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7-20 09:47:5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學教案精華8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科學教案精華8篇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給小動物送禮物的游戲鞏固幼兒對各種顏色的認識。

  2、能利用色彩進行各種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

  3、在活動中體驗游戲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活動準備:

  各種顏色的頭飾、地上畫好的圈、各種顏色的水粉色及宣紙、各種顏色的玩具、6種小動物及小動物的家。

  活動過程:

  1、《顏色大風吹》的游戲引入課題。小朋友們今天咱們玩一個好玩的游戲——顏色大風吹,把小朋友們分成六組,每組戴不同顏色的頭飾,我們先請幼兒看看自己的頭飾是什么顏色的

  然后老師說:“大風吹紅色頭飾的'小朋友”紅色頭飾的小朋友就站在圈內,其它顏色頭飾的小朋友則站在圈外用力吹,老師檢查有沒有錯,再替換不同的顏色。

  2、這個游戲好玩嗎?小朋友們表現(xiàn)的那么好,現(xiàn)在請你們幫個忙行嗎?行!你們看小豬它們家住的是什么顏色的房子,紅顏色的,那它們家放什么顏色的玩具?紅顏色的,小貓的家是什么………,瞧!這么多顏色的玩具放在一起都混了,那請小朋友們幫幫忙給分一分,把各種顏色的玩具放在小動物的家里。

  3、小動物們熱情地邀請咱們去做客,那咱們帶什么禮物叱?噢,有了,老師教你們染色,每位小朋友染一幅漂亮的染畫送給小動物們。幼兒進行染色游戲。

  4、利用染好的“小手絹”進行舞蹈表演,《彩色世界真奇妙》

  5、小朋友們戴著自己的禮物到小動物家做客——進行區(qū)域游戲。

  科學區(qū):進行調色游戲,觀察顏色的變化。

  美工區(qū):進行涂色各種顏色的水果,各種顏色的碎紙來添色

  語言區(qū):提供有關于紅色的圖片,想一想,紅色的物體并說出它的作用。

  延伸活動:

  進行戶外鍛煉,各種顏色的隊伍進行比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能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興趣進行設計,在科學活動中整合了美工活動染紙和舞蹈表演。幼兒在游戲中鞏固了對色彩的認識,并能采用各種色彩的搭配進行染色活動,孩子們深深地融入了這彩色的世界,感受著色彩的豐富多彩。

  活動以生動有趣的游戲開始《顏色大風吹》,孩子滿足于游戲的快樂,不知不覺地復習了紅色、黃色、藍色、橙色、綠色、紫色。接下來的游戲是色彩的辨別操作,孩子們根據小動物家的顏色給他們配上相同的玩具。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和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過渡得較好以給小動物送玩具為由引入染紙活動。染紙活動簡單且色彩鮮艷,孩子容易完成,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染紙這個環(huán)節(jié)接近尾聲時響起了《彩色世界真奇妙》的音樂,有些較快完成的孩子已經拿起自己的作品,跟著音樂翩翩起舞,過了一會兒一些做得較慢的孩子也來了,大家一起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接下來的區(qū)域活動是讓孩子到小動物家做客,通過交流、探索感受顏色的變化規(guī)律,了解顏色的用處,孩子們認真地操作著,互相交流著;顒拥母鳝h(huán)節(jié)清晰,銜接自然。孩子的作品展示中,教師及時將幼兒的介紹及對顏色的認識記錄下來,作為活動的資料進行展示,供幼兒觀察和欣賞。

  每個活動都存在一些不足,本次活動的不足就在于教師試圖把所有的事情交代清楚,所以語言煩瑣了一些,就怕孩子做不好,部分思想還停留在替孩子包辦上,在染紙環(huán)節(jié),交代過于細致,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探索,染色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染出來的效果最好。這樣的經驗是孩子自己獲得的,對他們的成長更有利。另外教師應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并生成新的活動,效果會更深入和顯著。

  小百科:彩色指除消色以外的各種顏色,各有不同的色調、亮度和飽和度。彩色,可分為無彩色和有彩色兩大類。前者如黑、白、灰,后者如紅、黃、藍等七彩。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驗,探索發(fā)現(xiàn)紙的對折次數與承受積木重量的關系。(知識)

  2、能用記錄單記錄自己的操作過程,并嘗試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在操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能力)

  3、在活動中較專注的操作,并體驗探索操作的樂趣。(情感)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A4紙幼兒每人一張、玩具積木若干、記錄單、筆。

  活動過程

  一、設置問題情境,引出“讓紙站起來的”的話題

  1、出示紙,了解幼兒生活經驗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神奇的東西,看!是什么?(紙)它可以用來做什么呢?(畫畫、剪紙、折紙等)”

  2、引出問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這張紙的用處特別的多,它的神奇之處你一會兒也會慢慢的發(fā)現(xiàn),F(xiàn)在你先想辦法讓它在桌子上站起來,試一試。”;(幼兒每人一張紙,自由探索)

  3、初步嘗試發(fā)現(xiàn)紙可以承重

  (1)“小朋友用的方法不太一樣,但是都能讓紙站起來,那這張神奇的紙上能不能放東西呢?”(能或不能)

  (2)“有人說能有人說不能,那請你拿一個玩具先來試一試”(幼兒動手嘗試)

  (3)“剛剛我發(fā)現(xiàn)這個小朋友的'站的特別穩(wěn),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他是怎么放的?”(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放玩具時要靠近角會更穩(wěn))

  二、幼兒探索記錄,發(fā)現(xiàn)紙的對折次數與承受重量的關系

  1、“沒放穩(wěn)的小朋友趕快調整一下,現(xiàn)在都能放好一塊兒積木。那還能再繼續(xù)放嗎?”(幼兒猜測)

  2、幼兒嘗試用記錄單記錄在操作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

  (1)“這個還得小朋友自己來嘗試,F(xiàn)在我這里有一張記錄單,看這是這1次的意思,這是折2次的意思,這是折3次的意思。請你嘗試完之后,數一數你折一次時能放幾塊積木,在記錄單上畫出來(用○表示)”(幼兒操作,教師巡視)

  (2)“我發(fā)現(xiàn)這個小朋友放了?塊(最多的)請他來說一說是怎么放的(個別幼兒介紹經驗)“那如果把這張紙再對折一下,能不能放更多呢?請你來試一試,別忘了記錄”(幼兒再次嘗試)

  (3)“我發(fā)現(xiàn)你們放的積木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穩(wěn)了。如果再對折一次,折3次的時候,你覺得你能放幾塊積木呢?”(幼兒猜測)

  (4)“好,那你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放的像你說的那么多”(幼兒自由操作,教師提醒幼兒記錄)

  3、教師小結

  (1)“現(xiàn)在來觀察一下你的操作單,折幾次時放的積木最多(3次)為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在前面桌子上出示分別折1次、2次、3次時的造型,請幼兒觀察“看,這張紙變得越來越小了,但是它每條邊的厚度都增加了,所以站的也就更穩(wěn)了!

  延伸活動:

  1、發(fā)現(xiàn)紙的不同折法

  “今天我們用的都是對折的方法來試驗,那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讓這張紙站起來呢?(幼兒說,教師出示折扇子的方法和卷筒)看它們是用什么方法站起來的?上面能放東西嗎?”(可回家和父母一起嘗試)

  2、環(huán)保“那這張紙和我們做了游戲之后,它還可以用來(畫畫、剪紙等)我們平時用的紙都是用樹木來做成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節(jié)約用紙,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xiàn)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目標預設:

  1、運用各種感官初步感知茶葉的特征,樂于運用語言進行表述。

  2、能仔細觀察、記錄茶葉在泡水前后的變化。

  3、初步嘗試泡茶、知道泡茶要注意用水量和安全。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沖茶作能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點:

  1、能大膽地用語言、身體動作表述自己的想法。

  2、自己嘗試泡茶。

  活動準備:

  4個茶葉罐裝好適量的茶葉、小勺4個、透明杯子每人1個、保溫杯16個、集體記錄單1張、錄像《認識茶葉》、音樂、抹布等。

  活動過程:

  1、 出示裝好茶葉的茶葉罐,激發(fā)幼兒探究興趣。

  請幼兒從聽、聞、摸等多種感官來猜想罐子里裝的是什么。

 。ㄒ杂螒虿虏碌那榫耙霾枞~,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究的.意識。)

  2、引導幼兒觀察干茶葉的特征

  引導幼兒從茶葉的顏色、形狀、硬度、味道等方面進行觀察。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形象記錄。

  原有記錄總結過程:(觀察、記錄)

  從視覺、觸覺、味覺等來感知干茶葉的特征,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對干茶葉的理解,并對干茶葉特征進行總節(jié)并記錄。

  3、引導幼兒觀察泡水后茶葉的變化幼兒自己泡茶,知道泡茶用開水、杯子、并注意安全等。

  觀察茶葉在杯中的變化,互相交流。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形象記錄。

  看了那么多的茶葉,老師想到了一個故事,故事的題目是《茶葉的聚會》。故事后提問:

  1、故事中哪些東西是跟茶葉有關的?

  2、我們生活中哪些東西跟茶葉有關?

  猜想與驗證過程。(猜想、實驗、記錄)

  1、集體進行猜想。提醒并鼓勵幼兒大膽進行嘗試,尊重事實。

  2、幼兒猜想、驗證后,師進行集體記錄,此時注意觀察幼兒猜想與驗證是否一致,會用自己的身體和語言展現(xiàn)自己實驗前后茶葉的變化。

  3、自己嘗試泡茶、知道泡茶的水量。

  4、帶著問題觀看錄像,逐步感知茶葉的生產過程。茶葉是生長在什么地方的?是所有的茶葉都能摘嗎?茶葉是怎么變干的?等一系列這都是孩子的問題,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幼兒觀看了茶的現(xiàn)場錄像,也感受到茶農的艱辛。

  5、聽音樂做律動,讓幼兒在愉快的律動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中班幼兒對“茶”并不陌生,經常能看到、接觸到茶,對茶葉的認識更多的感覺就是苦澀。中班上學期幼兒思維還處在表象思維階段,對動植物、自然現(xiàn)象等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陳鶴琴的“社會乃大學堂”的教學理念指引著我們,讓幼兒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我們中一班開展了“有趣的茶”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利用幼兒身邊熟悉的物質資源,通過幼兒的觀察、搜集、了解、使用,從而對茶葉有更深的認識。

  小百科:茶葉源于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但從春秋后期就被人們作為菜食,在西漢中期發(fā)展為藥用,西漢后期才發(fā)展為宮廷高級飲料,普及民間作為普通飲料那是西晉以后的事。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認識寬窄》是中班上學期科學領域的教學活動。我通過設計有趣的情景游戲,引導幼兒用目測、比較的方法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認識寬窄、比較寬窄、區(qū)分寬窄,從中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目標

  1. 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主動探索,學會表達和交流。

  2. 引導幼兒認識寬窄,在比較中區(qū)分寬窄。

  3. 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寬窄的概念

  難點:調寬窄距離

  活動準備

  課件、故事、音樂、紙條、剪刀、圖片。

  活動過程

  1. 律動

  2. 用已經學過的長短,大小來引題。

  1) 草地競賽場上來了很多森林里的.小動物,都有誰呢?我們一起看一看。

  2) 比較長短、大小。(如:比較兔子尾巴和小貓的尾巴、大象和老鼠 等)

  3) 出示比較寬窄的圖片。

  (小熊和熊貓各拿著自己的圍巾,他們比較什么呢?)

  3. 幼兒操作:

  1)小朋友們互相交流比較兩個紙圍巾。

  2)幼兒在比較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寬窄。

  3)認識寬窄。

  4. 物體比較:

  1) 看圖比較寬窄

  2) 實物比較

  5. 用幼兒的小手和跟同伴合作來表示寬窄。

  1) 小朋友們用我們的身體來怎么形容寬窄呢?

  2) 小朋友們找一位朋友,用兩個人之間的距離來表示寬窄。

  3) 小朋友們互相手牽著手表示一下距離的寬窄。

  6. 音樂游戲:《走遍森林》

  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上森林旅行吧。(跟音樂邊跳邊走時聽教師的口令調節(jié)一下寬窄距離。)

  7. 看圖聽故事《小熊的旅行記》,幫助小熊解決問題。

  1) 小朋友們,小熊遇到了什么困難了呢?(不知道用哪個橋過更安全一些。)

  2) 請小朋友們幫忙。為什么真么想?

  3) 小熊又遇到困難了,請小朋友們幫忙。(碰見后背上面沒有房子的蝸牛了,怎么幫這兩只蝸牛做房子呢?)

  8. 延伸活動:幫組蝸牛做房子。

  1) 兩只不同的蝸牛,給它們做不同的兩個房子。

  2) 圖片里有寬房子和窄房子,說一說哪個房子是胖蝸牛的?哪個房子是瘦蝸牛的?為什么這么想?

  3) 用剪刀剪下來給兩只蝸牛后背上貼上去。

  4) 展示作品。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冰的特性以及鹽能凍結冰塊的現(xiàn)象。

  2、喜歡探索,嘗試簡單的冰塊造型。

  活動準備

  1、冰塊若干

  2、兒童手套、托盤、抹布、雙面膠、透明膠、固體膠、絲帶、剪刀、幼兒學號

  3、大記錄表

  活動過程

  1、問題導入

  (1)出示冰,討論冰的特性:這是什么?它是怎樣的?

 。2)欣賞冰塊造型:猜猜老師做的.是什么?我是怎樣做出來的?

 。3)幼兒操作:你們想用冰塊做什么?請你上來試一試,你成功了嗎?

 。4)討論:為什么都沒有成功?那怎么辦?有什么辦法能幫冰塊粘在一起?

  2、嘗試探索,解決問題

  (1)提供材料,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材料進行操作。

 。2)討論:你們成功了嗎?你們覺得哪一種材料能使冰塊凍結在一起?把你們的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找到了使冰塊凍結在一起的方法,那就是鹽能使冰塊凍結在一起。

  3、經驗提升——進行冰塊造型

 。1)幼兒根據自己的設想進行冰塊造型

 。2)展示作品,幼兒介紹自己的冰塊造型。

  活動生成及建議

  1、幼兒回家可以尋找不同形狀的容器,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制作冰塊,感知冰塊的造型是由容器的形狀決定的。

  2、幼兒可以帶各種形狀的冰塊,在區(qū)角活動中繼續(xù)進行冰塊造型。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區(qū)分鮮果和干果。

  2、通過對應會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活動準備:

  鮮果若干、干果若干、小兔頭飾。

  活動過程:

  兔媽媽帶小兔子們去小貓家做客為故事情節(jié)開展活動。

  小貓拿出一盤鮮果和一盤干果招待小兔子們。兔媽媽請小兔子們觀察兩盤水果有什么不同。分別用摸、看、聞、嘗等不同的方法感受并區(qū)別。在小兔子們充分感受、發(fā)現(xiàn)、表達的基礎上,兔媽媽總結鮮果和干果的特征。

  小貓和兔媽媽請小兔子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分水果,并請小兔子分完后用完整的.話表述兩組水果的多少。

  兔媽媽和小兔子們共同分享鮮果和干果,請幼兒講述他們味道的不同。

  活動結束:

  小兔和媽媽謝謝小貓后一起回家,活動自然結束。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發(fā)現(xiàn)轉動的很多有趣現(xiàn)象。

  2、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3、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玩具汽車、塑料玩具、牙簽、圓紙片、風車、線圈、棍子、卷筆刀、各種瓶蓋、鐘表、紙杯、雨傘等

  2、錄音機、DVD、電視、電腦

  3、榨汁機、瓶水

  活動過程:

  (一)、我首先設計情節(jié)來引出轉動并揭示課題:

  1、老師想喝水了,誰能幫我把瓶蓋打開?剛才你是怎樣把蓋子打開的?

  2、教師再次演示幾樣能轉動的物體,(傘、鐘)讓幼兒找找他們的共同點,讓幼兒找的同時引出“轉動”。

  (二)、讓幼兒參觀“轉轉轉”展覽會,(準備:傘、鐘、自行車、紙杯、風車、硬紙片、牙簽等),幼兒通過操作、探索,直接感性地獲得經驗。但是在操作前我提了幾個要求,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操作,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思考問題的習慣。我設計的`題問是:(1)哪些東西能夠轉動?(2)它們又是怎樣轉動的?

  1、幼兒分組探索、操作時,教師適時介入,觀察引導。

  2、等幼兒操作完后進行交流,請部分幼兒上來說說你是怎么玩的,把幼兒的玩法呈現(xiàn)出來,初步讓幼兒了解轉動原理。

  3、最后教師進行小結:這些物體的轉動都是圍著一個轉動軸作圓周運動。(但考慮到中班幼兒對轉動軸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再次演示傘的轉動,讓幼兒找找轉動軸在哪里,以加深印象。)

  (三)、提問:

  1、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運用了轉動?引導幼兒說出電風扇、鐘、自行車、門等。然后我制作了課件,讓幼兒從圖片中更直觀地得到啟發(fā)。

  2、轉動給人們帶來了哪些好處?

  (四)、運用轉動的原理,享受現(xiàn)代科技帶給我們的好處。我出示榨汁機,并進行演示,讓幼兒品嘗果汁。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币虼,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fā)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轉動的知識經驗。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組交流、集體交流的形式,讓幼兒去探索發(fā)現(xiàn)。但在交流時,我對幼兒的問題太單一,只是問問孩子是怎么把物體轉起來的,忽視了物體轉動時的有趣現(xiàn)象,沒有作很仔細的觀察。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媽媽在泥洞里睡了一個冬天,也醒來了,在這溫暖的季節(jié)里,青蛙媽媽鉆到水里開始繁育她們的后代,全身黑油油長著長尾巴的小蝌蚪就是小青蛙的后代,但小蝌蚪到底是怎么變成小青蛙的呢,孩子們都感到好奇,為此我設計了本活動內容,讓我們帶著這一神奇的變化去探討小蝌蚪變青蛙的奧妙吧。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活動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2、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教學重點:

  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教學難點:

  小蝌蚪變青蛙的操作步驟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成長過程操作卡(人手一份)

  2、多媒體課件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1)師: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

  (2)模仿青蛙的叫聲。

  (3)師:你們見過青蛙嗎?出處誰知道青蛙是什么樣子的?

  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青蛙的特(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露著白肚皮,四條腿。)

  (2)師:你們知道青蛙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嗎?

  出示蝌蚪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體,大大的腦袋,細長的尾巴。)

  3、觀看課件《小蝌蚪變青蛙》,教師引導幼兒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并分發(fā)小蝌蚪變青蛙的步驟卡片進行操作。

 。1)引導幼兒討論小蝌蚪是怎樣變青蛙,在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后教師把操作卡分發(fā)給每位幼兒。

 。2)幼兒分步驟操作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教師巡回指導。

  (3)展示幼兒作品。

  4、與幼兒一起欣賞小蝌蚪變青蛙的視頻,加深幼兒對小蝌蚪變青蛙成長過程的認識。

  5、教育幼兒要愛護青蛙。

 。1)師:青蛙有什么本領?(青蛙最大的本領就是捉害蟲。)

  (2)師:那你們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蟲嗎?

  (青蛙是捉蟲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滅一萬只害蟲,保護了莊稼。)

  6。師:青蛙的本領這么大,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呢?

  小結:小朋友們,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幫我們保護莊稼,所以我們要保護青蛙,不能傷害小青蛙,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若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他們,好嗎?

  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幼兒的情緒高漲,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短短活動運用了一系列活動方式,使得幼兒無暇分神,樂此不疲。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讓幼兒對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有直觀的影響,而且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學的重難點,并且進行了反復練習。在活動過程前,我還擔心會出現(xiàn)混亂的現(xiàn)象,但在活動過程中因為是第一次用多媒體教學,并且掌握住了幼兒年齡的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的都很積極。

  二、不足之處通過這節(jié)活動,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還需要提高,在活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幼兒的操作時間較短暫,雖然有動手操作可是操作過程中幼兒的協(xié)作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如果讓我在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想在活動中幼兒操作的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幼兒一整組進行分步驟的操作,加強幼兒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在活動完成后可和幼兒進行小青蛙保護莊稼的故事創(chuàng)編,并讓幼兒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兒保護青蛙的意識。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01-07

中班生活科學教案02-17

中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2-15

中班科學教案08-02

中班科學教案:恐龍01-13

蘿卜中班科學教案01-13

中班科學教案《電話》01-13

睡覺中班科學教案04-02

中班科學教案膨脹03-25

中班科學教案磁鐵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