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3-06-11 11:03:0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匯總六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匯總六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用各種感官感知樹干的粗細,并進行記錄。

  2、了解環(huán)境與大樹生長的關系,對猜測大樹年齡的方法感興趣。

  3、萌發(fā)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兩人一組,每組一根皮尺、一支筆、一張記錄紙。

  2、將幼兒園林蔭步道上的每一棵樟樹都編上序號,方便幼兒指認、測量和記錄。

  活動過程:

  一、將幼兒分成兩人一組,每組一支筆,一張記錄紙。

  二、與同伴合作,利用各種感官感知大樹樹干的粗細,并將大樹按樹干粗細進行排序。

  第一層次體驗:目測樹干的粗細。

  看一看,哪棵樹的樹干最粗?哪棵樹的樹干最細?

  第二層次體驗:自己想辦法嘗試測量大樹樹干的'粗細。

  你們用的是什么方法?哪棵樹最粗,哪棵樹最細?

  第三層次體驗:用皮尺測量大樹樹干的粗細。

  哪棵樹最粗(最細)?量出來是多少厘米?

  為什么這兩組量出來的數字不一樣?你們剛才是怎么量的?(請幼兒示范測量的過程)

  體驗:測量位置不同,測量的結果也不同。大樹的樹干下面粗一些,上面細一些。

  三、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測量結果進行猜測。

  你們覺得這些樹里面,哪棵樹是年齡最大的?哪棵數的年齡最?為什么?

  四、教師例證幼兒的片面觀點,引導幼兒討論環(huán)境與大樹生長的關系及鑒別大樹年齡的方法。

  小唐長得又高又壯,BABY長得又瘦又小,是不是小唐的年齡一定比BABY大呢?

  怎樣才可以知道大樹的年齡呢?

  為什么同樣年齡的樹,有的長得高大,有的長得矮小?

  除了看年輪的方法,你們還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看出大樹的年齡?

  五、帶領幼兒一起去看一看大樹的樹皮、樹枝、樹高,猜一猜大樹的年齡。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認識事物,感知、探索西瓜的基本特征。

  2.愿意參加科學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fā)現告訴老師和同伴。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西瓜。

  2.每人一份餐巾、刀、抹布;課前洗凈雙手。

  3.PPT。

  活動過程:

  1.摸一摸,初步感知西瓜的特征。

  師:小朋友,今天蘇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禮物,它是一種水果請一個小朋友來猜猜是什么?

  2.集體觀察, 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西瓜的特征。

  師:我們把它請出來,看是什么呀?

  師:"西瓜是什么樣子的?"摸一摸、敲一敲、推一推,有什么感覺?

  小結:西瓜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橢圓的',F在又多了一些形狀,有的大,有的小。皮是綠色的,還有的有一條一條的花紋。西瓜摸上去滑滑的、涼涼的、硬硬的,敲敲會響,推推會滾。

  3.通過故事了解西瓜吃法以及內部特征。

  師:"今天有一群猴子也撿到了一個西瓜,他們?yōu)榱顺晕鞴线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呢,你們想知道嗎?"

  a.老師講故事《猴王吃西瓜》。

  b.老師提問:猴王怎么吃西瓜?你會吃西瓜嗎?吃西瓜應該吃什么?

  c.師:那西瓜的瓤在哪里呢?

  d.我們一起把西瓜切開看一看。

  e.讓幼兒觀察西瓜的內部:你們看到西瓜里面是什么樣的?

  f.了解兩種特殊的西瓜--黃瓤的瓜和無籽瓜師:小朋友看老師電腦上有兩種瓜,它們跟我們平時吃的瓜有什么不一樣呢?

  4.我們給西瓜涂上顏色吧。(幼兒動手操作)

  5.談論吃西瓜的好處。

  a.師:"你們喜歡吃西瓜嗎?為什么?"

  b.請幼兒嘗一嘗:吃到嘴里有什么感覺?

  小結:西瓜瓤水分多,吃起來又涼又甜.能解渴、消暑,我們大家都愛吃。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科學現象在幼兒的身邊時有發(fā)生。一天孩子們看到門口排列整齊的自行車一輛接一輛全倒了,他們對這些現象產生了濃厚的好奇心:為什么碰倒第一輛車,后面所有的車都倒了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在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吹胶⒆觽兂錆M好奇,又急于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我設計了這次活動。通過觀看“多米諾骨牌”表演以及操作積木塊,引導幼兒觀察力的傳遞現象,感知力的傳遞。讓抽象的力的傳遞原理通過直觀的現象來感知理解,從而讓孩子們懂得用科學的知識去解釋周圍的現象,滿足幼兒探究的欲望。

  【活動目標】

  一、仔細觀察、初步了解力的傳遞現象,積極探索木塊排列的距離與力傳遞快慢的關系。

  二、學會與同伴合作和交換玩法,分享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幼兒已玩過彈珠、打保齡球、打桌球,積累力傳遞經驗。

  二、物質準備:排列線路圖(1)(2)若干,記錄表若干、每人17塊木塊、鉛筆一支,多米諾骨牌表演錄像帶、輕音樂,投影儀、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木塊,請小朋友想想可以用它做什么游戲。

  二、觀看大型多米諾骨牌表演錄像,引導幼兒觀察木塊是如何排列和倒下的。

 。ㄒ唬┮龑в變河^察木塊是怎樣排列的?

  提問:木塊是怎樣排列的?

 。ǘ┮龑в變河^察木塊是怎樣倒下去的?

  提問:

  1、你看到了什么?木塊是怎樣倒下去的`?

  2、怎樣讓木塊一塊接著一塊地倒下去?

  三、幼兒自主探索如何排列木塊才會連續(xù)倒下。

 。ㄒ唬┳杂商剿

  1、請小朋友把木塊立在地面上,試一試,怎樣排木塊,才能讓它連續(xù)地倒下去。

  2、幼兒自由操作探索,教師觀察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獲得成功。

  3、表達交流。提問:成功了嗎?怎樣做成功的?

  (二)探索“距離遠、距離適中、沒有距離”這三種情況木塊倒下的現象。

  1、出示觀察記錄表、路線圖并介紹使用方法。

 。1)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路線圖:三行排列圖有什么不同?

  (2)介紹記錄表的使用方法:能連續(xù)倒下的(√) 不能連續(xù)倒下的 (×)

  2、交代游戲規(guī)則:每人一張線路示意圖,把線路示意圖墊在下面,分別按圖上畫的三種排列方式,把木塊一一對應擺放上去,然后,推第一塊木塊,看看哪種排列方式上的木塊能連續(xù)的倒下,并做記錄。

  3、幼兒自由探索,教師觀察指導,鼓勵幼兒仔細觀察。

  4、鼓勵幼兒大膽表達交流,知道木塊排列和連續(xù)是否倒下的關系。

  提問:

 。1) 你發(fā)現了什么?

  (2) 哪種擺放方式能讓木塊一塊接一塊倒下?為什么?哪種擺放方式不能?為什么?

  四、幼兒合作游戲:探索木塊排列距離與木塊倒下速度的關系。

 。ㄒ唬┏鍪揪路排列示意圖,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兩行線路圖有什么不同?

 。ǘ┙淮螒蛞(guī)則:

  6個人一組,每組選一張線路示意圖,把線路示意圖墊在下面,每三個人選一條路線,按圖上的位置,把木塊一一對應的立在線路圖上排列。排完后,拿一支鉛筆輕輕地同時推兩組的第一塊木塊,仔細觀察兩條路線的最后一塊木塊,看看有什么發(fā)現,可多試幾次。

 。ㄈ┯變汉献鞑僮魈剿,教師觀察指導,引導幼兒表達交流。

  提問:

  1、你發(fā)現了什么?

  2、在一樣的距離里,木塊排列距離近一點和遠一點,哪種倒下的速度快?

  【活動延伸】

  科學區(qū):引導幼兒設計路線,看看還有那些路線能讓木塊一塊接一塊的連續(xù)倒下,哪些路線能讓木塊到下的速度更快。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玩樂中讓幼兒發(fā)現哪些液體可以吹出泡泡,并了解泡泡液體受光的折射可呈現美麗的七彩。

  2、引導幼兒探索出不同形狀的圈吹出的泡都是一致的。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液、白貓洗滌劑液。

  2、每個幼兒一個吸管,不同形狀的小鐵圈若干(長方形、心形、三角形)。

  活動過程

  一、探索活動(1)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吹過泡泡嗎?(吹過)我這兒有四種液體,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水、洗滌劑水,請你們猜一猜哪種液體能吹出泡泡?

 。薄⒄堄變哼M行大膽猜想,教師做好記錄,不能吹的放上“x”標牌,能吹的放上“√”標牌,鼓勵幼兒充分猜想。

  2、讓幼兒進行嘗試,教師巡回指導。

  得出結論:只有清水不能吹出泡泡,其他三種都能吹出泡泡。

  3、與猜想進行對照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二、探索活動(2)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看吹出的泡泡是否有顏色?有幾種?

  幼兒操作觀察。(共有七種顏色)

  2、教師:那么這些顏色是從哪里來的`呢?

  讓幼兒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

  3、讓幼兒在光的地方和背光的地方分別進行嘗試觀察是否一樣,引導幼兒發(fā)現,在有光的地方泡泡有顏色,而背光的地方泡泡沒有顏色。

  結論:泡泡是反射的太陽光的顏色。而不是自己的顏色。

  三、探索活動(3)

  1、出示圖表,猜猜心形圈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教師在圖表上做好記錄。幼兒說心形就是用“ ”表示,三角形就用“△”表示,長方形就用“口”表示,要求把每個幼兒把不同的猜想都記錄在內。

 。病θ切稳Υ党龅呐菖菪螤钸M行猜想并做記錄。

 。场㈤L方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狀進行猜想并做記錄。

 。础⒂變悍殖扇M進行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讓每組選出一名幼兒把結論告訴大家。

 。、各組交換用具分別嘗試。

  得出結論:不同形狀的圈吹出來的泡泡都是球形的,并沒有隨著圈的形狀而改變。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小游戲適合各年齡幼兒心理特點,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幼兒好奇心和求知欲,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活動過程中,針對能力不同的幼兒提出不同的問題,因材施教,引導幼兒逐步探索其中的奧秘,自然而然地學習科學、從而促進每個幼兒的發(fā)展。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設計】

  船是幼兒喜歡的一種玩具,愛玩也是幼兒的天性。我利用幼兒愛玩玩具的天性進行導入,讓幼兒樂于參與探索活動。通過巧妙地提供兩種材料,讓幼兒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主動發(fā)現問題。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比較、觀察兩種小船的不同,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讓幼兒初步了解“蠟不吸水”的特性。于是,我設計了這活動,既讓孩子們知道,用涂蠟的方法可以讓船不易被水打濕,又從中了解蠟有不吸水的特性。同時,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制作蠟船,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在活動中讓幼兒建立和諧平等的合作關系。

  【活動目標】

  1、樂于參與“使紙船不被打濕”的探索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2、初步了解蠟不吸水的特性。

  3、能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主動發(fā)現問題。

  4、在活動中建立和諧平等的關系。

  【活動準備】

  蠟筆,涂蠟和不涂蠟的紙船若干。

  材料準備:紙船若干,三大盆水、蠟筆、毛巾、白紙。

  經驗準備:幼兒有在水中玩紙船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玩紙船、引發(fā)思考。

  師出示紙船,這是什么?你們想玩嗎?想想你們要怎樣玩?

  二、引導幼兒討論觀察結果,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

  為什么有的紙船打濕了,有的沒有打濕呢?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你們是怎樣玩紙船的?你們的紙船怎么了?你發(fā)現了什么?

  三、老師示范對比實驗,使幼兒明白蠟是不吸水的。

  為什么涂了蠟的紙船沒打濕,沒涂蠟的'紙船打濕了呢?讓我們來做個實驗:

 、 將水滴在蠟和紙上進行對比:紙吸水,蠟不吸水。

  ② 怎樣讓紙變得不吸水呢?涂蠟。

 、 不吸水的蠟還有什么作用?

  小結 :蠟是不吸水的,所以把蠟涂在船上,就好像給紙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護小紙船,船就不會被水打濕了。

  四、幼兒動手制作“小蠟船”。

  老師這里還有一些沒涂蠟的小紙船,想請你們幫幫忙,用蠟筆給它們涂上漂亮的雨衣,讓它們都變成不會被水打濕的小船。

  五、自由玩蠟船,活動結束。

  【個案觀察】

  活動一開始全體幼兒對出現的三大盆水都非常感興趣,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玩玩水,這就是小班幼兒這一階段的年齡特點吧。周允佳小朋友尤其興奮,兩只眼睛都亮亮的,一眨不眨的看著水盆,要知道平時他就非常喜歡玩水,上廁洗手是他最喜歡做的事情。真因為他想玩,所以他從活動開始到結束一直都那么認真,即使在給小船“穿衣”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他也很專注,用心地給小船穿上漂亮的衣服,要是在平時涂色,他可是最懶的,沒幾下就完事。所以此次活動中的涂色可能是他入園以來涂得最棒的一次!

  從上面這個案例來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是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活動,不管是平時表現多么不好的幼兒,他也會努力去做好,發(fā)揮他最好的水平。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為了讓孩子們找出為什么有的紙船會打濕而有的則不會,就特意給幼兒提供了兩種紙船,一種是涂蠟的,另一種沒有涂蠟。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通過互相對比來發(fā)現問題:孩子玩了一會兒他們就發(fā)現有的小紙船被水浸濕壞掉了,有的小紙船沒有被水浸濕仍可以在水中玩。發(fā)現了問題,我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為什么有的紙船打濕了,有的沒有打濕呢?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讓幼兒摸摸有顏色的小船和沒有顏色的小船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比較、觀察,兩種小船的不同,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力,提高了幼兒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而在實驗中的探討和發(fā)現也增進了幼兒彼此間的交流溝通。

  通過此科學實驗活動,作為教師應幼兒自發(fā)概念為“切入點”,讓幼兒從“做中學”以互動——-建構讓幼兒親身體驗科學探索過程。運用科學探究方法,獲取科學知識,發(fā)展創(chuàng)造意識,為幼兒提供“支架”,通過幼兒手動、心動、人動、他動、以支持、協(xié)助引導幼兒“向上”發(fā)展科學概念!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最近我們大班已進入了《我要上小學》主題活動的后階段,幼兒常常會流露依依不舍的情感,還講以后要來看看老師,為了滿足幼兒情感需要,結合我班計算水平,我取了“破譯電話號碼”的教材,設計了這篇幼兒園教案《編譯電話號碼》,并把提高幼兒加減式題的口算能力寓于活動之中。

  活動目標:

  1.通過破譯電話號碼活動,提高幼兒進行加減式題口算能力。

  2.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師生、生生之間情感交流的愿望和要求。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記住自己家的電話號碼

  2.列式題的表格,記錄電話號碼的表格,筆

  活動設計:

  一、引起破譯電話號碼的興趣,了解破譯的方法。

  1.激發(fā)幼兒破譯電話號碼的興趣

  師:“再過一個月啊,我們小朋友就要離開幼兒園上小學去了,你們會想老師嗎?那你們有什么辦法和我聯系呢?”(上網,寫信,到幼兒園來,打電話)

  小結:保持聯絡的方法有很多,打電話是保持聯系的一種好辦法,因為打電話非常方便也能非常快的找到你要找的人。

  2.破譯老師家的電話號碼

  師:“那你們知道嚴老師家的電話號碼嗎?(出示表格)其實啊,我家的電話號碼就藏在這些算數式題中,如果你們能按順序算出這里的每一道題目得答案,那么我家的電話號碼就被你們破譯出來了!

  請幼兒嘗試破譯電話號碼,并對應寫出電話號碼。

  提問:家里的電話號碼是幾位數的?編了幾道題目?

  小結:原來,8位數的號碼就編了8道題目,每個數字對應了一道題目。

  二、設計自己家里的電話號碼

  1、看教師講解如何編算式題。

  師:你們真厲害把老師藏在算式題中的秘密都破譯出來了,可是還有其他小朋友家的電話號碼我們都不知道呢我們來一起來做個游戲(給電話號碼編算式)

  講解編題的'方法及表格的填寫方法:

  先在表格第一格寫下你的姓名,再表格內依次寫下你家的電話號碼。然后給每個號碼編一個算式(可以是加法,可以是減法。)并記錄在對應的表格內。

  2、幼兒嘗試編算式題

  幼兒人手一張作業(yè)紙進行操作。(作業(yè)紙設計成多層次的。)

  幼兒操作,老師根據幼兒操作情況,對幼兒進一步提出編題要求。(給同一個號碼編寫多個算式)

  3、幼兒操作完后可以相互檢查編題的對錯。

  4、講評:

  請幼兒說說你給自己家電話號碼編的算式,同一個數字有幾種方法?

  三、給老師贈送電話號碼

  今天小朋友們非常能干,既破譯了老師的電話號碼,還學會了給電話號碼編算式題,現在老師很想保留你們的電話號碼,你們愿意把它送給我嗎?

  幼兒贈送電話號碼,并跟老師說一句最想說的話。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11-04

科學活動《螞蟻》教案01-23

科學活動教案范文05-04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11-13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11-27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04-14

《科學活動——剝花生》教案01-20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4篇05-20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3篇11-01

科學活動教案六篇08-16