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3-07-24 08:56:12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科學活動教案9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科學活動教案9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比較長短差別明顯的3~4個物體,按從長到短活從短到長的順序排列。

  2、愿意大膽描述自己的排列順序。

  二、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3~4根吸管、排序板等。

  三、指導要點:

  (一)引導幼兒復習比較長短

  引導幼兒比一比、找一找,分別找出其中最長、最短、比較長的吸管。

  (二)按長短排序

  1、鼓勵幼兒自由探索:為3根吸管排序。

  2、引導幼兒描述排序順序: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

  3、再增添一根吸管,引導幼兒再次排序。

  四、延伸活動:分組活動

  1、畫面條:投放書面聯(lián)系、水彩筆,引導幼兒在一組線條中添畫一跳最長、最短或比較長的線條。

  2、操作組:投放鉛筆、鐵線、毛線、紙條等引導幼兒為各種材料按照長短排序。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在對教材的把握上設計較好。環(huán)節(jié)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在師幼互動和幼幼互動時,孩子全身心的`投入,興趣很高。數(shù)學就是服務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戲中掌握了區(qū)分長短的方法,理解了長短順序的關系。

  在幼兒分組操作時,忽略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在對于接受慢的幼兒沒有及時給與支持和幫助,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注重幼兒個體差異,并實施重點關注;

  如果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在保持原有的基礎上,在操作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戲環(huán)節(jié)重點關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動將此項活動延伸到各個環(huán)節(jié),隨機教育和引導。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感知物體的內(nèi)部是有間隙的,同一容器內(nèi)的物體與物體間也是有間隙的。

  2、培養(yǎng)幼兒科學、有序、合理安排空間的思維方式。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每組一個托盤,盤內(nèi)有一個空廣口玻璃瓶、一碗石頭(10塊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礦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記錄紙和筆、指偶小兔。

  活動過程

  讓幼兒觀察桌上擺放的實驗用品:石頭、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紙和筆。

  說一說,石頭、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動,石頭、小石子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摸起來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頭比小石子兒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無味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聞起來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來的。

  探究的問題:你能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都裝到一個瓶子里嗎?

  試一試。幼兒用兩種方法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裝到一個瓶子里。

  (1)先裝大石頭,再依次裝小石子兒、沙子和水。

  (2)先裝水,再依次裝沙子、小石子和大石頭。

  記錄實驗過程。

  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1)先裝了大石頭,因為大石頭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這樣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給填上了。后來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間的縫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縫也給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裝沙子、小石頭和大石頭,沒有成功。

  注意事項

  1.實驗前教師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裝滿瓶口為準,課前應預先操作幾遍。

  2.本實驗先裝大石頭,再裝小石子、沙子和水,這樣裝得較多。

  3.實驗前教師應講明注意事項:拿石頭時要輕拿輕放,舀沙子時應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兒應邊做實驗邊記錄。

  5.實驗前應讓幼兒知道,應把物品都裝進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敗了。

  6.為幼兒多準備幾份相同的材料,以備幼兒再次探索時使用。

  活動反思

  大班小朋友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因此在活動中充分調(diào)動幼兒積極參與,積極探索的主動性。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快樂,獲得知識。幼兒既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也增強了自信心,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明白青蛙與人類之間的關系,激發(fā)幼兒愛護、關注小動物的情感。

  2、觀察并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征,通過故事《小青蛙找媽媽》了解青蛙從卵變蝌蚪最后變成青蛙的生長過程。

  3、培養(yǎng)幼兒身體平衡能力及跳的能力,鍛煉幼兒的肢體動作協(xié)調(diào)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教學重點、難點

  蝌蚪如何變成青蛙的過程,青蛙為什么是益蟲?

  活動準備

  青蛙圖片,《小蝌蚪找媽媽》掛圖

  活動過程

  一、觀察蝌蚪的特征

  1、請幼兒猜謎:河里抓青蛙,抓到黑娃娃,大大頭來,細尾巴中的黑娃娃是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水里的蝌蚪,并提問:蝌蚪長什么樣子?(頭大大的、圓圓的,有一條長尾巴,像個音符)

  2、請幼兒再看一看每只蝌蚪是否長的一樣?幼兒自由發(fā)言。

  3、蝌蚪是怎樣運動的?是用身體的哪個部分讓它前進呢?(游動、尾巴)

  引導幼兒欣賞圖片并提問: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有誰?

  2、這些青蛙平時都是吃什么長大的呢?

  3、你們害怕青蛙嗎?為什么?你們會去捉青蛙或吃青蛙嗎?

  二、青蛙外形特征

  1、自主探索:請幼兒仔細觀察青蛙圖片、模型,幼兒觀察青蛙的外形特征,如并頭部扁而寬,口闊、眼大,皮膚光滑,通常為經(jīng)綠色,趾間有薄膜相連,青蛙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躍,會游泳,多在夜間活動。

  2、集體探索:你見過青蛙,聽過青蛙的叫聲嗎?說說青蛙和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

  三、探索青蛙生長過程

  1、出示《小蝌蚪找媽媽》掛圖,講述故事。

  2、提問:水草上沾著的一團圓圓的東西是什么?大腦袋長尾巴、游來游去的動物是什么?是由什么變來的?小蝌蚪又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3、幼兒復述故事。

  4、比較青蛙和蝌蚪

  1、教師請觀察比較蝌蚪和青蛙,然后提問:

  ⑴青蛙長什么樣子?(有四只腳,嘴很大、眼睛凹凸的)

 、魄嗤苁窃鯓舆\動的?

  ⑶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么不同?運動方式有什么不同?

  5、游戲:小蝌蚪變青蛙。 玩法:小朋友圍成圓圈站好,老師一邊出示字卡一邊說:青蛙媽媽產(chǎn)下許多圓圓的'卵(幼兒兒蹲下雙手抱腿,頭低下,做圓圈形狀),又成小蝌蚪(幼兒小跑步雙手放在身后做搖擺狀),小蝌蚪長出兩條前腿(幼兒 伸出兩只胳膊繼續(xù)小跑做游泳狀),又長出兩條后腿(幼兒把兩腿分別伸一伸),最后成青蛙呱呱叫又跳(幼兒做蛙跳狀,嘴里學青蛙叫聲:呱呱呱)。

  教學反思

  1、本節(jié)活動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用小青蛙的生長過程貫穿整個活動,讓孩子鍛煉身體的同時也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達到課程整合的目的。小朋友學到了青蛙的外形特征,以及它演變過程。幼兒在本節(jié)課中知道也青蛙是由小蝌蚪變來了。

  2、本節(jié)課少講了青蛙的益蟲,教導幼兒要從小保護它們

  3、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先告訴大家環(huán)境在不斷惡化,但有些小動物還是堅持自己的工作,幫人們捉害蟲,引入本篇課文。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并了解泥鰍的主要特征,體驗抓泥鰍的樂趣。

  2、在探究活動中發(fā)現(xiàn)粗糙材料易抓泥鰍的現(xiàn)象,激發(fā)幼兒探索身邊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初步了解有關魚類的知識。

  2、泥鰍、臉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相關的`錄象

  活動過程:

  一、觀察感受泥鰍,了解泥鰍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泥鰍是怎么樣的?

  2、幼兒觀察后自由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再次玩一玩、抓一抓,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4、互相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看相關的錄象,梳理有關泥鰍的知識。

  二、嘗試體驗、比較發(fā)現(xiàn)粗糙材料易抓泥鰍的現(xiàn)象。

  1、平時看過大人是怎么抓泥鰍的?

  2、出示材料,交代要求:每一樣都去試一試、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3、幼兒嘗試、比較、發(fā)現(xiàn)不同。

  4、討論: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鰍有什么不同?為什么這樣?

  5、師生小結

  三、延伸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油水分離的現(xiàn)象及幾種糧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

  2、初步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yǎng)幼兒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及樂于猜想的意識。

  二、活動準備:

  涼白開水、油、一次性透明杯、吸管、記錄紙、筆、幾種食物(花生、黃豆、芝麻)分裝在盤中。

  三、活動過程:

 。ㄒ唬┘ぐl(fā)幼兒探索欲望

  1、今天,周老師帶來了兩杯東西,請你們猜一猜,杯子里裝的是什么?

  2、那除了喝之外,還有什么辦法能幫助我們猜出杯子里的東西?

  3、(聞一聞)那請小朋友來聞一聞,周老師的杯子里到底裝的是什么呢?你聞出來像什么呀?

  4、那周老師來宣布答案吧,杯子里裝的黃色液體是油,白色液體是水!

 。ǘ⿲嶒灒河^察油水分離現(xiàn)象。

  1、今天,油寶寶和水寶寶想要一起玩游戲,那周老師要把他們倒在一起,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

  2、幼兒觀察、討論。

  (1)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呀?(油在水的上面。)

 。2)那我來請一個小朋友用吸管攪拌幾下再來觀察,看看會不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3)油寶寶和水寶寶有變化嗎?那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3、小結:原來,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油和水是分開的,而且油總是在上面,水總是在下面,這是因為我們的油寶寶要比水寶寶輕。

 。ㄈ⿲嶒灢⒂涗浫N糧食放在油、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

  1、今天呀,周老師還請來了許多食物寶寶,一起來看看都有誰?(芝麻、花生、黃豆)

  2、這些食物寶寶呀都想在油水中游泳,那你們愿不愿意幫助它們,把它們一個一個的放到油水中來?

  3、在它們游泳的時候呀,周老師有任務要交給你們,看一看,這是什么?(出示觀察記錄表)

  4、認識記錄紙

  (1)看看記錄表上都有些什么?

  (2)三個杯子里,“黃色”代表什么?“白色”代表什么?杯子里的小黑點又代表什么?

 。2)“?”代表什么意思?“眼睛”又代表什么意思?

  3、猜測實驗結果

 。1)認識了記錄表,那我先請你們猜一猜,把你覺得食物寶寶會在哪一層游泳記錄下來,猜測好了可以與同組的`小朋友討論下,說一說為什么你這么猜測。

 。2)請哪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的猜測結果,并說說看你的原因。

  4、幼兒實驗、觀察,并把實驗結果記錄在紙上。

  5、交流實驗結果

 。1)先完成的小組可以同伴間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2)請哪個小朋友愿意上來,把你的實驗結果告訴大家,看看大家做的是不是都一樣?

 。3)那周老師也做了一次實驗,來一起看看我的結果:芝麻寶寶浮在油的上面游泳,花生寶寶夾在油、水之間游泳,黃豆寶寶沉在水的底面游泳。

  (四)實驗結束

  周老師還帶來了許多別的食物寶寶,它們都被我藏在了教室里,那我們回去把它們找出來,也拿它們做一下實驗,好不好?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嘗試不同的方法探究紙橋的`承受力,體驗探究的樂趣。

  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及探究精神。

  活動準備

  圓柱積木、白紙板、玩具汽車、記錄表、筆、硬紙板、釘子、細繩等。

  活動過程

  一、演示激趣

  教師將一條白紙的兩端放在圓柱積木上,形同一座橋,出示玩具汽車:車

  子能順利通過這座橋嗎?為什么?

  二、問題討論

  1.什么方法能使車子安全通過這座紙橋?

  2.教師根據(jù)幼兒的想法,簡單地畫下來,幫助幼兒記憶。

  三、動手實驗

  1.教師給幼兒提供輔助材料,引導幼兒分組大膽進行實驗。

  2.請實驗成功的幼兒與同伴分享經(jīng)驗。

  3.幼兒再次實驗,鼓勵幼兒想出更多的好方法。

  4.引導幼兒作記錄。

  四、交流分享

  1.啟發(fā)幼兒結合自己記錄的實驗結果,與同伴說說自己的經(jīng)驗。

  2.與幼兒一起將實驗記錄表展示在墻面上,引導幼兒繼續(xù)分享交流。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探索感知沙子、石子、黃豆的不同特征。

  2.會用耳朵辨別三種材料發(fā)出的不同聲音。

  3.關注身邊的自然物,有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沙子、石子、黃豆,盆子、罐子、椅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觀察自然材料,引發(fā)活動興趣。

  1、“我們身體有什么寶貝?他們各有什么作用?”(引導幼兒知道我們要用6個寶貝:眼睛、鼻子、耳朵、嘴、手、腳進行探索活動。)

  2、“小朋友們請看,椅子下面藏著什么好玩的東西?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沙子、石子、黃豆.)

  二、用手玩材料,感知他們的不同特征。

  1、“你們想玩嗎?想怎么玩?”(要求:蹲下來玩,輪流玩三種材料,注意不要把材料撒到盆子外面。)

  2、“你怎么和他們玩的?你玩的時候有什么感覺?”

  師小結:不同的東西摸上去有不同的感覺,看上去也有不同的.感覺。

  三、用罐子玩材料,初步了解聲音。

  1、“歡迎罐子寶寶,請小朋友們想辦法用罐子寶寶和三種材料制作一種樂器。怎樣才能讓這些東西發(fā)出好聽的聲音?”

  2、幼兒玩,教師引導幼兒:裝一裝、搖一搖、聽一聽、倒一倒。

  3、反饋:“你是怎么讓罐子寶寶發(fā)出好聽的聲音的?罐子是怎么會有聲音的呀?(打開驗證)誰能發(fā)出相同的聲音?請相同聲音的罐子寶寶來一起唱唱歌!

  4、思考:“你們的罐子寶寶為什么發(fā)出的聲音不一樣?”(不同的東西發(fā)出來的聲音不一樣)

  四、通過聽覺辨別沙子、石子、黃豆發(fā)出的不同聲音。

  1、出示三個罐子:“沙子、石子、黃豆玩捉迷藏躲進罐子里,你會把它們找出來嗎?考考你們不打開蓋子看,你有什么更聰明的好辦法嗎?原來聽聲音就能很快找出它們是誰?那我們仔細聽聽,這個罐子里是誰?”

  2、再請幾名幼兒上來辨別,教師引導:搖一搖、聽一聽、說一說(與它告別的話)。

  五、送沙子、石子、黃豆“回家”。

  1、沙子、石子、黃豆都有自己的家,看一看,這是誰的家?(示范送罐子寶寶回家)

  2、幼兒探索游戲:搖一搖、聽一聽、送一送、說一說。

  3、檢查驗證:老師帶領幼兒打開驗證,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隨機應變作出處理。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積極動腦的習慣

  2、通過比較,能夠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蘋果、桔子的特征

  3、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蘋果、桔子若干;水果刀一把,盤子一只(內(nèi)盛切好的蘋果桔子),小布袋一只、記錄蘋果、橘子顏色,軟硬程度,形狀,味道的表格兩張。

  活動過程:

  1、出示“水果客人”,讓幼兒說出它們的名稱。

  2、引導幼兒觀察水果,說出它們的外部特征。

  師:小朋友們真棒,都認識他們,一個是蘋果寶寶,一個是桔子寶寶。我們拍拍手歡迎它們。

  師:(教師拿出蘋果)我們先和蘋果寶寶打聲招呼。

  師:蘋果寶寶你好。

  師:我請小朋友說說蘋果寶寶穿著什么顏色的衣服?

  師:蘋果寶寶愛漂亮,它穿著紅顏色的衣服。

  師: 那誰來告訴我,蘋果寶寶是什么形狀的?

  師:蘋果寶寶是圓形的。

  師:蘋果寶寶真漂亮。小朋友想不想摸摸蘋果寶寶?

  師:那現(xiàn)在請小朋友去摸摸你面前的蘋果寶寶,摸完后你告訴我有什么感覺?是 硬硬的還是軟軟的?

  師:你摸了蘋果姐姐后有什么感覺?

  師:蘋果寶寶摸上去硬硬的。

  出示表格,教師總結蘋果寶寶的外形特征:蘋果寶寶穿著紅顏色的衣服,長得圓圓的,摸起來硬硬的。

  師:我們認識了蘋果寶寶,我們再來認識桔子寶寶。

  師:(教師出示桔子)那桔子寶寶穿了什么顏色的衣服?

  師:桔子寶寶穿了黃顏色的衣服,也很漂亮。那它是什么形狀的`呀?

  師:桔子寶寶也是圓形的。那你們也來摸摸桔子寶寶,告訴我你們摸完后有什么感覺呀?

  出示表格,教師總結桔子寶寶外形特征:桔子寶寶穿著黃顏色的衣服,長得也圓圓的,摸起來軟軟的。

  3、游戲:摸水果,增強幼兒對蘋果桔子的外部特征的感知。

  師:桔子寶寶和蘋果寶寶告訴我它們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老師把它們兩個藏在袋子里。小朋友把手伸進袋子里摸其中一個水果,猜出它是誰,然后拿出來看看,是不是你說的這個水果。

  師:我先來玩一玩,恩,我摸到的是蘋果寶寶,因為我覺得它摸起來硬硬的。我來看看是不是?

 。ń處熣埲剿膫小朋友上來摸一摸,猜一猜,猜錯了再給一次機會,要求說出為什么你覺得摸的是蘋果寶寶或者是桔子寶寶)

  師:小朋友真棒,一摸就能知道到底是蘋果寶寶還是桔子寶寶。

  4、引導幼兒觀察水果的內(nèi)部特征。

  師:我們從外表上都認識了它們,現(xiàn)在我們把它們切開來,看看它們里面是什么樣子的?

 。1)教師切開蘋果讓幼兒分別觀察蘋果的內(nèi)部結構。

  師:蘋果的肉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蘋果的中間有黑色的籽兒。

  (2)將桔子的皮剝開,讓幼兒觀察桔子的內(nèi)部結構。

  師: 剝開桔子的皮,里面是一瓣一瓣的肉。

  師:我們再來嘗嘗他們的味道怎樣?

  5、品嘗水果。

 。1)將切好的蘋果片和桔子瓣讓幼兒品嘗,并說說蘋果與桔子味道是什么樣的?它們有什么不同?

  師;蘋果吃起來甜甜的。桔子吃起來也甜甜的有點酸酸的。

  出示表格,填寫桔子寶寶和蘋果寶寶的味道,蘋果寶寶甜甜的,桔子寶寶有點酸。

  (2)教師將幼兒眼睛蒙住后, 讓幼兒來品嘗水果,然后請他們說一說吃的是什么水果。

  師:現(xiàn)在我來和大家做一個游戲,我把你們的眼睛蒙住,給你們吃一樣水果,看看到底小朋友能不能猜出你吃的是蘋果寶寶還是桔子寶寶?

  6、活動結束:告訴幼兒多吃水果有利身體健康

  (1)啟發(fā)幼兒說說秋天還有哪些水果。

  (2) 師:水果里營養(yǎng)很多,多吃水果對我們小朋友的身體很好,會張得壯壯的。今天我們小朋友認識了蘋果寶寶和桔子寶寶,還嘗了他們的味道。真好吃?墒俏覀儼嗌系男∨笥堰沒嘗到呢,我們現(xiàn)在快把這些水果寶寶拿到自己班上去,讓其他小朋友也嘗嘗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設計背景】

  在學生分組實驗時,教師要融入到學生之中,充當四種角色:

 、俳M織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愉快的氛圍,組織學生實驗;

 、谔骄空撸鹤鲆幻闷嫘暮軓姷膶W生,與學生共同探究;

  ③發(fā)現(xiàn)者:仔細觀察實驗情況,并認真傾聽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學生實驗中的問題;

 、苤笇д撸寒攲W生探究感到困惑時,要及時指導。

  設計意圖:教師最大的成功是調(diào)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如若一味地牽引,則是剝奪了學生自我發(fā)展的權利,因此教學中,我給予學生極大地探究空間和充分的探究時間,在開放中組織,在參與中指導,讓探究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進行。

  【活動目標】

  使學生通過實驗增加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教學重點、難點】

  ①分組匯報實驗現(xiàn)象:

  在匯報時,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尤其是不同的意見。如:小玻璃瓶在水中有的灰上浮,但有的組會下沉,這就要讓學生把瓶子拿出來,再做實驗,然后觀察,會發(fā)現(xiàn)有的瓶子沒有蓋,水進去了,就沉下去了……

 、谒伎伎偨Y:

  讓學生認真觀察上浮和下沉的物體,發(fā)現(xiàn)這些物體的特點:

  上浮的:輕,是用木頭、塑料、泡沫等材料做的;

  下沉的:重,是用玻璃、金屬、石頭等材料做的。

  設計意圖:材料是活動的基礎,為學生提供什么樣的材料,什么時間提供材料是大有學問的。教師提供的材料,必須經(jīng)過仔細選擇:既簡單,能為每個孩子開辟一條探究之路;又要豐富,讓孩有可能通過各種各樣的路子去探索;還要有結構,能在探究中體現(xiàn)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

  【活動準備】

  教師出示探究問題:

 、判〔A吭谒猩细,用什么辦法讓它沉下去?

 、葡鹌ぴ谒邢鲁,用什么辦法讓它浮上來?

  學生分組選擇一個問題進行探究,有興趣的.可以探究兩個問題。

  2、制定探究計劃

  首先由小組討論,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如讓小瓶下沉的方法有:灌水,灌沙子或裝石子,把小瓶綁在石塊上……

  然后小組匯報交流,完善探究方案。

  設計意圖:設計實驗方案既減少了實驗的盲目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孩子們設計的實驗也許是稚嫩的,站在科學的高度上講也許是不太科學的,但是學生在根據(jù)自己的設想進行實驗時,初步的學會了科學的看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有利于實驗方案更趨于科學可行。

  3、分組探究

  在學生分組探究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在學生探究出現(xiàn)問題需要幫助時,出出主意,還要關注學生獨特的實驗方法。

  4、表達與交流

  匯報實驗情況要注意以下三點:

 、乓寣W生邊演示邊匯報;

 、谱寣W生說清實驗步驟和方法,尤其是說清從失敗到成功的實驗過程。

 、窃趯W生交流時肯定學生的多種方法,尤其是有創(chuàng)意的方法。

  我預設的交流情景:

  生:我們小組研究的是:讓橡皮泥浮上來。我們是這樣做的,橡皮泥做成小片(下沉)——捏薄點兒(下沉)——捏 得更薄(沉、漏了)——再捏(先浮后沉)——捏成碗狀或船形(。湃肭鷦e針(仍然上。

  師:通過捏你們發(fā)現(xiàn)橡皮泥有什么變化?

  生:橡皮泥的形狀變了。被捏成了船的形狀。

  師“形狀變了,就可能改變物體的沉浮。坐過船嗎?鋼鐵做的輪船能浮在水面上是什么道理呢?

  生:改變了鋼鐵的形狀。里面是空心的。

  師:還有什么方法讓橡皮泥上浮嗎?

  生:我們把橡皮泥粘在木塊上,也會上浮。

  生:粘在乒乓球上也上浮。

  師:借助比橡皮泥輕的物體也能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設計意圖:全班交流的過程是學生發(fā)散思維的過程,許多閃光的思想火花會在交流中產(chǎn)生,教師不應該滿足于“沙+黃豆”的交流層面,而應該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小蘇打+白醋”生成新物質(zhì)的研討層面,這樣才能使不成熟的想法更成熟起來,在相互交流中,會使學生的想法更科學,認識更完善。

  三、拓展活動,嘗試解決實際問題

  1、揭秘:通過以上的兩次實驗探究,讓學生揭開 課始 兩個塑料球一浮一沉的秘密。

  2、潛水艇實驗;出示自制的潛水艇模型,讓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潛水艇自由上浮和下沉的秘密,并說明道理。

  3、設計打撈沉船方案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教育要體現(xiàn)STS目標,即科學—技術—社會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這個活動能讓學生體驗到科學為生活服務,讓激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四、實驗設疑,激發(fā)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師出示沉浮子:“水中的小瓶能停留在水中的任何一個位置”,這太奇怪了,這是為什么呢?是小瓶有什么秘密,還是水有什么特殊?……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有趣的實驗現(xiàn)象,會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探究繼續(xù)下去。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0

科學活動教案11-04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2

科學活動教案01-09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07-20

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07-20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11-13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11-27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04-14

【必備】科學活動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