ソ涣鳌

  師:“竹子長的什么樣子呢?” “竹子的身上有什么呢?” “竹子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叫它什么呢?” “它長得像什么樣子呢?”

  師:“筍殼就象竹筍的衣服,因為竹筍寶寶很怕冷,所以在外面穿了很厚很厚的衣服,慢慢的等竹筍寶寶長大了,它就脫去厚厚的外套長成竹子了!

  三、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認識竹子的種類。

  1、幼兒講述

  師:“其實竹子有很多種類,那你們知道我們身邊的這種竹子叫什么嗎?” “現在老師來告訴你們,它叫慈竹。那除了慈竹你們還知道哪些竹子呢?把你們知道的竹子告訴身邊的好伙伴。”教師傾聽后請個別幼兒講述。

  2、教師出示圖片。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漂亮的竹子圖片,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它吧。”

  四、認識竹子的用途,并出示幼兒平時收集的部分竹制品 。

  1、了解竹子的用途

  師:“原來在我們身邊還有這么多種竹子,你們知道嗎,我們中國被叫做世界竹子之鄉(xiāng),還被叫做竹子王國呢!那你們知道竹子在我們生活中都有什么用處嗎?動動你們的小腦筋,把你想到的.竹子的用處身邊的好伙伴聽聽!苯處焹A聽后請部分幼兒講述。

  師:“寶貝們,你們找一找在你們旁邊還有什么是用竹子做的!币龑в變赫f出裝材料的簸箕、籃子和用來坐的席子是用竹子做的。

  2、教師出示幼兒收集的竹制品

  師:“小朋友都告訴了老師竹子有這么多用處,你們可真棒,老師這還有許多小朋友在洛帶古鎮(zhèn)玩時帶回來的用竹子做的玩具,你們看這是什么?” 出示部分竹制品的成品。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樣東西,這是什么呢?” “那你們知道紙是用什么做的嗎?” “其實紙也是用竹子加工制作成的。”

  五、師生互動,共同玩耍幼兒用竹子制作的玩具。

  師:“剛才你們用竹子制作了這么多玩具,現在就拿上你們自己制作的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吧!”幼兒愉快地自由結伴玩耍,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竹子對于孩子們來說一點也不陌生,但是真正了解竹子的寶貝不多,因此我根據孩子的興趣設計了這次活動,讓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去了解身邊常見的事物。由于本次活動是在幼兒園旁邊的竹林中進行的,很貼近農村幼兒的生活,孩子們興趣非常濃厚,整個活動很輕松、愉悅。環(huán)節(jié)設計也很清晰,重難點明確,整個活動設計是以幼兒為主體,充分體現了師幼互動、生生互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了解蒙古族服飾的特點、生活習俗,激發(fā)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

  2、通過欣賞蒙古族音樂,讓幼兒嘗試創(chuàng)編民族舞蹈。

  3、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二、活動準備:

  1、課前準備:事先裝扮一名蒙古小客人,蒙古族音樂。

  2、電腦課件。

  三、活動過程:

 。ㄒ唬┮悦晒抛逍】腿藢,讓幼兒了解蒙古族服飾的特點。

 。ǘ┙Y合課件,讓幼兒進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1、視聽結合,初步感知。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重點引導幼兒用語言和動作表現蒙古族的`風俗特點。

  2、再次觀看課件,了解蒙古族“那達慕”盛會。

  提問:“那達慕”盛會上舉行了哪些活動?

  (三)舉行“那達慕”盛會。

  在感知蒙古族音樂特點的基礎上,嘗試創(chuàng)編動作。

  1、賽馬。

  2、歌舞。

 。ㄋ模┙Y束

  四、活動反思:

  本堂活動設計,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師講幼兒聽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起幼兒自己看,認,講,跳等,讓幼兒在歡樂的氣氛中學習認識蒙古族,從中了解少數民族是一家。達到本活動的目標。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在認識倒影的基礎上,嘗試用對稱的方法繪畫倒影。

  對對稱繪畫感興趣,體驗對稱作品的美。

  教學準備:

 。ㄕJ知準備)有繪畫簡單對稱圖形的經驗。

  (材料準備)大水盆、繪畫用具、繪畫底板等。

  重點:認識倒影,理解認知畫面的對稱 難點:掌握對稱畫法。

  教學過程:

  一、認識倒影

  1、講講說說:生活中的`倒影

  提問:倒影是什么?你在哪里見到過倒影?

  2、請幼兒分組上來在大水盆旁,看看水面中的倒影。

  3、結合圖片,欣賞生活中倒影的畫面。

  重點討論:倒影是什么模樣的?它和水邊的景色有什么一樣或不一樣的地方重點小結:倒影是水邊景色的影子,外形和水邊的景色是一樣的,但上下方向不一樣,和水邊的景色上下顛倒了。這樣的畫面就是對稱的畫面。二、學畫倒影

  1、出示“水中倒影”范例。

  討論:岸上有什么?什么模樣的?屋頂在那里,墻壁在那里?

  倒影中的屋子會是怎么樣的?倒影的屋頂在那里,墻壁又在那里,怎樣把它畫出來?

  2、個別幼兒上前試畫。在繪畫過程中難點小結:

 。1)先沿著岸邊,畫出和岸上屋子連接在一起的部位——墻壁;再畫墻壁上方的屋頂。兩邊是對稱的畫面。

  (2)仔細觀察,看看除了大的東西倒過來對稱,很多細小的東西也倒過來了——門、窗等。

  三、幼兒繪畫

  1、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幫助。

  提醒幼兒觀察,看清對稱的外形和方位,仔細耐心地繪畫。

  2、成功作品展示,感受對稱的美。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一、教學內容

  了解帶圓的物體會滾動,有角的物體不可以滾動。

  二、教學目標

  1、幼兒了解物體的形體,知道哪些物體可以滾動;

  2、通過操作幼兒感受可以滾動物體的`特征。

  3、激發(fā)幼兒樂于動手動腦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可以滾動物體的特征

  難點:認識物體的形體,并可以流利地說出它的形體和特征

  四、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講授法.操作練習法.引導發(fā)現法.總結歸納法

  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啟發(fā)式教學

  六、教學內容及過程

  1、情景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體育場今天有一場滾動比賽,我們來看一下有哪些參賽選手呢?(皮球、魔方、文具盒、報紙、八寶粥桶)

  2、學習新知識:

 。1)引導幼兒了解球體和圓柱體為什么會滾動?

 。2)幼兒了解正方體、長方體、長方形為什么不可以滾動?

  小結:它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角,圓圓的,所以會滾動。

 。3)、幼兒操作并作出判斷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物體,幼兒來動手試一試它可不可以滾動,可以滾動的打√,不可以滾動的打×。

  (4)、歸納總結:它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角,圓圓的,所以會滾動。

  3、布置作業(yè):家中尋寶

  我們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家中可以滾動的物體。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06-15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20

大班《電》科學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學教案04-13

大班科學教案06-14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教案科學教案11-10

大班蝸?茖W教案09-30

大班科學教案01-02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